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歸土地的呼喚
——讀程虹教授的《寧靜無價》

2020-04-20 08:22
安徽園林 2020年1期
關鍵詞:梭羅寧靜土地

《寧靜無價》是一本講述自然文學(Natural Writing)歷史和理論的作品,作者程虹通過介紹18-21世紀英美,尤其是美國的自然文學作家(也是博物學家),展現出這一文學流派獨特的風格、主題與思想。同時,《寧靜無價》本身也是一部文學作品,作者將歷史人物有趣的生平故事與深情的自然筆記串聯起來,書寫下一篇篇直擊人心的心靈啟示錄。

以文學的形式記錄個人與自然的互動體驗,在古往今來的中西文化中俯仰皆是。但在本書中,作者關注的詩歌、散文、日記、小說乃至繪畫具有鮮明的連貫性和共同點。很大程度上,這是由于它們吸取著類似的文化資源,回應著同一現代化進程。更重要的是,這些作品的創作者都將自我探索的目光,首先轉向了腳下的土地。

回歸此地的自我

作者程虹在評述當代自然文學作家時,說道:“他們認為已經沒有一個單純的自我,而只有與所生存的生態環境融為一體的自我(self-in-place)?!笨梢哉f,書中介紹的每一位人物,都身體力行地在自我身上刻下環境的烙印,而這個“環境”絕非任意的所在,也非抽象的自然,而是作家本人最為貼近和熟悉的那片土地——科爾的卡茨基爾山、梭羅的瓦爾登湖、繆爾的優勝美地公園、懷特的塞爾伯恩教區、杰弗里斯的科阿特農莊、西莉亞的多魚群島……無一不與其書寫者的精神世界深度交融在一起。

“腳下的土地”不僅有狂野的荒原,有親切的故土,也有精心培育的私人花園。有趣的是,如果說英國自然文學極力抒發著“鄉村情結”,那么美國作家們則為新大陸貼上了“荒野”和“花園”的標簽。一個國家如何同時坐擁這兩個初看起來頗為矛盾的象征?這恰恰反映出美國地理環境的多樣性,昭示了美國人與自然的緊密聯系,以及他們在思辨和實踐上對這種聯系的豐富發揚。

“文學始于地理?!痹娙肆_伯特·弗洛斯特的這一論斷或許是一切自然文學的最好注腳,也是作者在《寧靜無價》中反復驗證的主題。只有自我回歸此地,才找到了向內和解、向外求索的基本立足點。

超越時空的歸屬

《寧靜無價》一書中不斷提到的另一個詞是“超越”:作家的作品表現出“時代的超越性”“超前的眼光”——這是什么意思呢?對于自然文學家,他或她見證的僅是一方近土,記錄也不過草木一秋,談何超越?

我想,這種超越可在兩個層面上實現。首先,恰恰因其描述和沉思的對象是自然:實實在在的土地、永不停駐的風光、周而復始的四季——相較于一兩百年的人事變遷,自然世界的更迭要穩定、緩慢許多。自然激發的遐思,總是圍繞著死亡、新生、人與萬物的終極關系展開,這促使注視自然的人,能超越一時一地的利害得失,看到更大尺度下人類的生存需求與精神需要,理解人作為一個物種在生命共同體中所處的位置。與自然的真誠交流,使他們能超越時空與當今的生態思想對話。

其次,超越表現在書中人物之間的關聯上。在英國,貧寒的農家子弟杰弗里斯因其清新、夢幻的自然隨筆,被牛津大學畢業生、現代都市青年愛德華·托馬斯視為偶像。在美國,“康科德的圣人”愛默生在追憶其思想的追隨者梭羅時,稱其為勇于追求崖壁之花的勇士。在南美長大的英國博物學家赫德森,因懷特的《塞爾伯恩的自然史》與英倫文化接上血脈。在紐約州獲得博士學位的拉巴斯蒂,因梭羅的《瓦爾登湖》走向荒野,用幾十年與山林的獨處時光創作出《林中女居民》。這些人通過自己的作品與同道者相互致意,形成了一種堅實的精神紐帶,達到了一種跨越時空的神交和不朽。

自然文學這種“超越性”的背后,是一種深深的歸屬感。個體對于自身位置的肯定,同時伴隨著一種從屬的愿望?!拔摇睂儆谶@片土地,也屬于與我同樣熱愛大地的那些靈魂。與鳥獸魚蟲的親情關系,與其他作家的心靈溝通,在文字中毫無矯飾地自然流淌、交匯。

聆聽寧靜的呼喚

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認同了自我的歸屬,便能獲得內心的寧靜。這或許是本書的題中之意。

然而,寧靜僅僅存在于個體的心靈之中,還不足以稱其“無價”?!皩庫o”首先是一份珍貴的自然資源,是山的沉默、水的柔和、天空的純凈。但是,自然變幻萬千,有田園的優美,也有山川的壯美,在山間作畫的科爾對此有深刻的體會,山野帶給他“令人震顫的歡樂”,可它“與真切的恐懼之間只有一步之遙”。

可以說,在這些自然寫作中,“靜”與“動”構成了一組奇妙的辯證法。山的豐富、水的狂野、天空的熱鬧,無不彰顯著鳶飛魚躍的生命活力。在書中,較之寧靜,我們反而處處讀到生命的躍動和心緒的起伏。自然的朝圣者們深入自然,去觀察、傾聽、嗅聞、觸摸、品嘗,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要求一個人首先“失去自我”,表現在文學中,就是以自然的眾聲喧嘩取代人聲獨白,消解人類作為唯一掌握語言的主體所擁有的絕對話語權。鳥的歌唱里如何含有生命的線索,樹的氣息中如何傳遞天空的訊息,這些奧秘無法以人的強力去揭開,人類越是用力,自然就越是隱退,只有在人類主動放棄這種權力之時,才是萬物自由發聲之時,才是人的精神真正獲得寧靜之時。

因此,“寧靜”之“無價”,在于人類的自我認識和行為方式的選擇,在于把“話語權”歸還給自然,在于甘于“冥然兀坐”,聆聽“萬籟有聲”。高揚的“自我”之聲放低之后,人才能重新找回自己的聲音,而此時,他(她)也不再只為“單純的自我”代言,而是像梭羅那樣“為自然辯護”。這便是這一篇篇自然文學留給我們的“無價”財富:呼喚我們聆聽寧靜,回歸土地。

猜你喜歡
梭羅寧靜土地
我愛這土地
寧靜之宅
卷土重來
梭羅的賬單
《巷口的寧靜》
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200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尋找屬于自己的寧靜
分土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