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述新石器時代成都平原早期城址的城墻

2020-03-08 01:41冉惠文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年24期
關鍵詞:西南地區城墻

冉惠文

摘 要:中國的城墻起源很早,仰韶文化時期出現的壕溝是中國城墻最早的雛形。由于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的不同,成都平原新石器時代早期城址的城墻在形態、修筑方法、用材選料等方面都具有其顯著特點,這些特點也使它的主要功能有所不同。根據對城墻厚度和修筑方式的比較比較與分析,得出其主要功能是防洪防汛。

關鍵詞:西南地區;成都平原;早期城址;城墻

早期人類為了抵御自然災害和其他生物的威脅,他們一般都居住在山洞中,星羅散布于各處。

當人類利用改造環境的能力逐漸增強,其活動范圍大幅擴大,人類已經有了逐水草而居的能力與覺悟。但富饒之地畢竟是少數,再多的土地也會面臨僧多粥少的局面。當越來越多的人集聚到水草豐沛之地時,要使一群人在這一區域有序地進行生產生活,必然需要一種新的組織方式和組織工具,這時候聚落應運而生。當聚落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出現我們現在所謂的城址。

城墻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一座城市的外部屏障,也是衡量一個城市體量的重要標準。

成都平原以其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文化傳統孕育出迥異于中原、北方、長江中下游等地區的古聚落,對研究中國新石器時代聚落、早期城址的文化內涵具有重要意義。而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城墻,也有其獨特的價值。

1 成都平原以外早期城址的城墻

關于我國城市的起源,《事物紀原》引《軒轅本紀》說:“皇帝筑邑造五城?!薄饵S帝內傳》又說:“帝既殺蚩尤,因之筑城?!币恍┝阈堑牟牧蠈⒊鞘械钠鹪礆w于炎黃等傳說神話人物?,F有的考古材料證明,它的出現不是突然的,而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①

趙輝先生將現已發現的中國新石器時代城址分為三群,分別是內蒙古中南部、黃河中下游地區和長江流域。②其分類的依據便是城墻構筑方式的差異,內蒙古中南部以石砌城墻為主,黃河中下游地區以黃土版筑城墻為主,而長江流域則以黏土堆筑城墻為主。③這意味著在相同區域內早期城市的城墻建造形態、技術都會趨同,這可能與新石器時期人類的生產技術、生產工具并不是很發達有關。

成都平原對早期城址的考古工作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但對史前城址的性質有明確認識是從1995、1996年開始的。④截至目前,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有八座,分別為新津寶墩遺址、都江堰芒城遺址、崇州雙河古城遺址、崇州紫竹古城遺址、郫縣古城遺址、溫江魚鳧村遺址、鹽店古城遺址和高山古城遺址。這八座早期城址皆屬于寶墩文化時期。

2 成都平原早期城址城墻的比較

2.1 新津寶墩遺址

整個城址呈長方形,東北—西南走向,長約1000米,寬約600米,城垣周長約3200米,面積60萬平方米。⑤現在遺址地表上仍殘存明顯的墻垣。為確認城址的范圍和城墻的年代,于遺址東墻開辟探溝(IIITG1),探溝位于城址東墻南段,在城址的西南角。解剖后得知,整個墻體殘存頂寬3.15米,底寬8.4米,高1.85米。⑤整個城墻經過了四期的增補和修筑,整個橫斷面形狀為梯形,早期為三角形。修筑方法為逐層夯打拍筑的堆筑法。在最早期的Q4下仍疊壓有文化層,說明在城墻修筑前便有人類活動,其出土的可辨器有敞口圈足尊、喇叭口高領罐,對于判斷城墻的修筑年代具有一定意義。

2.2 都江堰芒城遺址

遺址表面殘存明顯的土垣,整個城址為長方形,大致呈南北走向,分為內外兩垣,內垣保存較好,外垣只剩東西兩垣,破壞嚴重。①內垣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240米,殘寬5~20米,高1~3米;外垣殘寬5~15米,高1~2米。1997年試掘未解剖城墻,僅對地表殘存的城垣與已發現的其他城墻進行了對比推測。1998年發掘分別于北城墻和城址東南角開探溝T9、T10,但均未發現較為明確的地層堆積關系。1999年發掘雖然未完成,但布于東側內城墻的探溝T36發現了疊壓于漢代堆積下的Q1、Q2,墻內出土少量寶墩文化陶片,可辨器與新津寶墩城址所發現相似,為喇叭口高領罐。

2.3 崇州雙河古城遺址

雙河古城遺址現存北、東、南三面城垣②,從殘存地表的城垣基本可確認城址的平面形狀為長方形。雙河古城與芒城遺址相似,分為內城墻和外墻,中間為壕溝,未見外側壕溝。城垣一般高2~3米,頂寬18~30米。未對城墻進行發掘解剖,僅通過鉆探分析了城垣西側不存原因,即與河流有很大關系。修筑方式應也是就地取土,然后斜坡堆筑。

2.4 崇州紫竹古城遺址

城垣大致呈方形,面積約20萬平方米,地表仍殘存部分城垣,但完整的部分已較少。有內外城垣之分,內垣長約400米,寬5~25米,高1~2米,外垣破壞嚴重,寬3~10米,高1~2米。③

2.5 郫縣古城遺址

相較其他城址,郫縣古城遺址城垣保存較好,遺址大致呈長方形,西北—東南走向,城垣長約610米,寬約490米,面積約為30萬平方米。城墻寬8~40米,高1~5米④,各處城墻寬高不一,城墻整體形態為呈梯形的高臺。1997年發掘時于城墻西南角開探溝T6,從T6西壁地層剖面圖可知,郫縣古城遺址城墻也是分期筑成。

城墻內出土少量盤口圈足尊、喇叭口高領罐等陶器殘片,證實其為寶墩文化時期的夯土城墻。

2.6 溫江魚鳧村遺址⑤

魚鳧村遺址現在地表上仍殘存有四段城垣,城垣保存狀況較差,城址形狀可能為較規則六邊形,城址面積推測為40萬平方米,西北—東南走向。簡報未見城墻的解剖地層圖。⑥根據城垣與文化堆積的疊壓關系,在城垣廢棄后,遺址內的居民仍在這里生活了一段時間。

2.7 鹽店古城遺址

城址平面略呈長方形,南北長約700米,東西寬約500米,面積約30萬平方米。⑦不同于其他城址的發掘,鹽店古城遺址城內保存情況極差。

通過兩次的發掘解剖,城墻東垣和北垣保存較好,墻基寬約20米,墻總體高2~3米。從地層剖面圖可以看出,鹽店古城遺址城墻的修筑方式與成都平原其他城址相似,先取土堆筑形成緩坡高臺,在緩坡兩側逐漸增筑、補筑,不斷加寬,到一定程度后,成為橫斷面呈梯形的高臺,隨后采取平面堆筑的方法,不斷加高。

城墻內出土的陶器殘片,斷代最晚為寶墩文化一期晚段,未見二期以后遺物,說明城墻的修筑不晚于寶墩文化一期晚段,至遲在寶墩文化二期已廢棄。

2.8 高山古城遺址

城址平面基本呈長方形,東西長570米,南北寬約450米,面積約22.4萬平方米。城址大致呈南北走向。⑧2012年發掘開探溝T1解剖其東側城墻,從剖面看其整體形狀為梯形,高1米以上,寬7.5~10.5米,地層堆積較為簡單,城墻上疊壓著漢代文化層,下疊壓著寶墩文化時期的文化層。修筑方式與成都平原其他城址相似,為逐層加筑的斜坡堆筑法。

通過簡單的對比(表1),發現各早期城址的城墻的修筑方式多是水平逐層堆筑,對城墻的增筑,補筑也多從外坡開始,這可能與外坡多被水流侵蝕有關,不過以前簡報中未有水流侵蝕痕跡的說明,聯想到長江中下游早期城址,其城墻外坡發現過明顯的水流侵蝕痕跡,為這種現象提供了一定合理性的推論。

3 成都平原新石器時代城址城墻的功能

成都平原的城墻與長江中下游早期城址的城墻有一定相似性,迥異于黃河中下游平原和內蒙古草原早期城址的城墻,表明了其區域獨特性。

兩個地區自然環境的差異和聚落形態的不同造成了兩地城墻的截然不同,成都平原城墻的整體形態與黃河中下游同時期城址的城墻相比,防御功能減弱了許多。如果能成都平原河網水系發達,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修筑起凸出地表的土臺,有很大可能是用來防洪防汛。

較弱的防御功能也說明了成都平原新石器時期各聚落之間的沖突并沒有中原地區的劇烈。

城墻的修筑方式為就地取土的斜坡堆筑法,修筑時于從墻垣內外取土,先堆筑起橫斷面為三角形的緩坡,在緩坡兩側逐層用摻雜了大小卵石的黏土、黃泥土等加寬,然后用大石塊和人工踩踏來夯筑,卵石的作用可能也是為了抵御洪水的侵蝕作用。

總體而言,成都平原新石器時代城址的城墻維持了長江流域早期城址城墻的總體特點和趨勢,但也有細微差別。觀察它的形態和修筑方法及構筑材料,可以比較明確地說明城墻的功能多是防洪防汛。如果要進一步探明各城址與其城墻的關系,則有待更詳細的對比調查研究。

參考文獻

[1]段渝,劉弘,李競恒.西南酋邦社會與中國早期文明[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2]楊寬.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3]趙輝,魏峻.中國新石器時代城址的發現與研究[M]// 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古代文明:第1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30-31.

[4]萬嬌.長江中游地區史前城址城墻比較研究[J].四川文物,2017(4):13-18.

[5]陳劍,邱艷.成都平原史前城址考古:回顧與展望[J].中國文化遺產,2015(6):14-25.

[6]中日聯合考古調查隊.四川新津縣寶墩遺址1996年發掘簡報[J].考古,1998(1):29-50,100.

[7]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都江堰市文物局.四川都江堰市芒城遺址調查與試掘[J].考古,1999(7):14-27.

[8]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四川崇州市雙河史前城址試掘簡報[J].考古,2002(11):3-19,97.

[9]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郫縣博物館.四川省郫縣古城遺址調查與試掘[J].文物,1999(1):32-42.

[10]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四川聯合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溫江縣文管所.四川省溫江縣魚鳧村遺址調查與試掘[J].文物,1998(12):38-56.

[11]中日聯合考古調查隊.都江堰芒城遺址1999年度發掘工作簡報[M]//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考古發現(1999年).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12]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崇州市文物管理所.崇州市紫竹古城調查、試掘簡報[M]//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考古發現(2004年).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13]成都文物考古研究,大邑縣文物管理所.2012~2013年大邑縣高山古城遺址調查試掘簡報[M]//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考古發現(2013年).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14]李明斌,陳云洪.溫江縣魚鳧村遺址1999年度發掘[M]//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考古發現(2001年).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15]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大邑縣文物管理所.大邑縣鹽居古城遺址2002~2003年發掘簡報[M]//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考古發現(2014年).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猜你喜歡
西南地區城墻
西部大開發20年:西南地區內部比較
城墻邊做游戲
夜郎自大
神奇建筑開封城墻
城墻外邊
城墻頌
西南地區高職院校體育意識文化建設方式的調查分析
生熟無界:羈縻政策視域下的族群互融
西南地區氣象資料測試、預處理和加工研究報告
殘破的城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