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AHP方法的城市公園景觀認知評價模型的構建

2020-03-18 01:17雷淼鈞張一奇
現代園藝·綜合版 2020年2期
關鍵詞:評價模型城市公園

雷淼鈞 張一奇

摘 ? ?要:闡述了景觀認知評價的概念及相關理論,以層次分析法建立城市公園景觀認知評價指標體系。通過資料分析及專家咨詢等方法得出8類25個評價因子,并對指標權重進行計算和分析,最終建立了多因素城市公園景觀認知評價模型,實現了非量化因素的量化研究。

關鍵詞:AHP;城市公園;景觀認知;評價模型

城市公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且不斷變化的過程,面對日新月異的城市變化,人們對公園景觀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公園的整體品質無法滿足新形勢下各個群體的需求。同時隨著當前環境的日益惡化,人們也逐漸開始關注城市的環境問題。公眾是城市景觀的主要使用者,其對城市公園的認知評價與建議,對于公園景觀的提升與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美國建筑師波特曼曾指出:“建筑師需要尋找感受的共同基礎”。這就要求設計者能充分了解使用者的心理需求,而通過對公眾景觀認知的研究和分析,便可以實現這一目標[1]。因此,通過對城市公園景觀認知評價模型的構建,以期為城市公園的景觀建設提供理論上的參考依據,同時為公園景觀的改造與更新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

1 ? 基本概念

“景觀”一詞含義豐富,而從景觀感知及認知的角度來看,《歐洲景觀公約》將其定義為:“一片被人們所感知的區域”,而與其他區域相比,該區域的主要特征是人們與周邊自然環境的屬性元素之間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結果[2]。

景觀認知是一個心理過程,它由一系列的心理變化組合而成。由于景觀是人們日常生活和活動的場所,其作為客體被人們感知和認識,同時可以刺激和影響人們的感受和情緒。因此,景觀認知是指人作為主體,對景觀所帶來的一系列的刺激或影響進行思維和理解,而后再通過編碼和存儲等形成可供日后解碼和使用的認知信息的過程[3]。

城市公園景觀認知評價則是以城市公園作為認知空間,通過游人的感知所進行的景觀基本情況與屬性元素的調查與評價。游人可以根據對環境的不同需求,通過感知所處環境的景觀特征來評價景觀。因此,探知游人對于景觀環境的認知評價,不僅為公眾參與景觀設計提供了可能,對于城市公園的規劃設計以及適時更新改造等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 ? 相關理論依據

2.1 ?景觀認知理論

景觀認知理論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美國城市規劃與設計專家凱文·林奇在其1960年出版的《城市意象》中提出“城市設計應考慮使用者對環境的感知與反應”,進而開啟了環境認知領域的研究[4]。同時,他指出“環境形象對于每個人都具有感情與實踐等多方面的重要性”,而景觀認知正是強調使用者通過與環境的互動對環境進行感知,進而識別景觀并選擇行為的過程[1]。

由于人們對周圍環境的認知信息來自于對外界不同程度的感知,同時人的認知能力與在環境中感受到的刺激和其作出的反應具有密切聯系,因此不同的人的認知情況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環境里,同樣的刺激被不同的人接收到,其感知信息往往也不相同。而景觀認知理論將人與環境聯系起來,可以通過游人評價的形式了解不同使用者對于環境的滿意程度以及心理需求,也為城市公園景觀認知評價模型的構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2.2 ? 景觀感知屬性

景觀認知及其相關理論的研究表明,人們對景觀的感知價值可以分為某些特定的屬性,且這些屬性特征在某種程度上極大地反映了人們對不同類型景觀空間的游憩需求[5]。近幾十年里,這些感知特征往往被作為一種輔助工具應用于景觀質量的評價、景觀輔助設計、景觀游憩體驗圖譜繪制,以及相關規劃設計政策的制定等諸多方面。其中,“八類景觀感知屬性”是較為典型的一套分類,它是由瑞典學者格勒等人歷經30多年的研究得到的成果,具體包括:

2.2.1 ?平靜安逸性。在不被打擾的和平、安逸的氛圍里,景觀環境整潔有序,給人一種精神上的舒適與滿足感,使人忘記煩悶的事情。

2.2.2 ?自然性。人們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有豐富的地形和水景,植物可以自由生長。

2.2.3 ?物種豐富性。植物和動物的種類豐富多樣。

2.2.4 ?空間性。由地形、植物、水體、景觀小品等營造出可以供人活動的空間,同時發揮尺度感的變化,進而形成富有節奏的景觀游覽路線。

2.2.5 ?眺望性。包括“望”與“被望”2個層面,具有視野開闊的景觀眺望點和可供人遠眺的觀賞性景觀。通過眺望點可直達欲透視的景觀,在欣賞園內景物的同時,將園外的美景一同攝入視野。

2.2.6 ?庇護性。滿足游人生理安全的同時,對游人的心理安全進行考量。在相對有安全感的、私密且半開放的庇護性景觀中,既可活動于其中,又可觀看他人游憩娛樂。

2.2.7 ?社會性。城市公園是一個滿足人們休憩、游覽、交往、鍛煉等多功能的活動場所,而將其轉化為社會大眾使用中對應的具體領域,則是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活動與休閑場所、交往與凝聚和與周邊環境的協調發展等。

2.2.8 ?文化性。通過某一特色景觀或主題營造出一種社會和文化氛圍,反映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激發觀者的文化傳承理念與宣傳意識。

目前,該套景觀感知屬性系統已經廣泛地應用于歐洲園林景觀評價和綠地規劃與設計的實踐中[1],同時為評價指標的選擇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依據。

3 ? 城市公園景觀認知評價模型的構建

3.1 ? 層次分析法概述

層次分析法(AHP)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是由美國運籌學家薩蒂提出的一種定性、定量相結合的層次權重決策分析方法[6]。該方法可將評價因素分解為若干個評價因子,進而根據因子間的相關性進行多層級結構的建立。其多用于解決多層次以及多因素的復雜問題,目前在建筑、風景區、植物資源等多個領域內被廣泛使用。

3.2 ?評價指標的選擇

3.2.1 ?評價指標構建原則。評價指標的選擇是構建景觀評價體系的基礎,其對于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需謹慎選擇各個層次的構成元素,通過綜合運用風景園林學、城鄉規劃學、環境心理學以及統計學等相關基礎理論,并結合相關領域的專家及從業者的建議,最終構建出科學合理的景觀認知評價體系。而對于評價指標的選取將遵循以下原則:

(1)系統性:城市公園的景觀認知元素涉及范圍較廣,而評價體系的建立應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因此,評價指標的選取應具有清晰的邏輯思路和鮮明的層次關系,使認知元素構成完整的同時,還應避免其覆蓋不全的情況出現。

(2)代表性:在指標的選定上,應確保全面的同時有針對性的重點選擇,盡量減少指標的數量,避免結構體系過于復雜。

(3)獨立性:在景觀認知評價體系中,各感知屬性及認知元素間存在一種辯證的關系,他們之間并非獨立存在。但在指標選定時,每個指標應具有明確的特征,各個指標之間既相互獨立又避免重復。

(4)權威性:在評價體系的建立過程中,不論是評價指標的選取還是各因素權重的確定,均存在著一定的主觀性。因此,在對大量相關專業文獻進行查閱的同時,還需通過結合相關領域專家以及從業者的建議,從而削弱由于個人主觀性所造成的影響。

3.2.2 ?評價指標的確定。在遵循評價指標構建原則的基礎上,對景觀認知評價的相關基礎理論進行研究,同時根據瑞典學者格勒等人提出的 “八類景觀感知屬性”,初步對景觀評價及認知元素進行分類和整理。隨后邀請20位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或從業人員進行咨詢和問卷調查,通過專家咨詢法對評價指標進行合理性選取,最終得出城市公園景觀認知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3.2.3 ?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通過運用yaahp10.3層次分析法軟件,將選定的指標按照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進行賦予,建立出城市公園景觀認知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3.3 ? 判斷矩陣相對權重的判定

3.3.1 各層次判斷矩陣的構建。判斷矩陣是用來評定對于上一層級中的某個元素而言,該層級中的各個元素的相對重要程度(即相對權重)[6]。根據AHP計算原理,將各個層次內的構成元素,通過兩兩對比的形式并予以量化,比較出二者的相對重要關系,進而構建判斷矩陣。各元素的相對重要性通過咨詢專家以及文獻查閱等方法進行判斷,兩元素間影響程度的對比,通常采用SAATY1-9標度法,其具體等級標度及含義如表2所示。

3.3.2 ?評價指標權重計算及一致性檢驗。通過對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可以確保結論的合理性及客觀一致性。當判斷矩陣一致性比例小于0.1時,即可判定該矩陣的一致性在可接受的范圍內。通過再次邀請之前參與評價指標選定的研究者或從業人員進行咨詢及問卷調查,然后利用yaahp10.3軟件的群決策功能,采用判斷矩陣集結方式,即根據各專家判斷矩陣得出的數據,對各矩陣各指標求得均值,而后計算各個指標的權重,最終通過加權幾何平均法得出評價指標權重值及一致性檢驗結果。本文構建的評價體系中,所有專家評分構建的判斷矩陣均通過了一致性檢驗,最終集結后的一致性比例及各指標權重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

3.3.3 ?指標權重結果分析。根據表3的指標權重計算結果可以看出,準則層權重值最高的為平靜安逸性(0.2275),其次為社會性(0.2208),最低的是物種豐富性(0.0355)??梢姵鞘泄珗@作為一個滿足游人休憩、游覽、交流、鍛煉等多功能的活動場所,相對于其他感知屬性而言,環境帶給游人的精神上的舒適與滿足感以及游人與其他人的交流互動是至關重要的。而就單個評價指標的排序情況來看,排在前三的分別是植被(0.1047)、氛圍(0.0902)和整潔(0.0836)??梢娭参镒鳛閳@林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城市公園的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氛圍影響著游人的游覽心情,環境的整潔是游人進行活動的前提要素。因此在城市公園的規劃建設中,應充分考慮游人的心理需求,能夠給游人營造安逸、整潔的氛圍的同時,以豐富娛樂活動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充分協調人與環境的新型關系,從而建設一個富有人文關懷的且充滿活力的城市開放空間。

3.4 ? 指標評價標準的確定

根據構建完成的城市公園景觀認知評價指標體系,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作為評分等級標準,即將每個指標劃分為“特別好、較好、一般、較差、特別差”5個評價等級,并對不同程度的選項分別進行“5、4、3、2、1”的賦值。以景觀效果及滿意度等為評價標準的指標元素,人為感知的景觀效果及滿意程度越好其分值越高;以數量及豐富程度為評價標準的指標元素,景觀或設施數量越多其分值越高。最終通過對城市公園內游人問卷調查的形式,得出游人對于該公園的基本認知評價情況。

3.5 ? 評價模型的構建

對于城市公園的景觀認知評價的綜合評價分值的計算,采用的數學模型為:

公式(1)中,E為城市公園景觀認知評價綜合評價值;j為評價因子的數目(j=25),Fi為第i項評價因子的分值;Wi為第i項評價因子的權重值。

4 ? 結語

在對基礎理論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采用AHP方法建立了景觀認知評價模型,將評價過程中的復雜問題簡單化,實現了城市公園景觀認知評價非量化因素的量化研究。城市公園景觀認知評價模型不僅可以用于對某個公園的評價,也可用于對多個公園景觀現狀評價的橫向及縱向對比。其評價結果不僅能夠反映該公園的整體景觀情況,還可以根據各級指標的評價結果,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意見。因此,通過對城市公園景觀認知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以及評價模型的構建,希望為今后此類景觀的規劃設計提供參考,同時對城市公園的景觀改造與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收稿:2019-09-12)

參考文獻:

[1]邱玲,高天,陳泓.基于景觀認知理論的《景觀設計》教學實踐[J].南方建筑,2018(01):122-127.

[2]林軼南.英國景觀特征評估體系與我國風景名勝區評價體系的比較研究[J].風景園林,2012(01):104-108.

[3]李唯.環境心理學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應用的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2018.

[4]凱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曉軍,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5]邱玲,陳泓,高天.融合生物多樣性與景觀認知評價的城市綠地規劃與管理之研究綜述[J].中國園林,2016,32(01):92-97.

[6]黃沙.基于歸屬感的社區公園游人景觀偏好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6.

作者簡介:雷淼鈞(1994-),女,在讀碩士,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通信作者:張一奇(1973-),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猜你喜歡
評價模型城市公園
我將打掃城市公園
淺析城市公園中的景觀設計
論城市公園設計
淺析城市公園種植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