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情下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的動態分析*

2020-03-09 00:53
國際關系研究 2020年5期
關鍵詞:印太對華灰色

陳 永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美國不顧疫情繼續在涉海問題上針對中國開展敘事戰爭和軍事存在等介于戰爭與和平之間的多種“灰色地帶”(gray zone)活動,與中國進行海上安全競爭。(1)關于“灰色地帶”行為和策略類型的論述,參見Micheal J. Mazarr, Mastering the Gray Zone: Understanding a Changing Era of Conflict, PA: Carlisle Barracks: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and U.S. Army War College Press, 2015, pp.58~61;歸泳濤:《“灰色地帶”之爭:美日對華博弈的新態勢》,《日本學刊》2019年第1期,第48~49頁;陳永:《精準修正主義與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策略》,《世界經濟與政治》2019年第9期,第53~55頁。此類攻勢對地區海洋秩序的穩定和中國的海洋權益都產生了破壞作用,尤其是美國在南海及周邊海域咄咄逼人的??哲娛禄顒右欢冉o在全力抗疫的中國造成很大的海上安全壓力。經過努力,中國基本上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病毒傳播,而美國的疫情卻愈演愈烈,日本的疫情也沒有完全得到控制,針對中國進行活動的美國??哲娛铝α咳允芤咔橛绊?。不過,雖然美軍的疫情尚未完全得到控制,但是同美國國內疫情沉重不同,美軍現在已經能夠從容應對疫情,恢復了軍事行動能力。而且,在印太美軍的參與和支持下,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也達到或超過了疫前水平。

美軍的新冠疫情經歷了初始、暴發和恢復三個階段,美國在疫情不同階段對中國采取的海上“灰色地帶”行為在南海內外區域具有顯著的差異性。這些“灰色地帶”行為可以呈現在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的基本光譜上。因為軍事活動是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的主要內容和支撐,所以本文將以美軍疫情的階段性變化為主線,依據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光譜,動態分析美國在南海及更廣闊的印太海域針對中國采取的海上“灰色地帶”行為,以增進對美國對華海上安全政策的了解。

一、美軍新冠疫情的階段性變化

2020年2月底,美軍出現新冠確診病例后,疫情迅速在軍中傳播。美軍先于美國政府采取防疫措施,比政府更積極地開展抗疫工作,卻仍然受到了疫情的嚴重影響。其中,美國海軍受到的打擊尤為沉重。根據美國國防部發布的疫情數據(見表1),美軍的疫情可以劃分為初始、暴發和恢復三個階段。經過抗疫努力,美軍在2020年6月初基本上從疫情中恢復,各項工作和軍事活動也陸續恢復。到7月中下旬,美軍在印太范圍基本恢復了軍事行動能力。

表1 美軍人員新冠疫情變化情況(2)美國國防部在工作日發布疫情數據,使得每周一呈現確診數據高峰。實際上,該日數據包括上個周末的疫情變化。

(一)美軍新冠疫情的初始階段

從2020年2月底開始,美軍海外基地和國內軍事單位先后出現新冠確診病例,疫情隨即蔓延。2月24日和26日,駐韓美軍出現兩起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Diana Stancy Correll, “American Soldier Stationed in South Korea First Service Member to Test Positive for Coronavirus,” https://www.militarytimes.com/news/your-military/2020/02/26/first-us-service-member-tests-positive-for-coronavirus-in-south-korea/.

3月6日,一名駐意大利的美國海軍水兵和一名從海外返回本土的海軍陸戰隊人員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呈陽性。(4)Sam LaGrone, “UPDATED: Sailor in Italy, Marine in Virginia Test Positive for Coronavirus,” https://news.usni.org/2020/03/07/u-s-sailor-in-naples-has-navys-first-known-coronavirus-case.3月中旬,在圣迭戈基地的“拳師”號(LHD—4)和“埃塞克斯”號(LHD—2)兩棲攻擊艦和“科羅納多”號(LCS—4)濱海戰斗艦一周內接連有水兵確診,尚未服役的“的黎波里”號(LHA—7)兩棲攻擊艦也未能幸免。(5)Sam LaGrone,“USS Boxer Sailor Tests ‘Presumptive Positive’ for Coronavirus, First Case Found on a Ship’s Crew,” https://news.usni.org/2020/03/15/uss-boxer-sailor-tests-presumptive-positive-for-coronavirus-first-case-found-on-a-ships-crew; Andrew Dyer, “How Coronavirus Outbreaks on Four Other Ships Informed Response on USS Kidd,” https://www.sandiegouniontribune.com/news/military/story/2020-05-02/how-coronavirus-outbreaks-on-four-other-ships-informed-response-on-uss-kidd.不過,雖然美軍海內外基地及家屬區的疫情擴散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但是被感染者多為輕癥和無癥狀感染者。從3月18日開始,美國國防部在工作日發布現役軍人及家屬、國防部雇員與承包商等美軍人員的疫情數據。該日美軍人員新冠確診89人,現存和累計確診均為89人,暫無死亡病例。這表明美軍疫情早期呈零星傳播,并不嚴重。3月20日和23日,五角大樓先后出現密切接觸確診和死亡病例,處于維修狀態的“卡爾·文森” 號(CVN—70)航空母艦也有水兵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呈陽性。(6)Ellen Mitchell,“Defense Contractor Death Marks First Military-related Coronavirus Fatality,” https://thehill.com/policy/defense/488900-defense-contractor-death-marks-first-military-related-coronavirus-fatality; Josh Farley,“USS Carl Vinson Sailor Tests Positive for Novel Coronavirus,” https://www.kitsapsun.com/story/news/2020/03/23/uss-carl-vinson-sailor-tests-positive-novel-coronavirus/2901121001/.可見,美軍疫情從3月下旬才加劇,新冠肺炎病毒迅速在美國內外各軍事單位間傳播。

美軍自疫情之初就積極應對,卻未能有效阻斷新冠肺炎病毒傳播。2020年1月底,美國國防部就發布疫情預警和防疫指導意見。為了防止被波及,處在疫區的美軍駐韓日基地采取了預警、出入限制和體溫檢測等多種防疫措施。作為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海上活動的主力,第七艦隊2月28日要求所轄航行中的艦只靠港前在海上停留14天以阻斷新冠肺炎病毒傳播。(7)Caitlin Doornbos, “Pacific Fleet Orders 14-day Gap between Port Visits for 7th Fleet Ships during Coronavirus Outbreak,” https://www.stripes.com/news/pacific/pacific-fleet-orders-14-day-gap-between-port-visits-for-7th-fleet-ships-during-coronavirus-outbreak-1.620641.出現確診病例后,涉疫基地采取了隔離關閉和強化篩查等措施,五角大樓向其派遣了醫療人員和設備。海外部署人員回國前也需要接受多次醫學篩查。隨著疫情加劇,國防部從發布抗疫指導意見轉為統籌全軍抗疫工作。如國防部從3月18日開始統一發布疫情信息,在3月20日五角大樓出現疫情后更是密集下達抗疫指令和下發抗疫文件。尤其是,3月24日,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宣布美軍圍繞抗擊新冠疫情的三大優先目標,將抗疫確立為美軍的頭等大事,并于次日下達了為期60天的《禁止海外移動令》(Overseas Stop Movement Order)。(8)David Vergun, “Esper Lists DOD’s Top Prioritie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https://www.defense.gov/Explore/News/Article/Article/2123100/esper-lists-dods-top-priorities-during-covid-19-pandemic/.隨后,各軍兵種、作戰司令部和其他單位也在國防部的統一部署下全力抗疫。以海軍為例,3月22日,第七艦隊派遣醫療小組“檢測責任區內的每一條船”。(9)Diana Stancy Correll, “Navy Medicine Personnel Embark 7th Fleet Ships to Test for COVID-19 at Sea,” https://www.navytimes.com/news/coronavirus/2020/03/23/navy-medicine-personnel-embark-7th-fleet-ships-to-test-for-covid-19-at-sea/.3月24日,太平洋艦隊要求海外部署艦只均不得返回美國本土,海軍部則不再公布軍艦染疫的細節。然而,盡管美軍不斷升級疫情應對措施,新冠疫情還是呈點狀擴散開來,感染人數攀升,并出現死亡病例。而3月24日,美“西奧多·羅斯?!碧?CVN—71)3名船員新冠病毒檢測陽性更是宣布了美軍抗疫的階段性失敗。(10)David B. Larter, “Sailors on Board Carrier Theodore Roosevelt Test Positive for COVID-19,” https://www.navytimes.com/news/your-navy/2020/03/24/sailors-on-board-carrier-theodore-roosevelt-test-positive-for-covid-19/.因為這些船員在更早的時間已感染,也會傳染更多的同艦人員。

不過,早期疫情和防疫措施并沒有削弱美軍對華海上軍事行動。在初始階段,美軍疫情主要在在港艦只和岸上擴散,在航艦只和相對隔絕的軍機幾乎沒有受到影響。美軍的疫情應對也是以預防為主,抗疫措施尚未展開,西太平洋的美國??哲娛艿降南拗戚^小。美國海軍和空軍的艦機則積極利用中國疫情處于暴發期,強化在中國周邊的??哲娛禄顒?,派遣航母編隊訪問越南,以對華施加軍事和外交壓力。

(二)美軍新冠疫情的暴發階段

“西奧多·羅斯?!碧柡侥溉疽吆?,美軍新冠疫情進入大暴發時期。美國國防部的數據顯示,這艘航母出現確診病例后,美軍人員的累計確診人數迅速攀升至每日上百乃至數百人。其中,現役官兵確診人數最多,增速最快,對美軍的影響也最大。然而,這些疫情指標沒有呈現出新冠病毒的傳播范圍還在擴大的事實。航母對疫情的處置又加重了島上的疫情。2020年3月26日,美國海軍橫須賀基地的一名水兵新冠病毒檢測陽性,28日,美空軍嘉手納基地兩名空軍人員新冠病毒檢測也呈陽性。(11)Caitlin Doornbos, “Yokosuka-based Sailor Becomes First Service Member in Japan to Test Positive for Coronavirus,” https://www.stripes.com/news/pacific/yokosuka-based-sailor-becomes-first-service-member-in-japan-to-test-positive-for-coronavirus-1.623743; Matthew M. Burke, “Two Okinawa-based US Airmen Test Positive for Coronavirus, 18th Wing Commander Says,” https://www.stripes.com/news/pacific/two-okinawa-based-us-airmen-test-positive-for-coronavirus-18th-wing-commander-says-1.624035.關島和駐日美軍基地的疫情使得一些軍事設施關閉,軍事人員隔離。直到5月初,“亞歷山大”號(SSN—757)核潛艇離開關島阿普拉港執行例行的印太部署任務,(12)“USS Alexandria Transits Apra Harbor,” https://guam.stripes.com/community-news/uss-alexandria-transits-apra-harbor.這標志著美軍新冠疫情大暴發的態勢得到遏制,軍事行動能力開始恢復。而在僅一個多月的新冠肺炎暴發期,美軍人員有7000余人確診,其中現役軍人近5000人,美軍主要基地、機關和其他設施均出現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印太美軍,特別是太平洋艦隊受到新冠疫情的沖擊最為嚴重。美國本土、關島和駐日與駐韓美軍都深陷新冠疫情,主要駐在日本和關島、對華進行軍事活動的美國??哲姶笫苡绊?。其中,美國海軍的疫情最為嚴重,太平洋艦隊更是大面積染疫?!拔鲓W多·羅斯?!碧柡侥副┌l疫情后,海軍現役人員確診2110人,約占確診現役人數的42%。(13)Meghann Myers, “More Than 5,000 Troops Positive for Coronavirus as Military Expands Testing,” https://www.militarytimes.com/news/your-military/2020/05/06/more-than-5000-troops-positive-for-coronavirus-as-military-expands-testing/.不僅如此,“里根”號(CVN—76)和“尼米茲”號(CVN—68)航母與和“基德號”(DDG—100)驅逐艦也接連暴發新冠疫情。(14)Natasha Bertrand and Lara Seligman, “Sailor Aboard 4th U.S. Aircraft Carrier Tests Positive for Coronavirus,”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0/04/07/coronavirus-sailor-aircraft-carrier-navy-nimitz-173210; Andrew Dyer, “How Coronavirus Outbreaks on Four Other Ships Informed Response on USS Kidd,” https://www.sandiegouniontribune.com/news/military/story/2020-05-02/how-coronavirus-outbreaks-on-four-other-ships-informed-response-on-uss-kidd.除“的黎波里”號外,這些軍艦和早期染疫的軍艦都屬于太平洋艦隊。而未染疫的艦只則在海上避疫或在軍港抗疫。實力超群的美軍太平洋艦隊幾乎喪失了常規軍事行動能力,甚至太平洋上出現了沒有美國航母的罕見局面。印太司令部希望以空中活動彌補海上活動不足,但美國??哲姷娘w行活動卻也因疫情的影響而銳減。

抗疫更使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哲娛禄顒酉萑肓说凸?。首先,美軍貫徹《禁止海外移動令》導致軍事活動銳減。美軍決計以低流動和低活動抑制疫情高發的態勢?!督购M庖苿恿睢窞槠?0天,規定除“例行的軍艦部署和再部署”等四種情形和特殊情況下的“一事一批”外,全體美軍人員均不得前往和離開海外軍事站點或者在這些站點之間永久遷移或臨時旅行。由于疫情嚴重,國防部在4月18日將禁令延長到6月30日。(15)Department of Defense, “Overseas Stop Movement Order in Response to COVID-19,” https://www.defense.gov/Newsroom/Releases/Release/Article/2125725/overseas-stop-movement-order-in-response-to-covid-19/; Ben Werner, “SECDEF Esper Extends Pentagon ‘Stop Movement’ Order Until Late June,” https://news.usni.org/2020/04/20/secdef-esper-extends-stop-movement-order-until-late-june.按照禁令,海外人員移動基本停止,海外軍事基地進行封閉抗疫,常規和臨時性的軍事演訓活動大量取消。西太平洋美軍的軍事活動也呈銳減態勢。其次,美軍解散“西奧多·羅斯?!碧柡侥复驌羧菏蛊湓谖魈窖蟮暮I匣顒幽芰Υ蟠蛘劭??!拔鲓W多·羅斯?!碧柡侥溉疽吆笕リP島處置疫情,打擊群的其他艦只和“美利堅”號(LHA—6)兩棲戒備群則在海上避疫,主要從事顯示存在性的軍事活動。

不過,美軍全力防疫效果明顯,也積累了豐富的新冠疫情應對經驗。4月15日以后,美軍的每日確診人數跌回兩位數,每日康復人數明顯超過確診人數,死亡案例零星發生。5月初開始,美國全力保障的軍艦部署與再部署陸續恢復,暫停的陸上軍事演訓活動也在重啟。(16)William Cole, “Navy Sends Subs to Sea as Message to China,” https://www.military.com/daily-news/2020/05/19/navy-sends-subs-sea-message-china.html; The Department of the Navy, “Naval Special Warfare Center Resumes Portions of Paused SEAL and SWCC Training,” https://www.navy.mil/submit/display.asp?story_id=112856.其間,美軍也積累了在新冠背景下維持戰備能力的辦法。以印太司令部為例,航行中的艦只一般不允許靠港,通過??昭a給維持行動能力;再部署艦只及人員均須嚴格檢疫并隔離三周乃至更長時間;以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活動彌補海上力量在西太平洋活動的不足;兩棲艦只也在西海岸備戰備航,隨時準備應對印太的緊急事態。

(三)美軍新冠疫情的恢復階段

5月初,以核潛艇部署為開端,美軍開始從新冠疫情中恢復。新冠肺炎每日確診人數持續銳減,并經常性負增長,康復速度加快。尤其是雖然現役軍人感染人數和住院人數均高于文職雇員、家屬和承包商,但是死亡人數卻遠低于這些人員,到6月5日僅有3人。(17)U.S. Defense of Department, “DoD COVID-19 Update-5 June 20,” https://www.med.navy.mil/SiteCollectionDocuments/COVID/COVID-19%20Media%20Fact%20Sheet%20-%205%20June%2020.pdf.從6月8日起,美國國防部改為每周一發布新冠疫情數據,這表明美軍的疫情已有根本性緩解。從數據上看,美軍疫情大為緩解,其日常工作和軍事行動也從5月初開始恢復。如5月6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致信艦隊要求“各艦隊、地區和軍事設施”有條件重新開放。(18)Mike Gilday, “CNO Message to the Fleet,” https://navylive.dodlive.mil/2020/03/15/u-s-navy-covid-19-updates/.此后,美軍的訓練、考核、選拔和晉升等被新冠疫情打斷的日常工作也逐步有條件進行。5月26日,國防部提前解除了《禁止海外移動令》,將美軍人員的海外活動納入日常管理。(19)U.S. Defense of Department, “Update to Personnel Movement and Travel Restrictions,” https://www.defense.gov/Newsroom/Releases/Release/Article/2198014/update-to-personnel-movement-and-travel-restrictions/.除了這些動作,美軍開始從疫情中恢復最明顯的跡象還是軍事部署與活動情況。5月上中旬,至少7艘太平洋艦隊所轄的攻擊型潛艇進行印太部署。5月19日,美“拉斐爾·佩拉爾塔”號驅逐艦(DDG—115)航行四個月后在佐世保軍港短暫靠港并進行補給,24號“藍嶺”號(LCC—19)兩棲指揮艦也靠港休整。5月21日,“里根”號航母打擊群開始進行印太部署,6月4日,遭到疫情重創的“西奧多·羅斯?!碧柡侥敢不謴土擞√渴鹑蝿?。(20)Askia Collins, “USS Ronald Reagan: It CAN Be Done,” https://www.c7f.navy.mil/Media/News/Display/Article/2193759/uss-ronald-reagan-it-can-be-done/#.XsZhlYVfASc.twitter; USS Theodore Roosevelt Public Affairs, “USS Theodore Roosevelt Departs Guam Mission Ready,” https://www.cpf.navy.mil/news.aspx/130639.至此,美軍軍艦的靠港、部署和再部署恢復正常,西太平洋美軍基本上從疫情中恢復活動。而6月中旬開始,兩艦與遠道而來的“尼米茲號”齊聚西太平洋,密集展開活動,太平洋艦隊的軍事行動能力基本上恢復。

美軍更具針對性的抗疫措施也加快了軍事行動能力從疫情中恢復。經過疫情考驗,國防部編制的《健康保護指導手冊》(Health Protection Guidance)和其他抗疫指針更能指導抗疫工作,美軍抗疫物資和人員的投入也更具針對性。解除《禁止海外移動令》后,國防部和各軍種評估國內外旅行的風險,并提出具體旅行要求。而這些靈活的措施既是美軍抗疫壓力明顯減輕的體現,也是盡快恢復軍事行動的需要。在疫情暴發期,美軍犧牲軍事行動能力以保護人員安全;在恢復期,美軍則是盡快恢復軍事行動能力,展開戰備活動。正如海軍作戰部長麥克·吉爾迪(Mike Gilday)所言,海軍是前沿力量,我們要隨時準備做出反應,不可能跪倒或等到新冠這個敵人被完全打敗。(21)Mike Gilday, “CNO Message to the Fleet,” https://navylive.dodlive.mil/2020/03/15/u-s-navy-covid-19-updates/.基于這種考慮,美軍在情況剛允許的情況下就恢復了軍事行動,如“里根”號和“西奧多·羅斯?!碧柖际莿偼瓿煞酪吒綦x,未進行海上測試就直接去執行戰備任務。在基本恢復軍事行動能力后,美海軍發布了《新冠疫情領導手冊》(U.S. Navy Covid-19 Leader Handbook),以使海軍在“新冠疫情下保持活躍”。(22)U.S. Department of the Navy, “U.S. Navy Covid-19 Leader Handbook,” https://media.defense.gov/2020/Jun/30/2002339586/-1/-1/1/COVID19LEADERSHANDBOOK_V2.PDF.其他軍種和司令部也有類似的指導和制度安排??梢?,雖然疫情尚未結束且可能會反彈,但是美軍已經適應了新冠疫情,不會再出現疫情重擊之下停擺的局面。

美軍從疫情中恢復后,立即以西太平洋為重點恢復在全球的軍事活動。疫情期間,美軍在西太平洋和中東等重點地區的軍事活動銳減,甚至僅維持最低限度存在。走出疫情后,美軍立即恢復了在這些地區的存在并強化了軍事活動。如6月中旬后,太平洋艦隊所轄的航母、驅逐艦和潛艇趕赴第二島鏈以內的西太平洋海域,展開密集軍事活動。同時,海軍和空軍的多個機型也強化了對華偵察與威懾。除了強化在西太平洋的軍事活動外,美軍還針對俄羅斯舉行聯合軍事演習,針對委內瑞拉進行“航行自由行動”(FONOPs)。7月底,“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在與印度海軍舉行聯合演習后到達北阿拉伯海,替換已在此部署長達四個月的“艾斯豪威爾”號(CVN—69)航母。至此,美軍在全球的軍事部署與活動的恢復基本上完成。

需要指出的是,新冠疫情只是對美軍造成了嚴重沖擊,擾亂了其日常工作和活動,但對其軍事行動能力并沒有造成根本傷害。新冠肺炎傳染性強,但是致死率遠低于霍亂和鼠疫等烈性傳染病,因此美軍才能在盡量維持戰備的情況下通過積極抗疫度過疫情危機。如為了維持戰備,“西奧多·羅斯?!碧栐谔幹靡咔槠陂g并沒有解除部署任務,打擊群所轄艦只仍在海上執行任務。美國部署在北阿拉伯海和波斯灣的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可以趕往情況緊急的海域,而一些艦只也不間斷地在美國西海岸備航,空中力量更是盡量維持在前沿的軍事活動。因此,美軍受疫情影響在西太平洋表面上出現了海上兵力的暫時性不足,事實上美軍對華海上戰斗能力并沒有受到根本性打擊。一旦出現擦槍走火和軍事沖突,美軍能迅速作出反應。此外,“里根”號、“尼米茲”號和“卡爾·文森”號三艘航母染疫引起了輿論轟動,但是她們當時處于維修或維護狀態,并沒有承擔戰備任務。疫后“里根”號和“尼米茲”號快速部署到西太平洋更是將美國對華的軍事能力提升到疫前水平之上。這種在根本上穩定的美國對華軍事行動能力則是其在疫情期間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的強大支撐。

二、疫情期間的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

在新冠疫情的不同階段,美軍的軍事行動能力是不同的?;谲娛履芰Φ淖兓?,美國在南海和更廣闊的印太海域根據自身優勢采取了不同的、有側重的“灰色地帶”行為。其中,美國在印太對華進行的軍事活動集中在中國沿海和菲律賓海海域。這些具有時空變化特征的行為都可以呈現于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的光譜上,勾勒出美國對華海上安全活動的動態圖景。

(一)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的光譜

“灰色地帶”是介于戰爭與和平之間的競爭策略及競爭狀態。美國政治學家托馬斯·芬萊特(Thomas Finletter)最先用“灰色地區”(gray area)指稱中國和蘇聯在邊緣地帶的有別于傳統戰爭的攻勢。(23)Thomas K. Finletter, Power and Policy: US Foreign Policy and Military Power in the Hydrogen Ag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1954, p.231.此后,學界對“灰色地帶”的競爭時有討論,一般指有別于戰爭的低烈度安全競爭。2015年開始,美國政府用“灰色地帶”描述中國和俄羅斯等所謂的“修正主義國家”(revisionist)對美國發起的安全挑戰,并將這個概念界定為“國家間或國家與非國家行為體間介于傳統戰爭與和平的兩分法之間的競爭性互動,其特征在于沖突性質模糊、參與者不透明和相關政策與法律不確定”。(24)Robert Work, “Deputy Secretary of Defense Speech: Army War College Strategy Conference,” https://www.defense.gov/Newsroom/Speeches/Speech/Article/606661/army-war-coll; United States Special Operation Command, “U.S. 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 White Paper: The Gray Zone,” pdf, pp.1~8.雖然這個界定是中性的,但是美國只用“灰色地帶”指責對手的行為和造成的威脅,從來不用其指代自己的安全競爭行為,從而使這個戰略術語具有了道德含義。事實上,“灰色地帶”是大國競爭的常見策略,美國的競爭行為也符合“灰色地帶”的一般特征,即美國也在發揮非對稱優勢,運用低于戰爭門檻的競爭策略追求傳統的戰略目標。(25)陳永:《精準修正主義與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策略》,《世界經濟與政治》2019年第9期,第47~48頁。具體而言,美國對華海上安全競爭就是典型的“灰色地帶”行為,具有“灰色地帶”競爭的漸進性和模糊性光譜特征。

美國針對中國的直接使用武力門檻之下的海上“灰色地帶”活動多種多樣,然而這些“灰色地帶”活動按照策略特征可以分為六種類型。(26)陳永:《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動》,http://www.scspi.org/zh/dtfx/1570982400。第一,敘事戰爭。美國利用話語優勢指責中國以軍事現代化、侵略性的軍事活動和島礁建設等“灰色地帶”方式破壞規則與秩序,為美國運用“灰色地帶”策略辯護。第二,議題聯系。美國將意識形態、貿易、投資和臺灣問題等議題與海上安全議題進行聯系,降低競爭成本,增加中國所承擔的風險。第三,民事介入。美國通過民事力量或采取某些民事行為來彌補軍事力量受功能和數量所限的不足。第四,自由航行。美國的船只和航空器以維護“航行自由”為名在中國近海實施的挑釁性的顯示武力性質的航行和飛越等活動。第五,前沿存在。美軍在中國前沿地帶進行軍事部署和采取軍事航行、訓練、偵察和演習等軍事活動。第六,軍事聯盟。美國拉攏印太盟友和伙伴共同對抗中國,并構建遏制中國的新軍事同盟。其中,敘事戰爭、議題聯系和民事介入一般屬于非軍事“灰色地帶”行為,自由航行、前沿存在和軍事聯盟則屬于軍事性“灰色地帶”行為,而美國的對華海上活動往往不是單一的“灰色地帶”行為,而是多種行為的組合。

以上六種海上“灰色地帶”行為按照烈度從低到高排列,構成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的光譜,其目的是贏得與中國的海上競爭。與美國對俄羅斯的“灰色地帶”行為不同,美國對華的海上競爭行為尚處于直接使用武力的門檻之下,即美國對華海上競爭行為不包括“混合戰爭”(hybrid war)、“特種戰爭”(special war)和“代理人破壞”(proxy disruption)等準戰爭行為。(27)戴正、洪郵生:《美國學界對“灰色地帶”挑戰的認知》,《國際展望》2019年第4期,第86~87頁;陳永:《精準修正主義與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策略》,《世界經濟與政治》2019年第9期,第47~50頁。不過,“灰色地帶”行為具有模糊性和漸進性,對手的回應及由此產生的競爭性互動也具有不確定性。因而,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并非按照光譜順序實施,而是可能出現烈度躍升,甚至采取直接使用武力的行為。(28)陳永:《海軍職能與中美南?!盎疑貛А备偁帯?,《國際關系研究》2019年第5期,第103~104頁。由此可見,此類行為及活動非常危險,在特殊情況下可能會引發中美擦槍走火和軍事沖突。

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也具有動態性。美國采取“灰色地帶”競爭行為旨在運用自身優勢攻擊中國的弱點,實現經典的外交和地緣政治博弈或軍事沖突乃至戰爭所要達成的目標。在疫情的不同階段,美國根據中美海上優勢的變化非對稱性地選擇以軍事為主的“灰色地帶”行為以取得海上競爭優勢。(29)Michael O’Hanlon, “China, the Gray Zone, and Contingency Planning at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and Beyond,” pdf, pp.6~8;陳永:《精準修正主義與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策略》,《世界經濟與政治》2019年第9期,第49~51頁。

(二)美國在南海的海上“灰色地帶”行為

南海是美國對華開展海上“灰色地帶”活動的重點地區。美國的“灰色地帶”活動主要由軍方主導,南海軍事化也是中美海上“灰色地帶”競爭的重要特征,因此,美國在南海及周邊海域的軍事活動理應成為動態分析美國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的重點。與此同時,南海問題又是中美戰略競爭的重要議題,美國也在強化對華非軍事“灰色地帶”行為,因而敘事戰爭、議題牽連和民事介入等非軍事行為也應受到全面關注。

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激烈攻擊中國,并將敘事戰爭上升到意識形態高度。新冠疫情暴發后,美國在南海問題上加大了對中國的輿論攻擊力度,已經到了捏造事實,逢中必反的地步。尤其是美國將4月2日越南漁船撞上中國海警執法船沉沒污蔑為中國海警撞沉越南漁船。(30)陳慈航,《2009年以來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變化》,http://www.scspi.org/zh/node/158。美軍在疫情暴發期基本上喪失了在南海的作戰能力,美國國務院接連警告中國“不得利用新冠疫情解決南海問題”,“應該停止欺凌鄰國”,軍方則威脅說美軍仍有能力執行任何任務,任何敵人測試美軍的戰備都將犯“可怕的、悲劇性的錯誤”。(31)Morgan Ortagus, “PRC’s Reported Sinking of a Vietnamese Fishing Vessel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ttps://www.state.gov/prcs-reported-sinking-of-a-vietnamese-fishing-vessel-in-the-south-china-sea/; “U.S. Says China Should Stop ‘Bullying Behaviour’ in South China Sea,”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malaysia-china-southchinasea-idUSKBN2200N4; Patricia Kime, “‘Terrible, Tragic Mistake’ : Top General Warns Enemies Not to Test US Military Readiness,” https://www.military.com/daily-news/2020/04/09/terrible-tragic-mistake-top-general-warns-enemies-not-test-us-military-readiness.html.隨著美軍行動能力恢復,美國更是不斷針對南海形勢發展不顧事實地對華強硬表態。5月20日,白宮發布《美國政府的對華戰略方針》(United States Strategic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以中國給鄰國造成海上挑戰為證攻擊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具有很強的冷戰色彩,其中南海是論述的重點。(32)White House, “United States Strategic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df, pp.6~7, pp.13~14.7月1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聲明根本性地改變了美國對南海主權爭端中立的官方立場,幾乎全部否定了中國在南海的合法權益。(33)Michael R. Pompeo, “U.S. Position on Maritime Clai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ttps://www.state.gov/u-s-position-on-maritime-claims-in-the-south-china-sea/.這種公開將中美南海競爭冷戰化和帶領其他國家直接與中國對抗的做法表明美國的南海敘事戰爭發生了質變,進入了不顧基本事實和法理,肆意攻擊的新階段。

除了激烈的敘事戰爭,美國還采取了更廣泛的民事“灰色地帶”行為。第一,美國將南海問題與多個議題相聯系。首先,將南海問題與新冠疫情相牽連。美國不僅攻擊中國利用新冠疫情欺凌南海沿岸國家,也以支持盟友與伙伴之名維持在南海的軍事活動。這種牽連集中在美軍行動能力恢復之前的階段。其次,美國將南海與美國大選相牽連。南海原來并非特朗普政府的核心議題,但是特朗普在選情出現危機后便開始大打“南海牌”,制造外交“亮點”,抬拉選情。(34)Brian P. Klein, “US’ Tougher Stance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Part of Trump’s Re-election Campaign,” https://www.scmp.com/comment/opinion/article/3093657/us-tougher-stance-south-china-sea-part-trumps-re-election-campaign;朱鋒:《重啟軍事對話,中美最后的“安全閥”》,http://www.nanhai.org.cn/info-detail/26/9720.html。隨著美國大選臨近,美國會繼續在對華海上民事乃至軍事的“灰色地帶”活動中猛打“南海牌”。為了實現連任的目的,特朗普政府也將會做更多的議題聯系。第二,美國在南海問題上開始進行新的民事介入。受新冠疫情影響,美國海岸警衛隊中止了在南海的活動,但是美國轉而打算采取制裁措施。7月14日,美國助理國務卿史達偉(David R. Stilwell)威脅制裁中國參與“南海強制活動”的中國企業和官員。(35)Humeyra Pamuk, David Brunnstrom, “U.S. Says Room for Sanctions in Response to China in South China Sea,”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china-southchinasea-stilwell/us-says-room-for-sanctions-in-response-to-china-in-south-china-sea-idUSKCN24F1TB.隨著中美海上競爭加劇,美國會進行更廣泛的議題牽連和民事介入,因為相較于軍事活動這些政策成本低、風險小,美國發揮非對稱優勢的空間也大。

新冠疫情暴發后,美軍竭力維持在南海以維護“航行自由”為名的宣示性軍事活動。這種軍事活動的目的在于顯示武力和表明立場,不具有實際的軍事威脅。中國暴發新冠疫情后,美國便趁火打劫于1月25日在西沙進行了“航行自由行動”,并于3月10在西沙進行了以維護“航行自由”為名的、更具挑釁性的“闖島”活動。(36)Ben Werner, “USS Montgomery Conducts First 2020 FONOP in South China Sea,” https://news.usni.org/2020/01/28/uss-montgomery-conducts-first-2020-fonop-in-south-china-sea; Christian Lopez, “Another Navy Warship Sails Near Islands Militarized by Beijing in South China Sea,” https://www.stripes.com/news/another-navy-warship-sails-near-islands-militarized-by-beijing-in-south-china-sea-1.622546.“西奧多·羅斯?!碧柡侥溉疽吆?,美軍在西太平洋的海上行動能力跌入低谷,卻仍使用在海上避疫艦只和部署在新加坡的瀕海戰斗艦在南海進行宣示性活動。如4月中下旬,“美利堅”號、“邦克山”號(CG—52)和“巴里”號(DDG—52)組成兩棲攻擊艦編隊進入南海,并單獨和澳大利亞海軍進行了聯合演訓活動,期間其編隊艦只在中國控制島礁的附近海域進行了“航行自由行動”和“Z”字形航行。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海軍從疫情中恢復后便迫不及待地開展印太部署。6月中旬美國航母打擊群便在西太平洋展開了演訓活動,但是直到7月初其航母編隊才進入南海進行宣示性的軍事演習。

除了宣示性的軍事活動,美國根據疫情發展也在南海進行了不同類型的前沿軍事存在性質的“灰色地帶”活動。(37)胡波:《美國在南海用六類軍事行動壓制中國》,《世界知識》2019年第16期,第36~37頁。除了正常的兵力調動和過航,美軍在南海進行的實戰性的演習演訓、戰場建設和作戰概念驗證、軍事偵察和情報活動以及威懾行動均屬于具有軍事威脅性的前沿軍事活動。第一,演習演訓。3月中旬,“西奧多·羅斯?!碧柡侥复驌羧号c“美利堅”號兩棲戒備群在南海進行了實戰化的聯合軍演。西太平洋美軍完全恢復行動能力后,7月中旬“里根”號與“尼米茲”號航母組成雙航母打擊群與空軍在南海舉行聯合軍演。第二,戰場建設和作戰概念驗證。疫情暴發后,作戰概念驗證基本上停止了,而戰場建設主要體現為美軍5月以來在臺灣海峽南端海域的反潛演練和作業。第三,軍事偵察和情報活動。疫情期間,美國海軍測量船仍在南海進行偵察和測繪活動,而??哲姍C更是高強度地對南海島礁、海南島周邊和廣東沿岸進行抵近偵察。尤其是隨著5月后美軍行動能力逐步恢復,其空中抵近偵察活動也在進一步強化。(38)《7月,美軍近70架次大型偵察機在南?;顒印?,https://mp.weixin.qq.com/s/U3UQchkzqV6WbES4jZ9j7w。第四,威懾行動?!拔鲓W多·羅斯?!碧柸疽吆?,美國軍艦在南海無力從事威懾活動,B—52轟炸機從關島撤離又導致空戰戰略威懾能力出現真空。5月初,B—1B轟炸機從本土移防關島后美軍恢復在南海的空中戰略威懾活動。(39)Caitlin Doornbos, “Air Force Sends Pair of B-1B Bombers on Mission over South China Sea,” https://www.stripes.com/news/pacific/air-force-sends-pair-of-b-1b-bombers-on-mission-over-south-china-sea-1.631302.

美國在新冠疫情期間一直為其南海沿岸的盟友與伙伴提供軍事支持,并努力維持和推進與一些關鍵國家的實質性軍事合作。3月5~10日,“西奧多·羅斯?!碧柡侥概R時訪問越南,展開軍事外交。不過,由于美國在南海的軍事行動能力受到疫情重創,其在南海沿岸的盟友和安全伙伴中的威望受損。在美國在軍力暫時性不足的4月份,主要通過發表措辭強硬的聲明和宣示性的軍事活動維護軍事威望和在爭端事件中為安全伙伴提供支持。3月初,美國航母趁中國暴發疫情臨時性地訪問越南,并探討進一步軍事合作。美軍疫情沉重的時候,其駐在新加坡的瀕海戰斗艦前往南海執行任務,并與新加坡進行聯合演習。5月10日,美國和澳大利亞獲準在蘇比克灣建設修船設施,6月3日,宣布暫停中止《美菲訪問部隊協定》(VFA)。這些都表明,美軍在疫情期間與關鍵盟友與伙伴的軍事合作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維持甚至推進。不過,“西奧多·羅斯?!比疽吆?,美軍對南海沿岸國家的軍事訪問和與它們在南海的聯合演訓活動均基本暫停。

(三)美國在印太的海上“灰色地帶”行為

新冠疫情背景下,美國在南海之外地區針對中國的軍事“灰色地帶”行為相較于民事行為更為顯著。雖然美國對中國的“印太野心”進行常規化的“敘事戰爭”攻擊,并在5月中旬以后在臺灣問題和釣魚島問題上提高批評中國的聲調,但是美國在南海之外的印太海域所認知的中國威脅要小得多,在疫情期間甚至小于印太邊緣國家伊朗造成的威脅。中日釣魚島和東海爭端因兩國合作抗疫和日本期待習近平主席訪日而得到低調處理,印度政府也無意于因邊界糾紛而在海上對華采取敵對行動,所以美國缺乏利用這些熱點事件對華發難的必要抓手。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將臺灣問題與所謂的“自由與開放的印太”(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進行了高強度的議題牽連。因此,雖然有零星的民事“灰色地帶”行為,美國在疫情期間在印太對中國采取的基本上是軍事“灰色地帶”行為。

盡管受到疫情重創,西太平洋美軍卻積極進行自由航行式的宣示性軍事活動,向中國高調展示武力。第一,戰艦虛張聲勢地抵近中國沿海?!拔鲓W多·羅斯?!碧柡侥复驌羧航馍⒑?,其所轄的艦只沒有染疫也不被允許靠港,停留在海上避疫。4月中,該打擊群所編列的“邦克山”號巡洋艦隨“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去南海顯示武力,而“拉斐爾·佩拉爾塔”號與“拉塞爾”號(DDG—59)等驅逐艦積極地在從南自香港北到威海的中國沿海地帶進行抵近巡航活動。直到“西奧多·羅斯?!碧柣謴突顒雍?,它們才回歸打擊群。這種甚至不時迫近沿岸不足一百海里虛張聲勢的抵近式巡航對中國構不成威脅,卻在傳遞威懾信號。第二,高調宣傳軍艦穿越臺灣海峽。美國海軍戰艦以維護“航行自由”原則和“自由與開放的印太”秩序等名義穿越臺灣海峽在疫情前就已經常態化,只是在疫情期間對此進行更為高調的宣傳。第三,與印太盟友和伙伴在東海、菲律賓海乃至印度洋進行聯合軍事演習。除了單獨的演訓活動,美國與日本4~6月在菲律賓海至少進行了三次聯合演習,7月19~23日和7月20~21日開始,美日澳在菲律賓海與美印在印度洋分別進行了兩場平行軍事演習。(40)Daishi Abe, “US-Japan Military Drills Go on Despite Virus, with Eye on China,” https://asia.nikkei.com/Politics/International-relations/US-Japan-military-drills-go-on-despite-virus-with-eye-on-China; Ken Moriyasu Wajahat Khan, “US, Japan, India and Australia Simulate ‘Quad’ Drill in Indo-Pacific,” https://asia.nikkei.com/Politics/International-relations/US-Japan-India-and-Australia-simulate-Quad-drill-in-Indo-Pacific.美國海軍進行或主導的宣示性軍事活動沒有在南海的類似活動強度大,卻也是針對中國的,并在國際上對華產生了一定的壓力。

相較于在南海的前沿軍事行動受限的狀況,美國在西太平洋持續對華進行高強度的軍事活動。第一,實戰化演訓?!拔鲓W多·羅斯?!碧柡侥冈谠L問越南前在菲律賓海進行了實戰化演練。去關島處置疫情后,“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一直帶領在海上避疫的美軍艦只與日本自衛隊在東海和菲律賓海進行高強度的實戰化演訓活動。這既是為了維持太平洋艦隊基本戰備水平,也是為了應對突發事件。6月中旬,三艘航母恢復行動能力后立即在東海和菲律賓海進行演訓活動。第二,戰場建設和作戰概念驗證。臺灣和菲律賓以東的東海和菲律賓海是美國對華進行海上攻擊的出發陣地,也是美國參與“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爭的想定戰場,因此美航母打擊群在疫情暴發前和恢復作戰能力后均在這一帶進行有針對性的作戰概念驗證活動。5月中旬以后,美反潛巡邏機和測量船在巴士海峽至臺灣海峽南端或向南海方向的美軍可能的戰時通道上進行密集的反潛作業和偵測活動則為典型的戰場建設活動。第三,軍事偵察和情報活動。美國??哲姷膫刹鞕C不僅在南海進行密集的抵近偵察,在東海方向對福建和浙江沿海也進行了抵近偵察。第四,戰略威懾。疫情期間,美B—1B轟炸機在臺灣附近的東海進行了多次威懾飛行,而且美艦的實戰化演練、戰場建設和作戰概念驗證也具有很強的威懾意味??傊?,美軍在南海行動能力欠缺的情況下,盡力在東海和菲律賓海對華進行高強度的軍事活動。這種軍事活動不是為了宣示政策和顯示武力,而是在進行戰爭準備。

美軍在西太平洋以外的印太海域的活動情況更耐人尋味。美國視中國為最嚴重的海上威脅,且擔心中國會趁疫情改變現狀,卻基本上沒有向西太平洋前沿地帶調配更多艦只以緩解兵力極度短缺的狀況。第一,美國沒有從中東抽調海軍力量加強在西太平洋的兵力。美國海軍疫情暴發后,“杜魯門”號(CVN—75)航母打擊群按計劃回國,“巴丹”號(LHD—5)兩棲戒備群趕往波斯灣。此后,“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打擊群和“巴丹”號兩棲戒備群就一直駐留在北阿拉伯海和波斯灣區域,直到美國海軍恢復行動能力,在中東進行正常換防。第二,美軍在西海岸的戰備艦只也沒有派往西太平洋。4~5月份,多艘兩棲艦在美國西海岸演訓卻沒有前往印太部署,而“尼米茲”號5月初就帶領航母打擊群在西海岸進行訓練卻直到6月上旬才前往印太部署。不過,美軍雖然沒有強化在西太的兵力,美國卻通過協調立場和分別進行聯合軍事活動推進了與一些印太伙伴和盟友,尤其是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在印太戰略框架下的對華海上遏制活動。

三、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的動態變化

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美國對中國持續進行了海上“灰色地帶”活動。美軍的行動能力在變化,美國對威脅的認知也有差異,在疫情的不同階段在南海和更廣闊的印太海域采取的“灰色地帶”行為是不同的。其行為組合變化也表明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模式,乃至對華海上安全政策都在進行根本性調整。

(一)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的動態形勢

與新冠疫情出現前相比較,美國在疫情期間的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具有明顯的階段性變化特征。與疫情出現前美國在南海和印太的六種不同類型的“灰色地帶”行為相比較,其在疫情初始期、暴發期與恢復期的相應行為呈現出“上升”“持平”“下降”的特點。綜合比較,美國在疫情期間針對中國的“海上灰色”地帶行為就呈現如表2所示的動態形勢。這個動態形勢無論對理解美國局部和整體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及重點,還是對研判美國在后疫情時期的對華海上安全政策變化趨勢都有助益。

表2 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的階段性變化

美國在南海的海上“灰色地帶”攻勢在加強,但是新冠疫情限制了美國南海攻勢的手段和效果。美軍疫情暴發后,美國在南海對中國的敘事戰爭迅速升級,一邊不顧事實地指責中國利用疫情欺凌鄰國和試圖解決南海問題,一邊對中國發出軍事威脅和進行冷戰式的意識形態攻擊。隨著美國大選臨近,美國將大選與南海進行議題聯系,南海已經成為美國對華發難的新抓手。受新冠疫情影響,美國海岸警衛隊暫停了在南海的活動,其民事介入的手段暫時欠缺,而美國威脅制裁參與“南海強制活動”的中國企業和官員也沒有海岸警衛隊的活動有力。而且美國在南海宣示武力的自由航行行為和具有威脅的前沿存在都迅速下降,目前仍在努力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南海沿岸國家對中美南海競爭持觀望態度,而菲律賓繼續美菲高水平軍事交往和允許美國修建修船設施則是美國軍事聯盟活動的新進展。

美國在印太的對華軍事海上“灰色地帶”攻勢明顯,但隨著地區熱點激化,民事“灰色地帶”攻勢也在加強。1月中旬以后,美軍就在東海和菲律賓海進行高強度的軍事演訓、戰場建設和作戰概念驗證等前沿軍事活動。美軍疫情暴發后,美軍一方面繼續在以上海域進行軍事演訓,另一方面派軍艦以高調穿越臺灣海峽和虛張聲勢地抵近中國沿海的形式顯示武力。隨著美軍行動能力恢復,美國宣示性的軍事活動水平下降,在東海和菲律賓海的前沿軍事活動卻在加強,同時美國也在推進遏制中國的印太聯盟。隨著臺灣問題和釣魚島問題升溫,美國對華敘事戰爭和議題牽連行為也在上升。不過,美國并沒有像在南海那樣進行有針對性的民事介入操作。

美國在疫情期間有重點地采取“灰色地帶”組合行為,在南海以敘事戰爭為主的外交攻勢猛烈,而在西太平洋則在活躍地進行前沿軍事活動。在中國暴發疫情之后,美國臨時派遣航母編隊訪問了越南,展開壓力外交。此后,美國在南海持續指責中國、偏袒他國,甚至發起意識形態攻勢,否定中國在南海的合法權益,威脅制裁中國企業和官員,而美軍也盡力配合外交攻勢宣示性地進行軍事活動。但是美軍在南海的前沿軍事活動大為減少,尤其是戰場建設和作戰概念驗證幾乎完全停止。與此同時,美國在西太平洋只是在疫情恢復階段隨著地區熱點升溫才發起外交攻勢,而美軍一直在東海和菲律賓海進行多種前沿軍事活動,尤其是海軍只是在進行前沿軍事之余從事顯示武力的自由航行活動。美國在印太的海上安全競爭布局圍繞南海展開以及在疫情期間圍繞南海問題發起猛烈的外交攻勢表明,南海是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的關鍵海域。美國在南海前沿軍事活動下降而持續在東海和菲律賓海展開相關軍事活動則表明,美國在兵力明顯處于劣勢時不傾向于在南海進行有威脅性的軍事活動,而其準備戰爭、發起戰爭和預設的中美海上戰爭的戰場為東海和菲律賓海。

綜合分析,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活動已達到或超過疫前水平,接下來美國會以南海為重點全光譜地提升“灰色地帶”。美國基于特朗普連任的短期操作和遏制中國的長期布局都將有針對性地加強暫時“持平”的行為,并重點強化在南海的敘事戰爭和在西太平洋的前沿存在。具體來看,在與中國的海上安全競爭中,美國將進行更廣泛和利益攸關的議題聯系,進行更頻繁的維護“航行自由”活動,以南海為重點在印太范圍內強化敘事戰爭,強化在西太平洋的前沿軍事存在和部署。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美軍的前沿軍事活動水平持續上升,甚至突破直接使用武力的門檻,這將引起意外事件和軍事沖突。美國持續加強在南海的敘事戰爭和在西太平洋的前沿軍事存在既是美國發揮不對稱優勢的表現,也是基于其與中國進行“灰色地帶”競爭的現實需求。同時,美國將在印太采取更有力的民事介入手段,如落實對參與南海島礁建設的企業和個人的制裁,海岸警衛隊重返南海并與沿岸國家進行密切的海上安全合作。美國還將在印太聯盟構建的過程中重點拉攏南海沿岸國家一起遏制中國。

(二)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模式的實質性調整

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模式最明顯的實質性調整是迅速地意識形態化。美國對華的全光譜海上“灰色地帶”行為都在強化意識形態色彩。疫情期間,美國不斷使用意識形態詞匯指責中國利用疫情破壞了海洋自由(freedom of sea)、欺凌鄰國、構建壓迫性秩序,并塑造美國伸張正義的形象。(41)Ronald O’Rourke, “U.S.-China Strategic Competition in South and East China Seas: 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pdf, pp.17~19;閆巖:《南海問題的謊言與真相——評蓬佩奧、史達偉、埃斯帕近日涉南海言論》,http://www.scspi.org/zh/dtfx/1595490907。更為嚴重的是,美國繼續不顧事實地指責中國的南海政策,而且接連把批評的矛頭指向黨的執政地位,并對領導人進行了直接攻擊。這種敘事戰爭超出了海上競爭的范疇,甚至打破了美國政府不公開攻擊我黨領導地位的默契,突破了中美競爭的底線,具有很強的冷戰色彩。同時,作為對華進行海上“灰色地帶”的主力,美國海軍正在淪為意識形態攻勢的工具。尤其是美國政府不顧疫情期間西太平洋美國海軍海上兵力捉襟見肘,一再派遣有限和疲勞的海軍艦只對華進行配合敘事戰爭的抵近航行等宣示性軍事活動。頻繁的宣示性活動甚至影響了美軍的前沿軍事活動。

美國正在聚焦南海備戰大國沖突。美國在整個印太范圍內遏制中國的海上崛起,而南海更是關乎美國海上霸權基礎的關鍵海域,且美國在南海的軍事優勢正在流失,中國“正在有效控制”南海,因而美國在改革軍隊和調動資源在南海進行“灰色地帶”競爭的同時正為大國沖突進行戰爭準備。(42)陳永:《精準修正主義與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策略》,《世界經濟與政治》2019年第9期,第57~58頁;Ronald O’Rourke, “U.S.-China Strategic Competition in South and East China Seas: 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pdf, p.1;李晨:《從競逐灰色地帶到備戰大國沖突——美國南海軍事戰略的轉型》,《人大國際安全與戰略簡報》2020年第1期,第1~3頁。不過,隨著中國在南海軍事能力提升,美軍不但在南海軍事沖突中獲勝的可能性在迅速降低,甚至難以全身而退。因此,美軍將臺灣以東的東海和菲律賓海作為備戰大國沖突的主要區域,甚至是應對中國可能的“反介入/區域拒止”的主戰場。疫情期間,美軍一直在東海和菲律賓海進行實戰化演訓和戰場建設與作戰概念驗證等高強度的海上軍事活動,在南海的相應活動大為減少,且恢復緩慢。接下來,美國可能會繼續以在東海和菲律賓海頻繁展開前沿軍事活動的方式為美國的南海政策提供戰略威懾,并備戰大國沖突。

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正在俄羅斯化,甚至直接使用武力。美國對俄羅斯的灰色地帶行為包括介于直接使用武力和戰爭之間的代理人破壞、特種戰爭和混合戰爭等高烈度行為,而對中國的灰色地帶行為則低于直接使用武力的門檻。(43)Micheal J. Mazarr, Mastering the Gray Zone Understanding a Changing Era of Conflict, PA: Carlisle Barracks: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and U.S Army War College Press, 2015, pp.58~61; James R. Holmes and Toshi Yoshihara, “Deterring China in the ‘Gray Zone’: Lessons of the South ChinaSea for US Alliances,” Orbis, Vol.61, Issue 3, 2017, p.323, p.325.然而,在美國全面提升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活動的同時,美軍正在聚焦南海備戰大國沖突,危險的挑釁性行為越來越多,而且美國不僅愈來愈挑撥南海沿岸國家與中國對抗,還直接走向前臺與中國進行全面對抗。美國政府和軍隊高官多次發表好戰言論,美軍和智庫也經常出臺關于中美海上沖突的報告。在中美走向全面對抗和美國將南海問題與其大選等國內議題進行強聯系的情況下,美國在中美海上競爭中可能采取代理人破壞,也有可能以特種戰爭、混合戰爭和襲擊南海島礁軍民設施的方式直接使用武力,而這可能引發中美的大規模軍事沖突。

(三)對華海上“灰色地帶”安全政策的根本性改變

南海爭端成為美國對華開展“近乎匹敵的競爭”(near-peer competition)的核心議題之一。2018年《國家安全戰略報告》(NSS)出臺后,美國戰略界和軍方將中國和俄羅斯視為挑戰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近乎匹敵的競爭者”。(44)Kelly A. Grieco, “The 2018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Continuity and Competition,” Strategic Studies Quarterly, Vol.12, Issue 2, Summer 2018, p.3; Stephen Carlson, “Dunford Warns That Russia, China are Near-peer Military Competition,” https://www.upi.com/Defense-News/2018/11/07/Dunford-warns-that-Russia-China-are-near-peer-military-competition/6831541623748/.具體到中國,南海島礁設施建設和軍事化、拒絕“航行自由原則”和重建南海秩序是美國指責中國以“灰色地帶”手法挑戰其主導的印太秩序的主要證據。與奧巴馬政府對中美南海競爭缺乏重視且約束美軍的行動不同,特朗普政府一方面非常重視中國可能控制南海及周邊近海對美國印太戰略、政治和經濟等利益的影響,另一方面放任和鼓勵美軍在南海展開宣示性和前沿存在性的軍事活動。中國快速增長的軍事能力已被美國防部確定為優先應對的事項。(45)Ronald O’Rourke, “Renewed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Implications for Defense-Issues for Congress,” pdf, p.2.疫情期間,特朗普政府將南海問題與美國大選進行議題聯系和美國走向前臺介入南海爭端表明,南海問題正在成為美國的國內政治議題。隨著中美戰略競爭加劇,南海問題從海上安全競爭上升到全局高度,成為美對華展開“近乎匹敵的競爭”的核心議題之一,將更受美國國內政治影響,美國也將投入更多資源和力量參與南海競爭。

美國以處理南海問題為核心的海上安全政策正在冷戰化。意識形態攻擊和構建敵對性聯盟是冷戰的兩個鮮明特征。第一,美國在敘事戰爭中發起意識形態攻擊。美國在南海的敘事戰爭中對中國執政黨和領導人進行意識形態攻擊。目前,美國對華政策的意識形態色彩和對華海上政策的敘事戰爭都在增加,接下來美國會更為激烈地對中國的海洋政策發起意識形態攻擊。第二,美國在加速推進遏制中國的印太聯盟。特朗普上臺后提出印太戰略并著力構建以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為核心的印太聯盟,從政治、軍事和經濟上遏制中國崛起。疫情期間,美國先后與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在南海、東海與菲律賓海和印度洋進行聯合演訓,并推動四國的進一步安全合作,同時美國恢復并強化與南海沿岸盟友與伙伴的合作。簡言之,美國在繼續整合印太盟友與伙伴,構建遏制中國的軍事聯盟,并推進與這些盟友和伙伴在其他領域的合作。

美國對華海上安全政策可能打破不直接使用武力的默契。近年來,美國在南海、東海、菲律賓海為應對大國海上沖突做準備,尤其是美國單獨或聯合菲律賓在南海進行了島礁攻守演習。隨著中美海上安全競爭加劇和美國直接走向南海爭端的前臺,美國的對華海上“灰色地帶”政策俄羅斯化,將代理人破壞、特種戰爭和混合戰爭等納入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的選項,美國就有可能支持和挑動南海沿岸國家用武力襲擾中國在南海的利益,甚至直接在南?;蚱渌√S驅θA使用武力。就如一些學者擔心的那樣,美國在南海挑起軍事沖突,甚至“偷襲中國南海島礁”。(46)《特朗普選舉前會偷襲南海島礁?》,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454854。不過,美國打破政策默契,首先使用武力的后果也十分明顯。這固然會損害中國的海上安全利益,但也將使美國在中國近海的軍用船舶和航空器處于隨時可能遭到打擊的高風險中,加劇美國在全球海上安全競爭中兵力短缺、顧此失彼的狀況,而且包括南海在內基本和平穩定的印太海上安全秩序也將被嚴重破壞。疫情期間,美國能夠對伊朗保持海上施壓的態勢、在中國沿海進行虛張聲勢的宣示性活動和美軍能夠安心抗疫正是基于其與中國的海上“灰色地帶”競爭處于直接使用武力的門檻之下這一前提。

四、結 論

新冠疫情下,美國根據自身軍事行動能力的變化對中國采取了差異化的海上“灰色地帶”行為。從2月底到7月中旬,美軍的新冠疫情經歷了初始期、暴發期和恢復期三個階段。在不同時期,美軍的軍事行動能力是不同的。其中,美軍經過積極抗疫,從5月初開始其戰備水平就在恢復,并在南海和臺灣以東的東海和菲律賓海強化前沿軍事活動。目前,美軍仍受到疫情的影響,其軍事行動能力并沒有完全恢復,但是已經能夠從容應對疫情,不會因受疫情重創而處于基本癱瘓狀態?;谲娛轮С至Χ鹊淖兓?,美國在疫情的不同階段在南海和更廣闊的印太針對中國動態采取了差異化的“灰色地帶”行為。其中,美國在南海發起意識形態的敘事戰爭和在東海和菲律賓海持續進行的前沿存在軍事活動最引人注目。至7月中下旬,美國已將在整個印太地區針對中國的海上“灰色地帶”行為全光譜地恢復到或超過了疫前水平,其意識形態攻勢和前沿軍事活動更是持續加強,且正在大力推動遏制中國的印太聯盟。

隨著美國強化對華海上“灰色地帶”攻勢,中美海上安全競爭有滑向軍事沖突與戰爭的風險。出于強化對華遏制及進行選舉操作的考慮,特朗普政府親自介入南海爭端并推行愈加激進的對華海上安全政策,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模式正在往意識形態化、備戰大國沖突和俄羅斯化方向調整。這可能使南海問題成為美國重要的國內政治議題,引起美國對華海上安全政策的冷戰化,并打破對華不直接使用武力的政策默契。美國對華“灰色地帶”行為模式和深層次的對華海上安全政策的變化加劇了中美發生軍事沖突乃至戰爭的風險,這既會嚴重損害中國的海上安全利益,也會對美國自身造成嚴重傷害,印太海上安全秩序也將受到破壞。因此,在中美關系持續緊張的情況下,中國應推動美國一起在“灰色地帶”競爭中做好沖突預防和危機管控工作,而持續觀察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行為的變化,并進一步歸納其特點和規律,則是有效管理中美“灰色地帶”競爭的重要前提之一。

猜你喜歡
印太對華灰色
“印太”概念視野下的印度對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認知及應對
澳大利亞國防戰略的調整及對印太安全形勢的影響
淺灰色的小豬
美行業協會眾聲反對白宮新的對華關稅威脅
印太戰略:深化與勾連
商務部:中方歡迎歐盟終止對華光伏雙反措施
警惕印太戰略“實心化”
灰色時代
她、它的灰色時髦觀
感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