?

DC-3運輸機-駝峰航線功臣 航空史上的豐碑

2020-01-19 14:36
航空世界 2020年10期
關鍵詞:美國航空公司駝峰道格拉斯

DC-3運輸機是美國道格拉斯公司生產的一種固定翼螺旋槳運輸機,于1935年問世。它的問世極大地改變了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的全球航空運輸業,并對隨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產生了強大而持久的影響。這一切,使它成為航空運輸機發展史上的不朽豐碑。

身世起源

DC-3的問世,可以追溯到1931年的一場空難,這就是美國航空史上著名的“1931年空難”。

1989年,一架曾服務于斯堪的納維亞航空的DC-3飛越瑞典上空

1931年3月31日,一架隸屬美國環大陸和西部航空公司(Transcontinental and Western Air,環球航空的前身)的??薋-10客運飛機從美國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城(堪薩斯城是密蘇里州最大的城市之一,非堪薩斯州)的堪薩斯城市政機場(Kansas City Municipal Airport)起飛,不久便在堪薩斯州的一個名叫巴扎(Bazaar)的地方附近墜毀。事后調查顯示,F-10的木質機翼受潮是造成墜機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次空難在當時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讓美國公眾開始對航空客運的安全性產生了懷疑。道格拉斯公司看準了商機,決定推出一種全新的金屬機翼運輸機。

1933年,道格拉斯成功研制出了飛機的原型并進行了試飛,這便是DC-1。不過DC-1問世時,道格拉斯公司的競爭對手??斯就瞥隽烁?薚rimotor,這是一種可運載14名乘客的更大的運輸機,并結合了當時的先進技術。為了與??斯疽惠^高下,道格拉斯并沒有量產DC-1,而是將其機身加長,集成了當時的最新技術,推出了一個改良型的機種,這就是DC-2。

DC-3客機內部

DC-2在推出后大受歡迎,并成功打開了歐洲市場,讓當時的航空公司倍受鼓舞。當時,航空客運產業在全球范圍內剛剛起步,“更大、更快、更舒適”成為航空公司對客運運輸機的共同追求。目睹了DC-2的成功后,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首席執行官C.R.史密斯(C.R. Smith)給唐納德·道格拉斯(Donald Douglas)打了一通馬拉松式的電話,勸說他在DC-2的基礎上,設計一種更大的客機,可以像火車那樣安放臥鋪。

1948年,“柏林空運”期間降落在柏林Tempelhof機場的C-47

道格拉斯被說動了。他再次動員起手下的飛機設計師,對DC-2的設計進行了加長和加寬,并進行了部分技術改進。

1935年12月21日,放大版的DC-2,即DC-3,成功首飛,此時距DC-1的成功試飛不過兩年。很快,DC-3便推向了市場。1936年6月,美國航空公司依靠DC-3首次開通了紐約至芝加哥之間的不著陸航運業務。美國航空公司董事長C.R.史密斯說:“DC-3是第一架依靠運載旅客能夠賺錢的飛機”。

二戰期間,C-47被盟軍部隊稱為“空中列車”(skytrain)

DC-3的巡航速度可達260千米/小時,其航程可達2600千米,只需在中途一次加油,便能橫跨美國從東海岸飛至西海岸。其內部空間,以當時的標準而言非常大:供美國航空公司的DC-3安裝了14張床位,其他航空公司版本的DC-3則可搭載21名乘客。

“臥鋪”版的DC-3,內部應“美國航空”公司要求安裝了14個鋪位

DC-3也是第一種能在機內設立廚房的客機。此前的客機上沒有廚房,乘客想用餐,只能在飛機加油時在機場的餐廳用餐。廚房的設立使得航空公司可以為乘客提供熱食,從而大大改善了乘客的乘機體驗。此外,DC-3性能比前代的飛機更穩定,運作成本更低,維修保養容易。因此,在推出后很快被全球航空公司大量采購。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世界各國乘坐飛機旅行,90%以上是用DC-3飛機。

“駝峰航線”立奇功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軍用運輸機的需求量激增。DC-3以其優異的性能被盟軍征用為軍用運輸機。軍用版的DC-3稱為C-47。C-47原型機于1935年12月首次試飛,1940年開始裝備部隊,該機相繼有多個型別投產問世,總共生產了10123架。

飛越“駝峰航線”的C-47

C-47運輸機以較好的飛行性能,裝備于美國陸軍航空隊,成為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軍用運輸機型,主要用于空運物資和兵員,也可空投傘兵。

C-47在二戰中最廣為人知,是成為“駝峰航線”的運輸主力。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為了迫使中國戰場上的重慶國民政府投降,對香港和仰光實行轟炸,接著又切斷了滇緬公路,使大量的援華物資無法運進中國。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為保證二戰亞洲戰場上對日作戰的軍備物資,中美兩國決定聯合開辟新的國際運輸線,于是誕生了舉世聞名的“駝峰航線”。

這架傳奇的C-47曾成功飛越“駝峰航線”,也曾經參與“市場花園”行動,運載空降兵

“駝峰航線”西起印度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橫斷山、薩爾溫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麗江白沙機場,進入中國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線全長500英里,地勢海拔均在4500米~5500米,最高海拔達7000米,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駝峰,故而得名“駝峰航線”。

1942年2月,美國根據《租借法案》開始向當時重慶政府設立的中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提供C-47飛機及其改型C-53。1942年5月,支援中國抗戰的美國陸軍航空隊空運部隊和中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C-47,開始在中國—緬甸—印度間的“駝峰航線”上飛行。C-47B是“駝峰航線”上的主力機型。

從1942年6月開始到1945年12月,“駝峰航線”一共向中國運送了85萬噸的各種物資,美國投入的2100架飛機損失超過了1500架,中國擁有的100架飛機損失高達48架,中美飛行員失蹤和死亡超過3000人。上千架運輸機的殘骸分布在800公里的航程內。據參與“駝峰航線”飛行的飛行員回憶,當天氣晴朗時,山谷內的飛機碎片會因為反射陽光而形成一條反光帶,飛行員通過目視沿著反光帶,就能找到準確的航線。

北非戰場,飛躍金字塔的C-47

除“駝峰航線”之外,C-47運輸機還積極活躍在當時中國的各個領域。1945年8月27日,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和國民黨代表張治中,就是乘坐C-47到達延安。次日,毛澤東同志等也乘此機離開延安赴重慶,開啟了署名的“重慶談判”。

伊朗“國民航空”的DC-3,照片拍攝于1953年,大量DC-3運輸機二戰后依然活躍于國際航空運輸業

“兩航起義”建新功

1949年,國民黨控制下的中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和中央航空運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央航”)兩家民航企業遷往香港。

當時,這兩家公司旗下的飛機,數量最多的便是C-47及DC-3,由于和英資航空企業沖突加劇,“兩航”處處受港英政府非難。我黨策劃“兩航”發動起義的工作早已展開。在黨的領導下,“中航”總經理劉敬宜、“央航”總經理陳卓林秘密配合,核心小組通過港九民航工會開展工作,工會委員和積極分子成為起義骨干力量。

949年10月底,中共中央書記處正式批準“兩航起義”飛機降落地點、起義時間和飛行計劃等具體事項。11月9日6時,12架飛機(“中航”10架,“央航”2架)陸續從香港啟德機場起飛返回大陸,其中便包括兩架C-47型運輸機。同日,在香港的“中航”和“央航”2000多名員工通電起義。

一架不太常見的兩棲版DC-3

“兩航起義”不僅在經濟上給國民黨以重大打擊,更在軍事上切斷國民黨在西南的空中運輸線,為解放大西南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次起義被毛澤東同志稱贊為“一個有重大意義的愛國舉動”。

憑借優異的性能,DC-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依然長期活躍于國際航空運輸界。它是世界上服役時間最長的飛機,足跡遍及全球,最終成為國際航空運輸史上不朽的傳奇。

猜你喜歡
美國航空公司駝峰道格拉斯
最后一秒的冠軍
最后一秒的冠軍
Whhy do camels have humps? 駱駝為什么長驢峰?
一張改變航空史的機票
最后一秒的冠軍
為什么駱駝能夠長時間耐饑渴?
弘揚“駝峰精神”夯實生命底色
美非裔協會:乘坐美國航空“要小心”
飛機合同
駝峰里面裝的是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