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房刻銅藝術研究現狀探析

2020-04-19 10:04王清舉
神州·下旬刊 2020年3期
關鍵詞:歷史淵源文房發展歷程

王清舉

摘要:在文房用品領域中,文房刻銅藝術是十分常見的表現形式,主要以墨盒以及鎮紙為主,是我國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中最為珍貴的產物,具備極強的文化以及藝術研究價值。本文主要根據當前對于文房刻銅藝術的研究資料進行分類,將整體的研究現狀分為三個不同的方面,即淵源探索、發展研究以及實物分析,意在將文房刻銅藝術研究進一步向標準化和系統化轉變。

關鍵詞:文房;刻銅藝術;歷史淵源;發展歷程;實物分析

從形式上來講,文房刻銅藝術依附于文房用具而產生,在文人墨客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歡迎。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更替,文房刻銅藝術逐漸被淘汰出歷史舞臺,這就導致當前對于文房刻銅藝術的研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礙。根據當前整理出的文房刻銅藝術研究資料來看,可以將其進行分類,來科學地分化統籌文房刻銅藝術的研究過程,并且根據研究資料來進行研究創新。

一、探求文房刻銅藝術的歷史淵源

當前,對于文房刻銅藝術的研究主要依靠對于歷史文獻資料的查找,文房刻銅藝術的初次出現是在謝崧岱的《論墨絕句》一文中,利用了“塊而硯,硯而盒,盒而汁”九個字闡述了文房用品中的遞進關系,并且突出了墨盒的重要地位。這是文房刻銅藝術出現的重要依據,也可以作為現存歷史文獻中較早的資料,同時期內也存在著大量的文獻資料,體現了文房刻銅藝術與文房用品之間的緊密聯系。這些資料無一例外都能展示出文房刻銅藝術的發展歷史以及重要地位,在當時的文人墨客領域內廣受歡迎。

發展至宋明時期,文房刻銅藝術與當時的金石領域有了緊密的聯系,這源于現今的一部分文房刻銅藝術作品中出現了以青銅器為主的成品,這便為當前文房刻銅藝術研究領域進行了一定的拓展。我們對金石領域的相關文獻進行分析,可以獲取到文房刻銅藝術更多的信息,對于研究文房刻銅藝術的生產環境以及潮流形式有一定的幫助。

二、探究發展歷程

對于文房刻銅藝術現存的文獻類型進行分析,其中,鑒藏類型的文獻具備極大的參考和研究價值。本文通過對鑒藏類型的文獻進行分析之后,能夠發現文房刻銅藝術的發展歷程以及藝術轉變形式,主要分化為審美分析、辨偽以及市場發展幾個方面。

在文房刻銅藝術的審美意義研究方面,《銅墨盒珍藏——銅墨生輝溢清芬》一文中主要介紹了百余種銅墨盒類型,對于銅墨盒的發展時期、刻銅內容、工藝以及民族進行分類,介紹了不同類型的銅墨盒的藝術內涵以及發展歷程,并且也介紹了如何辨別銅墨盒的真偽。全書主要以圖畫的類型進行展示,文字內容主要以銅墨盒的基礎資料以及內容進行分析,該書已經成為當前研究刻銅藝術的重要鑒藏類型文獻,對于研究以及傳播刻銅藝術具有極強的價值。

在我國的明清時代,對于文化以及書籍的研究逐漸興起,全國的文人墨客集聚京城,這便為墨盒的使用以及刻銅藝術的廣泛發展提供了市場渠道,諸如《天咫偶聞》等文獻,能夠成為研究刻銅藝術市場發展的重要文獻類型。

三、注重實物分析

由于當前刻銅藝術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因此,對于刻銅藝術成品進行針對性研究有助于刻銅藝術的發展和興盛。在進行實物分析的過程中,合理利用影像類文獻能夠推動實物分析進程。筆者在探究刻銅藝術影像類文獻的過程中,發現了常熟博物館所珍藏的翁同龢的行書信札圖片。翁同龢是清代著名的書法家,對于墨的研究造詣極深,其信札中的信息對于我們進行刻銅藝術實體研究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其在信札中主要闡述了以下內容:“日來感風未能趨造十六應真,恐非老曹素功墨,墨未識是真曹素功否,奉去一錠乞鑒別,應試者將用以入墨合也。敬上劍泉仁兄老前輩大人,同龢謹啟”。在以上文字中,我們可以發現,墨的成色可以作為辨別墨盒真偽的依據;同時,墨盒已經成為當時文人墨客普遍使用的重要文房用品之一,這便為文房刻銅藝術實體的存在賦予了極強的使用價值。

另外,在1919年的湖社畫會所創辦的《湖社月刊》中刊登了一款以花鳥為主要題材的刻銅墨盒,《湖社月刊》的創作初衷以發揚我國藝術內涵為主,刊登的主要內容除了古今的書畫之外,也會提及到大量的金石產品以及文房用品等,并且論述各類文房用品中的書畫含義,因此該類圖像文獻也可以作為探究文房刻銅藝術實體書畫價值的依據。

結語:

綜上所述,經過對文房刻銅藝術相關文獻資料進行研究之后,我們能夠發現文房刻銅藝術的出現是建立在文房用品以及文學興盛的基礎上而出現的重要文學成果。當前,我國對于文房刻銅藝術的研究還處在不斷深入的階段,雖然大部分的研究還局限在傳統的文獻資料領域內,但是對于文房刻銅藝術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人文環境進行分析之后,依舊可以探究該類文化產品背后的人文意義。因此,在未來的文房刻銅藝術發展過程中,著重從各類文獻資料的角度進行類型分析,研究刻銅藝術為文房用品的發展帶來的意義,才是真正發揚文房刻銅藝術價值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中野江漢(日).北京繁昌記[M].北京:醒中印刷社,1922.

[2]墨盒拓片.張壽丞刻吳待秋繪[J].湖社月刊,1927 (1-10).

猜你喜歡
歷史淵源文房發展歷程
賴海鳴
文房四寶
倪克樑
鳳陽鳳畫藝術特色研究
中國三弦與日本三味線的歷史淵源探究
淺談東海呂劇
國內奢侈品電子商務發展歷程研究
新媒體時代表情包發展的傳播學解析
我國水土保持監測的發展歷程與成就
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