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效唑噴施濃度和時間對雙季晚稻秧苗生長的影響

2020-02-26 06:14陳丹丹徐小林李大明余喜初胡惠文葉會財胡志華
農學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效唑晚稻秧苗

陳丹丹,徐小林,李大明,余喜初,胡惠文,葉會財,胡志華

(江西省紅壤研究所/國家紅壤改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昌331717)

0 引言

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生產大國,常年水稻種植面積3000 萬hm2[1],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勞動力成本日益提高,水稻機械插秧成為當前農業重要的發展趨勢[2]。培育壯秧是保障機插秧栽插效果與產量的關鍵,通常葉齡3.5葉左右,苗高不高于20 cm,莖基寬且發根力強的秧苗機插后更易早發且抗逆能力較強[3-5]。雙季稻晚稻育秧,氣溫較高,秧苗生長迅速,秧苗彈性較低,且雙季稻茬口銜接緊等使得晚稻秧苗苗期管理尤為重要。目前育秧主要通過噴施稀效唑、多效唑等化控方式延緩秧苗的生長,研究表明,多效唑可通過調控水稻體內的生長素含量來延緩水稻秧苗生長[6-8],還能起到降低植株高度、提升抗倒伏能力、促進水稻分蘗增產的作用[9-11]。目前,水稻秧苗期噴施多效唑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噴施多效唑及多效唑濃度對秧苗素質的影響,而對多效唑噴施時間對秧苗素質的影響研究較少?;诖?,本研究通過育秧試驗,研究了不同多效唑噴施濃度與噴施時間對雙季晚稻秧苗生長與秧苗素質的影響,以期為雙季晚稻機插育秧苗期定向管理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6—2017 年在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江西省紅壤研究所試驗基地(28°34’N,116°11’E)進行。試驗點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降雨量1727 mm,年蒸發量1100 mm。年均氣溫17.7~18.5℃,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4.6℃,最熱月(7 月)平均氣溫為28.0~29.8℃。海拔高度25~30 m,為典型的低丘紅壤地區。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二因素裂區處理設計,主處理為多效唑噴施濃度處理,設C0(0 mg/L,噴施等量清水代替)、C1(100 mg/L)、C2(200 mg/L)、C3(300 mg/L)4個濃度水平,副處理為噴施時間處理,設T0(0天,0天秧齡,播種時)、T1(5天,5天秧齡)、T2(10天,10天秧齡)3個噴施時期,各處理噴施劑量為100 mL/盤,重復6次。

1.3 測定指標

秧苗株高與SPAD值測量于 5、20、25 天秧齡各處理取代表性秧苗20棵,分別測其株高與最上一片全展葉SPAD值。

秧苗根系數量、長度與根系活力于5、20、25 天秧齡各處理取代表性秧1 盤,隨機割取3 個10 cm×10 cm 的秧塊,各秧塊選取代表性秧苗20 棵,測其根數、根長,將根系洗凈后采用TTC 法[12]測其根系活力。

2 結果分析

2.1 噴施多效唑對秧苗株高的影響

噴施多效唑顯著影響晚稻秧苗苗高(表1)。與對照相比較,噴施多效唑可顯著延緩秧苗生長,20 天與25天秧齡秧苗苗高均顯著降低(P≤0.05)。多效唑對秧苗苗高的調控作用隨噴施濃度增大而加強,隨噴施時間的推遲而減弱。通過方差分析,秧苗苗高在噴施時間(T)、噴施濃度(C)處理間存在極顯著差異,20天秧齡苗高在噴施時間(T)×噴施濃度(C)處理間存在極顯著差異。

表1 噴施多效唑對水稻秧苗苗高的影響

2.2 噴施多效唑對秧苗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噴施多效唑顯著影響秧苗葉綠素含量(表2)。20天秧齡期秧苗葉片SPAD值僅在噴施時間處理間存在極顯著差異(P≤0.05),噴施時間推遲秧苗葉片SPAD顯著下降。噴施多效唑25 天秧苗葉片葉綠素含量顯著增加,葉片SPAD隨噴施濃度增加而增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葉片SPAD值在噴施時間(T)、噴施濃度(C)處理間存在極顯著差異,在噴施時間(T)×噴施濃度(C)處理間存在顯著差異。

2.3 噴施多效唑對秧苗根系生長的影響

根系數量、根系長度和根系活力是衡量水稻秧苗生長的重要指標。根系生長強弱對于移栽后秧苗返青等具有重要影響。本試驗條件下,噴施多效唑顯著影響秧苗根系生長(圖1)。噴施多效唑顯著影響秧苗根系數量,多效唑濃度增加根系數量顯著增加,多效唑濃度過高則顯著降低根系數量,多效唑對根系數量的促進作用隨噴施時間的推遲具有一定的減弱趨勢;噴施多效唑顯著影響根系長度,根系長度隨多效唑濃度先增加后降低,根系長多對多效唑噴施時間的響應不顯著;噴施多效唑顯著影響秧苗根系活力,多效唑濃度提高根系活力顯著增加,濃度過高則顯著抑制根系活力,總體上噴施時間過早(T0)及過晚(T3)均不利于提高秧苗根系活力。綜合秧苗根系數量、長度和根系活力等指標T1C2和T2C2處理對秧苗根系生長促進最佳。

表2 多效唑噴施方式對秧苗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3 討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勞動力成本日益提高,水稻種植機械化成為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與傳統手工移栽相比,水稻機插秧具有顯著的省時、省工、省地、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低病害等優勢[13-14]。水稻機插秧對秧苗具有很高的要求,培育適宜機械化作業、出苗均勻、健壯、生長一致、秧齡適宜的秧苗是保障機插秧質量的關鍵。秧苗素質是機插水稻高產的重要因素,雙季稻晚稻育秧時期氣溫較高,秧苗生長迅速,秧苗彈性較低,目前多數研究認為,晚稻機插適宜機插秧齡為15~20 天,葉齡2.5~4.0,株高12~20 cm。超過20 天秧齡,隨著秧齡的延長,水稻株高超過20 cm,根系生長停滯,葉綠素含量和根冠比下降,秧苗老化的現象[4,14-16]。但是實際生產中,天氣、茬口銜接等因素的影響,常出現推遲移栽,秧齡老化的情況,尤其是雙季稻晚稻茬口銜接緊密,且育秧時期溫度較高,秧苗容易徒長,不利于培育適宜機插的壯秧。為此,延長適栽秧齡,提高秧苗的素質,對晚稻高產穩產有重要的保障作用。關于調控秧苗素質、延長適栽秧齡的方法,前人已有不少研究,應武等[17]通過播種量和多效唑濃度的試驗,得出最佳濃度為100~150 mg/L;屈成等[18]認為,播前用130 mg/L烯效唑浸種24 h,可有效提高秧苗莖基寬、百株鮮質量;蘇昭柏等[19]認為,100 mg/L 多效唑浸種可控制苗高,提高水稻發芽率和盤根性。前人研究主要從多效唑噴施濃度對秧苗生長的影響著手,對于多效唑處理時間及其互作效應研究較少。因此,筆者通過研究多效唑噴施濃度與時間對秧苗生長的影響,視雙季稻間茬口銜接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調控措施。研究發現噴施多效唑可有效降低秧苗高度、提高葉綠素含量、根數、根長和根系活力,延長適栽秧齡。但不同噴施時期和噴施濃度對秧苗素質的表現不同,在相同的噴施時期時,秧苗素質隨噴施濃度的增加而降低,200 mg/L濃度下可獲得更好的調控效果;在相同噴施濃度條件下,不同噴施時期對秧苗株高的影響較小,但噴施時間過遲則抑制秧苗根系活力,不利于移栽后根系吸收養分。本研究主要體現了噴施多效唑對水稻秧苗期秧苗生長的影響,而多效挫苗期處理方式對水稻后期生長及產量形成等的影響機制需進一步研究。

4 結論

水稻育秧期噴施多效唑顯著延緩秧苗生長,秧苗苗高顯著降低,且控苗效果隨噴施濃度增大而加強,隨噴施時間的推遲而減弱。合理噴施多效唑顯著促進秧苗根系生長,多效唑噴施濃度增加,秧苗根系數量、長度和根系活力均顯著增加,濃度過高(300 mg/L)根系生長顯著受到抑制,噴施時間過晚顯著抑制根系活力。綜合秧苗株高、葉綠素、根系數量、根系長度和根系活力等指標,播種后5~10天噴施200 mg/L多效唑對雙季晚稻秧苗素質提升作用最強。

猜你喜歡
效唑晚稻秧苗
多效唑的作用機制及其對中藥材的影響
晚稻帖(外一首)
大豆噴施多效唑 增產防倒效果好
淺談施用鎂肥對晚稻產量及經濟效益的影響
廣州乘車海南路上
農民
廣西樂土成功召開“樂土肥地龍2015晚稻銷售啟動會”
多效唑對麥冬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
插秧
舍不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