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科研者個人情懷轉為社會動能

2020-02-14 05:57堂吉偉德
科教新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情懷教授科學家

堂吉偉德

近日,河南農業大學77歲教授王澤霖捐出畢生積蓄8208萬元的消息引發不少關注。據報道,調入河南農業大學后,王澤霖在沒有申請經費的情況下,先后獲得3項發明專利和12個新獸藥證書,徹底攻克了多種重大禽病防疫難題。不久前,王澤霖提出,要將畢生科研轉化所得結余8208萬元全部捐給學校。

(1月6日 《北京青年報》)

王澤霖教授將畢生科研轉化所獲傾囊捐給學校,用于鐘愛的科研事業以期“后續有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才是純粹的科學精神和情懷。

科學精神首先體現在科學家精神,其間有著幾個關鍵要素,一是科研者要致力科學研究。王澤霖教授將科研作為畢生追求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深耕自己所擅長的禽病防疫領域,用行動證明“只要堅持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搞科學研究是一件苦差事,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和抵得住誘惑,時下社會浮躁之風盛行,王澤霖教授的經歷尤具參考價值。

二是科研者要有創新精神。王澤霖教授于很早就創新性地開展了產學研協同創新,采取和企業合作的形式實現了滾動發展,實現了科研與市場運用的深度結合,讓研產用形成了鏈式發展。事實證明,這種融合式和運用式的研究模式具有難以比擬的優勢,既解決了很多科研成果轉化率不高的問題,又破解了科研經費不足的困境,讓科研成果在造福社會中不斷升級和優化,形成了相互依存和共同發展的協同關系。

三是科研者要有科學情懷。從事科研不易,把一生都獻給科研更難。王澤霖教授不僅把一生都奉獻給了科研事業,還心憂科研事業的發展和接續,除以行動帶頭和示范,還在培育和激發科研熱情,打造一流實驗室等夯基礎的事業中不遺余力。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布的一項國際學生能力測試結果顯示,中國將來期望進入科學相關行業從業(當科學家)的學生比例僅為16.8%。崇尚科學、致力科研,迫切需要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科學、重塑信念的環境構建,需要進行愛護科學、支持科研的實際舉措,贊美、尊重科研者和科學家,不斷改善他們的待遇和地位,使科研成為人人追求的人生理想。如此,科學家的個人情懷,才能轉化為厚實的社會基礎。

猜你喜歡
情懷教授科學家
假如我是科學家
沒有情懷的司機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懷總是詩
與科學家面對面
當天才遇上科學家(二)
當天才遇上科學家(一)
開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
黑白情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