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下的暗戰(一)

2020-03-20 03:46涂林峰
兵器知識 2020年2期
關鍵詞:水面艦艇聲吶反潛

涂林峰

反魚雷作戰的要求

魚雷相當于“水下的導彈”,在現代海戰中的作戰價值非常高,是水面艦艇和潛艇面臨的一個重要威脅。由于魚雷的攻擊比導彈更隱蔽,攻擊效果更致命,尤其是隨著降噪技術的提高,潛艇和魚雷的攻擊隱蔽性也得到極大的提高,潛艇在水下發動的魚雷偷襲可以對水面艦艇造成嚴重破壞,2010年韓國“天安”號護衛艦遭魚雷攻擊而沉沒就是一個現實例子。而且新一代先進魚雷的攻擊距離越來越遠,制導精度也越來越高,航速和機動性等性能也得到了大幅提高,水面艦艇和潛艇類目標將越來越難以憑借機動來躲開魚雷的攻擊。為了實現對來襲魚雷的有效自衛防御,必須要采取積極的魚雷防御措施,同時實施硬摧毀和軟殺傷等多種干擾、對抗措施,才能使艦艇不受魚雷威脅,在反潛攻防作戰中占得先機。

水下環境的特殊性,使得反魚雷作戰的模式和空中的防空反導作戰有著根本的區別。因為海洋水聲環境的復雜性以及聲波在水下傳播的不確定性,即便是對大中型潛艇的搜尋、確認和定位都存在很大困難,更何況是體型更小、靜音性能更好,且航行機動靈活的魚雷類目標。不管是水面艦艇還是水下的潛艇,對來襲魚雷的探測、告警、定位、防御都存在很大困難,而且水聲環境的復雜性還導致了很高的虛警率以及漏報的可能。要發現魚雷來襲已經很不容易了,攔截魚雷則更不容易,從某種角度上講攔截魚雷比攔截空中的導彈更困難。目前的聲吶系統對來襲魚雷的報警距離在10千米以內,因此來襲魚雷會在幾分鐘的時間內追上目標,目標艦艇的反魚雷對抗系統必須具備強大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決策能力,一般應在不超過1分鐘的時間內完成對來襲魚雷的防御決策。目前,反魚雷技術仍是各國海軍的重點研究對象,很多技術仍未進入實用階段。

發現和定位

在魚雷防御作戰中,首先要解決發現并定位來襲魚雷的難題,及時的預警是魚雷防御作戰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否則根本談不上采取有效的魚雷防御及水聲對抗措施?,F代先進魚雷通常都采用了各種降噪技術,其自輻射噪聲比潛艇要小得多。而且先進魚雷多采取了雙速制,在巡航階段低速航行,產生的噪聲極小,很難被發現,在攻擊的末段則增大航速以提高打擊效果,此時已經距離被攻擊的對象非常近了,即使被發現和告警,目標艦艇的反應時間和能采取的對抗措施也已經非常有限了。因此,水面艦艇和潛艇裝備的傳統對潛/對艦探測聲吶對來襲魚雷很難做到快速、高效、可靠的預警,往往還需要配備專用的魚雷告警聲吶。一般來說,魚雷告警聲吶屬于一種拖曳式戰術聲吶,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被動告警聲吶的探測信息則分為兩種,一是來襲魚雷航行時的自噪聲,二是來襲魚雷的主動聲自導裝置發射的聲信號。

通常情況下,被動告警聲吶的作用距離相對較遠,但被動聲吶在使用中有很多制約因素,其有效報警距離受對方魚雷航行時產生的自噪聲大小的限制,在遇到安靜型魚雷時其探測效能將會大幅減弱。而被動告警聲吶在利用聲自導魚雷發出的聲探測信號進行被動探測時,則受限于對方魚雷開啟主動聲自導系統的時間,而這個過程通常都是在最后的攻擊階段才啟用??梢?,被動告警聲吶在使用中都有很大的限制,主要受限于對方魚雷的技術水平。此外,被動告警聲吶最大的問題在于不能直接測出來襲魚雷的距離信息,限制了定位精度,這對于某些對精度要求極高的反魚雷硬殺傷武器系統來說是很不利的。主動告警聲吶的特點是定位精度較高,但有效作用距離較為有限,而且出于聲隱蔽的考慮一般情況下不會輕易開啟。因此艦艇的魚雷告警有必要采取主動、被動魚雷告警聲吶配合工作的方式,先由被動告警聲吶提供遠距離報警,之后再由主動告警聲吶對來襲魚雷進行精確定位,為反魚雷攔截武器提供高精度的目標信息,從而實現最理想的魚雷防御效果。盡管國外有很多魚雷告警聲吶號稱能在10千米甚至更遠的距離上發現來襲魚雷,但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在海洋復雜水聲環境的影響下,以及先進魚雷靜音技術的不斷發展,魚雷告警聲吶在實戰中的作戰效能恐怕并沒有試驗中看起來那么美好,魚雷告警仍將是制約魚雷防御系統發展以及反魚雷作戰效能發揮的一個技術瓶頸。

反魚雷防御作戰的示意圖

水面艦艇配備的拖曳式魚雷告警聲吶

反魚雷硬殺傷攔截手段

對于魚雷防御來說,目前的軟殺傷對抗系統已經比較完善了,但面對新型智能化魚雷時仍不能保證艦艇的絕對安全。相比之下,可對來襲魚雷直接攔截并摧毀的反魚雷硬殺傷武器系統,則能真正使目標艦艇不會遭受攻擊。目前的反魚雷硬殺傷攔截手段主要包括反魚雷深彈、反魚雷魚雷、反魚雷射彈以及其它的反魚雷誘殺等方式。

反魚雷深彈反魚雷深彈目前主要是利用原本用于反潛的火箭助飛深彈用來攔截魚雷。當來襲魚雷進入火箭助飛深彈的有效射程后,水面艦艇將火箭助飛深彈發射至來襲魚雷的航道上,引爆戰斗部以摧毀魚雷。一般情況下,即使深水炸彈的爆炸沒有直接摧毀來襲魚雷,爆炸產生的沖擊波也足以使魚雷的聲自導系統暫時失靈而導致魚雷丟失目標。水面艦艇也可以一次齊射多枚火箭助飛深彈,形成一道聲學屏障使來襲魚雷無法有效跟蹤目標艦艇,如果再配合反魚雷水聲誘餌等干擾/誘騙措施,則可以取得更好的防御效果。此外,火箭助飛深彈在攔截來襲方向與航道較為固定的尾流自導魚雷時,也可以取得較理想的攔截效果。而且,在水面艦艇后方爆炸的火箭助飛深彈還可以攪亂艦艇的尾流痕跡,使尾流自導魚雷迷惑或丟失目標。俄羅斯海軍還發展了配備有聲自導裝置和控制舵面的制導火箭深彈,這種深彈除了不具備水下自主航行能力外,其它都與聲自導魚雷區別不大了。反魚雷火箭助飛深彈的優點是可以利用火箭助飛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攔截來襲魚雷,反應速度快,攻擊效率也比較高,而且目標艦艇可以同時發射多枚深彈對多個方向的來襲魚雷進行攔截,具備了一定的水下“抗飽和攻擊”能力。此外,反魚雷深彈并不需要直接命中魚雷,憑借爆炸產生的壓強和沖擊波就可以摧毀一定范圍內的魚雷,因此它對攻擊精度的要求相對較低,是一種技術層次較低但卻簡單實用的反魚雷硬殺傷武器。

攻擊核潛艇上的圓柱形聲吶基陣

俄制反潛火箭深彈發射裝置

火箭深彈爆炸時的場景

目前,除了俄羅斯、中國、瑞典等國的海軍艦艇普遍裝備有火箭助飛深彈外,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已經不再裝備艦載火箭助飛深彈。我國“遼寧”號航母在艦尾舷角處安裝有2座12管火箭助飛深彈系統。由于航母編隊的反潛作戰任務主要由其它艦艇來承擔,航母自身一般不參與反潛作戰,因此這2座火箭助飛深彈系統的作用應該主要是用于干擾和摧毀來自舷側和尾部的聲自導、尾流自導魚雷。

反魚雷火箭助飛深彈的最大缺點在于它只能配備于水面艦艇,而不像反魚雷魚雷可以裝備于水面艦艇和潛艇,這使它的應用范圍受到限制。而且火箭助飛深彈與反魚雷魚雷相比,其攻擊精度較低,一般需要齊射多枚才能對來襲魚雷有效攔截,但艦艇的備彈量通常又有限,一次齊射的數量又不能過多。如果為火箭助飛深彈加裝自導裝置和控制系統,雖然可大幅提高攻擊精度和效率,卻會抬升火箭深彈的造價,增大了攔截成本,這削弱了火箭助飛深彈作為一種廉價武器裝備的傳統優勢。此外,無制導的火箭助飛深彈在攔截魚雷目標時,對艦載聲吶的探測性能和探測精度要求更高,因此它只能用于較近距離的反魚雷攔截作戰。而且,火箭助飛深彈在水中爆炸時產生的聲波效應將直接影響到艦載聲吶對目標的正常探測,無法在第一時間內確認來襲魚雷是否被摧毀。如果深彈未能一次性摧毀來襲魚雷,則艦載聲吶受爆炸聲波的影響有可能會丟失目標,喪失對來襲魚雷的持續跟蹤能力,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可能是致命的。

“遼寧”艦的12管多功能火箭助飛深彈系統

我國海軍艦艇發射反潛火箭深彈

我國海軍艦艇上配備的6管反潛火箭深彈發射裝置

發射出管的MK46輕型魚雷

反魚雷魚雷相對于火箭助飛深彈這種較為“粗放”的攔截方式而言,反魚雷魚雷(ATT)是將來很有發展前景的一種精確反魚雷硬殺傷手段,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反魚雷魚雷的相關技術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與火箭助飛深彈相比,反魚雷魚雷屬于“點對點”式的精確殺傷,兩者就好比近防炮和近防導彈。美國最初的反魚雷魚雷研制計劃是將老式的庫存魚雷改裝為反魚雷魚雷,后因為其攔截速度過低,達不到應有的性能指標而放棄。美國海軍還曾計劃將現役324毫米MK46輕型反潛魚雷改裝成專用的反魚雷魚雷,但MK46的航速仍然偏低,時間窗口太短,攔截成功率不容樂觀?,F役輕型魚雷用于反魚雷作戰時的一個最大問題是,其初始設計是用于攻擊和破壞潛艇或水面艦艇這種大塊頭目標的,如果攔截尺寸小、速度快、機動性強、噪聲小的魚雷目標,其機動性、速度和制導性能等指標就很勉強了,甚至連它的戰斗部都不適應反魚雷作戰任務。傳統魚雷為了增強破壞效果,多采用定向爆破的聚能戰斗部,而反魚雷作戰時需要增強戰斗部的全向破壞效果,以彌補制導誤差。普通反潛魚雷通常都追求更遠的制導作用距離,對制導精度的要求相對放低:反魚雷魚雷攻擊的是小型機動目標,對制導和攻擊精度要求極高,對作用距離反而不那么急迫。

因此,目前研制反魚雷魚雷的大部分國家都采取單獨研發專用型號的方式,唯有意大利和法國選擇將現役的324毫米輕型反潛魚雷MU90直接改進為反魚雷魚雷,即MU90HK。其外形尺寸和MU90基本相同,但提高了最大航速,改進了聲自導系統和戰斗部等。據稱MU90HK已具備了攔截重型魚雷的能力,但尚不清楚能否攔截高機動性的輕型靜音魚雷。MU90反潛魚雷之所以能改進為專用的反魚雷魚雷,是因其優良性能指標在世界排名屬一屬二,但即使這樣,其改為反魚雷魚雷后,在技術和成本上的可行性仍有待觀察。將如此先進的魚雷用于反魚雷作戰,其技術水準和使用成本甚至可能比被攔截的魚雷還要高,從效費比來看似乎并不是一種合理的選擇,因為艦載聲吶對于魚雷攻擊的虛警率非常高,這一點后文中還會提到。

MU90輕型反潛魚雷

德國“海蜘蛛”反魚雷魚雷及其發射入水場景

世界上第一種服役的反魚雷魚雷是德國的“海蜘蛛”。該型魚雷直徑210毫米,重僅115千克,算是一種“微型魚雷”,體型和重量都明顯小于傳統的輕型反潛魚雷,因此可以成為一種非常機動靈活的近程反魚雷武器?!昂V┲搿濒~雷結構緊湊、尺寸小、裝載量大,采取主動/被動復合聲自導方式,聲自導作用距離達到數百米,水下航程為1000米左右,航行速度小于50節。作為一種反魚雷攔截武器,“海蜘蛛”的推進裝置與常規魚雷有很大不同,采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可高速攔截來襲魚雷?!昂V┲搿笨裳b備于潛艇和水面艦艇上,艦用型還帶有火箭助推裝置以增加有效射程。在水面艦艇上使用時,“海蜘蛛”可以利用多功能誘餌發射裝置發射,具有反應迅速、尺寸小和易于裝載的特點,平臺適應性非常好?!昂V┲搿钡钠矫骊嚶晠染哂兄鲃?、被動以及攔截作戰模式,視界范圍較大。戰斗部采用全向爆炸方式,以便更好地攔截來襲魚雷??偟膩碚f,“海蜘蛛”反魚雷魚雷比常規反潛魚雷體積小、重量輕,內部結構也相對簡單,不失為一種較可靠的反魚雷攔截武器。但“海蜘蛛”魚雷的射程較小,作為反魚雷攔截武器其航速也偏低,對新型高速、高機動魚雷的攔截效果仍未可知。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海軍開始研制一種全新的超小型反魚雷魚雷,直徑僅159毫米,航速和航程均較為理想,可以通過艦載或潛載多用途發射裝置發射,可對來襲魚雷進行探測、識別、跟蹤并直接摧毀。該魚雷目前仍處于試驗階段,據稱在水下試驗中已多次成功攔截了來襲魚雷,而且具備對輕型高速魚雷的攔截能力。目前,美國海軍正在全面改進和完善魚雷防御系統,計劃在2035年以前裝備所有的艦艇。俄羅斯海軍艦艇雖然普遍裝備了反潛火箭助飛深彈,但也在進行反魚雷魚雷的研發工作。正在研制的“口袋”E/NK反魚雷魚雷直徑324毫米,重達350千克以上,與輕型反潛魚雷相當,在反魚雷魚雷中可謂名副其實的大塊頭。該魚雷的航速大于50節,航程大于1400米,采用主動/被動復合聲自導方式,作用距離大于400米。目前看,俄羅斯海軍對于該系統的發展似乎猶豫不決,制約因素還是那個老問題——錢。

從航母上發射反魚雷魚雷攔截目標示意圖

美國航母進行反魚雷魚雷測試

美國研制的超小型反魚雷魚雷

雖然有多個國家都在爭相研發反魚雷魚雷,但目前進入實用階段的并不多。這主要是因為反魚雷魚雷技術目前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有很多技術難點需要攻克。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如何提高反魚雷魚雷的航行速度和水下機動能力。由于現代魚雷多具備了高速、機動性好的特點,反魚雷魚雷要想保證對來襲魚雷的攔截成功率,必須具備很強的水下機動性能,也就是高速和高機動性。但是,由于水下的阻力非常大,反魚雷魚雷水下航行時的轉彎半徑也大,其最大航速很難提升上去,很難獲得比來襲魚雷更高的機動性和航速,其50節左右的最大航速甚至比目前的先進重型熱動力魚雷還要低。因此,反魚雷魚雷對先進高速/高機動魚雷的攔截效果值得懷疑。這一點與空中飛行的導彈有很大區別。一般情況下要求攔截導彈的機動過載是被攔截目標的3~5倍,而且導彈通常比目標的飛行速度更高,從而實現以快制快,雖然技術難度也很高,但已經實現了。

“海蜘蛛”從水面艦艇發射攔截來襲魚雷的示意圖,圓圈內為其發射裝置

此外,來襲魚雷在不同的作戰環境下也有不同的搜索航道,比如蛇形搜索、環形搜索、螺旋形搜索等,如果丟失目標,還有再搜索航道。這導致了來襲魚雷的航道通常是復雜多變的,對于反魚雷魚雷系統來說,要預測來襲魚雷的航道非常困難,這也給反魚雷魚雷對目標的有效攔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而導彈類目標由于速度過快,其飛行彈道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固定的,即使有所改變也是比較有規律的變化,因此反導導彈可以通過預測彈道來計算對目標的攔截點。

俄羅斯“口袋”E/NK反魚雷魚雷及其發射場景

與魚雷不同的是,防空導彈在空中有很好的機動性

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系統作戰示意圖

大型地基反導預警雷達

還有,從制導的角度來講,反魚雷魚雷在攔截魚雷時也會遇到比反導攔截作戰更大的困難。反導攔截系統內通常都配備有不同類型的多部雷達系統,包括遠程預警雷達、中近程高精度跟蹤雷達等,甚至還可以得到各種空基、天基偵察平臺的支援(如天基紅外預警衛星、大型反導預警/偵察機等)。在多種雷達系統和偵察/預警平臺的共同配合下,可以獲得來襲導彈的精確運動參數和飛行軌跡,甚至可以實現對來襲導彈的精確成像識別,并且這種高精度的多平臺協同探測方式還可以通過數據鏈系統對反導攔截彈進行飛行中途的指揮控制(如美國CEC協同交戰系統的一大應用方向就是反彈道導彈的攔截作戰),從而使反導攔截彈獲得最理想的制導和攔截效果。而反魚雷魚雷系統顯然是不可能具備這種制導條件的。因為到目前為止,水下通信技術的發展仍不足以支持水下作戰平臺和各種偵察探測平臺的網絡化作戰與協同作戰,各種水下作戰平臺和裝備(如潛艇、無人潛航器、魚雷等)通常都是各自為戰,相互之間難以實現協同與配合,通常只能通過自身的聲吶系統對來襲魚雷進行告警和探測,在進行反魚雷作戰時也就很難得到其它外部偵察/探測平臺的支援。對于反魚雷魚雷來說,其在攔截作戰過程中不但無法得到其它平臺的協助,甚至連自身的發射平臺都指望不上,而只能依靠自帶的聲自導系統來完成“水下反導”作戰,可見其制導難度之大。由上可見,魚雷攔截魚雷比導彈攔截導彈更難實現,快對快的攔截固然不易,慢對慢的攔截有時反而難度更大。正是因為常規魚雷的水下航速和制導性能都非常有限,俄羅斯海軍甚至打算將航速高達200節的“暴風雪”超空泡魚雷作為反魚雷攔截裝備使用。用這種直徑533毫米、重達2.7噸的重型魚雷去執行反魚雷攔截任務,也算是一種無奈之舉了。

猜你喜歡
水面艦艇聲吶反潛
艦用管裝魚雷反潛模擬訓練系統設計
不可或缺的“鼓包”
五大兵種之海軍水面艦艇部隊
水面艦艇作戰系統的技術及應用
水面艦艇齊射反艦導彈
意大利萊昂納多公司推出世界上最小的主被動水下聲吶系統
泰利斯公司研制緊湊型CAPTAS 4聲吶
從引進到自制
自航水雷攻擊水面艦艇建模及仿真研究
航空聲納浮標在反潛作戰中的使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