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古典園林中舫的詩意解析
——以鬧紅一舸為例

2020-03-18 04:42王卉馬建武
建材與裝飾 2020年6期
關鍵詞:畫舫園林建筑

王卉 馬建武

(蘇州大學 江蘇蘇州 225000)

在蘇州古典園林建筑中,“舫”是一種與水密切相關的一種特殊的園林建筑形式,又稱“旱舫”、“石舫”“不系舟”等,是由畫舫、樓船演變而來的一種臨水或仿水、意水的建筑形式。舫的外形似船,通常設在水邊,或在花畔,近岸一側有平橋與岸相連。舫因與水相傍,形態輕盈,被稱為“是園林建筑中最有浪漫情懷的建筑”[1]。

1 舫的起源與分類

《爾雅·釋言》中解釋:“舫,舟也”;《廣雅·釋水》中有:“舫,船也”。舫類建筑是由舟、船、畫舫等水上交通工具,逐漸抽象,演變形成的建筑類型。從先秦時期的獨木舟、船,秦漢時的樓船、畫舫,隋唐時期的龍舟、沙船,兩宋車船、漕船,明清鄭和寶船、福船,從這些不同的工具中,提取其外形、結構、元素,從寫實到寫意,從具象到抽象化、符號化[2],是一個由觀念到形式的轉化過程。船的功能也在發生著變化,從作為生存、戰爭所必須的工具,逐漸演變為水上舞臺,祭游、娛游之船,到再現水上生活,用于組織水上劃船、游戲的活動,最終變成仿游的園林建筑——旱船。

舫類建筑首次記載見于歐陽修《畫舫齋記》,文曰:“凡入余室者,如入乎舟中……山石蝤崒,佳花美木之植,列于門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右林之相映皆可愛者,故因以舟名焉?!?,其后南宋周密《癸辛雜識》,記載臨安(今杭州)集芳園中有“旱船曰‘歸身’”。舫類建筑起始于南宋,起源于江南,在明清之際盛行于江南,并影響其他地方[3]。

童寯先生最早在《江南園林志》中將舫類建筑定義為:“形與舟類,筑于水濱,往往一部高起,有若樓船,為園林中最富興趣之建筑物,或稱為舸,亦曰不系舟”;劉敦楨先生后又將此類建筑稱為“旱船”,有“舫,又稱旱船,分前、中、后三段。前艙較高,中艙略低,尾艙則多二樓,以便眺望。

根據舫類建筑與畫舫、樓船的造型相似程度,可以將舫類建筑分為寫實和寫意兩種舫類建筑類型。

寫實型為模仿真船舫,追求形體上的高度相似,甚至將舫完全建造在水中,此類建筑被認為是“觀畫以形似,見于兒童鄰”。

寫意型舫分為寫實寫意和抽象寫意這兩種類型。寫實寫意,是指建筑仿造畫舫、樓船,造型介于似與不似之間。有寫實的成分,船和池岸之間設石板仿跳板之意,船身分為三段式,較高的歇山頂建筑屋頂形式象征前艙,可賞景,中間較低的建筑作為中艙,可宴客,尾艙多為樓閣,可登高遠園內與園外之景。抽象寫意,是指建筑從造型很難直觀的看出船舫的形象,一般通過環境的烘托、暗示來激發想象。通過匾額、楹聯等,加以聯想想象,使人產生一種身處畫舫,水波蕩漾的意境美,或者是通過內部細節的處理,將普通窗戶改為支摘窗,似船舷,使人產生對船艙的聯想。退思園中的“鬧紅一舸”為典型的寫實寫意型舫,建筑分為兩個部分,前艙為懸山頂南北向建筑,中艙略低于前艙,屋頂造型相似,為東西向,建筑與廊相連,尾艙似隱于游廊之后,創造一種船的動態游行的意境,猶如一艘正在駛入池中的畫舫。

蘇州自古有“水鄉澤國”之稱,水是蘇州的靈魂,水的文化體現在方方面面,在“無水不成園”的蘇州古典園林,舫以船這種特色的交通工具為意象,常置水畔,發揮著點景、觀景、茶室、餐廳、碼頭、仿游等多種功能,同時也使園主能夠體驗游船宴飲之趣,增加人文情趣的同時以物明志,表達情思。

2 舫的詩意內涵

舫依水而不游于水,處于陸而不止于陸,似舟而非舟,給人以想象的空間,同時創造了深遠的意境,且極具哲理,表達著特別的精神情懷和向往。舫的詩意內涵主要在于寫意型的舫的設計之中,“鬧紅一舸”的詩意表達主要體現體現在“造型美”、“文字美”、“意境美”等幾個方面。

2.1 造型美

“鬧紅一舸”由前艙和中艙兩部分組成,船頭屋頂采用懸山頂,南北朝向。黑色的瓦片和紅色的船身,形成冷暖對比,船身由湖石托起,使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湖石造型獨特,好似翻涌的浪花,使舟仿若行駛在湖面之上。建筑的花窗為活絡的木制支摘窗,似船舷,使人產生對船艙的聯想,閉可擋風寒,啟可納涼消暑。

鬧紅一舸的造型美不僅體現在色彩的冷暖對比、細節的處理,也體現整理于局部以及建筑的尺寸與比例之上。通過測量,在這樣一個充滿詩意的園林建筑中也找到了其中所蘊涵的尺寸與比例關系的秩序之美。黃金分割作為一種數學比例關系,被公認為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有著嚴格的比例性、藝術性、和諧性,也是一種衡量的尺度,用于指導藝術創作和體現事物的理想形態。運用黃金分割螺旋線,黃金分割三角形等研究舫與園林整體以及舫自身的比列關系,見圖1[4]。

圖1 比例分析

從建筑與整體的布局來看,退思園占地0.65hm2,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數畝之地營造寬綽的空間[5]。退思園的水面集中,通過水池形式上的變化,使水面產生縈繞迂回之感,同時利用湖石的“性堅而潤,有嵌空,穿眼,婉轉,險怪勢”,利用湖石的層疊、錯落、凹凸有致,營造出水面的空靈之感。其中鬧紅一舸伸出陸地,“浮”于水面,將跨度較長的水面分成了兩個不同的部分。經測量,鬧紅一舸距離攬勝閣池岸約25m,距離菰雨生涼亭約15m,其比值接近于黃哥分割比0.618,鬧紅一舸作為水面的黃金分割點,使得水面的構圖更具有畫意與藝術性,見圖2。

從單獨的建筑來看,“鬧紅一舸”分為兩個部分,前艙和中艙,中艙稍低于前艙。前艙正對池面長為2.96m,建筑高約4m,船底高0.34m,利用黃金分割橢圓對其進行比例分析,前艙的正立面為對稱圖形且剛好符合一個完整的黃金分割橢圓,見圖3。

圖2 舫的位置分析

圖3 前艙黃金分割橢圓分析

從側立面來看,平臺長約2m,前艙進深約2m,中艙進深2.95m,利用根號2矩形對其整體進行分析,平臺與建筑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根號2矩形,見圖4。從建筑立面來看,前艙長2.05m,中艙長2.95m,前艙與中艙的長度之比也近似黃金分割比0.618的比例關系,見圖5。符合黃金分割比的建筑,在造型上是具有美學價值的,因此鬧紅一舸雖只有前艙和中艙,卻不顯空間逼仄,仍能給人以泛舟江湖的逍遙自在、與無拘無束之感的閑適之感。正如詩中所描述:“芳草萋萋曲徑幽,半園半壑半方舟。柳煙花影水長流。相望漏窗移動朗月,還斟綠茗坐春樓,退而思進唱吳謳?!?/p>

圖4 整體與根號2矩形分析

2.2 文字美

文字是園林中獨具特色,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多取自詩或者典籍等,通過文字來點景或表達情思,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鬧紅一舸的匾額不僅賦予了建筑名稱,表明建筑的用途,同時也是一種高雅的文化導向,傳達既定的信息,引導游人進入無垠的藝術天地,使有限的形態獲得無限想象的空間。

鬧紅一舸船頭部分為懸山式,內置匾額“鬧紅一舸”,是指在盛開的荷花中的一艘小船,取自南宋詩人姜夔《念奴嬌·鬧紅一舸》:“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消酒,更灑菇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6],描繪了荷花荷葉在清風綠水間搖曳生姿,光景奇絕,借寫荷花寄托超凡脫俗的生活理想和追求,夏秋之際,立于船頭,荷花繞舟,清風徐來,水聲潺潺,使人產生一種水穿石隙,潺流不絕,仿佛航行于江湖之中。

圖5 建筑黃金分割矩形分析

中艙匾額為“松菊猶存”,取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描繪了院里的小路長滿了荒草,松和菊還是原樣,“松”象征著傲雪寒霜,堅貞不屈的精神,“菊”高雅傲霜、淡泊名利,以物喻人,表達出園主雖人生坎坷,但仍心系君主,堅貞不屈,同時又保持自身淡泊名利的高尚人格。

2.3 意境美

蘇州古典園林,多“以物名志”,通過物化的外在表現,表達園主人內在的思想感情,在園林設計中包含了各種思想,在表達各類思想的同時,創造出獨特的江南園林的意境之美。

蘇州古典園林中舫類建筑則是園內水池邊主要的建筑類型,建筑與水一動一靜,蘊含著中國“儒”、“道”兩家的哲學思想[7]??鬃釉疲骸爸邩匪?,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觀水之動;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觀水之靜。立于舟前,在動靜之中,體悟水之“道”與“德”?!棒[紅一舸”也集中的體現出了“一動一靜”的設計特色,將船尾隱于游廊之中,只設計船頭和船艙兩個部分,仿佛船正在駛入池中,且以造型多樣的湖石托著船身,造型似浪花,船如劈波斬浪而出。將原本靜立的舫動態化,立于船前,猶如置身江湖之中,也表達出了園主人“盡思盡忠,退思補過”,雖退居江南,但心心系君主,處江湖之上。

神仙思想從園林建設之初的“苑”、“囿”開始,就一直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神仙思想滲透在園林的每一個角落,舫類建筑也體現出了對東海仙山的向往。計成在《園冶》中說:“(屋宇)方向隨宜,鳩工合見”,認為取景優先,建筑朝向隨宜,但舫類建筑作為園林中具有特殊內涵的建筑,蘇州園林內的舫類建筑體現出一定的朝向,多以東向為主,神仙思想中,東方為蓬萊仙境,是對東方仙境的向往的具體表現[8]。退思園整體似方形,布局北偏東約11°,而鬧紅一舸位于北偏東62°左右,以東向為主要方向。

舫是蘇州園林文人“漁隱”的一種建筑體現?!皾O隱”是魏晉以來中國古代隱逸文化中重要的主題,隱者、智者的代稱,文人常以“漁隱”“水居”的方式獨善其身。莊子有言:“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虛而敖游者也”;《赤壁賦》中:“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人生在世不如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舟、船作為表達心志的載體,都表達出了一種超凡脫俗的思想境界。從“鬧紅一舸”、“松菊猶存”等題字中也可窺見一斑。

江南地區,湖泊羅布,河港縱橫,古代蘇州人經山塘街至虎丘游玩,或由揚州城至瘦西湖游玩,或在杭州西湖游玩,或在嘉興南湖等處游玩,富有的人都雇大型水上游覽工具。園林作為“壺中天地”,是實際自然中的船在人工自然中的符號縮影,可游玩飲宴、觀賞水景,同時也表達出園主人享受煙水之趣,不履風波之險的生活,追求無勞無憂、無拘無束、逍遙自在的心態。

3 總結

蘇州園林的舫類建筑作為園林中最具特色、最具情懷與詩意的建筑。舟、船、畫舫等逐步演變為建筑,再經過能工巧匠雅士的設計,使其在園林之中不僅能夠滿足點景、觀景、宴客、品茗等功能需求,也表達出了園主:“泛若不系之舟,虛而敖游者也”的詩意精神的追求。

猜你喜歡
畫舫園林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Promoting Architectural Values in Culturebound Scenery in Tourist Destinations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遐思
清代園林初探
建筑的“芯”
古代園林里的“美人”
夜游秦淮河
一艘畫舫
和千年園林的今世之約
雪中園林的七個片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