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手術室護理路徑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護理效果及應激反應的影響

2020-04-05 21:42童婉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20年2期
關鍵詞:子宮肌瘤剔除術應激反應腹腔鏡

童婉

【摘?要】目的:觀察手術室護理路徑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護理效果及應激反應的影響。方法: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66例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手術室護理模式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33例:常規護理模式)與實驗組(33例:手術室護理路徑),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氣腹后10min(T1)、手術結束時(T2)等時間段患者體溫、心率、血氧飽和度等應激反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手術室護理路徑均優于常規護理模式。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路徑;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應激反應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193-01

子宮肌瘤的發生與性激素水平、遺傳因素,在綜合因素的影響下患者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患者腹部可觸及活動性良好的包塊,陰道不規則出血、白帶增多等典型癥狀,若未及時行有效治療可增加不孕癥發生風險,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具有出血量少、創傷小等優點[1]。本次研究為論證手術室護理路徑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預后影響,比較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33例行常規護理模式患者與33例行手術室護理路徑患者圍手術期應激反應指標變化情況,具體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實驗組一般資料:33例女性患者年齡在21歲至55歲,中位年齡為(33.12±1.12)歲,病程在4個月至24個月,平均病程在(12.41±1.21)個月,肌瘤類型:肌壁間肌瘤、粘膜下肌瘤、漿膜下肌瘤以及混合型肌瘤分別有12例、8例、6例、7例。對照組一般資料:33例女性患者年齡在22歲至57歲,中位年齡為(33.11±1.11)歲,病程在4個月至28個月,平均病程在(12.45±1.22)個月,肌瘤類型:肌壁間肌瘤、粘膜下肌瘤、漿膜下肌瘤以及混合型肌瘤分別有11例、8例、7例、7例。兩組患者中位年齡、平均病程等指標經統計學驗證無明顯差異,P值超過0.05。

1.2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參考萬學紅?盧雪峰主編第九版《診斷學》中子宮肌瘤診斷標準。(2)本次研究均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況下順利完成子宮肌瘤剔除術。排除標準:(1)排除體重指數超過27kg/m2患者。(2)排除合并全身代謝性疾病、內分泌疾病患者。

1.3方法

參與本次研究的兩組患者均全身麻醉后采取四孔法腹腔鏡手術,在腹腔鏡下將子宮肌瘤剔除。

1.3.1對照組(常規護理):術前護理巡回護士入病房與患者交流,并閱讀患者入院診療資料,向患者大體講解手術流程,病房管床護士在醫囑指導下術前備皮、胃腸道準備。手術開始前30min調整手術室溫度,手術室溫度恒定22℃-24℃,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配合主治醫師完成相關手術操作并關注患者各項生命指征,手術結束后協助醫師將患者皮膚擦干凈,根據患者出血量選擇是否放置引流管。

1.3.2實驗組(常規護理+手術室護理路徑):(1)術前護理:患者入院第1d天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科室環境并指導入相關檢查科室完善各項檢查,并在醫囑指導下收集患者血、尿常規標并送檢。手術前1天巡回護理入科室與患者溝通,查閱患者病歷資料,觀察患者血常規、尿常規,做好術前評估。(2)術中配合:①根據手術方案準備相關手術器械,并在手術前30min對腹腔鏡器械進行調試。②術中將患者小腿適當墊高以保證患者靜脈血液回流,對患者非手術區域加蓋棉被,并將輸液裝置與輸血裝置與加溫裝置連接。(3)術后:手術室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者生命指征,將患者送回病房后與管床護士進行交流,并協助患者擺放體位,保證患者手術當天輸液量控制在1500mL。

1.4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1天(T0)氣腹后10min(T1)、手術結束時(T2)等時間段患者體溫、心率、血氧飽和度等應激反應指標變化情況。

1.5統計學處理

SPSS21.0軟件系統處理相關數據,對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單因素方差分析,對于存在統計學差異的數據兩兩比較,P值低于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生理應激反應指標變化情況,具體情況(見表1),兩組患者T1、T2等時間段患者體溫、心率、血氧飽和度等應激反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3?討論

腹腔鏡子宮剔除術因其微創性,近些年在臨床得到了極大的推廣,但是絕大多數子宮肌瘤患者對腹腔鏡手術治療步驟、流程并不熟悉,患者在圍手術期可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負面應激情緒的產生可導致患者各項生理應激指征出現較大波動[2]。腹腔鏡子宮剔除術手術室護理路徑與常規護理相比關注關注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心理需求,以時間為橫軸,在術前入科室巡視患者相關資料,術中實施控制患者體溫,術后協同科室護理人員實施輸液管理,從而降低手術操作對患者機體造成的刺激[3]。

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體溫、心率、血氧飽和度等應激反應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由此可見,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手術室護理路徑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忠蘭.手術室護理路徑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7,4(31):136-137.

[2] 程錦怡.手術室護理路徑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27):138-140.

[3] 陳松漪.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路徑的效果[J].中國數字醫學,2016,11(10):65-67.

猜你喜歡
子宮肌瘤剔除術應激反應腹腔鏡
腹腔鏡疝修補與傳統開放疝修補的比較
腹腔鏡在子宮肌瘤治療中的應用分析
腹腔鏡下胃袖式切除術在基層醫院的運用
加速康復外科對結直腸癌患者術后應激和疼痛的影響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手術的臨床療效對比
羥考酮復合右美托咪定在頸叢神經阻滯下甲狀腺手術麻醉中的應用
術前應用右美托咪定對學齡前兒童的有效性探討
剖宮產術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分析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臨床應用
垂體后葉素止血藥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價值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