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占義:時間不留人,留事、留書

2020-03-27 12:12王晶晶
環球人物 2020年6期
關鍵詞:創刊藏書報刊

王晶晶

王占義。生于1960年。新華社內蒙古分社前副社長,內蒙古十大藏書家之一。潛心收集40余年,于2015年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創辦內蒙古史料博物館、世界報刊博物館、毛澤東圖書文獻博物館。

古色古香的老街,曲徑通幽,王占義的三座博物館就藏在呼和浩特鬧市區的深處。

說是博物館,其實最大的不過30平方米,最小的僅十幾平方米。方寸之所,卻各具特色,或放眼世界,或聚焦本地,或專精一類,最終匯成世界報刊博物館、內蒙古史料博物館、毛澤東圖書文獻博物館,上萬卷書、報,分門別類展示出來。

因為地方小,展示空間有限,大部分書、報都堆著?!拔抑?,這里不是展示書報的好地方,我還在努力為它們尋找歸宿?!??王占義對《環球人物》記者說。

愛書到了“不要臉”的地步

王占義本職工作是新聞。常年奔波在新聞一線,他把青春、理想與才華都奉獻給了內蒙古。這片土地上的山水鄉旗、草原大漠、農村盟市,幾乎沒有他沒去過、沒寫過的。

對書、報的興趣,一方面是多年的職業熏陶,另一方面,也是從小就養成的興趣愛好。

他出生在鄂爾多斯,一個以“羊煤土氣”著稱于世的地方,以前被稱作伊克昭盟,極度貧窮落后。

王占義7歲時,父親就因病去世,家里欠下800元“巨款”。家計艱難,買作業本的錢都是母親一分一分為他攢出來的。但王占義對書的熱情,并未受貧窮影響。

人生中第一本《唐詩三百首》,是他費盡心思約同學一起抄來的。完成那一刻,他感受到的不是疲累,而是激動和喜悅。那種感覺,一輩子刻骨銘心。

“平生無所好,唯愿有書讀?!辈貢俏娜说睦寺?,但有時也會尷尬。家境困頓時,王占義實在拿不出富余的錢買書。于是他決定通過集報、剪報這種最省錢的方式搜集知識與資料。

一把剪刀,一個舊書包,一輛破舊的自行車,成了他的“標配”。無論走到哪里,他都盯著報紙、雜志和書本不放?!叭碎g只道黃金貴,不問天公買少年?!蹦贻p時的那股執著勁,他現在想起來還會心潮澎湃。

呼和浩特市郊區有一家廢品收購站,每天大概回收七八噸舊報紙。每到周末,王占義就來這里翻舊報紙,遇到合適的資料就剪下來。冬天冷風刺骨,暑天悶熱難熬,可是王占義雷打不動地去“報到”。老板被感動,漸漸同意他晚上把剪不完的報紙用麻袋馱回家,第二天剪完再送回來。

后來生活漸漸好了,他買書集報更加“走火入魔”?!熬拖裰辛硕?,愛書到了‘不要臉的地步?!蓖跽剂x自嘲。每次看到朋友家的書架,他都挪不動腳步。

連討帶買,多年來持之以恒地“敗家”,他攢下了大筆收藏,包括全國各地報刊的創刊號、號外報,各類畫冊、圖書等。辦公室、家里到處是成捆成捆的舊報紙和書,他自己也無意中成了內蒙古自治區的“十大藏書家”之一?!皶r間不留人,留事、留書。這個名頭沒有什么,書多了之后唯一感到愜意的,是每次在家休息時,可以隨心抽出一本,反復品讀?!?h3>在一間簡易的閣樓上,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王占義知道,在藏書這條路上,古往今來有太多同道中人,從“其書五車”的戰國時期政治家惠施,到“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的元末明初大儒宋濂,再到常年隨身攜帶木頭書箱、一生圈閱《二十四史》《資治通鑒》不止的毛澤東……“他們對書的熱愛,遠甚于我?!?p>

王占義(中)為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

毛澤東圖書文獻博物館所藏的毛澤東著作。

王占義所藏的老報紙。

“正是千千萬萬個像他們那樣耀眼和像我這樣不起眼的愛書之人,無意間讓更多的‘牛頓有機會站上了‘巨人的肩膀,開拓了文明的高度、深度、寬度。作為歷史長河中一個微不足道的愛書人,我想把這些書都展示出來,和公眾一起交流、溝通?!蓖跽剂x說起了辦博物館的初衷。

2015年,他找到了兩間房子、一間閣樓,于是趕緊籌措資金購置書柜,分門別類地整理,進行得緊鑼密鼓。8月,三座博物館對外開放。

其中,世界報刊博物館收藏有各國外文報紙2000余種,港澳臺中文報紙100余種,各類報紙、雜志創刊號4000余種。

1946年創刊出版的《人民畫報》、1949年創刊出版的《新華月刊》、1958年創刊出版的《紅旗》等,早在多年前其市價已在千余元以上。一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創刊的全國性雜志,如《大眾電影》《解放軍畫報》《中國漫畫》《人民文學》《收獲》等;“文革”后百家爭鳴、相繼創刊的雜志,如70年代后期的《當代》《十月》創刊號,80年代創刊的《青春》《新觀察》《青年文摘》《求是》創刊號等,都可以在這里找到。

當記者問起這些珍貴刊物的收藏故事時,王占義很不好意思:“大多都是在舊書攤上翻來的,或者和別人換來的?!?/p>

王占義在新聞行業工作多年,對號外尤其感興趣,這一門類也是館內重量級藏品。僅神舟飛船升空系列,他就四方尋訪,問遍了周圍的同事和朋友,收藏了240余家國內外不同媒體的號外。

此外,王占義還收藏有很多普通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寶貝,如絲綢報、金箔報、銀箔報、手帕報、連體報和3D報等。

內蒙古史料博物館,藏有內蒙古地方志、政協史料、黨史資料、文物資料、統計資料以及蒙漢雙語類大辭典等六類史料。其中僅地方志這一類,經王占義多年搜尋,就找到300多種行業志、盟市志、旗縣志,是內蒙古地方志種類最全的民間藏處。這個20多平方米的斗室,成了專業人士眼中的藏寶屋,經常有學者慕名前來,也成為市民了解內蒙古的好去處。

毛澤東圖書文獻博物館,藏有毛澤東不同時期、不同版本、不同語種的圖書文獻500余冊,其中珍貴的英文版、日文版毛澤東圖書是王占義花了大量精力收藏而來的,有的在市面上也很少見。2016年12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白玉剛一行參觀博物館時,如此評價:“在一間簡易的閣樓上,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h3>與一片土地、千千萬萬人邂逅

新華通訊社原副社長崔濟哲曾評價王占義:“我和占義相交,并未覺得一臉書生氣的他有多聰明,多有才,多出眾;恰恰相反,他有些木訥,不善表現,不愿顯示,他不是那種萬春園中一枝獨秀的人物,他自己也自喻:不過是內蒙古大草原上的一棵草?!?/p>

王占義對內蒙古這片土地充滿了感情。在他把博物館開放之后,先后有外省著名的大學、一線城市的報社聯系他,希望他能把博物館搬到他們那里,變成大學里的圖書館、一線城市文創園區的展示館,并承諾給他幾十萬元的資金支持。王占義都拒絕了,“她們就像我的女兒一樣,我舍不得她們遠嫁。我在這片土地上長大,被這片土地滋養。幾十年來,攢下這些收藏,很多都與內蒙古的文化相關,要是離開了這里,對不起家鄉?!?/p>

博物館建館4年多,王占義有喜有憂。高興的是他的收藏越來越為人所知,很多素昧平生的老人都會主動聯系他,說要把自己畢生的書捐到博物館。他甚至由此想把博物館變為眾籌模式,“走一條創新的路”;擔心的是博物館地方太局促,藏書和報刊本就未充分展示,收藏越來越多、名氣越來越大之后,也有更多的參觀者對展示條件提出更高要求。

“現在這里就像倉庫,書報都堆著放。要是像書報館那樣一本一冊正規擺放,估計1000平方米都不夠?!?/p>

中國民間藏書歷史悠久,藏家也多,各家都編有詳細目錄,研究書籍目錄的文章和專著汗牛充棟,已成為一門學問??刹貓蟮娜松?,也沒有建立起專門的報刊目錄學。王占義對他博物館里的書報資料早已做好了打算:不但要藏,還要尋找更大的空間,充分展示;不但要展,還要配合專家和專業人士,研究整理。

清人張潮《幽夢影》論藏書與讀書說:“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币粌詴拿\,通常是與讀書者、藏書者的邂逅。在讀書、藏書,自己寫書,也為書建博物館的王占義這里,則變成與一片土地、與千千萬萬人的邂逅。

猜你喜歡
創刊藏書報刊
小毛驢藏書
手繪精彩《追夢》創刊等
1994:創刊
2017年“少兒報刊閱讀季”啟動
在“門”字內加字可以組成新的字,試著填填下面的空吧!
為巾幗藏書發先聲
2009年10月報刊廣告刊登額排行榜
《初中生》榮獲首屆中國優秀少兒報刊金獎
慶?!杜胝{知識》創刊二十周年詩一首
慶祝本刊創刊二十周年紀念題字選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