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西利亞城市建設啟示下景觀評價差異性研究

2020-03-02 11:52張從如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0年11期
關鍵詞:巴西利亞差異性

張從如

摘 要:文章通過對巴西利亞城市規劃的經典案例回顧,引發對景觀評價差異性問題的思考,針對城鎮建設中當地居民與專家建設者對規劃及建成的景觀評價出現差異化的現象,從景觀元素的權重、環境感知序列、主客觀交互心理場三個方面進行討論,分析差異的產生及原因,并得出兩組人群的審美經驗、所處立場等都會造成差異產生的結論。因此在相關建設中應當綜合考慮多方偏好完善評價體系,以發展的眼光引導大眾審美取向,指導規劃設計。

關鍵詞:巴西利亞;城鎮建設;景觀評價;差異性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安徽工業大學校青年基金項目“基于曠奧理論的城市景觀視覺空間秩序研究”(RD19100283)研究成果。

一、巴西利亞城市建設案例回顧

巴西利亞是現代主義城市的代表之作,這座僅用了四年就拔地而起的城市被人們寄予厚望并充分展現了建設者的雄心壯志??傇O計師為Lucio Costa和Oscar Niemeyer,參與建設的都是當時最優秀的設計師和藝術家。城市設計深受Le Corbusier現代城市規劃的思想影響,同這位現代主義設計大師一樣,巴西利亞在建設中受到了廣泛的質疑,并且在建成后暴露出來很多問題。

巴西利亞在城市規劃史上有著開創性的影響,但是居民在建成后的城市生活中深切體會到它的反居住性,甚至直言巴西利亞是災難。城市中心支離破碎,郊區化現象嚴重。統計顯示,在建成20年之后,超過七成的市民都搬到了城郊,城市中的居住人口越來越少。這種消極的反響及現實與建設者們的美好構思背道而馳。

巴西利亞為何在眾多建設者的期盼中落得如此困境,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專家角度的規劃與使用居民立場的沖突。

Le Corbusier在《光輝城市》中提到:“只有一種層次分明的序列,秩序井然,大家都樂于遵守。像完美的蜂巢一樣,這種積極有序的氛圍,端賴于全體人員對于秩序、規章、紀律、公平和善行的主動尊奉?!苯ㄔO巴西利亞目的為縮小巴西國內的貧富差距、平衡發展,Lucio Costa在規劃中遵循了這樣的建設目的和光輝城市理念,希望打造出一個公平、平等的城市,這一點充分體現在巴西利亞的城市布局上。

城市規劃中的確將所有居民一視同仁,傳統意義上的公共與私人空間的劃分被取消。城市被刻板地分割為若干功能區,幾乎沒有混合功能的區域。

同時巴西利亞的交通系統也飽受詬病,受到Corbusier的汽車城市規劃的影響,Costa設想未來的城市交通暢通無阻,為居民帶去最大的便利,而事實卻是交通事故頻發,缺失公共聚散空間,沒有行人的容身之處。

巴西利亞的城市設計雖然不是出于Corbusier之手,總策劃Juscelino Kubitschek與規劃師Costa同樣也沒有脫離現代主義的精英控制論,這種缺少驗證的認為“城市中的每一個人都有相同需求”的觀點顯然沒有經受時間的檢驗。

二、景觀評價差異性相關研究

(一)景觀感知與景觀審美偏好

景觀感知和景觀審美偏好是影響景觀評價的兩個重要因素。景觀感知的差異同時受到主體的生活環境和文化背景以及所處立場影響;景觀審美偏好則是以景觀感知為基礎,經過感知主體的心理過程作用由表象認識深入內在認知,最終形成對景觀的主觀評判。而主體存在的審美經驗同時會作用于景觀感知,這種美的刺激激發了主體的視覺美感、生理快感與精神愉悅。

(二)景觀評價差異性

國內外已有大量研究指出景觀評價的差異與不同人群背景之間的關系。有研究表示,不同個體對于自然景觀的認知偏好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而對于人工景觀,人群的認知偏好評價較為一致。影響程度從大到小依次為年齡、職業、地區、專業背景、受教育程度、性別。在城建建設中,這種景觀評價差異性,尤其在專家與當地居民之間產生,直接影響建設的過程和建設后的使用評價。

三、景觀評價差異化分析

(一)景觀元素的權重

景觀評價的差異與評價者背景有關,同時也取決于實際的景觀元素。環境的秩序性、清潔度、植被狀況和視野開敞度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人工構筑物比例、色彩豐富度呈負相關關系,說明整潔的環境、生長良好的植被以及開闊視野的景觀被大多數人接受,人們更偏好較為統一的環境,無論是形式還是色彩。

由于不同人群對于景觀元素的解讀各有不同,元素所呈現的復雜性、易讀性、神秘性、連貫性也各有差異,這也是城鎮建設中需要考慮的。這些元素的權重,有著比較顯著的差異。

(二)環境感受的序列

通過訪談的形式,分別訪問從事景觀規劃相關的專業人員與生活在城鎮的居民兩種人群,讓專業人員描述一段在調研現場時的環境感受,包括因工作需要做出的判斷流程,并讓居民以自身的角度去描述自己所在的生活區域。以采訪者的主動描述為主,不引導不干涉訪問者的回答。訪問后通過對采

訪者的描述,由筆者整理,可歸納為圖1。

由調查可知,專家對于環境感受的順序排列為先是對地區有一大致的直覺感受,被特征元素所吸引,再是結合多方面的資料整合和專業的敏感度產生較為整體的感知與偏好,最后會對該地區的景觀環境做出評價,表明針對該地區可能的改善措施;本地居民直接為表述感知這一層面,這種環境感知對于有著相同生活環境的人來說有存在共性,深入環境中的居民往往基于這種認知從自身利益角度對其做出評價,并產生一種歸屬感。

(三)場所感

物理學中的“場”是指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事物在場中能夠互相作用。格式塔中的“心理場”的概念是指在精神范疇內,經驗存在的形式。心理場是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產生的,場所感是衡量人們在特定場所下心理舒適感的一項指標。

心理場既束縛又引導了場所感的產生,而場所感的產生對景觀的積極評價起到了輔助作用。場所感一直被認為是檢驗城市特性以及資源利用的重要工具,也是預測人與周邊環境如何互動的工具。主體在客觀環境中通過交互的頁面而建立了某種聯系,此種特性反映了場所滿足人們通過場所體驗從而獲得自我滿足的需求的過程,在這種長期建立的聯系中,當地人更容易與其他居民及周邊環境建立深厚感情。

以上歸納分析表明,專家由于先前沒有親身親歷的生活經驗,一般是將碎片式的信息拼接成的該城鎮的意向,這種缺少經驗和整體性的拼合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完整而準確的意向;本地居民相比較會從完整中看局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發現與其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性問題。

對景觀元素權重、環境感知序列、場所感進行了總結,影響景觀評價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主觀特征、客觀環境、主客交互。其中主觀特征包括個體成長背景、心理定位、功利關系(使用角度);客觀環境包含環境背景(區位/規劃/景觀等)、活動行為(居民的行為/生活狀態)、價值觀念(文化/歷史/發展規劃等);主客交互包括感知、認知、偏好、情感投入四個方面(圖2)。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巴西利亞城市規劃的經典案例回顧,進行景觀評價差異性問題的探討,結合訪談調查從景觀元素的權重、環境感知序列、主客觀交互心理場三個方面進行討論,分析城鎮建設中專家與當地居民差異的產生及原因。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與案例分析、調研訪談對城鎮建設中景觀評價的差異性進行分析,其中對環境感受序列的研究,結合訪談形式做出歸納總結,但是采樣數量與范圍有限,后續還會繼續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修改,并用定量定性結合的方法進行論證與完善。

參考文獻:

[1]柯布西耶.光輝城市[M].金秋野,王又佳,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2011.

[2]黃錦.石刻景觀游客審美偏好形成機理研究:以重慶大足石刻為例[D].南京師范大學,2015.

[3]羅濤,張婷,王海,等.景觀認知偏好及其人群差異性分析[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3(2).

[4]王榮華,趙警衛.鄉村景觀美景度評價及其決定要素[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

作者單位: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安徽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猜你喜歡
巴西利亞差異性
走馬上任
從語言發展的角度看中日敬語的差異性
初中英語差異教學可行性探究
儒塞利諾庫比契克大橋
儒塞利諾庫比契克大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