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胡與京劇之關系探討

2020-02-14 06:11郝志英
戲劇之家 2020年2期
關鍵詞:伴奏京胡京劇

【摘 要】京胡,又稱胡琴,是中國的傳統拉弦樂器。胡琴一開始則是為漢劇、滇劇等諸多的大劇種伴奏。后來,京劇的影響力超越了其他劇種,而為京劇伴奏的主要樂器胡琴便因京劇而得名京胡。

【關鍵詞】京胡;京劇;伴奏

中圖分類號:J821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2-0042-01

本文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出發對京胡與京劇的內在關系進行探討,淺見不足以補拙,但求有利于京劇和京胡的發展。

一、京胡的由來與京劇的淵源

京胡由胡琴而來。胡琴,又稱鄉胡、稽(同奚)琴。宋代歐陽修在他的《試院聞胡琴作》一詩中寫道:“胡琴本出胡人樂,奚奴彈之雙淚落”。由此可見胡琴由胡入漢,應不出其左右。在老北京人和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京劇界依然將京胡叫胡琴。所以京胡仍沿用了“胡”為琴的名稱。胡琴入中原應該早于唐代,唐代詩人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詩中吟道:“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焙儆蓮椣覙菲鞯嚼覙菲?,幾經改革成為現在的模樣并固定下來。隨著戲劇和曲藝的興起而有所改進和發展,其演奏形式也更加多樣化。

清乾隆五十五年,安徽的“三慶”“四喜”“和春”“春臺”四大徽班進京演出,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相互影響,又吸收了昆曲、秦腔的曲調和表演方法,逐漸融合發展成為一個新的劇種,即京劇。

京劇的主要唱腔有“二黃”和“西皮”,所以京劇也稱為“皮黃”。因為“皮黃”與胡琴的伴奏相得益彰,幾乎完美地結合,胡琴逐漸成了京劇演奏的魂。京劇在博采眾長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影響越來越大,甚至成了中華文明傳承中具有代表性的符號——國粹。

二、京胡因京劇而名,京劇因京胡而盛

胡琴的歷史悠久,形制古樸,經過無數次改造從形制和音色上逐漸成熟。而發展成為一件發音柔美、音色動聽的拉弦樂器,可用于獨奏、合奏或為歌舞伴奏。它從棄“胡”入漢到成熟似乎是在為京劇做準備,京劇一誕生便成了這個劇種伴奏的靈魂。從這個角度上來講胡琴是為京劇而生,一個完美的獻禮。京劇是由花雅諸部多劇種聲腔綜合發展而來的,而京胡似乎自那時起,冥冥之中就注定要和京劇成為不可分割的命運共生體。

京胡是京劇音樂藝術載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京劇形成和聲腔發展的重要標志。京胡是“皮黃”音樂的靈魂伴侶,它迷人且響亮的音色,能與演員的嗓音和唱腔完美貼合,完美地體現出京劇的藝術魅力,同時演員的演唱又凸顯了京胡的獨特音色,二者相得益彰。

說到京胡與京劇表演的關系首先要談到京胡在京劇伴奏中的作用。京胡在京劇伴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為演員的唱腔伴奏。京胡使京劇表演者的嗓音、唱腔與伴奏水乳交融,使表演者的嗓音更具有表現力和穿透力。京胡在伴奏中通采常用“托、墊、保、裹”四種方法?!巴小笔侵竿兄?,即伴奏要隨著表演者演唱而流動,必須和唱腔保持一致,不可喧賓奪主;“托”不但要跟緊表演者唱腔的變化,而且還要領會人物情感。如果唱者有情而伴奏無情,則會使整個戲劇表演黯然失色;“墊”是指“墊頭”。即通過京胡伴奏填補空檔,使京劇表演不間斷,同時給演唱者留出氣口。這時,如果伴奏者沒有墊好頭的話就會截住演唱者的氣,不利于表演的順利進行。另外,演唱者如不留氣口,不等“墊頭”,韻律也會生硬、平淡;“?!奔粗冈诰﹦”硌輹r,京胡伴奏要保護演唱者不走調。如果演唱者在演唱時發揮失常,京胡伴奏者應當帶領其他樂器伴奏者,迅速調整伴奏的節奏,使表演回到正軌;“裹”,即用伴奏把唱腔包裹住。

京胡除了可以為唱腔伴奏,還可以為表演伴奏。京胡伴奏首先可以根據劇情需要,為演員的表演營造環境和渲染氣氛。其次,在演員的表演開始之后,京胡會根據演員的動作變換伴奏,推進劇情的發展,表現角色的某種情感。

由此可見京胡為京劇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京劇表演中的伴奏就奠定了基礎,京胡便成了京劇的魂。京胡促進了京劇的發展,京劇成就了京胡的地位,二者在相互促進中不斷前行。在京劇的不斷發展中京胡無論是形態、構造還是演奏方法,都有了極大的創新與改革。經過數代京劇人不斷地研究、磨合、創新,使京胡這一古老的民族樂器之潛力得到了充分發掘,并煥發出極強的生命力。在京胡不斷完美的同時也推動了京劇的發展,完善了京劇的音樂體系,為京劇的發展注入了新生機和動力。

三、京胡和京劇承載著國粹之重任走向新時代

社會在發展,京劇必須從傳統走向現代,謂之與時俱進。為順應時代潮流,京劇從聲腔到音樂一直處在不斷變革之中,各個流派的誕生極大地豐富了京劇藝術內涵。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四大名旦流光溢彩;徐蘭沅、楊寶忠、李慕良、何順信(琴祖、琴魔、琴仙、琴圣)四大琴師色彩斑斕;馬連良、周信芳、裘盛戎、楊寶森、李多奎、張君秋,承前啟后,流派紛呈。

京劇因兼收、融合、創新,博采眾長而得其成,未來的發展也必須堅持這一原則。繼承傳統,走向現代是京劇發展的唯一出路。所以京劇在未來的創新改革中一定要走出國門,面向世界。以中華元素為根,不斷融入世界其他民族元素,發展壯大。京劇是中國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讓國粹在與世界文明交流中不僅要獨領風騷也要引領風騷。這才是中國京劇人所應該具備的胸懷。京劇如此,京劇之京胡亦是如此。

作者簡介:郝志英(1975-),女,漢族,河北,本科,二級,研究方向:京劇樂隊京胡伴奏。

猜你喜歡
伴奏京胡京劇
京劇表演開始了
晚風飄來京胡聲
我的京劇之路
創辦少兒京劇班
她眼里只有京劇一件事
論瓦格納《魏森東克歌曲》的藝術價值
簡論戲曲鑼鼓經
作曲技術理論在民族樂器及鋼琴伴奏教學中的應用
中國民族樂器(之六)京胡
我,京胡和電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