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鐘乳與石筍

2020-04-01 15:13林若楓
炎黃地理 2020年1期
關鍵詞:鐘乳石石筍石柱

林若楓

石鐘乳(stalactite),是處于碳酸鹽巖的地區洞穴中經歷漫長的地質演變和特定的地質情況下形成的。地下水經過土層和巖石的縫隙緩慢流動,經過長期的接觸,且接觸面積廣,于是地下水里就含有很多溶解物質和大量的碳酸氫鈣,受到合適的壓強和溫度的時候,碳酸氫鈣經過分解生成CO2、H2O、CaCO3,于是就附著在洞頂上面,慢慢沉淀,長期以往就形成形式多樣的滴水石,所呈現的形狀多為圓錐形懸掛于洞頂。石鐘乳的表面十分潔白,并且大小各異。有些以下垂的簾狀呈現在洞壁上,這種形態的可以叫做滴水簾或者石幔。形成石鐘乳是經過一點一滴一個漫長的過程,經過上萬乃至幾十萬年之久,每年大概僅僅生長1-2mm,有些甚至只長0.01mm。所以鐘乳石對于考察遠古的地質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石鐘乳可入藥用,可以治療一些勞嗽、治吐血損肺、治乳汁不通,鐘乳石還可中和胃酸,待大腸吸收以后使鈣離子增加。石鐘乳入藥的形態為:主要是圓錐或者圓柱的形態,大多數的表面以白、灰白或棕黃色為主,并且表面有些粗糙,還伴有少許瘤狀。其質地非常堅硬、卻容易砸碎,砸碎后留下的斷面平滑規整,將其對著光的方向可見其中摻有閃星狀的亮點。其藥材呈現無臭、微咸的味道。

石筍(stalagmite)從根本上來說其實就是CaCO3石灰巖,在洞的地面由下向上生長的類似尖錐狀的石頭。石筍的形成是通過含有碳酸的地下水源源不斷的低落到一點,CaCO3經過日積月累的沉淀而形成的,形似破土而出、自下而上的竹筍。與石鐘乳一樣,石筍的生長速度也極其緩慢,大約一萬年會長高一米。石筍的形狀各異,滴水的高度、水滴量及地面的復雜狀況都會影響到石筍的形狀。例如在水滴里面所含有的礦物質相對均勻,那么形成的石筍形狀就比較細長且均勻,他們可以以十分均勻的直徑向上長很多米;滴水強度大甚至是直接有雨水流入而形成的石筍就是圓錐形的,致使其根部的直徑也可達數米;石筍的頂部形狀也受到滴水高度的影響,距離石筍高度低其形成的頂部就是圓的,距離石筍的高度越高形成的形狀越平,若處于極限的條件下還有可能呈現的是凹的。

石鐘乳和石筍的區別與聯系:石鐘乳的生長方向與石筍恰恰相反,前者是從上而下倒懸于洞頂,而石筍則是自下而上的,如地上長出的竹筍。當兩者相向生長慢慢地連接在一起時,就形成了一根石柱。而石柱、石鐘乳和石筍三者統稱為鐘乳石,它可以被分成死和活的鐘乳石,活石是一直有水從上面向下滴落,能夠不斷的產生碳酸鈣的沉淀物,可以繼續生長。然而死石不會再有水往下滴落了,不能繼續生長了。有的石鐘乳是以單獨的形式生長,有的石鐘乳與石筍相向而生,待其長到一定階段自然而然就連接在石柱上,這種形式我們稱之為“喜相逢”,有的石筍跟石鐘乳怎么也不會連接在一起,也就是洞頂不會有誰繼續滴落的時候,石鐘乳就會停止生長,就成了死鐘乳,與此同時在洞底的石筍也隨之停止生長,所以兩者均不能連接起來,此時的石鐘乳可以稱之為眼淚已干,此時的石筍叫做望眼欲穿。

通過時間的流逝,石鐘乳與石筍逐漸地變成水滴的形狀,同時也存在地殼變遷的情況,石灰巖山峰的形成是由于長期以往的海水退潮,從而形成的喀斯特巖溶地貌。經過風吹雨打的磨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石山,多樣化形狀的山頂,就像長刀利刃一樣鋒利,對于山的底端則是因為受到長時間的沖擊,溶洞就這樣逐漸的形成了。石筍與石鐘乳的形成過程相似,但生長方向則相反。以連接洞的頂端與底部形式,從而展示出了靈芝柱,這就是石鐘乳與石筍對接而成的石柱。

石鐘乳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溶洞景觀,多數的石鐘乳具有不同的形狀,有的如石筍,形態美觀,栩栩如生;有的如石柱,巍峨壯麗,嘆為觀止;還有的的石鐘乳如同仙女一樣姿態優美,婀娜多姿,正是這些不同的形狀讓人們看到后思緒不斷,吸引了大批量的游客前來觀賞,不禁感嘆大自然創造的美好景觀,感謝大自然賦予我們的藝術享受。

猜你喜歡
鐘乳石石筍石柱
石筍腳下
石柱迷宮
溶洞(外一首)
保護溶洞
蘑菇石柱
游沂源靈芝洞
巴勒貝克發現第三根超巨大石柱
歡迎搶劫
拈石筍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