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社區體驗的大慈寺商業街區虛擬空間建構初探

2020-02-18 01:17夏辰曦王雨薇
四川水泥 2020年2期
關鍵詞:太古商業街場所

夏辰曦 王雨薇

(成都理工大學旅游與城鄉規劃學院, 四川 610059)

0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和都市化進程的加速,傳統聚落失落,血緣、地緣關系紐帶弱化,人與人、人與場所的關系弱化,社會呈現原子化的趨勢,個體變得更加孤獨。在現階段社會標簽、符號泛濫的情景下,人們更容易陷入身份認同的困境。而虛擬社區的興起使現實場所的吸引力下降,人們在虛擬世界的時間消費份額上升必然意味著現實世界場所空間遭遇冷落,這也使得低頭族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低頭族的背后,是現實交流的減少與人際關系的淡漠。如何緩解虛擬世界與真實體驗的矛盾;如何重拾城市的吸引力,讓城市恢復活力;如何把城市公共空間還給公眾,已成為越來越多人思考的問題。一種不同于以往商業綜合體的城市中心新模式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訴求。

1 社區的相關概念

1.1 詞源釋義

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于1881 年《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一書中首先使用Gemeinschaft 這一名詞。滕尼斯在提出與“社會”相對立的“社區”(Gemeinschaft)這一概念時,旨在強調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歸屬感、認同感、親密關系。20世紀30 年代初,費孝通先生在翻譯此書時將Gemeinschaft 翻譯為“社區”,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社區即是城市的“細胞”,是社情民意集中的地方。

1.2 社區的定義

從滕尼斯提出“Gemeinschaft”這一概念以來,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學學科的發展,“社區”的內涵漸漸豐富。不同國家、不同階段、不同研究方向都會影響著社區的定義。這些定義從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地域的觀點,認為社區是在一個地區內共同生活的有組織的人群;一類是認同的觀點,認為社區是由有共同特質、歸屬感的人組成的社會團體。雖然基于我國的實際情況,中國社會學界屬于第一類,從地域角度出發將社區界定為地域社會,但基于研究需要,筆者在本文中提到的社區偏向于第二類,是一個有歸屬感的共同體。

2 大慈寺商業街區社區化的前提條件

大慈寺商業街區于成都市錦江區商業零售核心地段,在中國房地產在互聯網的沖擊下總體呈低谷姿態時,逆流而上,在業績和口碑上獲得雙豐收。大慈寺商業街區作為一個城市節點,是如何在互聯網普遍“入侵”人們日常生活的情況下,依然獲得人們的青睞,使人們自發的離開虛擬世界,走出家門,來到太古里,甚至還借助互聯網技術,呈現線上線下互相促進的姿態?探討虛擬世界與真實體驗的矛盾和聯系,大慈寺商業街區無疑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研究樣本。

2.1 通過設計加強人與場所的連結

在設計上,大慈寺商業街區將龐大的工程拆分成幾十個量體,彼此貌似,但卻定義著不同尺度和城市場景的組合;商戶也有自我表現的空間和適應性。無論是在街巷密度、空間尺度還是建筑體量、建筑密度,設計師們都基于日常生活中的仔細觀察,從人們的年齡、習慣、喜好出發,對細節進行演繹。正如查爾斯·蘭德利(Charles Landry)在《創意城市》中寫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互動與交流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元素,而街道就是促進這些互動交流的平臺。當我們要設計出一個人性化的城市空間時,我們需要更多以人為本的街道?!?

大慈寺商業街區采用開放的“里”的模式,使得太古里與周圍建筑的界限感模糊,整體呈現開放包容的姿態,破除了傳統的“門戶思維”。也正因為在設計時對人的需求、感受的關切,人們在心理上更易與這一場所之間滋生出某種特殊性的情感紐結。這種情感紐結并非因視覺沖擊或購買需求而產生,而是通過無數細微之處的渲染,一層一層、一遍一遍,在不知不覺中人與場所的連結便形成了。

2.2 通過保留歷史文化建筑,凸顯了自身內在的文化底蘊

在文化傳承上,太古里圍繞千年古剎大慈寺形成商業區,保留了廣東會館、字庫塔、筆貼式街院落、章華里7/8 號院落、欣廬、馬家巷禪院等歷史遺跡,讓人們可以不經意的感受舊有的歷史時光、人文氣息。且在設計時參照傳統川西民居,比如傳統色彩、尺度、空間、裝飾等。通過對各個細節的把握,營造出新舊融合的氛圍。

關于文化傳承,設計師郝林如是說“每個城市都擁有屬于自己的記憶和可以詮釋的傳統,每個城市的記憶總會附著在某個場域,有些是物質的,但更多的是非物質的?!币虼嗽谠O計時,傳統不只是川西民居的風格再現,也不僅僅是四川的休閑文化和傳統的生活方式,而是傳統和現代因素所結合形成的“新傳統”。例如,設計團隊圍繞歷史上有一條溪水從大慈古寺周邊流過的故事規劃了“慢里”的水體。一方面營造了舒適的微環境,一方面是對解玉溪的現代演繹。

保留歷史文化場所,不應該是原封不動的保留,也不應該是“掛羊牌,賣狗肉”式的打著文化的旗幟i 為商業服務。保羅·利科(Paul Ricoeur)認為“只有當一個活生生的文化同時忠實于其源流,而又已準備就諸于藝術、文學、哲學和精神層次的創造性的時候,才能夠支持與其他文化的接觸,不僅是有能力支持而且可以賦予這種接觸意義?!? 通過把握、傳承文化內涵里的精髓,與其他文化接觸、碰撞,賦予文化更多可能性與生命力。

歷史文化街區,應該是一個“活”的場所,一個可以與參與者發生對話的場所。它通過種種細節喚醒人們的記憶,激活場所的意義,引導大眾重新審視被忽略的社區;通過各種創意引起人們的好奇,激發文化的活力,呼吁公眾探索發現文化的內在價值;通過文化歷史營造親切的場所,吸引人們的聚集,重現場所過往的生機。

2.3 各種功能吸引不同人群自發形成趣緣群體

大慈寺商業街區,以其包容性、完整性,滿足了形形色色的人的需求。老人、年輕人、兒童、戀人都可以享受這“為你而創”的城市公共空間。譬如老人可以漫步在慢廣場上,可以到大慈寺祈福,而偏愛逛街的年輕人在太古里也會獲得不一樣的體驗。

大慈寺商業街區的開放的“里”的模式,將人們從單一的買賣行為中解放出來。自由漫步在群落間的那些與都市環境和文化遺存密切結合的廣場、快慢區的街巷、保留院落、餐廳、劇場、酒吧、花園、店鋪等一系列空間。通過和逗留的同時,可以欣賞到區內的環境景觀和各種活動,使“逛”成為一種美好的體驗和感受。

也許正因為大慈寺商業街區在設計時特別注重場所感與公共空間,人們更加樂于自發的到這里并參與其中。而其中,具有相同愛好的人們又會互相吸引,參與互動,形成“趣緣群體”,從而組織更具影響力的活動。例如街拍文化、漢服文化、cosplay 文化在太古里都有各自的群體,且在逐步壯大。他們或是利用太古里的場景,或是看中太古里的中心性,或是喜歡太古里的自由感,總之,他們聚集于此。

3 虛擬空間建構初探

3.1 植入IP(Intellectual Property)理念

就像一個好的大IP,可以衍生出同人文、音樂、廣播劇、影視、動漫、游戲等作品,這些衍生作品都是源于這個IP 卻又有所改變,而且它們各自的受眾也會有所不同。但是這些不同的受眾卻可以通過這個IP 聯系到一起,他們具有相同的文化因子、相同的“世界觀”,在虛擬空間上形成了社區之感,即“虛擬社區”。 “虛擬社區”(Virtual Community)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網絡學者萊恩 格爾德提出的:“相當數量的人在一起長期討論共同的話題,產生了充分的人類情感,在異度空間中結成人際關系網,從而在網絡上生成的社會集合體就是虛擬社區?!?

而大慈寺商業街區,就像一個大IP,人們聚集于此,基于需求與愛好進行不同的活動,形成不同的趣緣群體。而人們的參與互動又使街區呈現無限延展的生命力。正如郝林在設計時所考慮的“設計過程的關鍵方法,在于從社會互動、經濟活力和環境共創的綜合角度,賦予故事與脈絡,創造真實的情景,重組市區價值,共創分享與串聯,讓不同界別的人交流和合作,讓創意可以在一個有故事、有情感和快樂的都市社區中發生?!贝蟠人律虡I街區,便是一個有故事、有情感的社區。

3.2 建構虛擬空間中的“趣緣群體”

在自身設計、文化底蘊、場地規模等多重因素的助力下,通過廣告、口碑、網絡三方的宣傳,將大慈寺商業街區的影響力持續擴大并呈現出社區化的趨勢。社區化,即意味著近人感與互動性,區別于傳統商業綜合體的畫地為牢,人們隨機聚集,擦肩而過的場所。

隨著工業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離開家鄉,涌入擁有更多資源與機會的城市以尋求發展,以地緣與血緣為紐帶的社交關系不可避免的被弱化。哲學家羅素曾說過:“對長年累月定居一地的環境的親切,源自人的慢節奏的生活和觀察?!? 若失去了這樣的生活與觀察,人們便失去了對自身生活環境的情感體驗,個體的精神生活將變得碎片化,整個社會呈現“原子化動向”,而原子化的社會無疑令現代人倍感孤獨。

吉登斯認為“現代性使個體陷人自我認同的困境,面對困境,我們并非無路可走,現代社會中個人可以反思性地進行一場‘生活政治’?!钫巍且环N‘生活方式的政治’,人們其實是通過對生活方式的選擇來實現自我認同?!? 生活方式的選擇實際上是基于人們的興趣愛好和價值追求的。在現代社會,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或社交,結識與自己擁有共同興趣愛好或價值追求的人,從而形成趣緣群體。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社交越來越普遍,“虛擬社區”越來越“真實”,人們在網絡上也可找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人們初來太古里的原因可能與傳統商業綜合體不盡相同,但太古里的內涵卻將其與其他商業體區別開來。憑借自身設計、歷史淵源、場地規模,大慈寺商業街區吸引了相同興趣愛好與價值追求的人們來到這里,一面積極主動地參與生產,呈現自我,在他人的反饋中獲得自我身份的感知;一面在群體互動中與他人共享相同的表達方式和生活方式,并由此產生對這一“生活方式”的意義體系的認同。通過共享和認同,擁有共同信念、價值觀以及生活方式的趣緣社群也就此被建構起來。如果說參與是手段的話,那么認同便參與社區活動的目的。但是,參與社區活動并未就是社區成員,只有與其他成員之間存在著廣泛頻繁的互動,存在著親近感與認同感的成員才能構成趣緣群體。共同的興趣和文化偏好將不同個體的思想、情感體驗匯聚到了一起,由此建構的趣緣群體既契合了個體的獨特文化取向,也以共同體的力量彌補了個體的孤獨。

3.3 強化“社區體驗”

強化“社區體驗”不僅有益于使用者們,對于大慈寺商業街區本身而言,強化“社區體驗”也使場所更加多元化,從而更具生命力。

法國大哲學家盧梭認為“房屋只構成鎮,市民構成城?!背鞘惺侨祟惖木奂?,正是因為人類的活動城市才有了深層含義,否則城市只是建筑的聚落。人的活力即是場所的活力前提。

丹麥建筑師揚·蓋爾在《交往與空間》中把公共空間活動分為三種,分別是必要性活動、自發性活動和社會性活動。形形色色的趣緣群體在太古里聚集、組織活動,其實就是自發性活動與社會性活動。而這些活動,其實就是太古里的活力來源。例如大慈寺商業街區的街拍文化,會直接吸引時尚愛好者與攝影師。而對于路人而言,街道也變得熱鬧了。并且當街拍照片在互聯網上傳播時,人們也會對大慈寺商業街區形成初步印象。通過街拍這一行為,商業街區的活力就在線上線下都被激發了。

因為大慈寺商業街區的自身特性,這個“大社區”里的趣緣群體十分多元化,從街拍到運動,從文青到美食客,無所不有。趣緣群體的多元化其實是太古里的功能與形態混合使用的體現,有助于形成豐富的空間邊界,推動街區的公共性與多元化。

3.4 增強信息交流

任何時代,信息交流都是必不可少且極為重要的。而在信息時代,信息交流的價值更加突顯出來。信息交流的本質是人們通過媒介進行信息傳遞與信息共享。在信息交流的過程中,參與者可以獲得自己缺乏的信息甚至產生新的信息。對于參與者而言,通過信息交流,他可以提高某一項技能或者建立人際關系等等;而對于信息而言,信息交流越頻繁越廣泛,信息的內涵才會越豐富越深刻。

人們在大慈寺商業街區參與活動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生產并傳遞信息的過程。例如大慈寺商業街區會不定期的開展名畫展覽活動。無論是專門到來還是偶然路過的人們,便有了契機于此聚集駐足并停留。對于對繪畫不太關注的人們而言,這樣的活動是獲取信息,可以幫助拓展生活視野。對于對繪畫有研究的人們而言,這樣的活動是生產并傳播信息,是深入了解其背后故事的契機,也是將自己的愛好介紹給他人的機會。畫,若沒有懂得的人,無論在哪都只是一幅畫。而太古里利用展覽將人與人、人與場所連結起來。這對太古里而言是內容上的豐富,對畫而言是價值上的提升。

除去畫展,大慈寺商業街區還有許多活動,有趣緣群體自發組織的,也有地產商策劃的,例如紙藝術展、和紙膠帶展等等。正是因為太古里不同于傳統商業綜合體的社區模式,才吸引了各行各業、各種興趣的人們聚集于此,才使信息交流更加頻繁、廣泛。而太古里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及時反映信息的社會窗口。

4 結語

在虛擬空間高度健全的今天,若城市設計還一味追求速度與高效,忽視人的情感體驗,那么城市必然失去它的活力源泉,變得冷清。對公共空間的關注的本質其實是對市民賴以生存的土壤和營生空間的關注?;谏鐓^體驗的大慈寺商業街區虛擬空間建構模式研究,目的在于將公共空間還給公眾,為人們提供更美好的城市共享空間。

猜你喜歡
太古商業街場所
太古長輸供熱管線溫降統計及分析
完美小店
淺析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商業街區改造
李晶晶作品
聽的場所
2020年5月全市場發行情況(按托管場所)
關于商業街中的仿古建筑設計探討以蘭州中川小鎮項目為例
遠離不良場所
戀愛場所的變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