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馬來西亞與潮汕僑鄉建筑審美裝飾比較研究

2020-02-14 20:54周燕玲
建材與裝飾 2020年6期
關鍵詞:僑鄉潮汕華僑

周燕玲

(廣東潮州韓山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廣東省潮州市 521041)

潮汕處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的影響下形成了重商尊儒的文化特征,近代因討生計大量華僑從中國東南沿海向東南亞國家遷徙,華僑在僑居國立足后,將自己特有的建筑文化融入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本地文化中。僑民榮歸故里后,積極為家鄉捐資建舍搭屋,又將異國文化和習俗融入到當地建筑中,形成了潮汕乃至嶺南地區獨有的中西合璧的復合型建筑樣式和典型中外特色的文化現象——僑鄉建筑。[1]因而華僑建筑主要是指海外華僑文化特征建筑和國內的歸國僑民所建的華僑建筑。

新加坡馬來西亞僑鄉建筑與潮汕僑鄉建筑都是特定的歷史時段和文化背景下的民間產物,在多重影響與沖突融合下帶有濃厚的地域符號,在相同的大環境背景下又有著不同的發展趨勢和細節處理,讓僑鄉建筑在不同地域里呈現出異彩紛呈的藝術魅力。

1 新馬與潮汕僑鄉建筑類型比較

13世紀馬來亞各島上出現了華人最早建造的木屋、亞答屋,亞答屋最大特點是房子建支柱上,棕櫚葉來覆蓋陡斜屋面,樹皮或木板制成墻面。隨后為了防火都改用磚石材料建造,隨后演變成多種建筑形式。新馬華僑建筑大致依據其使用功能的差異大致分為華僑住宅、華僑宗族建筑和華僑紀念型廟宇建筑等,其中華僑住宅又被細分為平房、商鋪街屋、排屋、獨院宅和合院宅、漁農宿舍、礦舍窯洞、等。宗教和紀念建筑包括廟宇、石窟、戲樓、塔、牌樓等。新馬華僑建筑在外觀、空間、內飾等方面主要受到嶺南建筑、歐式風格建筑、新馬本土和英國印度建筑文化的影響。

潮汕僑鄉建筑依據功能劃分主要有洋樓及別墅僑居的居住型、騎樓形制的商業型、碉樓形制的防御型、教育類和公共空間類等。騎樓較好適應了當地氣候,下店上宅,靈活自由,適應華僑資本規模小而集中的結構特點,因而得以在當時推廣。華僑所建異域特色的騎樓、洋樓、碉樓土洋結合,采用間接性的提煉和仿造本土建筑和將自己的認知和觀念融入建筑中進行再創作,結合西洋建筑形象,以及他們身上所具備的雙重的精神特質和生活方式,將自身對西洋建筑的理解表達出來,促進了僑鄉風格的形成。

2 新馬與潮汕僑鄉建筑風格比較

潮汕僑鄉建筑受到本土建筑師及留洋歸國建筑學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尤其是華僑平民的審美眼光影響。華僑平民以海納百川的勇氣和包容心態,以各種探索創新方式,融合他們自身質樸的故土情和外來文化的好奇心,將西方古典式、折中式和地方民族特征等中西文化融于一體。[2]一些僑鄉建筑有明顯的混搭風格,西式客廳配中式桌椅案臺,西方油畫和中國水墨風景同時出現在室內墻面裝飾上,希臘的柱式配上中國楹聯,傳統的紅磚砌成的西式線腳,中式屋頂配西式拱券。廣東梅縣的聯芳樓,歐式建筑配著中國古典的“鐘樓式”大門,門樓的雕刻了豐富的山水花鳥圖案。外部看是西式風格,內部卻是客家“十廳九井三堂四廊”的空間分布。

近代潮汕僑鄉建筑的整體風格主要表現在本土圍合式庭院與洋式風格樓房結合,外部總體呈現西式風格,而內部裝飾卻雕刻精美,外廊與從庴連接,形成外閉內開的空間格局。傳統的凹肚門樓與歐式古典柱式結合是常用的僑鄉建筑裝飾手法,尤其體現在澄海隆都鎮前美村的近代僑鄉建筑里。潮汕僑鄉建筑集自身內向性格形成了建筑的封閉和樸實特征。一些園林如潮州莼園,形式嚴謹而隱蔽,而書齋樓閣等非正式空間明顯被西化,顯得開敞而活潑,可見外來開放式文化彌補和豐富了傳統內向的空間形式。[3]

新馬地區的僑鄉建筑風格隨著時間的推移有較明顯的變化,吉隆坡的僑鄉建筑店屋風格主要分為亞答風格、實用主義風格、新古典風格、裝飾藝術風格以及戰后現代主義風格時期。亞答風格主要特征是棕櫚葉等亞答材料制作屋頂,實用風格功能至上,樸素簡陋,幾乎無裝飾,以中國傳統元素為主;新古典風格時期有壁柱和豐富的灰泥裝飾,窗上有扇形通風口;裝飾藝術風格時期主要用幾何形和線條點綴;戰后現代風格主要表現為鋼筋混泥土框架結構,加大層高和面闊以及二層懸挑間距。馬六甲不同時期的店屋風格主要有早期風格、18世紀傳統風格、折衷風格、裝飾藝術風格等。早期主要以磚墻、木屋頂和窗框為主;傳統時期風格以百葉窗格、素面石柱為主;折衷風格以灰泥、彩陶裝飾,木質或金屬百葉窗格裝飾;裝飾藝術風格時期主要是上海石膏、混泥土磚為主。

綜上可見,新馬地區城市風格變遷基本步伐一致,因熱帶氣候原因,早期風格實用至上,外觀樸素無墜飾。鴉片戰爭之后勞工南遷人數激增,福建、廣東人帶去技術、材料和文化,形成在中國南部折衷風格。接下來錫礦、橡膠等促進了東南亞地區經濟發展,海外交流頻繁,引進了歐洲的材料、風格元素和設計構思,形成了海峽折衷風格。裝飾藝術風格時期用混凝土、玻璃、鋼材等來表達全球風格,融入了希臘、羅馬、古埃及、亞洲和南美洲的各地區的影響。而每一次風格轉變的界線是模糊的,在過渡階段又產生了許多變化階段的微風格。

而潮汕僑鄉建筑以自身建筑營造為主,外來要素如外廊、柱式、拱券只作為建筑裝飾的組成部分,以此豐富立面形式和庭院布局或門窗等原有部件的美化,建筑仍然以中式主題表達內涵意蘊,西式符號只起著表義性修飾。[4]也沒有新馬僑鄉建筑明顯的受到國際風格流派的時間脈絡變化和沖擊,因而其風格演變相對緩慢和保守。

3 新馬與潮汕兩地僑鄉建筑差異的成因

新加坡曾經是馬來西亞柔佛國的一部分,后來都淪為英國殖民地,二戰又被日軍占領;獨立后1965年新加坡獨立主權。東南亞國家和中國交往的歷史也近八百年,尤其近代五口通商時期,南方巧匠們僑遷新馬地區,帶去了制作技藝和傳統材料,結合當地礦源,形成了獨特的華僑建筑。兩國有著相似的文化歷史背景,因而許多建筑在受到多元文化沖擊的同一大環境下風格和樣式有相似之處又略有差別。新馬相比較于潮汕地區的僑鄉建筑,外來文化和因素的影響要大得多,因潮汕相對封閉,與外界尤其與西方國家的交流相對新馬地區偏少。比如馬六甲的有些僑鄉建筑就受到荷蘭建筑影響,所用材料和裝飾符號、門窗形式都有荷蘭文化的影子。其次,生活習俗的不同也決定了室內空間格局的變化。比如新加坡一些獨立式房屋的家具風格與擺放、休閑廳的規劃和仆人房的設置等明顯受英式生活方式的影響,而潮汕地區主要以地方宗族禮儀觀念確定房屋的布局和形式。[5]

大量閩粵地區移民的涌入,使得新馬地區的僑鄉建筑賦予了獨有的內涵,將精神生活與世俗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當地的廟宇建筑格局也產生空間變革,由橫向發展轉為縱向,由分散布局轉為集中布局,由封閉發展為開放,逐步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走向國際化的多元共生趨勢。

潮汕近代通商活躍,外來商賈和傳教士進入后帶來了多元文化,與當地環境雜糅交匯,而親歷了異國文化的僑鄉們也帶回了西方文化,這些對當地的僑鄉建筑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但在對建筑本身的理解上,僑民們依然將宗族文化首要考慮,儒家“禮”制依然是主導地位,只在附著裝飾上接受外來文化的滋養。外來的建筑要素和風格被解構和分化,重組在潮汕本土原有的建筑體系和文化格局中,進行再次的加工和整合創新。因而不像新馬僑鄉建筑變革那么明顯,其建筑文化根基依然是中國傳統形制,受傳統風水思想影響較大,只在局部修飾上體現出西方文化的影響。

4 總結

新馬和潮汕僑鄉建筑都是在外來文化與本地傳統不斷融合和沖突的過程中,逐漸分化和凸顯其不同的特質,又因對建筑所賦予的價值認同的差異性而彰顯出華僑建筑不同的審美取向。僑鄉們對自身身份意識的轉變和認知也體現在對建筑的民族化和地域化以及各種文化取舍的心里思維過程。新馬僑鄉建筑受國際風格潮流影響顯著,比較包容的接受西方的裝飾語義符號和觀念,而潮汕對外來元素承保守原則,只作為中式風格的修飾和點綴以及局部美化作用。但它們又有共同的特點,既多樣化、層次化和依附性。新馬僑鄉建筑和潮汕僑鄉建筑都是城市歷史與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建筑風格特征、功能的變化和職責的更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文化的發展脈絡,兩地建筑在不同的社會背景和經濟環境影響,各自承載了獨有的歷史信息和特定的美學內涵和文化價值。

猜你喜歡
僑鄉潮汕華僑
僑鄉古村 夜賽龍舟
我的華僑老師
潮汕牛肉火鍋
發揮新僑鄉獨特優勢 助力南通高質量發展
華僑華人賀祖國70華誕: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
海外華僑華人詠盛典
潮汕為何讓人欲罷不能
舌尖上的潮汕美食
華僑華人慶“國慶”度“中秋”
明溪是怎么打好僑鄉牌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