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CT檢查對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病變的診斷價值比較研究

2020-02-06 13:03劉建榮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0年1期
關鍵詞:強直性脊柱炎滑膜

劉建榮

(樂亭縣醫院核磁室 河北 唐山 063600)

強直性脊柱炎屬于慢性炎癥性疾病,中軸骨骼可受累,以青年人群為高發人群,起病隱匿,且病程緩慢,研究指出,強直性脊柱炎極易造成髖關節受累,累計率也為40%,在關節累及以后,表現為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且在病變發展過程中[1],極易出現髖關節纖維化、關節強直、軟骨退行性變化等,因此需及時給予有效診斷,并早期確診疾病,結合實際情況實施治療。目前,臨床在診斷髖關節病變時多采用X線診斷,研究指出,此方法病灶診斷的顯示率較差。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MRI診斷、CT診斷的適應范圍更加廣泛,在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中具有顯著效果。本文將以70例患者為對象,探究MR、CT檢查對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病變的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70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開展研究,研究時間為2011年1月—2018年12月。所有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42例;年齡為26~54歲,平均年齡為(37.61±4.35)歲。納入標準:資料齊全;認知正常;經實驗室診斷確診疾病為強直性脊柱炎;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參加。排除標準:免疫功能障礙;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惡性腫瘤,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2.1 MRI檢查 設備為Essenza1.5T磁共振磁共振成像儀(生產廠家:德國西門子)。設定參數:層厚為4mm,層距為1mm。采用T1WI、T2WI、STIR的冠狀位掃描與橫斷掃描,必要時輔以矢狀位及增強掃描。

1.2.2 CT檢查 設備為16排螺旋CT(生產廠家:美國GE公司)。設定參數:管電壓為120kV,管電流為150mA,螺距為0.516:1,層厚為0.625mm,層厚為0.625mm。采用CT平掃檢查。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不同診斷方式的髖關節病變,以患者手術病理診斷為金標準,進行統計學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涉及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表示,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性水平均為:P<0.05。

2 結果

2.1 髖關節病變診斷

70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髖關節病變共40例。手術病理診斷中,關節面異常變化36例,髖關節功能異常68例。MRI診斷的關節面異常變化或者囊狀骨質損壞率、關節間隙狹窄、韌帶附著處骨質增生、肌腱或韌帶附著處炎癥、軟骨下骨髓水腫、脂肪沉積均明顯高于CT診斷,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1所示。

表1 髖關節病變診斷(例)

2.2 敏感性分析

MRI診斷敏感性高于CT診斷,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2所示。

表2 敏感性分析(例)

3 討論

強直性脊柱炎屬于慢性疾病,其發病機制尚未明確,與遺傳因素、免疫系統等存在相關性,以青少年為高發群體[2],表現為腰椎與胸廓活動受限、背部疼痛、腰部疼痛等。強直性脊柱炎極易累及髖關節病變,需及時給予有效診斷,避免病程延長,增加治療難度。研究指出[3],CT診斷無法檢出強直性脊柱炎的骨質密度與形態變化,而MRI可有效診斷疾病。在急性炎癥期,使用MRI診斷可見STIR高信號受到炎癥程度的影響,隨著炎癥程度的嚴重,信號則越高。對于滑膜炎癥,使用MRI診斷顯示增厚滑膜信號的強度與積液相似[4],兩者無法區分,在滑膜增厚以后血管豐富,在靜脈注射Gd-DTPA以后,脂肪抑制序列可見滑膜明顯強化[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MRI診斷的關節面異常變化或者囊狀骨質損壞率、關節間隙狹窄、韌帶附著處骨質增生、肌腱或韌帶附著處炎癥、軟骨下骨髓水腫、脂肪沉積均明顯高于CT診斷,P<0.05,產生統計學意義。MRI診斷敏感性高于CT診斷,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使用MRI診斷,可有效檢出關節面異常變化或囊狀骨質損壞,以及關節間隙狹窄,在診斷髖關節病變中具有較高診斷價值,應用效果顯著。

猜你喜歡
強直性脊柱炎滑膜
基于滑膜控制的船舶永磁同步推進電機直接轉矩控制研究
高層建筑施工中的滑膜施工技術要點探討
推拿聯合督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42例經驗體會
中藥治強直性脊柱炎有優勢
滑膜肉瘤的研究進展
當歸拈痛湯加減治療濕熱痹阻型強直性脊柱炎28例
中醫外治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27例
壯督除痹湯內服聯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療強直性脊椎炎64例
關節鏡下膝關節滑膜軟骨瘤病的診斷和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