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診斷及治療分析

2020-04-17 10:44李桂華
健康大視野 2020年5期
關鍵詞:治療措施臨床診斷

李桂華

【摘 要】??目的: 討論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診斷方式及對應的治療措施。 方法: 篩選出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實施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診治處理的患兒82例,應用數字隨機表對患兒進行分組,即參照組與觀察組。參照組給予單一的抗病毒療法,觀察組運用抗病毒聯合抗生素療法。記錄、對比兩組的臨床診治結局。 結果: 較之參照組,觀察組的診治有效性明顯提升17.07%(P<0.05)。 結論: 在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加入抗病毒聯合抗生素療法,診治結局甚佳,對患兒臨床表征的改善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診斷;治療措施

【中圖分類號】R197.32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5-240-01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種由多種病原體誘發的兒科疾病 [1] 。在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常見的感染病毒包含鼻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種類型,而且患兒極易伴隨溶血性鏈球菌感染、肺炎鏈球菌感染等多種感染癥狀 [2] 。本次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治療措施

1.1 一般資料

篩選出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實施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診治處理的患兒82例,應用數字隨機表對患兒進行分組,即參照組與觀察組,例數均為41例。參照組男女例數之比為21:20,年齡均數為(5.23±1.23)歲,;觀察組男女例數之比為22:19,年齡均數為(5.76±1.76)歲。

1.2 治療方法

參照組給予單一的抗病毒療法,即給予患兒利巴韋林(病毒唑),給藥方式為靜脈滴注,給藥劑量為每日10-15mg/kg。診治周期為7天。觀察組運用抗病毒聯合抗生素療法。即給予患兒利巴韋林(病毒唑)、羅紅霉素等藥物。利巴韋林的給藥方式為靜脈滴注,給藥劑量為每日10-15mg/kg。羅紅霉素的給藥方式為沖服,給藥劑量為每次2.5mg/kg,2次/日。診治周期為7天。

1.3 觀察指標

記錄、對比兩組的臨床診治結局,即患兒的臨床診治有效性。顯效:患兒咳嗽、頭痛、鼻塞等臨床表征徹底性消退,給藥后3-5天患兒的體溫恢復至正常范圍內,對患兒的相關指標實施檢查處理后,未見異?,F象;有效:患兒的相關臨床表征呈現明顯的改善趨勢,且給藥后3-5天患兒的體溫恢復至正常范圍內;無效:患兒的相關臨床表征并無明顯的變化跡象,甚至趨于嚴重化,且給藥后3-5天患兒的體溫未恢復至正常范圍內。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作分析處理,分析相關數據之間的差異性(P<0.05)。

2 結果

參照組中顯效、有效、無效情形對應例數為14例、18例、9例,對應的占比為34.15%、43.90%、21.95%,即護理服務滿意度為78.05%;觀察組中顯效、有效、無效情形對應例數為17例、22例、2例,占比分別為41.46%、53.66%、4.88%,臨床診治有效性為95.12%??芍?,較之參照組,觀察組的臨床診治有效性超出17.07%(P<0.05)。

3 討論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包含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兩種類型 [3] 。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全部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占比約為10% [4] 。其中大部分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屬于繼發性,由于病毒感染對患兒的上呼吸道的局部防御機制造成破壞,致使潛伏的細菌伺機侵襲上呼吸道。少數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屬于原發性,常見細菌包含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葡萄球菌、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另有一小部分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屬于細菌與病毒混合感染。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致病病毒包含甲型流感病毒及乙型流感病毒,且以甲型流感病毒為主。不論是由甲型流感病毒還是乙型流感病毒引發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兒均存在咳嗽、流涕、鼻塞、肢體乏力等臨床表征,而且具備明顯的季節性特征。相較于乙型流感,甲型流感感染患兒均存在較為嚴重的惡寒、發熱等癥狀,中性粒細胞及白細胞計數顯著升高。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的免疫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免疫力及抵抗力相對較弱,且病情進展相對較快,因此,患兒極易合并病毒感染及細菌感染情形。在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診斷過程中,由于深部呼吸道標本的采集過程具有一定的難度,且培養時間相對較長,極易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

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表征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因此,在臨床診治過程中,需對患兒的上呼吸道感染類型進行鑒定,以便給予針對性的診治措施?,F階段,臨床上通常將抗病毒療法、抗生素療法作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治療手段,其中抗病毒藥物包含炎琥寧、利巴韋林等,而抗生素藥物包含青霉素類及大環內酯類藥物。給予患兒抗生素療法實施診治處理時,應依據藥敏試驗結果及細菌培養結果來選取適宜的抗生素,以免發生抗生素濫用事件。對本次研究的相關數據展開分析可知,較之參照組,運用抗病毒聯合抗生素療法的觀察組的診治有效性明顯提升17.07%。這一結果再次證明,在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加入抗病毒聯合抗生素療法,能夠有效緩解患兒的臨床表征,有助于獲得良好預后,提示抗病毒聯合抗生素療法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效、可靠。

綜上所述,在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加入抗病毒聯合抗生素療法,診治結局甚佳,對患兒臨床表征的改善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江麗.金蓮花顆粒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及其對血清炎癥標記物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8,25(15):2004-2006.DOI:10.3760/cma.j.issn.1008-6706.2018.15.027.

[2] 王鋮蕓.94例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臨床回顧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9,17(1):142-143.DOI:10.3969/j.issn.1671-945X.2019.01.095.

[3] 高海鋒,喬芬,趙秋劍, 等.血清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在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9,16(3):379-381,384.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9.03.026.

[4] 黃愛玲,李育文,李海萍, 等.小兒豉翹清熱顆粒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研究[J].家庭醫藥,2019,(2):132-133.

猜你喜歡
治療措施臨床診斷
探究內鏡檢查對缺血性結腸病的診斷價值
新生兒驚厥的臨床診斷及治療研究
下肢靜脈血栓診斷中D—二聚體定量檢測的應用價值評析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遲發性腦病臨床分析
探討大面積腦梗死的臨床特點與治療措施
眼外傷所致繼發性青光眼臨床治療探討
前列腺增生術后排尿困難的原因和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