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滿嘴是愛,卻滿目猙獰

2020-03-17 10:38陳瓊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58期
關鍵詞:羞恥感曉曉南風

陳瓊

有種傷疤,是痛一輩子都好不了的。

暑假的時候妹妹帶她13歲的孩子曉曉來我家小住幾日,有件事讓我印象很深刻。

有一天,姐姐讓曉曉試網上新買的涼鞋,當時曉曉正在睡覺,被她媽火急火燎地喊了起來,興許是對新鞋沒興趣,一副懶洋洋不愿配合的樣子。

我姐說:“你轉個身”,外甥女轉身?!皠觿幽_,合腳嗎?”“還好吧?!?“顏色還行嗎?”“還好吧?!?“款式還行嗎?”“還好吧?!?“要留下嗎?”“隨你吧?!?“不喜歡也可以退的?!薄半S你吧?!?…… 我姐看女兒這樣敷衍她,怒火蹭地就上來了?!澳闶撬廊藛??就沒有自己的主見嗎?”外甥女聽了,低下頭不說話?!皢柲阆膊幌矚g呢?啞巴啊,說話啊?!?見曉曉還是不說話,姐姐當著我們的面,狠狠地戳了下曉曉的頭?!拔以谡f你,你聽到沒?” 曉曉狠狠地白了她媽一眼,啪地關上了房門?!澳氵€甩脾氣,教也教不好,我怎么會生出你這種蠢貨?” “豬腦子,難怪讀書那么差,明天就跟我死回去?!?……

我聽得背脊發涼,這不是在教育孩子,這是在羞辱孩子。見姐姐發這么大火,大伙忙勸她消消氣。我覺得曉曉挺受傷的,想去安慰下她。從門縫里,我看到她坐在床頭抱著膝,倔強又委屈的臉,突然很心疼這孩子。

想起在電視上曾看到的一個心理健康欄目中一個年輕女孩的心理歷程:

女孩哽咽的聲音伴隨著抑制不住的眼淚輕聲地述說:初二那年暑假,我瘋狂地喜歡看書,只要是書就拿回家窩在房間里看。有一天從朋友那借了一本小說,封面是一對擁抱的男女。然后被我媽發現了,她看也不看就認為那是本淫書。頓時暴怒。狠狠地罵我“犯賤”“小小年紀看這種不要臉的書”…… 幾乎用了所有最難聽的話來罵我,羞辱我。是的,是羞辱。我感到很羞愧,原來在我媽心中,我是個賤貨。

事情過去很久了,但那幾個詞卻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上。長大以后,我很怕面對戀愛、面對男女關系方面的事,總有種說不出的羞恥感,好像覺得渴望戀愛是一件犯賤的事情。而且只要感情出現了狀況,這種羞恥感馬上就會跑出來攻擊我。因為這樣,也間接導致了我在戀愛過程中的坎坷波折。

直到我開始接觸心理學治愈自己,這種羞恥感才慢慢退去。

心理學說:“人類最負面的情感既不是悲痛,也不是憤怒,而是羞恥感?!?絕大部分的負面情緒,都可以通過表達得到釋放,比如悲傷時我們哭泣,憤怒時我們發泄。但羞恥感,是一種最不容易被我們承認和釋放的隱秘情感。在感到羞恥時,我們會盡量減少面部神情,不希望他人覺察。它不止隱秘,還充滿了破壞力。就像我,在談感情時,明明是對方的錯,我想發泄我的憤怒,但突然被某種涌起的情緒死死按住,只能自傷。那種情緒就是羞恥!

沈陽市心理研究所在調查研究青少年犯罪記錄時發現,童年受到精神虐待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他們找到六個在沈陽看守所的少年罪犯,讓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幾個16歲的男孩,提到當年父母對待自己的情景,顯得非常沉重。

有個孩子說12歲時,爸媽就分開了。明明不是他的錯,母親卻經常罵他,讓他去死。

他說自己最常聽的一句話是說自己沒用,是廢物。

媽媽從來都沒夸過自己,罵他最多的,就是豬腦子、豬腦子、豬腦子……說到這里,孩子無奈地用手拍了拍腦袋,好像懷疑的確如此。

……

也許他們的父母從未想過,這些話會推動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有這樣一些詞語,對孩子的傷害最深,為人父母的你,不知有沒有說起過:

“豬腦子”

“廢物”

“就知道吃”

“丟人”

“是人都比你強”

“怎么不去死”

……

心理研究顯示,對六歲之前的孩子,經常說一些生氣的話,會讓他形成消極的負面人格,產生自卑、內向、憂郁的心理,而且害怕與人相處。

所有的語言暴力,都沒有半點教育成分。因為我們這是在本質上恃強凌弱,發泄自己的怒氣和怨氣。長時間的不平等對待,會讓孩子感覺被父母嫌棄,認為自己真的沒用,甚至自暴自棄。

同事的兒子浩浩,從小的性格就比較內向,父母離異后,他變得更加自卑。后來,同事工作太忙,在假期把他送到了畫畫培訓班。

一開始,浩浩不怎么喜歡畫畫,美術老師也經常給同事發信息,說浩浩基礎太差,還不喜歡表達,如果真的想要學好美術這個技能,估計需要很長的時間。晚上回家后,同事并沒有批評孩子,而是一邊看著兒子的學習成果,一邊說:“浩浩你知道嗎?周老師(美術老師)今天又跟我說,你進步特別大,雖然沒有畫畫的基礎,但是畫的比很多小朋友都好,太有美術天賦了!兒子你真是媽媽的驕傲,繼續加油??!”

母親每天變著法的夸獎,浩浩越來越努力,越努力畫得就越好。到后來,美術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夸獎浩浩的進步神速,這下,連浩浩自己都相信他真的有畫畫天賦。就這樣,他對畫畫的愛越來越強烈,不斷涉獵國畫、素描、速寫、工筆畫……最后,這個當年不被看好的孩子,在前兩年以專業第一的高考成績,考上了某重點大學。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南風效應”,講的就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吹出了刺骨的寒風,結果行人因為害怕寒冷,就把大衣裹得緊緊的;而南風吹出了柔和的微風,行人覺得很暖和,便解開了紐扣,繼而脫掉大衣。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南風雖柔軟無力,卻能化為繞指柔,讓孩子在風中起舞。

最完美的教育,是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認為,打罵式教育養成的,只會是奴隸式的孩子。

父母都想兒女成龍成鳳,但在教育過程中的失重、失態,有意或無意地采取打罵教育,結果不僅不會讓孩子成才,甚至可能釀成家庭悲劇。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接納孩子,把對孩子的期望簡單化。不要要求孩子必須完美,這是不理智也是不可能的。

永遠記住這樣的一句話:孩子走三步,才能趕上我們的一步;孩子觀察世界的眼睛,比我們矮三尺。要學會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體驗成功。

我們常說賞識教育,就是說,在孩子遇到難題時,多鼓勵而不是去壓抑;取得進步時,及時給出贊美和掌聲。要知道,父母的一句鼓勵,足以讓孩子獲得無窮的力量和勇氣;父母的贊美,也能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當然,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表現要和善,但立場一定要堅定。要提前就某些行為,與孩子制定好規則,在違反時,可以剝奪他們的行為當作懲罰。比如,不可以吃最愛的零食,或取消休息日全家出去游玩的事項。當然,也不要一次剝奪太多,讓孩子缺少改變的動力。如果他做的好,也一定要給足獎勵,這樣,孩子就不會因為父母的這些舉動而感到壓抑。

打罵,也許可以制止孩子一時的錯誤行為,但是,永遠不會有一個優秀的孩子是被打罵教育成才的。

(作者單位:成都市邛崍市北街小學)

猜你喜歡
羞恥感曉曉南風
人的羞恥感從哪兒來
“暴怒”的背后,原來是“羞恥”
開在你心底的花
南風頌
紅豆發夾
達· 芬奇畫蛋
小霸王也有柔軟的心
詭異的偷蛋賊
現代透視眼
你永遠不可能通過羞恥去真正改變一個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