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乙型肝炎檢測中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應用及對血清水平變化的意義

2020-04-17 10:44鄧云軍
健康大視野 2020年5期
關鍵詞:免疫球蛋白慢性乙型肝炎

鄧云軍

【摘 要】??目的: 探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血清水平變化在檢測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將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為A組,重型慢性乙型肝炎(SHB)患者為B組,同期采取健康體檢的為C組,比較三組研究對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變化狀況。 結果: A、B組患者的IgA、IgG、IgM水平明顯高于C組,B組患者的上述免疫球蛋白水平明顯高于A組;病情改善組的患者IgM、IgA、IgG水平明顯高于病情惡化組的患者,且病情惡化組患者治療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能有效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細胞受損程度,可作為臨床診斷的可靠參考依據。

【關鍵詞】?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血清水平

【中圖分類號】?R49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5-075-01

慢性乙型肝炎在臨床上屬于常見的肝膽疾病,有相關研究認為肝臟代謝和蛋白質代謝間存在直接關聯,免疫蛋白、抗體的抗體活性較強,兩者相結合后可充分發揮免疫作用 [1] 。因此,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能有效反映患者的肝功能受損程度。在本次研究中,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體檢者為觀察對象,檢測研究對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分析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變化狀況及臨床意義。具體研究結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為試驗對象,根據患者的病情程度將其分為A、B兩組,A組為CBH患者,B組患者為SBH患者,每組各43例,再將同期到院體檢的43例健康者設為C組。A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27~76歲(43.7±5.2)歲;病程1~6(3.8±1.4)年;B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27~78(43.9±5.1)歲;病程1~7年,平均(4.1±1.3)年;C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27~75(43.6±5.2)歲。三組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方面無明顯差異,有可比性(P>0.05)。研究納入對象均符合相關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且都自愿參與研究。排除合并有嚴重的臟器功能障礙,患有精神疾病或未接受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都在無菌條件下,采集空腹12h以上的5ml肘靜脈血,放置于抗凝管中進混勻離心10min,分離血清后置于-20℃冰箱內保存。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免疫比濁法對患者的血清IgM、IgA、IgG水平進行檢測和記錄。

1.3 觀察指標

對比三組研究對象的IgA、IgM、IgG水平,并根據兩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將其分為病情改善組和惡化組,分析、比較改善組與惡化組患者治療前后的IgG、IgA與IgM水平。

1.4 統計學處理

各項數據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分析,計數數據n(%)用x 2檢驗,計量數據(x ±s)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研究對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觀察 A、B組患者IgA、IgM、IgG水平明顯高于C組,B組患者IgA、IgM、IgG水平又顯著高于A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 兩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與病情變化的關系 兩組患者治療前免疫球蛋白水平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病情惡化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顯高于病情改善組,且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較治療前明顯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3 討論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肝病,乙型病毒感染是引發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病因,患者發病后多以肝臟炎性病變為癥狀表現,若不及時采取治療,會損傷患者的多個臟器功能,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2]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發病群體集中于兒童和青壯年,部分患者也可以通過母嬰傳播的方式感染慢性乙型肝炎。

由于人體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在慢性乙型肝炎發病過程中共同參與,而免疫球蛋白又是體液免疫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慢性乙型肝炎在發病期間也會導致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發生變化 [3] 。有相關研究認為,乙肝病毒入侵機體后,可促使機體對自身肝細胞產生免疫反應,導致肝細胞出現病理性免疫損傷。肝細胞內的乙肝病毒抗原持續存在,會導致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促使免疫蛋白不斷分泌。而CHB患者體液免疫功能亢進,在臨床上可表現為免疫球蛋白水平異常上升。因此,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異常升高可作為診斷肝炎疾病的重要依據。在此次研究中,CHB、SHB患者的各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顯高于健康體檢者,且SHB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顯高于CHB患者,病情惡化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顯著高于病情改善組,且病情惡化組患者治療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表明CHB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越高,患者的病情越嚴重,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作為判斷患者病情的臨床指導。

綜上所述,通過檢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可有效判定患者的病情,為臨床診治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祖穎.血清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檢測意義[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08):40-41.

[2] 徐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0):166-167.

[3] 于忠霞,胡久金.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變化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診斷的影響[J].抗感染藥學,2019,16(03):465-467.

猜你喜歡
免疫球蛋白慢性乙型肝炎
心理失衡護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健脾化濕祛瘀法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殘留黃疸的臨床療效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進展為肝硬化患者常見易患因素分析
老年乙肝及HBV相關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h17細胞水平與IL—17、α—SMA及肝功能的相關性研究
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母嬰阻斷效果評價
免疫球蛋白聯合甲潑尼龍治療急性格林巴利綜合征的臨床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臨床檢驗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臨床分析
聯合檢測類風濕因子、抗CCP抗體、免疫球蛋白對輔助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作用
維C銀翹片輔助治療對過敏性紫癜兒童IgA、IgG水平的影響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