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中益氣方加減治療肝郁脾虛型慢性胃炎的療效及機制研究

2020-04-05 21:42何海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20年2期
關鍵詞:慢性胃炎

何海

【摘?要】目的:探討補中益氣方加減治療肝郁脾虛型慢性胃炎的療效及機制。方法:根據隨機及自愿原則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郁脾虛型慢性胃炎患者,分成兩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采用補中益氣方加減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及胃黏膜炎癥水平。結果:觀察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胃黏膜炎癥水平及中醫癥狀積分明顯改善(P<0.05),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補中益氣方加減治療肝郁脾虛型慢性胃炎的臨床效果好,安全可靠,有利于患者康復,值得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補中益氣方加減法;肝郁脾虛型;慢性胃炎

【中圖分類號】R1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200-01

慢性胃炎(CG)常因感染、飲食不規律、藥物刺激以及患者自身免疫反應等引起胃黏膜水腫,出現炎性病變,黏膜層細胞萎縮,從而出現腹痛、腹脹、反酸、噯氣等諸多臨床癥狀[1],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老齡化、飲食不規律、生活壓力加劇導致CG的發病率上升明顯,隨著健康知識及電子胃鏡的普及,CG的檢出率也在增加。有研究表明,胃黏膜若一直受到炎癥刺激不能緩解,會導致胃上皮細胞發育異常,從而異常增生,引發胃癌[2],因此早期行積極治療意義重大。目前臨床上多利用西藥治療CG,但效果不明顯且易復發,近年來采用中藥治療CG的研究日益增多,但關于補中益氣方加減治療肝郁脾虛型CG的報道不多見,本研究旨在分析補中益氣方加減治療肝郁脾虛型CG的療效及機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郁脾虛型慢性胃炎患者為對象,根據隨機及自愿原則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25~71歲,平均年齡(45.57±2.14)歲,病程3-15年,年均病程(6.14±2.23)年;觀察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26~70歲,平均年齡(46.31±2.24)歲,病程3-16年,年均病程(5.83±2.12)年。兩組在年齡,性別及病程上差異不明顯(P>0.05)。

1.2診斷標準

胃鏡診斷:黏膜紅白、呈顆粒狀、血管顯露、皺襞變平。

中醫診斷:參照《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的診斷標準[5],臨床主要表現有:主癥:胃脘脹痛,脅肋脹痛,胃部暖氣。次癥:情緒引發胸悶、食少、便稀、舌苔薄白、脈弦。不少于2項主癥和3項次癥即為脾虛濕盛型。

1.3?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治療前半個月根據診斷標準確診為肝郁脾虛型慢性胃炎;2)身體狀況良好,愿意積極配合治療;3)?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嚴重心臟病;2)肝、腎功能弱;3)?用藥過敏者。4)懷孕,哺乳期女性。

1.4?方法

觀察組:采用加減補中益氣湯?;痉絼狐S芪、黨參、炙升麻、柴胡15-30克,白術、當歸,白芍藥,補骨脂10-15克,青皮、甘草各6克。依具體癥狀加減:1)疼痛:加木香、川楝子;2)陰虛:加石斛、沙參;3)腹脹:加玳玳花,黃芪、白術減量;4)胃脘隱痛:加玄胡索;5)呃逆、噯氣:加法半夏,炙升麻、柴胡減量;6)胃吐酸、嘈雜:加烏賊骨;7)濕濁中阻:加藿香、砂仁;8)胃陰不足:加沙參、麥冬,去黨參;9)瘀血:加延胡索、五靈脂。每天1劑,水煎,早晚服用。

對照組:口服胃瘍膠囊(九惠制藥,Z10970059)一次2粒,?3次每天。兩組療程均為3個月,治療結束后門診胃鏡復查。

1.5?觀察指標

1.5.1?兩組療效情況比較:

痊愈:胃脹胃痛、消化不良等癥狀全部消失;顯效:胃脹胃痛、消化不良等癥狀明顯改善;有效:胃脹胃痛、消化不良等癥狀有所緩解;無效:癥狀較治療前無改變甚至惡化??傆行?100%-無效率。

1.5.2?兩組胃黏膜炎癥改善情況:

顯著改善:胃鏡下顯示黏膜炎癥消失;改善:炎癥有好轉;無效:炎癥水平能較治療前沒有好轉甚至更差。改善率=顯著改善率+改善率。

1.5.3?中醫癥狀積分:

主癥包括胃脘痛、脅肋脹痛、胃部暖氣。評分為無:0分;輕:1-3分;中:4-6分;重:6-9;次癥包括乏力、納差、便稀、畏寒、口干、胸悶、食少、舌白、脈弦。評分為無:0分;輕:1-2分;中:3-4分:重:5-6分。積分越高表示臨床癥狀越嚴重[6]。

1.6?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23.0軟件行數據統計,計數數據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及連續卡方檢驗;計量數據采用()來表示,行t檢驗。雙側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療效情況比較

療程結束后,統計兩組痊愈、顯效、有效、無效例數,觀察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后胃黏膜炎癥水平

兩組治療后胃黏膜炎癥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P<0.05),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中醫癥狀積分顯著少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目前尚無特效藥物和治療方法,西醫常以抑酸、抗HP、保護胃黏膜、加強胃蠕動等對癥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且長期服藥會產生一定的耐受性[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展中醫醫治本病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中醫認為,CG屬“胃痛”、“痞滿”、“噯氣”、“嘈雜”等范疇,因飲食不規律、食用生冷辛辣食物致脾胃損傷,因情緒不舒、外感內傷,抑郁內責、勞累憂郁過度致脈絡阻滯、中陽損傷。在中醫理論中,CG病位于中焦,與肝臟、脾、腎緊密相關,肝郁脾虛型在CG中最為常見,患者脾胃失調、肝氣疏泄,中醫醫治能緩解整體癥狀,延緩黏膜萎縮、抑制炎癥、促進組織修復,療效好。

補中益氣方具有疏肝和胃,補中益氣、養血活血的作用,藥方中的黃芪、黨參、白芍藥、補骨脂具有養胃、健脾、益氣的功效;白術具有健脾、燥濕的作用;炙升麻配合柴胡有提高脾胃清陽之氣的功效;當歸具有補氣、和血,潤燥、滑腸的功效;青皮具有疏肝、破氣,消食、化滯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這些藥物合用,起到補脾、養胃、和血、補中益氣、疏通胃絡的作用。

本研究中兩組治療后總有效率、中醫癥狀體征積分都有明顯提高,胃黏膜炎癥情況明顯改善,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提示補中益氣方加減法治療肝郁脾虛型CG比西醫效果好,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補中益氣方加減法治療肝郁脾虛型CG效果理想,能有效控制病情,無不良反應,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丁霞,?魏瑋,?沈洪,?等.?從中醫學視角看慢性胃炎“炎-癌轉化”[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41(11):7-11.

[2] 閆澤明.中醫藥治療慢性胃炎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雜志,2019,501(2):435-438.,

猜你喜歡
慢性胃炎
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病中醫體質與中醫證型的關系研究
蘭索拉唑聯合克拉霉素治療慢性胃炎的臨床觀察
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心理護理在慢性胃炎抑郁癥中的作用
慢性胃炎患者的整體護理效果研究
中西藥結合治療慢性胃炎的療效觀察
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的作用探討
關于對慢性胃炎的護理的研究
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護理
針灸治療脾胃虛寒癥的效果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