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都長安上元節的真實模樣

2020-04-19 10:00張勃
文苑·經典美文 2020年2期
關鍵詞:正月十五夜游長安

張勃

“月色燈光滿帝都,香車寶輦隘通衢。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边@是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關于元宵節的一首作品。詩人聽說都城正月十五夜張燈,他想象著那里月光如水、花燈如山,裝飾華麗、散發著香氣的馬車堵塞了寬敞的大道,這樣的盛況自己竟無緣目睹,而只能跟著鄉民參加賽紫姑的活動,不由內心充滿了羞慚與遺憾。

原來唐都長安的元宵節,不僅為當代的我們所向往,它也是大唐人自己的夢想與渴望。

唐代以前的“元宵節”

元宵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標志性時間在一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農歷正月十五。也因此,在唐代及唐代以前,這個節日最常用的名字就是“正月十五”或“正月望”。在唐代,受道教的影響,正月十五也被稱為“上元節”,是天官賜福的日子。

關于元宵節的起源,有“漢武帝祭祀太一神、漢明帝燃燈表佛”等不同說法。不過,目前所見關于正月十五習俗活動的明確記載并非出自漢代,而是南北朝時期?!侗饼R書·爾朱文暢傳》記載:“自魏氏舊俗,以正月十五日夜為打竹簇之戲,有能中者,即時帛賞?!庇帜铣鹤阢痢肚G楚歲時記》轉引《石虎鄴中記》云“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會”,并記載了迎紫姑占卜人事和年成的習俗。當時還有用油膏豆糜祭祀神靈以保佑蠶桑豐收的做法,人們還會端著肉粥登到屋頂上邊吃邊詛咒老鼠:“登高糜,挾鼠腦,欲來不來?待我三蠶老?!睘榈氖球屩鹄鲜?,使蠶業免受傷害。所有這些記載都表明,最遲在南北朝時期,正月十五已是具有多種習俗活動的民間節日了,只是這時候它還沒有和后來盛行的張燈結彩掛起鉤來。

在稍后的隋朝,元宵節獲得了巨大發展。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期,在東都洛陽,“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為戲場”,處處張燈結彩,歌舞日夜不休,活動足足持續半個月之久,僅表演者就達三萬人之多。大業六年,同樣在正月十五,又“于天津街盛陳百戲,自海內凡有奇伎,無不總萃。崇侈器玩,盛飾衣服,皆用珠翠金銀,錦罽絺繡。其營費鉅億萬……金石匏革之聲,聞數十里外。彈弦擫管以上,一萬八千人。大列炬火,光燭天地,百戲之盛,振古無比?!?/p>

其實,在隋文帝時期,正月十五就已熱鬧繁盛。開皇年間,一個叫柳彧的官員曾經上書說,都城和其他一些地方,每到正月十五夜就會“充街塞陌,聚戲朋游,鳴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獸面,男為女服,倡優雜技,詭狀異形”,一片狂歡景象。這份奏折原意是批評正月望夜的浪費資財、傷風敗俗,卻留下了當年元宵節盛極一時的證據。

在隋朝,元宵節不僅有大型的歌舞、百戲、夜游等活動,張燈的做法也出現了。隋煬帝有《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詩“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可以為證。

隋王朝太短命,所幸它鑄就的元宵節在下一個朝代得到了延續。有唐一代,國家形成了大一統的局面,社會相對安定,日漸發達的生產力帶來了相對富裕的物質生活,城市得到更好的發展,人們的精神面貌也大為改觀,呈現出蓬勃向上、恢弘自信的大唐氣象。都城長安的元宵節,既是大唐氣象的合理產物,也是大唐氣象的重要表征。大唐的盛世繁華,可以通過元宵節窺見一斑。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過節是需要時間的,唐代將過元宵節的時間用制度化的方式進行規范,一方面給元宵節放假,一方面解除節日期間的城市夜禁,這都在都城長安率先得到實踐。

至少從秦漢時代起,國家公務人員已有休沐、告寧和節假制度。此后,一直到清代,休假制度都是一項重要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普遍以節日為法定假日,是從唐玄宗開始的;元宵節成為國家法定假日,也始于唐玄宗。最初休假一日,后來增加為三日。

不僅如此,為了讓大家過好元宵節,唐朝還暫時取消了城市的宵禁規定。我國長期遵循“明而動,晦而休”也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則,反映在城市管理上就是宵禁制度的實行,這當然也是出于城市安全的考慮。唐朝也實行宵禁制度,長安作為國家都城,是國家政治中心,安全問題格外重要,宵禁也更加嚴格。

根據文獻記載、考古發現和學者研究,唐長安城是在隋大興城基礎上繼續營建增修的,面積達83平方公里多,按中軸對稱布局,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組成。宮城位于全城北部中心,皇城在宮城之南,外郭城則以宮城、皇城為中心,向東西南三面展開。城內街道縱橫交錯,劃分出100多個里坊,此外還有東市、西市等大型工商業區。城、坊、市四周皆有高大的圍墻,開辟不同數量的門以供出入。城門、坊門、市門都是夜閉晨開。閉門開門的時間,最初是由被稱為“金吾”的人員口頭傳呼。貞觀年間,唐太宗接受大臣馬周的建議,在長安城各主干道設立街鼓,俗稱“冬冬鼓”,通過擊鼓傳遞開閉門的時間。閉門時段就是宵禁時間,非特殊情況不能在街上走動,否則就是“犯夜”,根據《唐律疏議》規定,犯夜者要受到“笞二十”的懲罰。

但是元宵節期間,宵禁就暫時取消,坊門、市門晝夜開放,任人通行,稱為“放夜”。天寶三年十一月敕規定,不關閉坊市門的日子是正月十四、十五和十六三日。天寶六年又進行了一些調整,將開坊市門的時間改為正月十七至十九三日,改動的理由是:“重門夜開,以達陽氣,群司朝宴,樂在時和,屬此上元,當修齋錄,其于賞會,必備葷膻。比來因循,稍將非便?!痹瓉?,受佛教、道教影響,正月十五前后三日是修齋吃素的日子,而開坊市門燃燈令人賞會,無酒無肉,難免使人無法盡興,調整時間正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兼顧兩種需求。

這里且不論是正月十四到十六,還是正月十七至十九,反正因為元宵節,身在長安的人們擁有了晝夜相連的三天時間,可以在城中自由活動。這對于終年受制于宵禁制度的唐代長安人而言是極為難得的機會?!敖鹞岵唤?,玉漏莫相催”,正是他們在元宵節期間的真實心聲。元宵放假、取消宵禁,是唐代人的新舉措,為后世所沿襲,也為唐都長安將元宵節過成流光溢彩、聲色交映的狂歡節奠定了基礎。

正是有了這樣的舉措,燃燈結彩才具有充分的意義,長安人也才能夠“今夕重門啟,游春得夜芳”,才能夠“歡樂無窮已,歌舞達明晨”。

新正圓月夜,猶重看燈時

燈與月交相輝映,點亮了都城的夜晚。燈是長安元宵節最重要的節日物品和文化符號,燃燈觀燈則是核心的習俗活動。無論男女老少,無論貴賤貧富,都被它吸引著,連皇帝也不能免俗。

事實上,正是皇親國戚的熱衷參與造就了元宵節的繁盛。景龍四年正月十五夜,唐中宗曾經和皇后一起微服出宮觀燈,并且“放宮女數千人看燈,因此多有亡逸者”,第二天他們再次“微行看燈”。唐睿宗也喜歡看燈,先天二年元宵節期間,就曾到宮城南面西門——安福門觀燈。當時門外安裝了高達二十丈的燈輪,“衣以錦綺,飾以金玉”,上面點燃了五萬盞燈,“簇之如花樹”,十分壯觀?!杜f唐書·音樂志》記載,唐玄宗也常在節日期間到勤政樓“觀燈作樂”,夜深人靜時,即遣宮中女子邊歌邊舞,借此娛樂。韓國夫人則有百枝燈樹的制作,高八十尺,豎立于高山之上,“元夜點之,百里能見”,比月亮更明。

“妓雜歌偏勝,場移舞更新?!遍L安的元宵節活動當然不只有燈,引人注目的還有歌聲嘹亮、舞姿綽約的踏歌人的豪華陣容。踏歌是以腳踏地為節、載歌載舞的群眾性娛樂歌舞活動,參加者踏足而舞,聯袂而歌,非常熱鬧。詩人張祜《正月十五夜燈》有詩描寫踏歌盛況:“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边@里的“三百”之數,不可謂不多,但長安歷史上還有兩三千人在燈輪下踏歌三日三夜的壯舉:兩千多美麗的妙齡女子,在月色燈光中手牽著手,肩并著肩,拂袖、傾鬟、低頭、彎腰、轉身,隊形不斷移動變化,“歌響舞分行,艷色動流光”,想一想就令人心馳神往。

踏歌是歌曲與舞蹈的交融,為此,唐代文人創作了不少踏歌詞,其中張說有《十五日夜御前口號踏歌詞二首》。其一云:“花萼樓前雨露新,長安城里太平人。龍銜火樹千重焰,雞踏蓮花萬歲春?!逼涠疲骸暗蹖m三五戲春臺,行雨流風莫妒來。西域燈輪千影合,東華金闕萬重開?!备柙~專為元宵節而作,也反映了長安元宵節的盛大景象。

爛熳唯愁曉,周游不問家

對于實行宵禁制度的長安人而言,僅元宵節“放夜”本身就足以令他們走到戶外,更何況還有明亮的月光、高大的燈輪、動聽的歌曲、曼妙的舞姿。所以,男女老少紛紛走上街頭,有史料記載:“貴游戚屬及下隸工賈,無不夜游。車馬駢闐,人不得顧。王主之家,馬上作樂以相夸競”。形形色色的人本身也是一道值得欣賞觀看的風景。

在這方面,司馬光夫人就是個很有說服力的人物。某年元宵節,司馬光的夫人想要出外看燈,司馬光問:“家中點燈,何必出看?”夫人回答:“兼欲看游人?!彼抉R光只好反問道:“某是鬼耶?”這雖是發生在宋代的故事,但它反映的人心和情感是一樣的。

“今夕重門啟,游春得夜芳。月華連晝色,燈影雜星光。南陌青絲騎,東鄰紅粉妝。管弦遙辨曲,羅綺暗聞香。人擁行歌路,車攢斗舞場。經過猶未已,鐘鼓出長楊?!边@是唐代詩人沈佺期筆下的夜游。盡管此時仍然天寒地凍,但是絲毫不影響人們的興致?!盃€漫唯愁曉,周游不問家”,他們所擔心的是天那么快就要亮了,再見又要到來年,于是抓緊時間在月華燈影中流連不已。在對夜游的狂熱中,我們看到長安人對美好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對自由的熱愛與追逐。

金吾弛禁、通宵達旦、官民共享、夜游玩樂,唐都長安的元宵節是高唱自由之歌的盛大儀式。它顛覆了日常生活的時間和空間,也突破了日常生活的等級和規矩,它豐富了元宵節的習俗活動,也發揚了元宵節的狂歡精神,是元宵節發展史上一個難以超越的高地。

摘自《光明日報》

猜你喜歡
正月十五夜游長安
我們長安
夜游蠟像館
正月十五夜
夜游清名橋古運河
找不同
夜游桃花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