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念不忘

2020-03-16 12:59張永祎
莫愁·小作家 2020年2期
關鍵詞:網絡文學創作

我與儲福金先生相識于一次會議。我被指定為代表在大會發言,針對網絡文學的現狀和趨勢以及文學評論應該關注的新問題發表觀點。面對名流大咖,我想,就算是班門弄斧,這也是極好的學習機會。散會后,作為江蘇省作協副主席的儲福金先生專門來看我,面對如此重量級大家的青睞,我受寵若驚。他知道我是業余作者,很贊賞我利用業余時間創作,還與我探討了一些關于網絡文學的問題。那時候網絡文學剛興起,儲福金先生的許多觀點充滿真知灼見。湊巧家住同一個方向,我們邊走邊聊,一路上暢所欲言,幾乎有聊不完的話題。

對我來說,儲福金先生的大名早就如雷灌耳。我讀過他的許多小說,也見過許多他在報刊上發表的散文。那時候,他幾乎是《揚子晚報》的“座上客”,散文短小精悍卻寓意深刻,尺幅之中常波瀾跌宕,讓我們這些業余作者有望塵莫及之感。后來因為工作繁忙,我失去了讀長篇小說的耐心,對他新出的長篇小說讀得不多,那天在路上我隨口一說,沒過幾天就收到了他寄來的新作《黑白》。我幾乎一個晚上讀完,第二天又對重點章節認真地溫習。

讀了這部小說,我不禁感嘆儲福金先生文膽驚人。他在寫一個完全不屬于自己時代的故事,通過主人翁陶羊子與圍棋互為表里、息息相通的沉浮命運生動再現了民國初期到抗戰勝利這一歷史進程中的波瀾壯闊。盡管他斷斷續續構思了十多年,但作品一氣呵成。我原以為他起名《黑白》是想表明題材的范圍和取向,后來我陸續看了一些評論文章,原來還有對人物性格的暗示和寓意。其實還可以進一步深挖下去,用人物的性格結構來呼應圍棋的黑白結構,確實是一種獨到的匠心,但如果僅僅看到表面的結果,就容易忽略黑白相間和黑白交織的復雜過程。好似下圍棋一樣充滿糾纏、搏斗、廝殺、吞噬的場面,才是作者淋漓盡致表現的重點和我們應該尋求的答案。棋如其人,人寓棋中。格局小者,終將擊戟沉沙、敗走麥城;格局大者,“夫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眱Ω=鹣壬矚g下棋,透過這部小說更讓我驚嘆的是,他不僅喜歡下棋,更深諳其中三昧,對棋局戰法爛熟于心。

如果套用一種流行的說法,儲福金先生應該是“作家圈中圍棋下得最好的,圍棋圈中作家做得最好的”。我總認為,人應該有自己的愛好,這樣生活才有多面性。比如儲福金先生除了圍棋,還對茶藝、戲曲乃至佛教有著深厚的修養,當它們轉化為文字后,就變成鮮活的實踐體驗。寫作的關鍵在于把握住一股氣,靈氣到了,氣就順了,氣順了,也就一順百順了。正所謂厚積薄發,儲福金先生在書中展示出的令人眼花繚亂的圍棋招數跟他的日積月累密不可分。

孟子曾諄諄教導我們,從事文學批評必須學會使用兩種方式:一種是以意逆志。朱自清先生將其解釋為“是以己之意迎受詩人之志而加以鉤考”,說得再具體點就是“以己度人”。二是知人論世。即“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也就是說,閱讀作品時也要對作者本人思想情感、人生經歷以及所處時代等進行全方位的把握。跟儲福金先生相處、交流得多了,我大致了解了他的人生脈絡。我忽然發現,他的整個創作歷程,有三個明顯特點:早產、高產、優產。

盡管如此,多年來儲福金先生始終過著低調而平實的生活,他更愿意享受細水長流,特別重視聽取自己內心的聲音,勤勤懇懇、日復一日地進行小說創作。我曾去過儲福金先生的書房,書房里除了琳瑯滿目的書柜,便只有一張不大的寫字臺,一臺老式電腦和一臺打印機,然而就是在這個不大的地方,他長年焚膏繼晷,創作出了一部又一部精品力作,影響著一批又一批讀者。

儲福金先生為人謙遜,他比我年長,卻總叫我“永祎兄”,我知道這是他對我的尊重。雖是多年好友,但我們見面的機會并不多。平時我們經常通過微信進行交流,他凡是遇到好消息,總會第一時間與我分享,有一些好的作品,我也屬于第一方陣的讀者。每當我有高興的事情,也會及時與他分享。遇到不如意的事,我們會彼此寬慰。

這些年來,我陸續發表了許多文章。有一次報社對我進行專題報道,記者知道儲福金先生與我相熟,就主動采訪他。后來看報紙,我才發現他說了這樣一段話:“永祎是文藝評論尤其是影視評論的頂級高手,沒想到他把江南古鎮寫得如此出神入化。在山清水秀的文字背后,凝聚著他重新認識江南文化的心靈過程,也是他不斷行走江南古鎮的文學升華?!嚾换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流淌出一篇篇至情至性、至純至美描寫江南的妙文?!币酝麖奈磳ξ业淖髌钒l表過看法,如今這樣的評價對我來說確實言之過重,受之有愧,我想更多的還是鼓勵,是一個文學大家對文學愛好者的殷殷提攜之情。

我早年加入了省作協,這么多年來,一直夢想能夠申請加入中國作協,按照規定必須有兩位作家推薦才行,我想起了儲福金先生。在電話那頭,他滿口答應,我說馬上就去他家,誰知到的時候,他已經在大街上等我了。我把申請表遞給他,他在路邊找了一張桌子就寫起來。那是春節后不久,春寒料峭,拿筆還有凍手的感覺。他專注的樣子令我非常感動,一股暖流頓時涌上心頭,我情不自禁拿出了手機,定格了這個感人的瞬間。我也趁機請路人幫我們拍了一張合照,見證我們的友情。

去年端午節,儲福金先生發微信告訴我,他在創作長篇小說《念頭》。書籍出版后,我很快就收到他寄來的書。封面上一系列似連非連的圈圈,仿佛生生不息的念頭一樣?!澳钅钕嗬m,便是一生”,念念不忘,也是友情。人生難得一知己,看了《念頭》,我忽然涌起了寫儲福金先生的念頭。盡管友情源遠流長,但我深知真誠相通、心心相印才是最初的源頭。

張永祎:作家,文藝評論家,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常務理事,江蘇省電影家協會常務理事。

編輯 巴恬恬 365584260@qq.com

猜你喜歡
網絡文學創作
調查
讓蕭紅真正為人所知(創作談)
Jazz
我國網絡文學研究的困境與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國網絡文學闖蕩海外江湖
基于媒介革命視野下我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路徑探究
小藝術家大創作
中國網絡文學讀者超四億
創作失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