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陽市潁泉區產業扶貧的實踐與思考

2020-04-09 08:18李文金
安徽農學通報 2020年5期
關鍵詞:產業扶貧思考實踐

李文金

摘 要:該文介紹了阜陽市潁泉區產業扶貧的基本情況、主要做法、存在問題以及取得的成效,并從加大項目引進、加大產業示范、完善利益聯結、延長產業鏈條等方面提出了推進產業扶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產業扶貧;實踐;思考;潁泉區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5-0001-02

潁泉區地處潁河、泉河交匯之處,是阜陽市轄3區之一,為省級貧困縣(區),總面積641km2,總人口74萬。近年來,潁泉區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的主要途徑,全力抓好產業扶貧這個脫貧根本之策,通過政策扶持和產業支持,引導村(居)培育發展本地主導產業,探索出了貧困村、貧困戶持續發展的增收之路。2019年,全區累計參與帶貧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1793家,帶動貧困村40個,貧困戶21893戶、52176人均產業增收1031元。

1 主要做法

1.1 堅持高位推動 成立由區委、區政府領導擔任組長潁泉區特色種養業扶貧工作等領導小組,按照“一個產業、一個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建立信息報送、督查通報和定期調度的推進工作機制。

1.2 突出規劃引領 突出村出列與戶脫貧、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短期脫貧與長期發展的3個統籌,分別編制了潁泉區《“十三五”產業精準扶貧規劃》、《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等指導性文件,發展特色產業種植面積0.8萬hm2,建立聞集草莓、行流菊花、寧老莊鎮經果林等區域特色鮮明的產業扶貧基地;建成牧原養殖、多多利循環農業等規?;鲐毣?2家,構建多業融合、多極支撐的產業扶貧發展體系。

1.3 強化扶持激勵 出臺潁泉區《發展現代農業暫行辦法》、《精準扶貧推進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潁泉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增收獎補申報細則》等政策文件,重點在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帶貧扶貧、農業技術和信息服務等方面進行扶持,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見效。

1.4 加快品牌培育 以阜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依托,以新型經營主體為支撐,以貧困戶參與為重點,大力培育農業特色品牌,認證“三品一標”產品85個,產品的認證面積6313.33hm2,打造出了草莓、淮菊、芽苗菜、雙孢菇等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農產品品牌。

1.5 注重技術指導 技術進村入戶,做到“三有”,即區有產業發展技術服務專家組、貧困村有科技特派員、涉農村有扶貧產業指導員。并分類型培訓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職業農民和貧困群眾,發放技術服務手冊。

2 主要成效

2.1 產業扶貧穩固發展 根據各村實際情況和當地資源,依托本地新型經營主體,全區40個貧困村均建有特色產業扶貧基地,并且全部達到特色種養業專業村標準,49個非貧困村也建立了村級特色產業扶貧基地;貧困戶21893戶52176人參與特色種養、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生態旅游等產業扶貧項目,人均產業增收1031元。

2.2 利益聯結機制初步建立

2.2.1 建立“產業+訂單+務工”的利益聯結機制 例如,涌泉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果蔬速凍生產標準園,并與11個村合作建設“千畝”訂單農業生產基地,2019年加工果蔬產品4000t,直接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帶動400余戶貧困戶增收。

2.2.2 建立“產業+服務+保底”的利益聯結機制 例如,景超種植專業合作社,對貧困戶種植淮菊實行“五免一?!?,即免費供苗、供藥、供肥、技術服務和技能培訓,簽訂保護價收購合同,在行流鎮建立面積為133.33hm2的淮菊產業基地,帶動252戶貧困戶種植菊花,每戶每年實現收入4.5萬元/hm2以上。

2.2.3 建立完善“產業+租賃”的利益聯結機制 例如,安徽多多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租賃了全區24個貧困村、29個非貧困村建設的村級產業扶貧基地,發展蛋雞養殖、雙孢菇栽培和雞蛋深加工等項目,穩定實現每村每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5萬元,實現了產業增效、價值提升、生態友好。

3 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產業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 少數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規模不大、質量不高、處于產業鏈中低端,產品附加值不高,產品品牌不響、市場競爭力不強,應對風險能力不足,帶貧成效不夠明顯。

3.2 產業扶貧項目監管、技術儲備和運用不足 隨著“互聯網+農業”的快速發展,農產品品種和生產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郊區旅游和電子商務新型業態的不斷涌現,產業扶貧項目管理、技術應用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3.3 內生動力仍需進一步激發 極少數貧困群眾精神不夠振奮、思想保守、接受新品種新技術能力不強,產業項目實施成效不夠理想。

3.4 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夠緊密 部分貧困戶經營行為與新型經營主體長期發展規劃契合、市場風險帶來經營效益波動的合理分配等方面,有待進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4 對策建議

產業扶貧的目的不僅是脫貧,要脫貧也要致富,這要求我們按照“短期脫貧、中期穩定、長期致富”的思路和鄉村振興20字的總要求,加快推進由產業扶貧向產業振興轉變。

4.1 加大項目引進

4.1.1 引進高新技術產業 加強與農業院所的合作,建立完善“產、學、研、推、用”體系,重點加快推進北京農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在多多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設立專家大院等項目的建設,引進新技術,做強潁泉區新型經營主導優勢產業,帶動貧困村貧困戶產業的發展。

4.1.2 引進特色產業 圍繞“專用糧、特色油、四季果、放心菜、安全肉”等特色產業,加大特色產業的龍頭企業引進,引領潁泉區新型經營主體,推動貧困村貧困戶產業高質量發展。

4.1.3 引進“互聯網+”產業 大力推進“互聯網+農業”,持續引進優質電商企業,建設農產品電商平臺,著力指導協調與“一畝田”、“聚農網”、“田園居社區團購”等電商平臺對接,傳遞農產品信息,實現上行服務功能,為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增添動力,助力貧困村貧困戶產業發展。

4.2 加大產業示范

4.2.1 打造物聯網農業小鎮 充分運用現代化技術,按照全域設計、全域規劃的理念建設物聯網農業小鎮,在農村端建立完善鎮級運營中心、村級服務站等,在城市端建設完善線上國內外物聯電商平臺和線下農批大市場,打通農產品銷售流通環節,增加農產品溢價,提高貧困村貧困戶的經營收入。

4.2.2 大力發展郊區休閑旅游農業 依托泉水灣國家“4A”級濕地公園,圍繞中市街道金滿地葡萄種植基地、行流鎮淮菊產業園、聞集鎮葛橋村國家貧困村“3A”級旅游區等項目,推出農業休閑旅游精品線路,推進發展觀光旅游農業,增加貧困村貧困戶旅游收入。

4.2.3 抓好產業基地建設 依托春江花卉公司建設名優花卉產業示范基地,依托國龍蔬菜合作社建設工廠化食用菌生產示范基地,依托阜陽農科院、煙臺農科院建設種業示范基地,依托多多利農業科技打造循環農業示范基地,推動貧困村貧困戶產業跨越發展。

4.3 完善利益聯結

4.3.1 推廣合伙模式 堅持合伙利潤分成原則,依托大豐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完善“勞務+技術”入股的生產經營方式,讓部分具有一定勞力和技術但暫時不能創業農戶成為“共享產業基地”的合伙人。

4.3.2 推廣合作模式 堅持“互利、互惠、公平、志愿”的原則,引導組織全區各類草莓種植專業合作社、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等組建聯社,增強抗市場風險能力,切實提高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4.3.3 推廣合營模式 堅持“共同投資、按股分配”的原則,依托阜陽國家科技園區,引導安徽金豆子公司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大投入、集成技術、完善設備、開拓市場,爭創“安徽一流、全國先進”為目標的知名企業。

4.4 延長產業鏈條

4.4.1 拓展加工產業 依托聞集鎮和行流鎮草莓、寧老莊鎮包金果等規模種植,加大農產品加工技術的引進、研發、創新力度,圍繞果蔬深加工,持續開發草莓酒、梨膏、梨果汁等產品,提高產業附加值。

4.4.2 調整產業結構 依托聞集鎮草莓、伍明鎮葡萄、寧老莊鎮玉玲鐺棗、中市街道水蜜桃等基地,深化供給側改革,加大新品種的引進力度,強化新技術的運用,提前或延長果蔬采摘時間,為阜陽市附近城鄉居民提供一年四季都能享受的農田采摘鮮時果蔬休閑生活體驗。

4.4.3 發展新型業態 依托安徽阜陽青年電子商務產業園、安徽朗坤物聯網農業小鎮等項目,延伸農業產業鏈條,縮小農產品流通半徑;深化鄉村旅游主題活動,打造“一鎮一園、一節一景”,接續辦好中市街道“桃花風車節”、聞集鎮“草莓節”、寧老莊鎮“玉玲鐺棗采摘節”、行流鎮“菊花觀賞采摘節”等主題節會活動,增加貧困群眾消費扶貧收入。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產業扶貧思考實踐
踐行“產業扶貧”農民增收超10倍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