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北方民族世界文化遺產

2020-03-17 09:35李燕子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59期
關鍵詞:高句麗集安遼東

中國北方世界文化遺產高句麗王城及王陵,分別位于遼寧省桓仁縣和吉林省集安市。高句麗是公元前37年出現于中國北方的民族政權,因所在地在漢代所設的遼東玄菟郡高句麗縣,所以國名高句麗。高句麗在中國北方存國705年,歷經二十八代王,后被唐朝所滅,然而,卻鮮為人知,即使申遺成功,成為中國境內的世界文化遺產,大多數人仍對其認知混亂。

一、高句麗的文化源流

從現有的高句麗墓葬考據,高句麗為中原殷商后裔,是真正的中原種族。高句麗重要史跡吉林省集安市好太王碑敘述高句麗始祖鄒牟的來歷:“始祖朱蒙王,出自北夫余天帝之子”。北夫余是東北原始氏族時期的一個部落,這個氏族部落的先祖,是殷商人氏。同時,從高句麗墓葬的中原禮制來看,高句麗墓葬壁畫中有大量伏羲、女媧、神農氏等華夏民族的文化歷史符號,由此可證,中原的漢文化是北方高句麗民族的文化源頭和主流。

高句麗第二代琉璃明王曾有詩歌流傳下來,以此證明高句麗深受中原文化浸潤,琉璃王能熟練使用漢文化,有詩為證:“翩翩黃鳥,雄雌相依。念我之獨,誰其與歸?”這首詩的風格很像《詩經》,文字簡潔,卻又十分纏綿,說明漢文化在高句麗的思想深處占主體地位。

二、高句麗古墓群探秘

集安是一個古墓遺產豐厚的文化古城,據1966年統計,古墓總數為 11300座,今存7160座。申報世界遺產部分為十二座王陵,二十六座貴族墓,現在均保存完好。歷史上因東北最早遭受日本侵略,高句麗古墓最早也是由日本考古學家發現。首發者為日本考古學家鳥居龍藏,他是最早進入遼東半島的日本考古學者。在中國最混亂無序的年代,他可以隨意挖掘,由此發現了紅山文化,也發現了集安高句麗古墓群。鳥居龍藏的考古文獻《滿洲調查報告》既是國際性的人類考古新發現,更是關東軍檔案庫里的珍貴資料。九一八事變后,鳥居龍藏的考古經費源自日本“東方文化研究所”并受此研究會委托,鳥居龍藏勘查了集安高句麗古墓群,并揭開遼中京、上京、祖州、慶州和洞山石窟寺,遼慶陵等一大批珍貴遼代古墓遺址面紗。鳥居龍藏考據高句麗民族之初得出的結論是高句麗是漢人的一支。1928年,即九一八事變的前三年,鳥居龍藏在論中改變了觀點,稱高句麗是獨立的國家。

三、高句麗古墓的毀損

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東北一段時間內成為無主權地區,鳥居龍藏發現并考古的古墓均被日本人盜墓,盜墓賊同樣是日本著名的考古學者,最有名氣的當屬池內宏和濱田耕作。濱田耕作是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教授,被日本人稱為“日本近代考古學之父”,也是東亞考古學會的始作俑者。

高句麗墓葬群,最富藝術價值的是壁畫墓,池內宏和濱田耕作首先盜的就是這些古墓壁畫,已發現的十幾座規格較高的壁畫墓中,大部分都被池內宏和濱田耕作盜掘過?,F在的日本博物館,從民間到國立,鎮館之寶都是中國文物。集安禹山貴族墓對外開放的古墓,目前可以看到的只有石頭棺槨和壁畫。壁畫畫在石頭墻上,揭不去,鏟不掉,上的寶石都已被盜墓者挖去,只有神農氏的一只眼上,還留有一塊小寶石。上世紀九十年代,有集安人韓享國、金權紅、韓昌國共五次進入高句麗古墓中,盜得墓內壁畫,其中三室墓中的攻城圖、鳳鹿圖、牛首人圖、托梁力士圖受到毀壞。這些盜墓賊三次到沈陽銷贓,將所盜壁畫賣給韓國人李萬植。其中負責銷贓的崔鎮還做過集安市朝鮮族文化館館長。事發后,金權紅、韓享國、韓昌國三名主犯被判死刑,崔鎮負責銷贓,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現在集安古墓保護完好,禹山貴族古墓群5號墓開放。

四、高句麗壁畫的漢民族特色

壁畫是高句麗古墓群中最瑰麗和神秘的部分。生命可以腐朽,壁畫卻歷久彌新,在暗無天日的古墓中散發著明艷的藝術氣息。壁畫用巖彩料,歷經千年的陰暗潮濕仍可看得清楚。有伏羲、女媧、神農氏,還有騰空而起的青龍。這條龍使考古進入糾結,有考古學者說這墓的主人是王,因為有龍在;又有說這不過是一個貴族,因為除了龍之外還缺少王的必要條件。墓室四壁上分別畫著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四象是漢族民俗中的神獸,兩漢時期,演化成為道教的神靈,高句麗既信佛,又遵從道教,從壁畫所見,與中原文化一脈相承。

五、高句麗與中原政權的關系及覆滅過程

高句麗所在地隸屬漢朝所設的玄菟郡。隨著高句麗的逐漸強大,成為北方封國,對中原政權的態度也時而恭順時而不馴。中原王朝強大時,高句麗臣服,中原政權動蕩或分裂時,高句麗便乘機擴張領土,占領整個遼東。高句麗第一次與中原政權的軍事沖突是公元28年,東漢遼東太守率兵圍丸都山城,左輔乙豆智給大武神王出了個鯉魚退兵的主意,才使高句麗免遭覆滅。第二次軍事沖突:直接原因是高句麗侵擾遼東重鎮西安平。背后原因是最初高句麗與三國時期的魏國稱好,后來又背著曹操和孫權聯系,引起魏國懷疑,派兵攻打高句麗,主將即幽州刺史毌丘儉,毌丘儉攻破丸都山城。丸都山城從此遭受重創。(據《三國志·高句麗傳》記載。)第三次是隋煬帝三征高句麗。隋統一中原后,大臣裴矩對隋煬帝說:漢晉時代遼東就是屬下的郡縣,現在反而不盡臣節,意圖從中國分離出去,先帝在時就想征高句麗,而今陛下當政,又怎能允許高句麗割據一方?于是612年起,隋煬帝三次派兵征討高句麗。即將得勝時,忽聞楊玄感起兵叛亂,后院起火,隋煬帝馬上班師回朝。楊玄感事平后,隋煬帝三征高句麗,高句麗遼東防線迅速瓦解,高句麗王忙派使臣向隋煬帝送來降表,可待隋煬帝撤兵回朝后,高句麗又反。隋朝就是在不斷的征討高句麗中耗盡國力,最后被唐朝推翻。第四次是唐太宗親征高句麗。唐太宗說:“遼東故中國之地”,所以不容高句麗長期占據。

隋唐時期,突厥成為邊患,如果高句麗與突厥結盟,中原將江山不保,公元607年,隋煬帝巡幸突厥啟民可汗帳,恰逢高句麗派遣使臣拜見啟民可汗,立即引起隋煬帝警覺,所以必征高句麗。

唐太宗最初對高句麗以安撫為主,但高句麗終存異志。有一細節,公元631年,唐朝派遣廣州都督府司馬長孫師到高句麗境內收拾隋時陣亡將士骸骨時,發現高句麗正偷偷修防御工事。此后大唐派使臣到遼東,表面贈金銀絲綢,實則觀察高句麗地形,掌握高句麗動向。公元644年,高句麗內亂外暴,地區動蕩不安。唐太宗屢經調解無效,眼見得高句麗東征西擾,即將威脅到中原政權,唐太宗御駕親征高句麗。有唐太宗親自督戰,殺聲城天,最后攻克鳳凰山城(今遼寧鳳城市郊)。高句麗大敗,唐太宗見季節快入嚴冬,撤兵。高句麗派使臣謝罪,并獻美女兩名,唐太宗全部退還。唐太宗來年春天欲三征高句麗時,得病駕崩。唐太宗去世后,高宗李治繼位,接替先王遺愿,再次征討高句麗。唐朝大軍從中原來討,氣勢旺盛,為確保此役得勝,朝廷當年不收河北諸州租賦,全部供給遼東。668年9月,唐朝諸路大軍會師鴨綠江,再次與高句麗血戰,得勝后直奔平壤。兵臨城下,刀光劍影,第二十八代高句麗王寶藏王被擒,高句麗徹底覆滅。

《舊唐書》載:“分投突厥及靺鞨等,高氏君長遂絕矣?!?/p>

史載高句麗滅國時尚有三百多萬人口,一部分遺民逃走投了突厥及粟末靺鞨,日后這些人又在高句麗占居的地區建立了一個新的地方政權,史稱渤海國;還有一部分留在遼東及朝鮮半島,二百多年后,留在朝鮮半島的這部分高句麗與島上的原住民——百濟、新羅族在不斷征戰融合后,又建成了一個新國家,史稱王氏高麗。還有一部分高句麗被遷往中原,歸各郡管轄并編入戶籍。

消失的高句麗是東北亞重要的歷史,2004年世界文化遺產大會上,北方高句麗古墓群地上遺產部分申遺成功。

作者簡介:

李燕子,女,1960年9月出生,教授?,F在廣州工商學院任教。

(作者單位:廣州工商學院)

猜你喜歡
高句麗集安遼東
基于鉆石模型的集安市旅游業競爭力研究
高句麗文化視覺符號研究
心向遼東
蟬訴
集安最美 因為有你
高句麗研究歷程及其成果
吉林省集安地區林木中N含量的測定
明人馬文升鎮撫遼東詩作略論
“箕子東適”考辨
亂世飄搖中的縱橫捭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