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應急信息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

2020-03-23 05:58周曉英
圖書與情報 2020年1期
關鍵詞:公共衛生事件新冠肺炎應急管理

周曉英

摘? ?要:文章采用文獻分析方法,分析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信息管理的發展概況,采用政策分析的方法,回顧了我國應急管理和應急信息管理制度建設的歷程和取得的成效,通過網絡輿情觀察,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出現的一些信息現象,對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四個階段暴露的信息問題加以概述分析,從應急信息管理制度建設的角度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公共衛生事件;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應急信息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s, analyzes the status of emergenc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levelopment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uses policy analysis methods, reviews the basic course and results achieved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emergenc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f public opinion on the Internet, combined with the occurrence process of COVID-19 epidemic and some information phenomena, analyze the information problems exposed in the four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problems are elaborated and analyzed,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OVID-19;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emergencies; emergency management; emergenc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1? ?引言

2019年底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是對中國一次突如其來的考驗。中央成立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國務院建立了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各地紛紛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全國各地開始群策群力、同舟共濟,積極防治疫情,并集全國之力支援湖北疫區,顯示了中國速度和中國效率,以及政府的超級動員能力和人民群眾的強大威力。目前,全國的新冠肺炎每日確診人數在逐步減少,治愈人數逐步增多,疫情防控局勢向好發展。

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的防控工作,體現了我國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方面的進步與能力,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在重大疫情防控中應急信息管理方面值得探究的問題和急需補上的短板。本文采用文獻分析方法,分析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信息管理的研究概況;采用政策分析方法,回顧了我國應急管理和應急信息管理制度建設的基本歷程;采用網絡輿情觀察方法,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信息現象,以應急信息管理制度建設的角度對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四個階段暴露的信息問題進行了闡述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建議。期望通過對新型肺炎疫情發展過程中應急信息管理事件的觀察和分析,以為今后突發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事件中的精準施策提供應急信息支持。

2? ?應急信息管理研究的起源和發展

根據美國聯邦緊急事態管理局的定義,應急管理是“組織分析、規劃、決策和對可用資源的分配以實施對災難影響的減除、準備、應對和從中恢復。其目標是拯救生命,防止傷亡,保護財產和環境[1]。20世紀60-70年代,從新西蘭建立現代民防體制開始,應急管理研究開始萌芽。90年代美國高校開始設立緊急事態管理專業,對具有危險性、突然性、急迫性的,危及到人民的生命、財產或者環境的,必須由政府采取應對行動的事件或狀態即緊急事態(Emergency),開始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所謂應急管理(Emergency Management)也就是對緊急事件或狀態進行管理[2]。

應急信息管理是危機管理的重要內容,在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有效的應急信息管理有助于政府把握應對危機的主動權,建立信任,減少謠言,正確引導公眾輿論和公眾行為;高效的應急信息管理有助于政府快速掌握危機發展狀況,合理配置應急物資和其他應急資源,做出科學可靠的決策以促進危機事件快速地、有序地加以解決。

新世紀以來的2001年“9·11事件”、2003年“SARS事件”、2005年“印度洋海嘯”等重大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的爆發,使人們意識到需要對突發公共危機事件開展系統、深入地研究,提出應對的理論和方法??梢园l現,國際上近年來對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研究越來越重視,目前對突發事件的學術研究也已涵蓋了對緊急事件和狀態的事前預防、事中應對和事后恢復全過程。在諸多的應急管理領域及分支中,發揮先導、預測和支撐作用的應急信息管理作為應急管理和信息管理的交叉學科領域,是近年來應急管理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和組成部分。具體而言,應急信息管理是以突發事件或者公共危機事件的全過程為基礎,利用信息管理理論和信息手段,在應急管理過程中全面、系統、準確、連續地收集、分析和利用與突發事件處置相關的重要信息,為應急決策機構提供信息服務,從而保證應急決策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3]。

我國的應急信息管理研究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2000年以后特別是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得到快速發展[4]。我國目前對于應急信息管理的研究主要從計算機應用、應急信息系統建設、數據庫系統建設、應急信息管理平臺建設等方面展開。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辦公室批準立項了南京大學蘇新寧教授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面向突發事件應急決策的快速響應情報體系研究”和武漢大學李綱教授的“智慧城市應急決策情報體系建設研究”,可見在應急管理和應急決策中情報體系的建設尤其受到重視。這些研究項目及相關成果也為我國重大危機事件應急信息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綜合分析我國應急信息管理研究現狀可以發現,目前面向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信息管理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1)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信息管理研究成果不多,現有研究尚不足以有效支持解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這類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應急信息管理所產生的問題;(2)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信息管理中,如何在社交媒體信息泛濫的時代,在應急的狀態下保證信息的利用問題研究不夠;(3)對如何在碎片化信息發布環境下實現快速信息整合,以支持政府和公眾把握事實、了解動態的研究不多;(4)對我國的應急信息管理制度體系建設研究成果不夠。

3? ?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信息管理制度建設

3.1? ? 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制度建設歷程

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制建設肇始于2003年,該年國務院制定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2011年修訂),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定義為“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該條例明確要解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中存在的信息不準、反應不快、應急準備不足等問題,不僅制定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上報制度、信息舉報制度和信息發布制度,還強調有效處置突發事件要建立“信息暢通、反應快捷、指揮有力、責任明確”的應急制度[5]。

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要求,國務院設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成立地方應急處理指揮部來負責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2006年,根據《國務院關于實施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決定》(國發〔2005〕11號)和中編辦《關于增設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的批復》(中央編辦復字〔2005〕47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設置了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履行應急值守、信息匯總和綜合協調的職責,發揮應急管理的運轉樞紐作用,應急管理辦公室的工作對原有應急體系的應急工作分散、被動的問題有了很好的改善。

2007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發布,該法對于突發事件的預防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后恢復與重建、法律責任等問題做出規定,確定了國家建立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6]。至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有了法律依據,公共衛生應急信息的傳達和統籌協調能力有了基本保證。

2017年6月,原國家衛生計生委依據上述法律、法規和制度,印發《突發事件衛生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目標是規范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工作,以預防和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對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危害。該管理辦法對衛生應急預案的類型和內容、預案編制、審查備案和公布、培訓演練和宣傳、評估和修訂工作都做了規定。

2018年9月,根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國務院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原有應急辦的職能并入應急管理部。

通過上述過程的簡要回顧可以發現,我國突發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制度建設,從2003年由國務院發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開始,到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發布,再到2017年《突發事件衛生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印發,從管理制度走向法律制度,從法律規定走向工作規范,逐步完善起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應急管理部的成立,整合了各方的應急資源,為防范和化解重特大安全風險,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整合優化應急力量和資源,推動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解決應急過程中高度的綜合性、復雜性、系統性的處理工作,形成了基本的體制保證。

3.2? ? 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信息管理制度建設成效

針對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信息,我國在已經建立的公共衛生體系和應對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法律制度框架體系內,制定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以及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發布相關規定,地方政府制定了突發事件相關的信息管理辦法,疫情報告信息技術支持了疫情動態的及時獲取。這些學術研究成果和實踐中的制度和體制建設,形成了我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信息管理的基礎。

3.2.1?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信息報告基本制度框架已經建立

2003年11月,時任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部長吳儀簽署的文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衛生部第 37 號令)》(2006年9月修訂)(以下簡稱《辦法》)[7],成為我國公共衛生應急信息管理制度建設的重要文件。首先,《辦法》是在我國成功戰勝SARS疫情之后,充分總結SARS防控的經驗教訓基礎上提出的,具有很好的實戰指導價值;其次,《辦法》形成了公共衛生事件疫情監測信息治理的基本框架,對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的組織管理、報告辦法、衛生行政部門的調查、信息管理與通報、信息發布內容、監督指導和管理辦法、獎懲和責任等內容作出了明確規定。在具體內容上,《辦法》[7]有以下幾個特點:

(1)明確了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的目的:即致力于加強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控信息報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時、科學的防治決策信息;

(2)確定了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的原則:即“堅持依法管理、分級負責,快速準確,安全高效”;

(3)規定了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以及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三類機構的疫情監測、信息報告與管理的職責,職責內容包括屬地化管理、流行病學調查、公共衛生信息網絡維護管理、涉外機構疫情管理、人員培訓指導、監督檢查、報告制度等內容;

(4)對信息化數據監測體系、平臺和軟件建設提出了要求:要求國家建立公共衛生信息監測體系,公共衛生信息管理平臺、基礎衛生資源數據庫和管理應用軟件,以滿足應急公共衛生信息采集、匯總、分析、報告工作的需要;

(5)對傳染病和疫情報告的人員、方式、時限做出明確規定:包括責任報告單位、責任報告人、報告卡保留時長、城鎮2小時內農村6小時內的報告時限做出的規定;

(6)對疫情的信息的登記、通報和發布做出規定:其中包括傳染病和疫情的記錄、報表收發、核對、疫情分析、通報對象、公共衛生事件和疫情發布的內容;

(7)制定了相關機構的監督管理制度以及單位及個人違規懲罰要求。

3.2.2? ?全國疫情報告制度逐步推行和完善

2005年以后,國家衛生部門相繼印發了《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衛辦應急發〔2005〕288號)和《國家救災防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試行)》(衛辦應急發〔2006〕134號),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救災防病的管理機構、信息報告范圍、報告內容、報告方式、信息分析和監控,信息系統技術保障進一步作出了詳細規定。

衛生部門也開展了為數不多的相關培訓活動,如2006年7月,衛生部舉辦了為期2天的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救災防病信息報告系統省級師資培訓班,培訓省級師資80余人[8]。

3.2.3?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應急信息發布方案已經制定并實施

2003年12月,衛生部制定了《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發布方案》(衛辦發〔2006〕79號),2004年1月1日起試行,2006年3月3日正式修訂的版本向公眾發布。該方案向社會傳達的基本信息有[9]:(1)國家衛生部將定期或不定期發布我國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信息,發布頻率是以月報、季報和年報形式,發布的媒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公報》和衛生部網站的“疫情發布”專欄,必要時授權主要新聞媒體發布或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情況;(2)國家衛生部將公布全國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內容包括法定傳染病在我國發生的總體情況、局部爆發或流行情況、控制情況、相關防控措施等,對流行趨勢進行分析并在必要時發布疫情預警信息;(3)國家衛生部將公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的總體情況、發病人數及救治情況、事件發生原因、預防控制措施等相關情況;(4)遇到重大或特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并啟動應急預案后,衛生部將按照應急預案的規定,及時向社會公布有關情況及預防控制措施。

3.2.4? ?地方政府建立了相應配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管理辦法

地方政府針對國家法律和文件規定,也制定了一些突發事件信息管理相關的文件規定,如《北京市突發事件信息管理辦法》《上海市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工作管理辦法》《廣州市突發事件信息發布管理規定》等,對突發事件信息收集、分析、處理、報送、發布和反饋等管理活動做出規定,建立了突發事件信息監測、信息報送、隊伍建設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的機制。

3.2.5? ?建成全球最大公共衛生疫情報告信息系統并建立直報制度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要求,吸收SARS疫情信息報送方面的經驗教訓,為克服疾病疫情信息的不及時、不全面、不完整的問題,有效地掌握全國的疾病預防控制信息以便做好應急決策,2004年4月1日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設計建設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正式上線運行。該系統實現了對法定傳染病個案信息的實時、在線報告和監測,可以由醫療衛生機構直接向中央報告疫情。2014年我國100%的縣級及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98%的縣級以上醫療機構、94%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了網絡直報,直報單位總數達6.8萬余家,日均監測傳染病個案2萬例[10],是我國建成的全球最大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疫情信息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現、診斷后,到國家疾病控制中心接報,時間從直報前的5天縮短為4小時。該疫情直報系統改變了過去疫情報告的一個月報告一次,并且需要逐級匯總層層上報的機制,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覆蓋能力,全國所有鄉級以上的衛生機構、所有種類的衛生機構包括醫療、監督、疾病預防等都納入這個系統。上報信息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可以實時看到全國各地上報的傳染病案例信息,并生成監測日報,匯總周報向國家衛健委提交。

該疫情直報系統是我國公共衛生領域信息管理模式的改革創新成果,系統運行16年來,起到了一定的疾病預防控制效果,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捕捉到如禽流感、鼠疫等不少傳染病情況[11],為及時采取措施提供了信息支持。

4?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應急信息管理問題分析與對策建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我國的應急事件處置措施總體成效明顯。然而,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在疫情應急信息的報告、發布、分析與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并一定程度上對新冠肺炎這一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事件的管控、處置造成了不良后果。

4.1? ?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所暴露的信息問題及分析

從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所暴露的信息問題可以從下面幾個階段來看:

(1)第一階段:疫情傳播較早時期。在這一階段,權威部門和專家未及時發布 “人傳人”的危機預警信息,公眾、疾控機構、醫療機構以及政府部門沒有更早重視病毒的傳播危機,沒有及早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可以說正是由于疫情信息報告、信息預警和信息發布的疏漏,才造成了這一階段病毒廣泛傳播、疫情防控不力。

(2)第二階段:病毒廣泛傳播、國家開始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在這一階段,出現了社交媒體的信息量鋪天蓋地,微信、公眾號、App、微博等移動傳媒信息爆炸,同時由于權威疫情信息發布平臺的話語權主導功能缺失、信息發布弱勢、未能及早樹立公信力和號召力,導致出現了謠言肆掠、信息真假難辨、公眾無所適從的現象。

(3)第三階段:國家高規格病毒防控措施開始實施之后。這一階段,雖然謠言被各種平臺辟謠、疫情被多個可靠渠道通報和發布,但信息渠道眾多、碎片化現象嚴重,大量淺層次信息充斥,深度分析信息匱乏。一些媒體上發布的“鐘南山院士說……”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公眾對正直的醫學專家的尊敬和信任,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官方媒介在公眾信任度上的形象不明和跟進不力,導致一些謠言也以“鐘南山院士說……”這樣的方式誘騙民眾上當。公眾獲取疫情信息、學習和認知的過程,沒有一個統一的、耳熟能詳的權威發布,高水平的信息缺少國家權威的發布平臺。

(4)第四階段:武漢建成交付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全國疫情防控逐步進入有序化。這一階段,病患收治信息、醫療服務信息、交通出行信息、生活用品信息、捐贈物資信息、志愿服務信息、慈善捐助等信息滿天飛,各種交流平臺如防疫物資交流平臺、志愿者服務平臺、捐贈信息服務平臺爭相出現、魚目混雜,民眾看到了如原黃岡衛健委領導那樣在沒有充分信息保障的情況下,媒體見面會中一問三不知的狀況,也看到了全程脫稿、數據明確的市長受到廣泛贊揚,背后深層的因素是信息統一渠道、信息整合和信息協同能力的差異,由于無法進行全面信息分析,便難以摸清整體情況、無法有效配置資源、信息決策必然缺乏保障。

4.2? ? 完善應急信息管理制度建設及相關的對策建議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保障能力存在的短板和缺陷,主要體現在預防意識不強、預警功能缺失、協同聯動乏力、社會參與不足、輿論引導失誤等方面[12]。這些問題也有待通過應急信息管理體制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來協助問題的解決。從公共衛生應急信息管理制度的角度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所產生的應急管理信息問題加以分析,將能幫助我們發現深層次的諸多原因和改進的措施。本文主要從應急信息管理制度建設的視角,針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所暴露的應急信息管理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疫情信息監測報告制度應該廣為宣傳和廣泛知曉。雖然國家層面有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信息報告制度,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未能快速準確地得到監測和報告。反映了相關醫療機構、疾病控制機構和政府衛生行政管理機構的部分人員缺乏應急信息訓練、預防意識不強、責任沒有到位。疫情初期武漢的一些醫務人員,他們敏銳的意識到了傳染病危險,卻只是通過微信群提醒家人親人注意防范,沒有意識到要先選擇疫情信息報告系統這個最重要的救人途徑來阻止病毒傳播,創造拯救更多人的機會;部分疾控機構和政府衛生行政管理機構人員對疫情報告的責任意識、危機意識不強,導致危機信息早期未能引起高度重視,喪失了早期防控病毒傳播、減少危害程度的機會。因此,疫情信息監測報告制度迫切需要廣為宣傳并得到廣泛知曉。

(2)需要充分考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發布的阻礙因素。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早期未能按照應急預案的規定及時向社會公布,公眾未加防范從而造成了病毒傳播廣泛的后果。雖然國家層面有了《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發布方案》,但在具體實行公共衛生應急信息發布過程中,仍然有一些顯而易見的阻礙因素,如怕引起社會恐慌、怕影響領導業績、怕影響重要的集體或者社會活動等。如何在制度建設中充分考慮阻礙因素,克服信息發布必然存在的這些障礙,杜絕同樣的問題再次出現,是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發布制度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3)讓先進的疫情直報系統發揮最有效的作用。雖然我國有全球最大的公共衛生疫情報告信息系統,但是該系統未能在新冠肺炎病毒擴散的初期起到最有效的作用,錯過了疫情在有限范圍內防控的時間窗口,導致疫情很快從武漢向全國擴散。疫情直報系統的短期失效原因目前不得而知,可能有人為和技術兩方面因素。人為因素表現在,相關責任人未按要求提供疫情數據進入系統,或者系統的確有數據,但是相關責任人未及時采取相應的行動;技術因素表現在,如果系統有數據但相關責任人未采取行動時,系統應該有發現問題并不斷發布警告的功能。但不管是人為還是技術哪方面的問題,疫情直報系統都應該得到改善,在嚴格管理制度和強化智能化預警功能方面需要加強。

(4)健全和完善我國突發公共衛生應急信息管理制度。應急信息是以公共危機事件的全過程為基礎,涉及到應急信息全生命周期即收集、整理、響應、發布、分析、傳播和利用等方面的問題。我國目前所建立的突發公共衛生應急信息管理制度,只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制度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發布制度,兩種制度不完全性地涉及到了應急信息的收集、傳播方面的問題,但很少涉及到應急信息整合、應急信息分析和應急信息利用方面的問題??梢?,我國突發公共衛生應急信息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已有的制度需要進一步修訂完善,為達到信息通報、信息預警、信息發布、信息響應、信息傳播、信息分析的應急支持效果,很多新的制度亟待建立。

(5)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信息的作用要得到全面認識,信息的支持保障功能應在制度中加以確立。我國政府非常重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應急信息的問題,這一點從2003年之后國家層面或者衛生部、衛計委或者衛健委發布的多個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傳染病疫情方面的應急信息報告、應急信息發布方面的規章制度和法律規范中就能看出來。但是,在應急管理過程中,信息的作用應該是全方位的,信息有助于發現問題、信息有助于跟蹤問題、信息有助于分析問題、信息有助于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預警制度支持應急信息報告中的危機識別;我們需要建立國家權威信息平臺發布制度支持輿情引導和權威發布;我們需要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信息分類和整合制度支持應急管理所需要的協同聯動功能實現;我們需要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信息捕獲與分析制度支持應急管理的決策需要。因此,需要全面認識應急信息的作用,通過制度強化信息的支持保障功能。

(6)為在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建立國家支持的統一信息平臺提供制度保證。新冠肺炎疫情的權威發布缺少一個國家支持的、耳熟能詳的統一信息平臺,目前主要是通過官媒專欄專題的方式或者社會媒體專題專欄的方式發布信息,雖然有官方聲音、疫情進展等等基礎內容,但是難免有力量不集中、信息不全面、信息碎片化、淺顯信息重復、深度信息匱乏等問題。需要在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快速建立國家支持的統一信息平臺,提供權威信息發布、引導社會輿論、促進信息整合、開展深度分析、協助協同管理,并有措施保證政府部門、社會媒體和平民百姓都耳熟能詳、廣為知曉。

5? ?結語

面向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信息管理是一個涉及到信息披露、輿情治理、知識服務等一系列重要研究問題的宏觀研究領域,面向新冠肺炎的應急信息管理研究也需要從各個維度、各個視角進行多層次、立體化的深入與拓展,以最終為我國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和疫情科學防控提供學術支持與信息保障。本文在概述我國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信息管理制度建設的基礎上,主要從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信息管理的視角和基于可獲取的公共信息對此次新冠肺炎暴露出的相關問題進行了闡述分析,提出了相關建議對策,但由于疫情還未結束、有關信息掌握不夠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應急信息管理研究還有待后續更多學者的參與和深入。

猜你喜歡
公共衛生事件新冠肺炎應急管理
政府要做好公共價值的創造者和守護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應急防控的“五情”大數據分析
科學與價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風險決策機制及其優化
臺陸委會正式改稱“新冠肺炎”
基層醫院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能力建設探討
從輔導員角度談高校校園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與應對工作
民族地區旅游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研究
民族地區旅游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研究
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對策研究
群體性事件應急管理路徑優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