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繪畫為磚,敲開繪本閱讀之門

2020-02-14 05:52潘靜倩
課外語文·上 2020年1期

【摘要】繪本閱讀教什么?怎么教?繪畫是一塊不可忽視的敲門磚。發現繪畫的直觀性、找出趣味性、添加想象性,閱讀目標就會自然而然地達成。因此教師在教學繪本閱讀時,不應該只是把繪畫作為文字的輔助工具,更應該把繪畫放在第一位,再配以文字的描述,相信低年級學生會更容易接受,也更方便理解。

【關鍵詞】發現直觀性;找出趣味性;添加想象性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01-0105-01

【本文著錄格式】潘靜倩.以繪畫為磚,敲開繪本閱讀之門——以《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的教學反思為例[J].課外語文,2020,19(01):105,94.

低年級學生受認字水平和閱讀能力的限制,往往不能很好地自主閱讀故事書,必須要借助拼音和繪本。同樣是閱讀的工具,拼音和繪本卻有完全不同的地位。拼音是一種學習性和工具性統一的語言,且兩者非常顯性。不學習不會拼音,學會拼音只是為了輔助識字和閱讀。但繪本卻不一樣,繪本是一種獨立的語言,它既可以作為故事本身,讓學生通過繪本獨立自主地閱讀故事內容,也可以作為一門藝術,專門供人學習和創造。

繪本故事,顧名思義就是故事內容輔以繪畫的形式呈現出來,讓低年級學生在不能熟練認識文字時,也能讀懂故事內容。由此可見,繪畫是繪本故事的靈魂,要使繪本故事像一般故事一樣有目染學生、陶冶情操、教授道理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學中以繪畫為出發點,佐以想象,發人深省。

一、發現直觀性,彌補文字的缺失

繪畫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畫面上是什么,有什么,發生了什么,清晰了然,因此學生可以直觀地從繪畫中大致了解整個故事內容。文字除了讀音、詞義等閱讀基礎,還有標點、動名詞、斷句等閱讀過程中必須要掌握的閱讀技巧,低年級學生本身由于知識能力的限制,文字閱讀掌握度不高,對于文字運用不是特別熟練的學生來講,就更甚了。繪畫的存在彌補了他們在文字閱讀上的不足。讓他們在通往閱讀的大門關閉時,也找到另外一扇窗戶,從而走進閱讀世界,發現閱讀的快樂。在繪本故事教學中,往往也需要體會人物感情以及由此說出的話、產生的行為等。此時如果教師能抓住繪畫的直觀性,教授學生觀察繪畫,就會發現文字中沒有贅述的話語或者小朋友難以理解的詞語。比如在《第一次上街買東西》中,媽媽看著小美依出門,此時繪畫上的媽媽表情并沒有笑容,而是一副凝重的樣子,說明媽媽是很擔心小美依的,由此理解媽媽對小美依的叮囑,一是小心路上的車子,二是別忘了找錢。在文字敘述中雖然沒有“媽媽擔心地說”這樣的形容,但通過繪畫,讓孩子學會觀察,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發感悟,這比抓住文字反復朗讀體會要簡單直觀許多。

二、找出趣味性,暗藏細節的心機

如果說文字是一杯白開水,那繪畫就是一瓶彩色的果汁,果汁里有什么,誰也不知道,文字的敘述,寫什么就是什么,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但繪畫的敘述,就顯得調皮很多。這兒多畫一棵樹,那兒多畫一只貓,看上去好像毫無聯系,純粹是背景,仔細品鑒,卻暗藏心機,驚喜連連。恰恰是這份驚喜,對于吸引低年級學生繼續閱讀、深入閱讀、愛上閱讀是至關重要的。平淡如水的文字,即使再峰回路轉,學生也難以感受,相反寥寥幾筆繪畫,卻能抓住孩子全部注意。繪本閱讀作為一種啟蒙式閱讀,除了有作為知識拓展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培養閱讀的興趣和習慣,且后者的任務更加主要。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備課中能以孩子眼光看待繪畫,找出暗藏在繪畫里的小心機,在課堂講授過程中拋出一些“解謎式”的問題,幫助學生“探秘尋寶”,找出趣味性。

在《第一次上街買東西》中有一條斜坡,斜坡兩邊有很多的廣告牌,乍一看廣告牌非常逼真,上面還寫著字。仔細一看,卻發現內有乾坤。如一塊廣告牌上寫著:繪畫教室,每個星期六學畫,老師是林明子。林明子是誰?原來是這本書的繪者。學生讀懂這些,就是驚喜。再比如另一塊廣告牌上寫著:尋貓,發現這只貓的人,請打電話……貓的圖片就畫在上面。學生看到這里,肯定會問一句:貓在哪里?想知道在哪里?當然要自己找。此時大家就會興致勃勃沉浸到故事里去找貓,最后還真能找到。就如尋寶一樣,大人尚且覺得驚喜,孩子又怎會沒有興致?

繪畫的魔力就是如此,吸引孩子沉醉到故事中去,學會發現,這種探索般的趣味性是文字無法比擬的。教師如果在教授繪本閱讀時只是側重文字的朗讀,討論故事的意義,無論讀得再流利、再有感情,文章主旨理解得再深刻,對于學生來講也是空洞的、無趣的,甚至會沒有一般故事吸引孩子的眼球。這樣繪本故事就喪失了“繪本”倆字的意義。

三、添加想象性,猜測內容的發展

繪本故事經常不往后翻一頁,就猜不到故事的后續內容。由于繪畫的存在,使得繪本故事在可見的一頁上不會有太多的文字。這就帶來一個結果,學生不能一下子知道故事的后續會怎樣發展。在繪本教學中,想象是一個常用的技能。如一般想象一樣,小美依看見商店沒有人,她大叫了一聲“我要買牛奶”,你們覺得商店的店主會聽見嗎?(出示圖片:有一輛汽車出現在商店門口)學生自然回答沒有聽見,因為汽車經過會發出“轟隆隆,轟隆隆”的聲音,聲音蓋住了小美依的喊聲,所以店主沒有聽見。這是基于繪畫才展示的故事轉折,吊足學生胃口,使人興趣盎然。繪畫想象又有不同于一般想象的一面。在文字故事結局,出現“……”意味著剩下的故事內容要靠學生自由想象。而在繪本故事中,結局往往以封底的繪畫為標志(大部分繪本故事封底上有繪畫),這樣的結局就不似文字敘述中省略號的漫天想象,而是讓想象帶有目的性,好似在框架好的范圍里發揮想象,最后拓展內容。讓學生在規定范圍里學會思考,用過程豐富內容,這是想象的拓展性而非延長性。

繪本故事在低年級教學中本就地位突出,而繪畫更是重中之重。要發揮繪本閱讀在啟蒙閱讀中的作用,關鍵還是要在課堂講授中重視和發揮繪畫的作用。轉變繪畫只是輔助文字的刻板觀念,真正教學繪畫,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思考繪畫,發揮繪畫直觀性、趣味性、想象性作用,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之感,為文字閱讀夯實基礎,培養興趣。

參考文獻

[1]筒井賴子,林明子繪.第一次上街買東西[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