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個人外匯理財產品的管理研究

2020-02-25 07:36
福建質量管理 2020年19期
關鍵詞:外匯業務幣種理財產品

劉 丹

(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 天津 300040)

一、個人外匯理財業務發展現狀

(一)個人外匯理財業務幣種較為單一。本次調研發現,個人外匯理財業務幣種較少,美元在個人外幣理財業務中占據絕對優勢。14家銀行中僅有花旗銀行、招商銀行、中國銀行、匯豐銀行發行過其他幣種的外匯理財產品。2019年1-8月,14家銀行共發行外匯理財產品567期,其中美元產品381期,占比67.2%;英鎊75期,占比13.2%;澳元產品68期,占比12.0%;歐元25期,占比4.4%;港幣18期,占比3.2%。

(二)個人外匯理財業務收益率存在較大差異。各銀行理財產品均為總行統一設計、發行,分行僅負責營銷工作。相較于人民幣理財產品,各行之間外匯理財產品收益率存在較大差異。一是在不同幣種間,理財收益率存在較大差異。以中國銀行為例,其發行的英鎊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在0.15%至0.60%之間,美元理財產品收益率在2.0%至2.9%之間;二是在不同銀行間,同一幣種理財產品收益率存在較大差異。以365天美元理財產品為例,興業銀行年化收益率為3.3%,中國銀行年化收益率則為2.3%。

(三)個人外匯理財業務發展較為不均。不同于結售匯市場份額,在外匯理財產品市場上,外資銀行業務規模相對較大,中資銀行業務規模偏小。除中行繼續保持明顯優勢外(2019年8月底余額1.90億美元),其他中資銀行規模均相對較小,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光大銀行、建設銀行合計余額為0.47億美元。外資銀行中,匯豐銀行余額為1.16億美元,花旗銀行為0.58億美元,渣打銀行0.41億美元,明顯高于中資銀行。

據銀行反饋,在購買外匯理財的客戶中,境外個人占比較高,且其對匯率波動較為敏感,由于境外客戶主要業務經辦行多為外資銀行,故導致外資銀行理財產品市場份額相對較高。

二、發現的問題

(一)銀行網點個人外匯理財專業人員較少。調研發現,銀行柜臺人員對外匯理財產品的認知僅停留在收益率、期限等基本面信息上,難以準確向客戶提示理財產品的風險。我分局隨機選取了部分商業銀行網點人員詢問外匯理財產品情況,銀行工作人員均照本宣科的介紹產品情況,對于產品風險僅簡單以匯率風險、市場風險等詞語模糊帶過,不利于防范業務風險并促進外匯理財市場的穩健發展。

(二)銀行風險評估報告有待進一步完善。本次調研的14家商業銀行的本外幣理財業務均使用同一風險評估報告文本,對個人外匯知識及承擔風險的能力缺乏有效評估。銀行現有評估報告中多以“您有多少年投資股票、基金、外匯、金融衍生產品等風險投資品的經驗”、“以下哪項最能說明您的投資經驗(將投資于股票、基金、外匯等高風險產品作為選項之一)”來對個人外匯理財能力進行簡單評估。在參與調研的銀行中,僅有花旗銀行的評估報告中將對個人擬投資的貨幣幣種作為評估因素之一,并將其與客戶風險等級掛鉤。

(三)外匯理財業務缺乏有效監測統計。目前,外匯局對于理財業務的統計僅能通過個人外匯業務系統購匯資金屬性“470經批準的資本其他”、“431對境外證券投資”兩項的合計值來進行粗略估算。由于個人可以使用自有外匯購買理財產品,該估算值與實際理財規模之間存在較大出入,外匯局難以準確掌握個人外匯理財業務規模及發展趨勢。

(四)個人外匯理財業務缺乏規范性指導文件。目前,外匯管理中涉及個人外匯理財的相關法規較少,僅在《個人外匯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06〕第3號)《關于進一步完善個人結售匯業務管理的通知》(匯發〔2009〕56號)《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外匯管理規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告2013年第1號)等文件中部分提及,缺乏統一規范性文件對銀行理財產品銷售行為、個人購買理財資金來源、后續資金使用等進行系統規范。

(五)部分個人風險防范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網絡炒匯平臺往往以高收益低風險作為噱頭,借外匯理財之名進行宣傳,吸引個人投資者加入。部分個人受不良媒體和商家宣傳引導,誤將“網絡炒匯”理解為外匯投資理財,對其合法性、風險性缺乏有效認知,受高收益宣傳引誘將資金投向各種網絡炒匯平臺,造成資金虧損。

三、關于進一步完善管理的政策建議

(一)加強對外匯業務人員培訓,提高從業人員業務水平。銀行應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對外匯人員的業務培訓,要求從業人員熟悉外匯業務的相關政策,幫助客戶分析理財產品的特點及風險。同時還應提示從業人員堅守職業道德,杜絕為追求業績而刻意夸大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淡化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負面因素,并外匯業務風險納入對員工的業績考核,并建立監督問責機制。

(二)完善銀行風險評估報告,準確評估個人風險承受能力。目前,商業銀行使用的評估報告主要側重客戶整體資產的風險承受能力,缺乏外匯專業性考量。建議外匯理財風險評估報告采用獨立范本,在整體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增加對外匯理財業務的專項評估,重點評估客戶對外匯市場匯率波動、利率波動的熟悉程度,進一步判斷客戶外匯知識和承擔風險的能力。

(三)完善個人業務系統建設,加強監測統計功能。建議適時在個人系統中增加外匯理財統計功能,采集銀行理財產品發售信息,動態掌握個人外匯理財規模、外匯理財收益率波動情況等。在系統功能尚未實現前,可要求銀行定期報送理財產品銷售情況、產品收益、購買人群分布等信息,在此基礎上實現外匯局對個人外匯理財市場主體特征分析、理財產品市場前景判斷等,為后續政策的制定提供數據支持。

(四)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引導外匯理財業務健康發展。在后續法規文件制定中加強對銀行銷售外匯理財產品的資質審核,要求其確保信息完整披露、資金去向應與理財招募說明書中標注用途一致。進一步規范個人外匯理財產品購買行為,明確境內外個人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審核要點,引導銀行注重實質合規性審核,便利個人基于外匯理財而產生的結售匯和資金匯劃交易。如,允許個人理財收益辦理不占額度結匯交易,簡化境外個人購買理財產品材料審核手續,鼓勵銀行減免外幣現鈔劃轉費用,減少由于購買跨行理財而產生的現鈔存取交易等。在風險可控情況下穩步推進個人資本項下可兌換,豐富個人外幣理財渠道。

(五)宣傳普及個人外匯政策,引導理財業務健康發展。充分利用銀行電子渠道宣傳個人外匯知識,借助公眾號、微博、短視頻等新興媒體工具宣傳個人外匯政策和非法炒匯案例,進一步普及個人外匯理財知識,提示謹防網絡炒匯等互聯網陷阱,提高個人對外匯業務的風險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同時,加大外匯理財業務的核查和檢查力度,定期公布查處結果,提示防范外匯業務風險,促進個人外匯理財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猜你喜歡
外匯業務幣種理財產品
《外匯業務百問百答》新書發售
投資相關外匯業務
經常項下個人外匯業務
貨貿項下外匯業務
兌換外幣有技巧
全幣種卡省去貨幣轉換費
非保本理財產品
保本理財產品
非保本理財產品保本理財產品
非保本理財產品保本理財產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