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胃切除術胃癌患者行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護理效果分析

2020-03-02 11:34朱麗華
健康大視野 2020年2期
關鍵詞:護理效果胃癌

朱麗華

【摘 要】 目的:分析給予胃癌患者腸內營養護理對全胃切除術后的護理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4月到2019年4月在我院收治60例胃癌患者資料,均進行全胃切除術,按隨機分兩組,每組30例,分析兩組胃腸功能和并發癥情況。結果: 觀察組腸鳴音(31.21±13.16)h、排便(22.15±3.06)h、進食(19.95±5.46)h等胃腸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10.00%低于對照組,差異比較具統計意義(P<0.05)。結論: 胃癌全胃切除術患者給予早期腸內營養護理,能夠促進患者胃腸功能恢復,顯著縮短患者康復時間,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

【關鍵詞】 全胃切除術;胃癌;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2-190-01

胃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具有發病率較高的特點[1]。對胃癌疾病患者,臨床通常采用全胃切除手術,但術后患者腸道功能較低,易出現并發癥,影響預后恢復[2]。因此,臨床需要重視其護理質量,本研究主要分析胃癌患者給予腸內營養護理對全胃切除護理效果的影響分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到2019年4月在我院收治60例胃癌患者資料,這些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為:(1)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2)患者的病情經病理報告診斷為胃癌,且未發生轉移。(3)患者具備全胃切除的指征。(4)患者既往無消化道疾病手術史。排除標準為:肝腎功能不全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代謝紊亂、重度貧血患者以及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將這些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例患者;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齡為(56.3±5.7)歲,19例為胃底癌、11例為胃底賁門癌;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齡為(54.1±5.3)歲,17例為胃底癌,13例為胃底賁門癌。兩組年齡、癌癥類型等資料差異不具統計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檢查、對癥處理干預,并采用全胃切除術聯合空腸Roux-en-Y吻合術;對照組患者按照25-30 kcal/(kg.d)的能量給予患者腸外營養支持,將脂肪乳劑、葡萄糖、脂溶性維生素以及氨基酸采取靜脈輸注方式輸入患者體內,同時給予患者0.9%氯化鈉和胰島素。觀察組給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護理方案,將鼻腸管固定在空腸上段,距離屈氏韌帶15到20CM。采用腸內營養泵將營養液經患者鼻腸管滴入,設置營養液溫度為37度,腸內營養輸注的速度從每小時30-40毫升可以逐漸加至每小時100-120毫升。術后當天給予患者腸外營養支持,第2天,根據患者個人資料和實際情況給予患者250毫升0.9%氯化鈉注射液。第3天給予患者輸入腸內營養制劑250ml,如無不適第4天給予患者輸入腸內營養制劑500ml,以后逐漸過渡為全量腸內營養(腸內營養液提供的能量滿足患者機體對能量的需求)?;颊吣c胃功能恢復后,病人家屬可以給予患者少量流質,逐漸過渡到全量流質直至半流質飲食。

1.3 觀察指標和評定 分析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時間指標:腸鳴音恢復時間、排便時間以及進食時間;以及兩組并發癥:胃術后并發癥:出血、吻合口瘺、吻合口梗阻等。腸外營養并發癥:血清電解質紊亂、低血糖、高血糖、肝功能損害等。

1.4 統計學處理 資料均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標準差(x±s)表示,t作為組間比較,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用X2 檢驗,差異具統計意義P<0.05。

2 結果

2.1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對比 觀察組腸鳴音(31.21±13.16)h、排便(22.15±3.06)h、進食(19.95±5.46)h等胃腸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對比 觀察組出現1例出血、1例吻合口瘺、1例吻合口梗阻患者,觀察組患者出現并發癥10.00%;對照組出現3例出血、1例吻合口瘺、1例吻合口梗阻、2例電解質紊亂、2例低血糖、1例肝功能損害、2例高血糖,對照組并發癥40.00%,兩組差異具統計意義(P<0.05)。

3 結論

胃癌是一種惡性消化道腫瘤疾病,伴隨人們飲食和生活習慣改變,發病率日益增加[3]。胃癌早期臨床癥狀不顯著,確診時疾病通常發展到中期,甚至是晚期。目前,全胃切除術是臨床治療胃癌的主要方案,因患者無法正常消化,因此需要給予患者腸內營養[4]。本文分析給予胃癌患者腸內營養護理對全胃切除的護理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腸鳴音(31.21±13.16)h、排便(22.15±3.06)h、進食(19.95±5.46)h等胃腸時間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出現并發癥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給予患者腸內營養,能夠有效促進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縮短患者康復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原因分析:手術后,患者具有恐懼和不安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向患者介紹成功的案例,幫助患者恢復信心。術前,患者存在營養不良等問題;術后,由于疼痛患者飲食欲望不佳,且自身胃腸功能低下[5]。腸內營養供給方便且價錢能夠被廣大病人家屬接受,同時能夠滿足患者營養需求。護理人員將患者情況與資料相結合,為患者設計個體化飲食結構。輸注的營養制劑在保證患者營養均衡的同時,能夠促進患者胃腸蠕動。在滴注前,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試滴,首先,將滴速設定為每小時30-40毫升,若患者無明顯不良反應或不適感,則將滴速逐漸調整為每小時100-120毫升。將腸內營養泵溫度設置在37℃,防止因溫度過高或過低造成腸胃刺激,進而引發腹瀉、腹脹等不良反應。如果患者出現不良反應,護理人員要及時與醫生進行交流,停止腸內營養支持,對患者不良反應進行處理。關于兩組遠期臨床效果,有待臨床再研究。

綜上所述,胃癌患者給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護理,能夠有效縮短患者康復時間,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患者胃腸功能恢復。

參考文獻

[1] 馬寶錄,曹農.胃癌全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后行改良Overlap法消化道重建的療效評價[J].中國綜合臨床,2019,35(4):365-368.

[2] 楊九霄,姜淮蕪,徐亮, 等.胃癌全胃切除術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患者血清銅的變化[J].中國臨床研究,2019,32(1):53-56.

[3] 秦新裕,劉鳳林.腹腔鏡全胃切除術治療胃癌的現狀和進展[J].腹部外科,2018,31(4):227-230.

[4] 范海媛.胃癌術后腸內營養患者的護理干預[J].實用臨床護理學,2019,4(18):28,34

[5] 劉俊海.胃癌根治術后早期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19,32(6):111-112.

猜你喜歡
護理效果胃癌
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胃癌組織中PGRN和Ki-67免疫反應性增強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胃癌組織中Her-2、VEGF-C的表達及意義
胃癌組織中LKB1和VEGF-C的表達及其意義
胃癌組織中VEGF和ILK的表達及意義
中醫辨證結合化療治療中晚期胃癌5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