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迎來黃金期 創新藥未來估值主要看產品線

2020-04-19 10:06萬民遠
證券市場紅周刊 2020年14期
關鍵詞:產品線估值業績

萬民遠

近幾年,A股投資者對創新藥這一名詞不再陌生:從2016年首個純創新藥企登陸開始,到2018年創新藥概念火熱,再到科創板的創新藥企業上市,創新藥投資熱情一直高漲,現象的背后是投資人對潛在高投資回報率的追求。

創新藥具有“科技+消費”復合屬性

從美股近40年規律看,創新藥為投資者帶來了巨大超額收益。80年代開始,重磅創新藥品種誕生了輝瑞、默沙東等一批BioPharma企業。2000年開始,初創型BioTech公司又誕生了一大批牛股,比如聚焦于抗病毒藥物的吉利德、眼科用藥的再生元,均是通過一個或數個重磅創新藥品種,蛻變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星公司。

近年來,從政策環境到產業配套,從資本投入到人才支撐,國內的創新藥研發持續加速,創新藥企借助政策東風和國內用藥結構優化的契機,迎來了黃金發展期。同時已有不少創新藥及其產業鏈的公司在資本市場走了出來。從一個較長周期來看,國內創新藥及其產業鏈剛剛崛起,這一賽道的景氣周期將持續很長時間。

從創新藥本身來看,具有明顯的“科技+消費”復合屬性。對醫藥而言,新技術應用典型代表就是新靶點、新適應癥、新功能的持續發現和開發,以前歸為不治之癥的疾病,在藥物支持下可以長期生存;在腫瘤領域,每一次在關鍵靶點、治療指標上的突破,都對應更多的患者獲益,也帶來新的市場空間增量:比如從2014年問世以來,免疫治療藥物PD-1到2019年全球銷售額已經接近190億美元。同時,創新藥的消費屬性體現為需求端規模和意愿在變強,而支撐行業發展的本身是人們對健康的剛性消費需求。

創新藥三期估值最高

從整個創新藥細分行業來看,內部分化很嚴重。不同標的之間的估值中樞也呈現持續分化態勢。從年報和已披露一季報業績情況看,龍頭創新藥公司表現出穩健增長、創新藥服務公司表現出行業紅利背景下較大的彈性,而且由于自身的剛性需求屬性,它們逆市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業績。

以某龍頭公司為例,2017-2019年連續三年利潤增速均在30%以上,雖然其估值不低,但業績的高速增長可以消化其估值。再以臨床前CRO產業某公司為例,疫情期間由于針對新冠肺炎研究的增長,業績反倒是逆勢大增,公司估值水平也進一步提升至歷史高位。(記者查閱相關公告,兩家公司分別為長春高新、招衍新藥。)

不過,由于研發周期較長、前期投入較高,或者剛上市的創新藥銷量較低,有些創新藥公司業績長期虧損。對于這些產品或公司的估值,不能再采用原有的估值辦法簡單地看PE或PEG,這種估值方法關注的是短期一到兩年的業績增速,忽略了研發投入對公司長期成長的影響。

以我曾經重倉的某創新藥企為例(記者對比季報,該股應為貝達藥業)。兩年前,這家公司在售的僅一個品種,當時表觀業績也不算亮眼,它的收入體量在10億元左右,表觀估值很貴,超過60倍。但公司的布局非常有前瞻性,持續每年研發投入近4億元。而且公司非常專注,在肺癌這一領域產品線深度布局,現在也不斷擴充豐富其他在研產品線。目前來看,預計公司每年都會有1-2個創新藥獲批生產。從二級市場來看,投資者也愿意給予這樣的公司高估值,這家公司過去兩年時間股價漲3倍。

所以,估值不能刻舟求劍,未來創新藥的估值將主要看產品線。不過產品線估值是彈性的,每個產品銷售情況、每個投資者的預估都不太一樣,會有一個大概的中樞。每個產品處于不同階段,估值也不一樣。比如一期臨床的新藥可能會給2億的估值,到了三期市場會20億的估值,因為一期產品獲批的概率只有10%左右,到了三期獲批的概率就很高了,所以即使是同一個品種,一期跟三期估值差很遠。從公司整體而言,需要把在研的品種拉出來,到了三期的品種可以預估銷售額,然后根據銷售額給出3倍或5倍的PS(市銷率)。另外,也要考慮整個公司的研發投入、團隊專業能力。

綜上,創新藥投資高度專業化,風險與挑戰并存:一方面,創新藥項目往往與學術研究最前沿緊密掛鉤,投資者不僅需要有生物醫藥領域的專業知識背景,還需要隨時對學術前沿進行較緊密的跟蹤、隨時更新相關研究進度;另一方面,創新藥投資本身具有高風險屬性,從一期臨床開始最終能成功上市的概率不到10%,不確定性遠遠超過一般股票投資。

表 中美藥品市場結構對比

資料來源:CMS,長江證券研究所

猜你喜歡
產品線估值業績
一圖讀懂業績說明會
2018年三季報業績預告
2018年一季報業績預告
本周公布2017年業績大幅預增預告
中外企業并購定價比較研究
關于互聯網企業估值的新思考
大投入 大制作 大產出
微軟和聯想宣布合作
熱門智能手機應用
互聯網公司幾百億的估值是怎么來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