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弘揚和培育中國精神的邏輯起點

2020-02-24 19:45朱紅英胡旭然
福建黨史月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弘揚培育精神

朱紅英 胡旭然

邏輯起點是事物前進發展的基礎、憑據與動因。中國精神的弘揚和培育是一個賡續、借鑒和傳承的過程,也是一個改進、重塑和升華的過程,既要以時代條件為基礎和憑據,同時也必須自覺回應時代的要求。

一、新時代經濟建設的重大成就為弘揚和培育中國精神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古語“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樸素地道出了物質與精神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新時代的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和成就讓國人倍感振奮。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1]。經濟發展為人們提供了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這是在實際生活過程中能感知的真實存在。這種真實的生活體驗必然對人們的精神世界產生深刻的影響,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自尊心、自信心迅速提高,精神面貌日新月異。同時,經濟發展的偉大成就也為新時代中國精神的弘揚和培育提供了更豐富、更便捷的途徑和載體。

二、新時代思想文化建設的巨大進展為弘揚和培育中國精神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社會生活中,每個人的精神面貌毫無例外地都受到一定文化持久而深刻的影響?!拔幕赣蛡鞒忻褡寰?,滋養民族的生命力,激發民族的創造力,鑄造民族的凝聚力”[2],任何時代民族精神的弘揚與培育也必定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進行的?!懊康街卮髿v史關頭,文化都能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加強,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4]的重要論斷,將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旗幟鮮明地標識出來。近年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得以蓬勃發展,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牢固,影響力更加深刻、更加廣闊;理論創新得以全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樹起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和國家政治生活、社會生活的根本指針,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水平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深入人心,成為中華民族兒女凝心聚力的最大公約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文化事業和文化發展蓬勃發展。主旋律得以唱響,正能量得到弘揚,國家文化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文化自信得以彰顯,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身處新時代文化氛圍中的中國人,其精神品格會“不知不覺地打上處于其中的文化背景的烙印”[5],思想文化建設的重大進展為弘揚與培育符合新時代的民族精神提供了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三、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深刻變革為弘揚和培育中國精神提供了外部支撐

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資本主義陣營的封鎖包圍,“一邊倒”外交策略成為時代之下不得已的選擇。艱難時期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確立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策略”以及取得的“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等成就奠定了新中國大國外交的堅實基礎。新時期確立的“和平與發展的出發點”“不結盟政策”“對外開放策略”“韜光養晦戰略”為中國大國外交的轉型與變革創設了升級的階梯。進入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于自身外交實踐和探索,創新“合作共贏”“正確義利觀”“建立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論與實踐,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新時代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升,為我國發展營造了良好外部條件,同時也為弘揚和培育中國精神提供了外部支撐。中國理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機遇日益受到全球關注,使置身于新時代的每一個國人感受到了身為中國人的榮耀與自豪,極大地提升了民族自信心。

四、新時代國內主要矛盾轉化對弘揚和培育中國精神提出了新要求

遵循馬克思主義的矛盾觀原理和方法論,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用歷史的思維和哲學的眼光觀察時代的變化,并全力找準不同時代的最主要矛盾。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盵6]主要矛盾的轉化促進戰略決策與奮斗目標的適時調整,同時也對弘揚和培育中國精神提出了新要求。

1.熔鑄中國精神的科學發展智慧,應對矛盾新變化

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主要靠發展。新時代的發展問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既要充分吸取世界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同時也要充分彰顯中國人的發展思路,熔鑄中國精神的科學發展智慧。首先,需要熔鑄“實干”精神保發展。人類文明發展歷程各不相同,發展路徑千差萬別。中國發展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不是靠強取豪奪,而是靠一代代人的腳踏實地的“實干”。為了使更加美好的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必須繼續弘揚和培育中國人的“實干”精神保發展。其次,需要熔鑄“創新”精神促發展。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民族。進入新時代,中國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一場令世人震撼的貧困消除戰的宏偉篇章正在由中國人書寫,全面建成實現小康社會指日可待,跨越粗放式發展壁壘,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需要繼續熔鑄“創新”精神促發展。最后,需要熔鑄“科學發展”精神享發展。發展不僅僅是一種純粹的經濟行為,而是蘊含著各民族獨特的思維模式、價值追求、精神信仰的人類生存方式,對于“為什么發展、為誰發展、怎樣發展”等問題的不同理解衍生出不同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以及各異的發展目標、發展手段。中國人的發展理念自古就講究“天人合一”,追求“中庸和諧”,強調“民為邦本”,科學發展觀是對我國傳統發展精神的繼承和發展。新時代發展中的問題仍然需要靠發展來解決,必須大力弘揚和培育“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統籌兼顧”的科學發展思路和戰略精神,方能真正創造共享幸福美好的生活。

2.提升中國精神的需要導引價值,調適矛盾新變化

需要是人類一切實踐活動與認識活動的原動力與出發點,滿足需要必須靠發展,但是需要和發展之間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過程,隨著生產力提升和社會進步,舊的需求被滿足,又會萌生出新的需要。尤其是當個人的需要被欲望放大之后,就會衍生出不合理甚至無節制的需求,因此必須通過弘揚和培育中國精神對人們的需求欲望進行科學的導引。中國傳統文化精神飽含著中國人對人類需要的深刻理解,《資治通鑒》提出“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不節,則常不足”,明確指出自然之物與創造之物的有限性,人們對物質的索取應該掌握一定度,使用它們應該保持一定的節制。新時代是一個產品供給充分的時代,受西方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的影響,過度需求和畸形消費成為時下一些人的價值表現,這與中國精神一貫所倡導的“有度”“節制”消費理念是相背離的,消解這些不良影響需要大力弘揚和培育勤儉節約的中國精神。

3.彰顯中國精神的生活指導意義,順應矛盾新變化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類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國文化精神更是恒久地表達著這一愿望,從“大同理想”“桃花源夢想”到“共產主義理想”“中國夢”,中國人從未停止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與實踐。進入新時代,即將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為超越生存性需要提供了可能,人們離理想中的美好生活越來越近,此時更加需要彰顯中國精神的生活指導意義。首先,需要大力倡導公平正義精神。美好生活不僅僅是一種物質賦予與獲得,同時也是一種心理感受。進入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7],這就意味著不僅在物質層面需要進行均衡式分配,在政治參與、社會權益、文化享受等精神與發展權利層面也需要一視同仁,既要維護公平正義,又要體現道德關懷。其次,需要大力倡導積極進取精神。馬克思、恩格斯將人的需要分為生存、享受、發展和自我實現逐級提升的層次,但不意味著作為個體存在的人有實現有序遞升的能力。一些人在滿足生存需要之后,個人奮斗前行的動力被金錢和物質所消解和麻痹,從而失去了對更高層次的發展與個人實現需要有序遞升的能力。因此需要大力倡導積極進取的精神,導引人們不斷追求更高層次的美好生活。最后,需要大力倡導和諧精神。和諧精神是中華民族基本的精神,中國古代先賢們提出“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天地之道美于和”“天地以和順為命,萬物以和順為性”的價值理念,表現出對和諧精神的高度推崇和諧精神是中國人對于無時無處不在的矛盾的充分理解與動態把握。進入新時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以及人的自身等各種關系層面產生更多新的緊張關系,引起更多更復雜的矛盾沖突。創造美好生活,需要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睦友愛以及人的自我身心關系的寧靜和諧。

五、新時代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對弘揚和培育中國精神發出了新呼喚

進入新時代,世界正經歷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國戰略博弈的加劇、分裂甚至對抗的風險、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問題的威脅對弘揚和培育中國精神發出了新呼喚。把握這一世界發展大勢,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加廣闊的眼界建構提升家國情懷、民族大義又彰顯大國擔當、世界意義的中國精神是時代所需。

1.提升家國情懷、民族大義

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世界與中國,雖早已不是百年前的世界與中國,但世界重新陷入分裂與對抗的風險依然存在,霸權思維支配下的世界格局波譎云詭。弘揚和培育偉大的中國精神,喚起人民對國家一體性及共同利益安危的自覺認識和情感認同,以提升家國情懷、民族大義,降低分裂與對抗的風險。

維護香港領土主權安全必須注入中國精神。進入新時代,西方某些國家的霸權主義思維愈演愈烈,不斷挑起事端,利用一些反華勢力、“港獨”勢力攪動香港局勢,企圖干涉中國內政,影響中國正常發展進程。其中深層的原因,是一部分香港人國家意識淡薄,中國精神缺失。因此,有必要在中國的國土上對每一位中國人進行國史國情教育,大力弘揚和培育中國精神,提升國家一體化的情感認同,增強抵御外部勢力干涉中國內政、分裂民族情感的精神防御能力。

遏制“臺獨”勢力,實現祖國統一需要弘揚中國精神。祖國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近年來,臺灣島內政治生態復雜多變,臺灣社會民意深刻重塑?!懊裥氖亲畲蟮恼巍盵8],我們應當抓住民心,通過中國文化的魅力、中國精神的偉力,加強對臺灣年輕一代人的吸引力。大力弘揚和培育中國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使民族一體、國家統一的觀念成為海峽兩岸炎黃子孫的共識,成為遏制“臺獨”勢力、實現祖國統一的核心動力。

中國精神貫穿于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歷經苦難與挫折、汗水與犧牲的淬煉,通過了時間與實踐的檢驗。近代以來,亡國滅種的危難和救亡圖存的渴求喚起人民對民族一體的自覺認識,覺醒的民族意識匯集成強大的精神偉力,支撐著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邁進強起來的新時代征程,因此必須加大弘揚和培育中國精神的力度。

2.彰顯中國擔當、世界意義

進入新時代,全球化的程度進一步加深,“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恐怖主義、網絡攻擊、氣候變化、生物安全、有組織犯罪、重大傳染性疾病等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問題相互聯動,嚴重威脅全球和地區安全”[9]。2020年春天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并逐漸席卷全球,世界各國的抗疫實踐不僅凸顯了制度差異,也標識了不同國家精神的高度。中國以超強的國家治理能力和偉大的中國精神取得了抗疫的階段性勝利,并且在基本控制住疫情后,立即向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包括醫用口罩、防護服、檢測試劑等在內的物資援助,向世界衛生組織捐款,以派遣醫療專家、舉行專家視頻會等各種途徑分享抗疫經驗,充分展現了大國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書寫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篇章。后疫情時代,為了戰勝未來可能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危機和挑戰,更需要大力弘揚和培育彰顯中國擔當和世界意義的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是中國人的精神高地,是中華民族有機體的核心和靈魂,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標識。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表現為經濟騰飛,更要有中國精神的振奮和彰顯?!拔ㄓ芯裆线_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10]。依據時代條件,自覺回應時代要求,大力弘揚和培育中國精神是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使命與新任務。

注釋:

[1]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

[2]《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341.

[3]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121.

[4]《學習習近平總書記8·19重要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4.

[5]露絲·本尼迪克特(美).《文化模式》[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2:5.

[6]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7]慎海雄主編.《習近平改革開放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99.

[8]《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90.

[9]《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0.

[10]《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7.

猜你喜歡
弘揚培育精神
弘揚愛國精神
弘揚愛國精神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弘揚雷鋒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