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養老新模式展望醫養結合發展前景

2020-01-30 02:24費亞男向鴻梅陳葳李姝熠
今日財富 2020年3期
關鍵詞:醫養醫療機構老齡化

費亞男 向鴻梅 陳葳 李姝熠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人口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老年人占總人口的人口比例不斷增重,探索新型養老模式,成為解決當前社會矛盾的關鍵。本文就探索新型養老模式,結合國內外醫養創新經驗,總結適合中國發展現狀新型養老模式的發展道路,提出理念支撐、完善政策設計和制度供給、優化協同策略等醫養結合服務健康發展的可行路徑,以此滿足老年人多層次需求,幫助推動健康老齡化。

一、醫養結合概述

隨著我國老齡化比例的加劇,與失能老人比例的增多,傳統養老模式的單一性已經無法適應老齡化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一現狀不斷促使“醫養結合”模式成為養老主流?!搬t養結合”就是將醫療與養老相結合,其中,“醫”主要就是疾病的早期預防,檢查、治療等?!梆B”主要包括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護理、日常飲食照護、日常學習、康復護理、身體狀況分析、體重營養定期監測等服務。利用“醫養學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改變傳統的醫養分離養老模式,將醫療與康復、日常護理、生活養老等多個專業相交匯。以醫療為保障,以康復為支撐,綜合治療。在實現疾病治療的同時讓老人的各項身體素質與生活能力得到保持或恢復。

二、中國養老模式目前存在的短板

雖然國家的養老模式可以極大的帶動老齡化的健康穩定的發展,但是我國的醫養結合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我國大多數的養老機構還存在著“醫養分離”的情況,養老機構只負責照顧和護理老人?;加新圆〉睦先?,在醫療過程中會長期占據醫療資源,導致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而好的養老機構由于門檻過高,導致很多家庭無法承擔起昂貴的養老費用。導致老年人缺乏專門的照護,養老問題困擾著家庭與社會。目前我國醫養結合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太健全,對于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的法律、法規也亟待完善。而相關的管理體系也不太健全。養老機構中的看護人員的數量和質量不高,只能照顧老人的起居,缺乏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

(一)缺乏從事老年人醫療護理的專業人才

“醫養結合”專業人才的缺乏是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健康發展的“短板”。目前,我國養老服務勞動力市場普遍存在門檻低、專業素質低、流動較大等特點。大部分老年護理人員主要來自家政服務公司或社會兼職人員,對老年人的生理特征、服務需求等缺乏專業認知,尤其是針對慢性病患以及失能、失智等生活無法自理的老年人,無法滿足專業的養老服務需求?,F階段,對于護理人員的要求不單單只是照顧老人,還要求其有專業的醫學知識,但兩方面都具備的人才更是鳳毛麟角。就使得此類工作都是些文化程度低的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養老模式的發展。

(二)當前法律體系不夠健全

首先,醫養結合模式下的立法層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對于老年人的權益規定是宏觀層面的,有些籠統。各省市在制定相關的法律的過程中雖然有所強調,但是重視程度不夠,法律體制還是缺乏。其次,執法的過程缺乏規范,對于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存在著多方管理,地方的執法部門對于法律的條文和上級傳達的命令簡單理解而進行執法,這就導致部分機構存在違法行為而得不到懲處,老年人的權益得到損害。最后,司法救濟存在不足,機構責任負責人不同,運營模式不同,合同主體不同,于是就在服務對接過程中出現責任承擔的模糊地帶,老人在維權定責時,就導致了追責對象難以認定。

(三)醫療機構定位不清晰、地位低

我國大多數的養老院主要是提供簡單的照料服務,但醫療服務很少,所以就導致很多失能失智老人得不到專業的醫療照護服務。但少數的養老機構在向醫養機構轉型的時候,由于對醫護人員的醫療水平、醫療基礎設施等軟硬件的的要求很高,轉型時就存在很多困難,無法真正做到醫養結合的醫養機構。而大型的醫療機構本身醫療資源緊張,缺乏為養老機構提供醫療支持的動力,這就導致了醫療機構無法與養老機構進行對接。醫療機構所辦的養老床位,但大多都因床位缺乏,而導致社會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并且養老不屬于診療項目,也就是養老所產生的費用是無法用醫保報銷的。也就導致了大量的老年人涌入公立醫院占用床位,把醫院當做養老院,就形成了醫院的床位緊張,一床難求,醫療資源嚴重浪費。

三、解決我國醫養結合現狀的方法

如何解決數量龐大的老年人群體醫療和養老兼顧的需求與有限的醫療衛生養老服務供給之間的矛盾問題是我國能否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關鍵。理清各部門之司的管理范圍,加強政府的監管,強化政府的監察力度,保證老年人切實接受到了良好的救護。將老年人自理能力與身體健康狀況相結合的評估體系。有效的評估體系一方面能夠根據老年人的具體情況判斷老年人醫養護的多層次需求,為老年人享受醫養護服務提供依據。培養專業人才,建設一支訓練有素的專業化隊伍,提高醫養一體化服務團隊的專業化水平。清晰醫養結合的界限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醫療和養老資源,避免因資源重疊造成浪費。

(一)培養專業人才,提高服務專業化水平

一是通過在高等院校開設老年護理專業及老年護理相關課程等形式,重點培育該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為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二是通過在職業技術院校實施全程就業指導、定向培養、與實際部門建立“醫養結合”實訓基地等方式,加大老年護理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形成一支訓練有素的專業技能隊伍。三是建立以一、二級醫院及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單位全科醫生為主、其他衛技人員輔助的醫養護一體化服務團隊,加大績效考核評估力度,通過激勵機制穩定隊伍、留住人才。

(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推進醫養結合服務制度化、規范化

一是要完善醫養結合體制下的相關法律法規,突出醫養結合模式在法律中的地位。加強實地調研,根據各省市的實際情況,對當地醫養結合存在的問題展開調研,并成立專門的調研小組,這樣能夠有效促進“醫養結合”模式下老年人權益保障的立法實效性。二是設立針對“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專門部門,要提高執法人員綜合素質,加強培訓執法人員,讓執法人員以公平公正為自己的首要原則。要對“醫養結合”服務機構發生的問題進行評估,確保老年人得到應有的權益。三是要強化司法保障,建全有關“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法律體系,明確問題中的責任和義務。完善明確權利主體的追責機制,防止因為法律的漏洞讓老年人的權益得到損害。

(三)清晰醫養結合的界限,提高醫療機構地位

醫養結合并不是簡單的醫療和養老的結合,醫院與養老機構應該定位好自己的職責,提供有針對對性的服務。醫療機構應該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為患病老人提供更加優良的治療與護理,老年機構也應該為老齡化群體,提供老年人生活護理,以及慢性病管理等等一系列的應急處理方式,為健康老年齡化的健康發展提供力量。對于規模較大的養老機構,在符合相關規定的前提下,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查準入后設立醫療機構。養老機構也可通過其他方式來吸引醫院進行合作運行,補充雙方之間缺失的功能。

“醫養一體化”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將養老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等各機構的養老資源匯集在一起, 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與個人想法, 為其提供的多樣化、多層次的新型養老模式。醫養結合模式加強法律法規,能夠保證老年人應得權益,不讓老年人的權利得到損害。醫療機構實行醫養結合有利于國家優化、整合醫養資源, 提升床位利用率,使老年人能夠老有所醫、老有所養,更好地實現服務全社會的目標。(作者單位:牡丹江醫學院衛生管理學院)

【基金項目】牡丹江醫學院大學生科研立項項目(201950)。

猜你喜歡
醫養醫療機構老齡化
基層醫療機構財務預算與績效考核間的關系
醫養結合護理模式對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護能力及生存質量的作用
FMEA法應用于現代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工作中的體會
基于互聯網醫療的居家智慧醫養結合服務場景
老齡化是醫藥行業的福音嗎
健康月歷
加快疏通醫療體制梗阻
浙江1200多家醫療機構入駐省藥品采購新平臺
北京超老齡化將持續50年以上
我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將有行業信用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