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模式初探

2020-02-25 13:30王一琪
法制博覽 2020年1期
關鍵詞:法理學法學專業課程思政

王一琪

【內容摘要】法理學是法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基本構成?;诖?,本研究主要針對當前法理學課程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闡述了課程思政理念在法理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優勢;最后提出運用調整教學目標、更新教學方法、優選教學案例、重視教學評價等策略,提高課程思政背景下法理學教學改革質量,以期為高校的實踐法理學教學改革工作提供支持。

【關 鍵 詞】法理學;課程思政;法律觀;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D63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20)02-0226-02

近年來,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不斷提升,對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活動的關注度也隨之升高。法理學作為高校法學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其承擔著提升學生法律職業道德、樹立法律觀等多種功能。而就當前法理學教學現狀而言,法理學教學中的問題較多。而課程思政理念的引入則可糾正上述不足。因此,分析法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模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法理學教學現狀

結合當前法理學教學現狀來看,法理學教學活動的特征包含以下幾種:

(一)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不緊密

在當前法理學教學中,教學活動與思政教育之間的關聯不夠緊密[1]。法理學教師多重視法理學專業知識的教學及學生法律職業道德的培養,其對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法理學教學并未起到提升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作用。

(二)教學改革進展較慢

近年來,課程思政理念的出現對法理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這種新型理念要求高校法理學教學通過教學改革,提升與課程思政理念之間的契合度。而結合目前各大高校法理學教學現狀來看,雖然各大高校均已經開展法理學教學改革,但其改革工作的進度較慢,其教學現狀仍然與課程思政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二、課程思政理念在法理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優勢

就法理學教學改革工作而言,課程思政理念的應用優勢在于:

(一)培養法律職業道德

法律職業道德是當前法制背景下人們必備的重要道德品質。法理學課程作為培養學生法律職業道德的重要途徑,其培養進展、培養效果主要與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有關。將課程思政理念與高校法理學教學整合起來后,這一理念的應用,可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矛盾問題的解決中,更加熟練地使用法律基本原理。隨著課程思政理念的不斷普及,學生的法律職業道德逐漸得到良好的提升[2]。這一變化有助于學生在面對糾紛問題時,合理利用法律知識,實現客觀公正。

(二)樹立正確法律觀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信息獲取途徑明顯增加。當受到較多負面信息的干擾時,大學生的法律信仰、法律觀念可能會受到沖擊。法理學作為法學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之一,其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法律觀為基本要求。而將課程思政理念引入法理學教學中后,這種理念可引導學生更加理性、客觀地面對負面問題及社會焦點問題。在這種模式下不斷開展法律知識學習,可促使法學專業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法律觀。

三、法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模式分析

這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針對法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模式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調整教學目標方面

培養優質法律人才是高校法理學教學的關鍵目標。從優質法律人才的評價標準來看,除了必要的法律知識儲備、法律知識應用能力外,優質法律人才還應具備良好的法律職業道德及法律思維能力[3]。而就當前高校法理學教學現狀來看,法理學教學的人才培養標準缺乏完善性,法理學教師的關注重點以擴充學生的法律知識儲備、提升其法律知識運用能力為主,其對學生法律道德、法律觀的關注相對不足。針對上述狀況,在參照課程思政理念開展法理學教學改革時,可將法理學課程的教學目標作為重點,適當調整教學目標。

例如,高校教師可將法理學教學目標設置為:培養具備法律思考能力、法律職業道德,且掌握豐富法律知識的法學專業人才。在上述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法理學教師可依據法理學教材內容,于法理學知識中穿插思政案例,以促進學生法律知識儲備的拓展及思想道德觀念的提升。而對于學生而言,法理學課程教學目標的變化,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傳遞法律理念、法律觀的任務。

(二)更新教學方法方面

教學方法無疑是高校法理學教學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在高校法理學改革歷程中,自課程思政理念提出以來,法理學教師不斷圍繞課程思政理念的要求,提出了多種改革思路,但整體改革效果欠佳?;诮虒W方法與教學質量之間的密切關聯,可將教學方法作為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法理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通過教學方法的適當調整,同時實現法理學的樹立法律觀、培養良好道德品質等目的。

從法理學教學及思政教育的特征來看,二者的共同之處在于:專業知識涉及較多,教學氛圍相對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上述狀況,可將高校法理學課程的傳統教學方法調整為:模擬逆推法。例如,在法理學教學期間,教師可為法學專業學生提供事先準備好的法律案例,僅給出事件的背景及最終結果,鼓勵學生根據結果及基本信息,運用逆向思維將整個案例補充完整。以“兒童貪玩溺死糧站家長共擔責任”這一案件為例,提供事件背景及庭審宣判結果后,引導學生保持客觀原則,分別從兒童死亡責任劃分(法律專業角度)、情感角度等多個方面,分析該案例。對于法學專業學生而言,補充案例的過程,可提升其參與法理學學習的興趣,檢驗其法律知識應用能力;同時,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引導,也可促進學生道德品質及法律道德的提升。

此外,由于法理學專業課程中的專業知識較多,種類復雜,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可運用專題化教學法替代傳統教學法。即根據法理學教材內容,整合相關知識,形成專題單元,利用同類型知識,滿足學生在控制教學難度方面的要求。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這種教學方法對新聞熱點、社會事件及教材內容的整合,更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模式轉變為主動參與模式。在這種情況下,法理學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適時引入思政教育,以確保思政教育目標的高質量達成。

(三)優選教學案例方面

在法理學教學中,教學案例無疑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所在。教師在運用課程思政理念開展法理學教學改革時,可考慮將教學案例作為重點,通過教學案例的合理選擇,確保改革目標的實現。

具體而言,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法理學教學的教學案例優選方向主要包含以下幾種:第一,選擇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案例。相對于其他案例而言,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案例,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法理學教師圍繞案例提出小組討論要求或結合課程思政理念展開思政教育時,學生始終可保持良好的配合狀態。例如,在法理學教學中,可選擇引入某大學的大學生犯罪案例(該校管理學院貿易系學生分別殺害同校女友、同校研究生,放火后自殺)作為教學資料,這一案例中的主人公均為大學生,法學專業學生對于這一共同群體的興趣水平較高,而良好的興趣基礎可為思政教育的開展提供條件。第二,選擇易引起爭議的案例。在高校法理學教學改革中,易引發爭議的案例,也可起到良好的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學習主動性等作用。例如,法理學教師可選擇發生于2018年末某市的救人反被拘案件作為教學資料,借助該案例,引導學生對案件中受害者女性、被冤枉者趙某以及在案件中受傷的另一名男性進行分析。在法理學教學中,易引發爭議案例的引入,可充分激發學生的討論欲望,進而為法理學及課程思政理念的整合提供支持。

(四)重視教學評價方面

教學評價是法理學課程教學的核心環節。合理的教學評價,可為教學方案、教學方法等細節的調整提供支持。在遵循課程思政理念要求針對高校法理學教學進行改革時,可在充分重視教學評價重要性的基礎上,通過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及評價結果的合理利用,促進教學改革工作的深化。

例如,在利用在線學習平臺開展法理學教學時,教師可通過學生對法理學網絡課程的評價反饋,加強對教學評價結果的利用。當學生完成在線學習平臺中法理學網絡課程任務的學習后,可在隨后彈出的課堂小評價中,根據自身實際感受,從完全掌握、基本掌握、未掌握三類選項選擇對應內容,以便教師利用反饋信息,調整課程思政教育與法理學教學的整合模式。

四、結論

綜上所述,運用課程思政理念優化法理學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為了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作用,可參照當前法理學教學現狀,運用恰當的改革策略,實現課程思政理念與法理學教學改革的充分整合。此外,還應注意結合法學專業學生的反饋,進一步完善法理學教學方案,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范振國.課程思政理念下的本科法理學教學改革思考與實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8):132-134.

[2]蘭婷婷.“法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模式初探[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9(02):107-112.

[3]費世軍.法理學課程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不足及其改進[J].勞動保障世界,2018(27):69.

猜你喜歡
法理學法學專業課程思政
論周公的法理學說
高校書法學專業實踐教學課程構建
論法學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
第五節 2015年法學專業就業狀況
第三節 法學專業培養方案
探析法理學在審判實踐中的應用
論蘇格拉底式教學法及在法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法律文書格式的法理學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