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轉型時期,航天云網,路在何方?
——再讀《航天云網:荊棘路》

2020-03-24 06:24楊艷
衛星與網絡 2020年11期
關鍵詞:云網航天工業

+楊艷

2017年,本刊曾經撰文《航天云網:荊棘路》,分析了國內第一個、全球第三個工業互聯網平臺——航天云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航天云網),對其發展前景和可能遇到的困難進行了探討。

時隔三年有余,全球經濟已經進入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也從理念搭建進入現實推進的階段。航天云網作為國內具有代表性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之一,在這一階段,有著怎樣的表現與發展,又有哪些困難與疑惑,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一些基本狀況和共性問題,頗具解剖價值?;诖?,我們以《航天云網:荊棘路》一文為參照,就該文中對航天云網的討論和預測,對其近年來的發展進行簡單的回顧和分析。

“雖然航天云網開了一個好頭,但前面的道路依然布滿荊棘?!边@是在《航天云網:荊棘路》一文中闡明的一個基本觀點。由此,提出了航天云網在發展中將面臨的諸多困難,包括發展起點低、企業文化差異大、品牌號召力缺乏、投資能力缺乏、沉迷于全產業鏈思維等等。三年多過去,這些問題或困難是否已經得到有效的解決?航天云網整體發展究竟如何?對此我們進行了粗略的對比。

一、當前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現實背景

在對航天云網進行考察之前,我們先看一看當前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現實背景。

(一)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自從國外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一方面不得不繼續從中國大量進口,以維持社會運行,一方面變本加厲地實施對華高技術禁運和封鎖。一些高技術行業面臨著巨大壓力,一部分高端芯片企業甚至陷入停產境地。這對中國的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

但實際上,中央和有識之士長期關注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并且為此實施了長期不懈的努力。中國長期遭受西方的高技術封鎖,近幾年,美國為了打壓中國的產業發展,進一步降低了制裁、禁運的門檻,不但試圖打斷中國制造業的現代化進程,甚至試圖將中國隔離在全球產業之外。

圖1 2017年3期《衛星與網絡》刊登《航天云網:荊棘路》一文

所謂危機,危險從來與機遇并存。因為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中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保持產能完整的大型經濟實體,擴大內需被黨中央定為戰略基點,外貿出口逆勢增長。這為中國制造業的升級換代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自主的、前沿性的工業技術都將找到大量的機會和廣闊空間。怎么抓住機遇,能不能抓住機遇,就要看具體企業的覺悟和能力。

(二)工業互聯網對自主可控的意義

在諸多前沿性工業技術中,工業互聯網必然是榜上有名的。作為智能制造概念的具體實踐,工業互聯網的理想,就是把生產環節完全網絡化,把工廠、車間、設備聯入一個智能化的網絡,最大程度提高生產的效率和質量。

有意思的是,根據業界專家趙敏先生的考據,工業互聯網概念并不是舶來品,而是中國人自己在工業實踐中,首先創立并且使用的。這個概念的出現,深刻體現了中國產業界自上而下,對制造業大而不強的憂慮和奮起尋求解決方案的決心。既然我們在消費互聯網上拿到了世界第一,那么工業互聯網也一定可以。

作為一個中國自主的概念,一旦落地變成現實,就意味著必然是自主可控的,是源于中國而不受其他人“卡脖子”的。

不但如此,工業互聯網的屬性,意味著它的角色是整合產業鏈、供應鏈,系統集成,發現短板,提高生產效率和攻關效率,可以帶動更多行業、更多專業、更多領域對自主可控的落實,堪稱利器。

二、航天云網近年來的發展狀況

三年多過去了。航天云網取得了多少進展呢?

從技術領域看,航天云網取得了不少業界獎項,足夠航天云網的運營者和研發隊伍報成果、評職稱了。我們列舉少數幾條:

2018年9月19-23日,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航天云網公司的“INDICS+CMSS云制造支持系統”獲金獎。

第十一屆中國信息主管年會上,航天云網公司獲2018年度中國信息化最具影響力企業獎。

2020 北京工業 APP 和信息消費創新大賽決賽中,航天云網獲得五項大獎。

……

獎項的獲得,說明航天云網在技術開發上有過人之處。事實上,在2020年初,防疫工作帶來了對防護用品的爆發性需求時,本刊再次討論了工業互聯網對應急生產的價值和意義,對航天云網的調研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我們發現,航天云網在很多指標上比較突出,例如軟件模型總數超過幾個競爭對手的總和。

進一步對照,我們發現幾年前的幾個問題,一直存在。

1、發展起點低(原文見注①)

航天云網在商業市場上,目前依然在低起點徘徊,除部分用戶單位實施了單項技術的試用,大規模行業應用與實操案例并沒有看到。

2、企業文化差異大(原文見注②)

對于跨行業企業的文化理解與融合問題,沒有看到特別的、實質性的進展,在航天云網官方給出的應用案例中,相當大一部分都是航天系統、特別是航天科工系統內部的企業。

3、品牌號召力缺乏(原文見注③)

航天云網的“航天”前綴并沒有在具體行業為它帶來強大的號召力,反而是一些民營工業互聯網企業,在專業領域的應用與推廣,具備了更好的口碑。

4、投資能力缺乏(原文見注④)

航天云網占據先機,也因此得到各級政府及相關扶植政策的支持,為自己吸引到了為數不少的投資,但對外的合作和投資,為行業發展及生態建設打造良好的融資環境方面,可以說幾乎沒有什么動作。

5、全產業鏈思維面面觀(原文見注⑤)

全產業鏈思維,一直是無從下手的“痼疾”。如果用戶培育及其基礎工作都沒有夯實,實質性應用或突出應用缺乏扎實案例,全產業鏈不知道從何談起?

……綜上所述,作為一個技術全面、基礎扎實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運營商,航天云網在市場推廣和產業應用上的成效并不顯著,對具體行業市場的滲透率也乏善可陳,更沒有實現哪怕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殺手級應用。特別是航天云網的官方網站,在頁面設置上并沒有太濃厚的商業氣氛,給出的應用案例偏小、偏散,使用者有些不知所措的體驗,很難讓人對工業互聯網的前途產生信心。也就是說,如此優秀的技術基礎,卻沒能轉化成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價值。

工業互聯網是先進制造的一部分,是為一線制造服務的。那么作為它的官方網站,應該能夠體現出濃厚的服務意識。例如各類電商網站,任何時候都是把產品信息放在第一位、竭盡全力改善用戶的搜索或者閑逛體驗。但是航天云網官方網站的問題和三年前一模一樣,既看不出是服務于供應商,還是服務于客戶,公司新聞和業界動態依然存在于主頁上。在“找需求”欄目下,各種不同專業、不同層次、不同地域的需求簡單堆積在一起,求購水泥、求購膠合板和求購芯片的條目同居一頁,缺乏基本的分類(參見圖2)。有人對這種網站的評價是:“企業不操心、用戶不關心”。所體現的,是商業服務意識的缺失,和對市場經濟的手足無措。

圖2 與電商網站(右)相比,航天云網(左)信息界面缺乏基本的分類,體現不出服務意識

三、商業意識是發展的短板

工業互聯網是一個需要大量投資的領域,從研發到推廣,沒有足夠的資本是做不到的。那么,航天云網今天的問題,是因為缺錢嗎?答案肯定是“NO”。

搜索近三年的新聞,航天云網所得到的各類資金支持不算少。僅僅討論政府基金的方面,列舉其中幾條:

2018年5月,科學技術部公示了八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清單,航天云網公司旗下北京航天智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所承擔的“面向智能制造的供應鏈流程管控軟件平臺””項目入選“云計算和大數據”重點專項之列。項目資金2452萬元。

2019年4月,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網絡協同制造與智能工廠”重點專項2018年度擬立項項目信息進行公示。航天云網公司的《“互聯網+”產品定制設計方法與技術》和《基于開放架構的云制造關鍵技術與平臺研發》兩大項目成功入選,并獲中央財政專項經費支持。

2019年“航天云網數據研究院長三角工業互聯網研發中心”項目獲得江蘇省立項,獲批經費500萬元。

……

再考慮到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和其他項目投入的資金,航天云網拿到的錢不算少(據不完全了解,應該超過了20億元)。這些錢雖然不足以完成整個工業互聯網的普及過程,但應該足夠在三年時間里拿出一份亮眼的成績了。

項目得獎、市場停滯,這意味著航天云網還沒有擺脫傳統軍工企業商業和服務意識淡薄的思維方式。

企業沒有完美的,如果扎扎實實的打基礎或者扎扎實實推應用、培養客戶和市場,那么發展當中存在的一些常見問題也還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這些基本的打法和推動工作都顯著缺失的話,就不能得到理解和原諒了。事實上,我們從網上評論當中,也很難找到對航天云網的溢美之詞。在知乎網2019年和2020年的有關發言中,甚至出現了極為負面的評價,涉及的問題包括官僚主義、裙帶關系、缺乏落地等等。真正讓人擔憂的,是完全找不到來自用戶的、認真的評價,這意味著航天云網在應用和運營角度上嚴重缺乏發展基礎。

工業互聯網不是軍品,用戶很難也不需要充分掌握產品的技術性能、使用甚至維修方法,很少會出現那種“交鑰匙工程”,供應商不但要搭建服務平臺,引導用戶使用,還要長期持續服務,高頻率迭代和改進性能。這正是消費型電商發展壯大的基礎,而在航天云網的平臺上看不到這樣的趨勢。這樣的局面著實令人擔憂,如果航天云網錯過了這一次歷史機遇,不僅僅很難再趕上時代的列車,這么幾年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等,都將變為沉沒成本,可以說損失巨大!

四、對航天云網地位的再認識

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非常迫切地需要提升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運行效率。創造新的資源、節省傳統資源,來支撐各方面的國力突破。這將是工業互聯網所面臨的歷史性機遇,作為最早布局這個領域,同時,也得到眾多領導人支持的平臺,加上技術基礎比較扎實,航天云網有責任、有必要發揮行業性的引領作用。

工業互聯網是中國制造業必由之路和確定的未來。從事這項業務的企業不在少數,如果航天云網仍然不能發揮作用,就會有其他企業站出來引領行業。2020年初的防疫物資生產和復工復產過程中,多家工業互聯網企業積極行動,展示了這種新技術的戰略性意義。而航天云網在整個2020年的表現至少從自身的官網中的案例來看,并不突出,相關主題同樣是乏善可陳。

工業互聯網肩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責任當前,航天云網這樣的國有企業應當拿出只爭朝夕、爭分奪秒的態度。如果不能解決多年沉積的問題,丟失的就不只是市場、商機,更重要的是失去了陣地,失去了工業互聯網的戰略性機遇,也錯過了自己的歷史責任。

我們之所以再次談及這個話題,也是因為航天云網的背景與根基不錯,因此我們仍然持有樂觀態度。那么作為軍民協同發展的產物,航天云網能不能挑戰傳統,再一次影響行業,影響中國,甚至影響世界?

這些,取決于企業的定位及負責人的責任與擔當;其中,必然也包括體制、機制問題,但不能夠總拿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當擋箭牌吧?既然是企業,就必須在商戰中學習商戰,拿出真才實學,真抓實干,積極適應商業化環境和市場化運作;把自己放在一個服務商的角色上,在對外合作與模式上、文化上、思想上、行動上脫胎換骨,為商業客戶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也許,航天云網才有真正的希望。

本刊2017年3期的《航天云網:荊棘路》一文中,分析了航天云網可能面臨的五種困難——

注①:發展起點低:中國經濟處在工業化尚未完成,信息化正在推進的階段。和國外相比,我們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基礎要差得多。在傳統工業領域,不但生產組織和流程運行水平低、效率差,而且低層次事故和缺陷層出不窮,盲目追求利潤而無視工業經濟基本規則的做法屢見不鮮。這正是航天云網目前還難以直達智能車間、智能機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工業互聯網,包括航天云網在內的先行者們必須對難度有足夠的思想準備。

注②:企業文化差異大:航天科工作為軍工企業,與地方經濟、民生產業的結合并不算緊密,對傳統產業的運行未必熟識。從兵器、船舶等行業軍工企業進軍民用市場的案例可以發現,多數企業的軍品和民品是在兩條不同的軌道上運行,雖然在決策、資金、技術、人才資源上有著一定的交互,但遠沒有達到軍民融合的境界。哪怕是最為基礎、最為靈活的研發部門,也沒有充分實現軍、民兼修,具體到車間,軍民之間就更加涇渭分明。航天科工作為高端軍事裝備供應商,軍品部門就更加顯得“卓爾不群”,無論研發生產還是盈利模式,都與民用經濟部門有著本質區別。這將使航天云網的拓展和延伸工作遇到猛烈的思想碰撞,也會是最大的體制性陷阱。

注③:品牌號召力缺乏:航天科工自身還不擁有一個在民生市場上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子公司或者子品牌。雖然高紅衛董事長宣布,航天科工的民品產值已經超過軍品,但是縱覽航天科工各條產品線的知名度,我們能立刻想起的,依然是“紅旗”、“海鷹”、“東風”等等導彈武器型號,幾乎很難有人想起,三江雷諾是屬于航天科工的民用品牌。

品牌就是先機,品牌就是市場號召力,在這方面,無論華為還是三一重工都具有更大的優勢,他們對于工業互聯網同樣是孜孜以求。

注④:投資能力缺乏:航天科工雖然名聲顯赫,并且躋身全球500強企業之列,但是和通用、西門子這樣的企業相比,市場化的投資能力和融資能力并不突出。和國內的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以及同為軍工企業的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兵器裝備等相比,財力也略顯不足。

注⑤:全產業鏈思維面面觀:在航天科工的宣傳文案中,“全產業鏈”這個詞匯俯拾皆是。在涉及航天云網的表述中,同樣出現了“它以提供覆蓋產業鏈全過程、全要素的生產性服務為主線”的表述。

不得不說,這樣的思維方式未必符合工業互聯網的基本原則。工業互聯網蘊含著互聯網的基因,它必定繼承和延續了互聯網精神。所謂互聯網精神,就是“開放、平等、協作、快速、分享”。而這些,不是說說而已的概念,不是貼在墻上的口號。在現實行動中,首要的就是放下固有的思維,真正用市場化的心態和角色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開展談判與合作。平等本來也是市場經濟的本質要素之一,任何合作都必然是基于平等關系的確立才是真正理性的,對事不對人;同時,平等關系的確定,也是真正良性的、具有生命力的,否則不但會把有意合作者拒之門外,也會讓居高臨下的一方走不出自身難以擺脫的怪圈,難以克服自身的局限。而以往這樣越走越窄的案例,比比皆是。

猜你喜歡
云網航天工業
下期要目
我的航天夢
航天夢,我的夢
航天云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逐夢航天日
中國電信:云網通
掌握4大工業元素,一秒變工業風!
航天股為何遭爆炒
工業技術
上半年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