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鍋匠

2020-04-09 06:49喬加林
思維與智慧 2020年7期
關鍵詞:金剛鉆鍋鏟沙眼

●喬加林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農村,家家戶戶做飯菜、煮豬食都是用鐵鍋。鐵鍋是生鐵鑄造的,加上每天與鍋鏟碰撞,鍋底會越來越薄,時間長了會有沙眼,有時炒菜做飯時都會向鍋底滲水。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誰家鐵鍋或瓷盆有沙眼或者裂縫滲水了(那時都是使用瓷盆,時間長陶瓷掉了,鐵皮生銹就會有沙眼),通常都是用面糊臨時堵一下將就著用,等鈀盆鈀鍋人來了再進行修補。有時一口鍋或瓷盆常常是補了又補,疤上套疤,只要不到實在不能修的地步,都舍不得扔掉,補鍋匠實在不能修補了才重新買新的。

走村串巷的補鍋匠,大都是上了點年紀的人。補鍋匠來村里時,老遠就能聽到吆喝聲:“鈀盆鈀鍋!鈀盆鈀鍋!”聽到這個吆喝聲,有需要修補的人家,就會走出家門趕緊招呼,有的人家就會把補鍋匠請進自家去。有時補鍋匠會在莊頭,大家會拎著破鍋或破瓷盆來排隊修補。

補鍋匠最為顯眼的行頭就是肩上挑著一副擔子,一頭裝著爐子和風箱,另一頭是裝著補鍋工具的木箱,還有圍在腰上的黑色圍腰布。木箱里面裝著修補工具,如鉗子、鉚釘、小錘以及剪成不同形狀的鐵皮和鋁片的鈀釘等。木箱旁還掛著一個主要的工具,就是木制的“金剛鉆”。這個金剛鉆很原始,木匠手里都有,大約總長有一尺半,直徑一寸左右,分上下兩截,一公一母的圓木棒。上手柄有二寸長為母,下邊的鉆桿為公,最下面是一個用鐵箍固定的一個四方形的空槽,用來安裝鉆頭;鉆桿上纏有一根牛皮條和一根推拉桿。左手抓住鉆桿上邊,右手抓著用牛皮條鏈接拉桿,推出去,拉回來,帶動鉆桿一反一正轉動,便可在各種物器上鉆上窟窿。不管鉆鐵鍋,還是瓷器,在開鉆時都要往物器的鉆點上點滴機油。補鍋匠在鉆眼時是十分小心的,一旦有損壞是要賠償的。常言道:沒有金剛鉆不敢攬瓷器活。這些走村串巷補鍋匠,憑手中的一個木制金剛鉆,還真是什么活都敢攬。

那個時候修補鍋盆啥的只有鈀釘。鈀釘有兩種,一種是銅質的,一種是鐵質的。補鍋匠在修補時,都會拿起鐵鍋或瓷盆先看看要補的位置,并將鐵鍋或瓷盆翻轉扣于鐵頂杠上,頂在沙眼處,再用鐵錘在沙眼處輕輕敲打,打出個綠豆大的小眼,留著穿鈀釘用。補鍋釘大多是熟鐵鍛造,冒頂為傘狀,直徑不到2厘米,釘腳為兩層軟鐵片,補鍋時,先在釘帽下抹一點石灰膩子,將釘腳從鍋內向鍋底外穿出,其外套上一片“螺墊”,再將釘腳分開,盤扭至緊貼鍋底,再用小錘敲打貼實,油蘸石灰一擦,即補好了一顆釘。無論是破鍋破碗,還是爛瓢爛盆,只要經過他們的手,就能“變廢為寶”,不大工夫原本的破鍋破碗、爛瓢爛盆很快就修補得嚴實合縫滴水不漏,人們看著被修補好的鍋碗瓢盆連連稱奇,就連平時愛斤斤計較的人也都會爽快地掏錢付費連聲稱謝。

修補過的鍋,在使用時,還是要小心為好,被補過的鍋,有鈀釘,比鍋高出一點,在使用鍋鏟時要格外小心,否則會把鈀釘鏟掉。記得在我小學三年級時,父母都在外面干活,我放學回到家,早晨煮的豬食都在鍋里,我把豬食盛到豬桶里,開始刷鍋。一時大意,忘記大鍋是被修補過的,用鍋鏟把鈀釘鏟起來了,水漏了一鍋底。害怕被父母發現,我從菜園里挖出來淤泥從鍋底再把鈀釘堵好。過了幾天后,還是被母親發現了。

補鍋匠一來,孩子們要么跟著他后面、圍在他身邊,看稀奇,看熱鬧,在欣賞補鍋匠精湛的手藝時,自己也掌握一些修補技巧。我自己就學著制作鈀釘,給自家的瓷盆修補過幾次,同樣不漏水,只是鈀釘粗糙而已。

隨著社會與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補鍋時代”早已遠去。隨著高壓鍋、電飯煲、微波爐等炊具不斷更新換代,補鍋早已成了陳年舊事,如今的人們再不需要“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東西了,補鍋不如買鍋,鍋碗瓢盆壞了,一棄了之,再也沒有哪一家人會為一個破鍋或爛盆發愁的了。

補鍋匠的腳步早已遠去了,但那一聲聲“鈀盆鈀鍋”的吆喝聲,依然留在我的記憶中。

猜你喜歡
金剛鉆鍋鏟沙眼
外公的鍋鏟
鍋鏟
媽媽的鍋鏟
消滅致盲性沙眼中國提前“交卷”
沙眼防治不可輕視
金剛鉆與瓷器活
敢于免費試用 開國內先河 沒有金剛鉆 不攬瓷器活
“金剛鉆”與“瓷器活”
廚房里的爭吵
告別沙眼盲 關注眼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