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君毅的青年教育觀

2020-04-20 11:09胡二慶
視界觀·上半月 2020年2期
關鍵詞:青年

胡二慶

摘? ? 要:唐君毅,中國現代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生于變動年代的他與其他知識分子一樣,憂國憂民,心系中國的復興與強盛。他一生致力于中國文化的傳播與發揚,對于代表國家民族未來的青年一代的培養教育問題,他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這些見解對于今天依然有著現實的意義與價值。

關鍵詞:唐君毅;青年;新亞

唐君毅(1909年1月17日~1978年2月2日),當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1925年考取北京大學,就讀于哲學系,后轉入中央大學(南京)哲學系,畢業后曾任教于四川大學、中央大學等,曾任無錫江南大學教務長,是新亞書院創辦人之一,香港中文大學建校后任文學院首任院長。他一生著書立說,筆耕不輟,同時希望通過教育來實現弘揚中國文化的理想。廣大青年的教育問題一直為他所心系,本文通過對他的著作、講話的簡要梳理,略述他關于青年培養教育的主要觀點,以及對于今日之青年教育的可鑒之處。

一、注重自我培養

近代以來,中國遭逢內憂外患,各黨派、團體,無論出于救國熱忱還是擴展組織,都曾提及自己的青年觀,其中不乏號召青年為了民族的獨立與復興勇于反抗、敢于犧牲的主張。而唐君毅認為,青年首要目標應為注重自我培養。在《五四談青年教育》一文中,唐君毅以青年節的變更為切入點1,他認為,如果國家永遠要賴青年的熱血與正義感去作犧牲來維持其精神生命,這是不幸而可悲的。

他認為,青年正屬成長之年,本身帶有反抗性,對于爭取民族獨立和反抗壓迫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積極意義,可以推動國家民族的進步。但青年不應在擔當與犧牲的第一線。青年應該首先對于人生文化有自己的真知灼見。否則只追求反抗、打倒、推翻,無益于國家民族的進步。甚至可能被利用而做破壞之事。青年是國家的未來,輕言犧牲自然不利于保存革新國家的有生力量。青年只顧犧牲而忽視培養自身,即便變革成功,亦無能力作建設國家的有用之才。

二、不離仁心,保有積極肯定的精神

唐君毅認為,“仁”是積極的肯定精神而非消極的否定精神。仁者有好惡,先有愛后有惡。對于事物或觀念先有所肯定、看到其積極一面,而后有所否定、找出其消極一面。這可以算作是仁;如果不管有無積極面而先否定,或肯定者少而否定者多,即是不仁。2不離仁心,就是要使積極的肯定精神超過消極的否定精神。青年當學會先有積極樂觀的心態與眼光,所愛者多于其所惡;所欣賞贊美崇敬者多于所厭恨鄙棄藐視者;所接受學習者,多于所批判打倒者;所創造建設者多于所批判反對懷疑者;始終使積極肯定的精神,超過消極否定的精神,這才是“近仁而遠不仁之道?!敝挥腥绱?,青年的人生才能成為真正的向上生長的人生。這樣的青年成為壯年之后才能積極擔負起建設國家建設社會的責任。

近代以來,仁人志士們出于救亡圖存的危機意識,對于需要改造之舊社會多持無情批判的態度。而唐君毅所發主張,源于對青年個人成長的關切。青年不成熟之時,自我修煉不完備之時,如過于激進、過于專注于批判,眼中只有負面,于國于己都是不好的傾向。

三、順境之時當有憂患意識

“人之時時能安思危,進思退,警覺于未然,則是立于不敗之地的必須條件?!?錢穆、唐君毅、張丕介等人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的初期條件十分艱苦,后辦學規模有所擴大,教學成績有所提升之際,唐君毅提醒青年學子,不能缺乏“栗懼與警覺”。他從哲學的角度闡述,事物的進步是由內在力量和外部條件,即“因”和“緣”的和合所決定的。內部力量有耗盡的時候,而外部條件亦充滿著不確定,故過去的進步不能保證未來就不會退步。而且一個人或者一項社會事業的進步所面臨的艱難會隨著其名聲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發展越順利往往越會面臨更大的困難,更加不能掉以輕心。1957年2月至8月,唐君毅在對美國歷時數月的考察后,在談到中美差異時,認為美國有諸多優點,但正因一直走上坡路,所以缺點在缺乏憂患之感。而中國與之相反,正因近代以來充滿坎坷,所以憂患感受很深,而憂患對于國家個人均是有益的。4伴隨著新亞書院在香港的辦學條件以及處境和社會認同度的不斷提高,唐君毅一直是充滿矛盾的心態,一面喜于學校局面越來越好,一面又擔憂好的條件會使學生失去艱苦奮斗的精神。1973年在對新亞二十二屆畢業生的告別書中,唐君毅以批評的口吻稱對于畢業生越來越失望,以這種方式激勵他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滿懷著獨立、奮斗、上進的精神,不因外部環境和自己境遇的安逸滿足而改變。

四、當對國家民族懷有使命感

唐君毅在新亞書院任教任職時,感懷于很多生于香港長于香港之青年學生,因身處殖民地安逸的環境,漸忘卻自己國家民族文化的興替與成敗。唐君毅敏銳地注意到,香港有英國人所辦的大學,也有中國人所辦的大學。英人所辦的大學自有其特別的宗旨,即側重于傳授知識,培養人才,并無民族歸屬、文化認同方面的教育。因此,他認為中國人所辦之學校除傳授知識外,還當有志于保存中國文化之種子。在此種環境下,青年尤其是生于香港的青年,除了學習知識技能外,當時刻不忘自身的民族認同,對國家與民族的復興、中國文化的復興負有使命感與責任感。

青年要能夠用中國語言向外傳授自己所學的知識,關心中華民族的命運,因為這是他生命之本原。5對新亞書院的歷屆畢業生,唐君毅都有講話或者文章作臨別囑托。在此類囑托中,處處可見他的愛國情懷。他多次告誡新亞書院的學生,新亞的教育理想,不希望學生只做一個香港人,而希望學生能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一個頂天立地的世界人。6聯想到上年度香港地區的亂局以及廣泛參與其中的青年學生,無不欽佩唐君毅的先見之明同時又慨嘆香港的教育未能踐行此一準則而帶來的后果。

五、既有現實情懷也不忘遠大理想

唐君毅一直主張青年當有弘揚中國文化的遠大志向,但隨著進入大學的學生越來越多的只為學一門技術,為將來謀一個飯碗養家糊口做準備;或是學成之后有了事業后慢慢的安于現狀,得過且過,他多次表現出自己的擔憂。他認為,青年立足于社會,學技能后服務于社會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大學的一部分社會責任。大學立足于社會,離不開來自政府和社會的捐資,也離不開廣大學子及其家長的信任,為社會培養技術人才本屬正常的回饋。但是青年除了關注解決現實的問題,在一平凡崗位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回饋現實社會之外,亦不當忘記自己作為國家民族命運前途的擔當者,身上所承載的偉大使命。即使落到自身個人的發展,也當有遠大的理想的樹立,才不致于碌碌無為,一眼看到老。不忘奮斗,不當滿足于“以一職業糊口”。都說立志應在少年,等到大學畢業才來立志,已經遲了。在唐君毅的演講與文章中,他多次教育青年及早立志且不忘志向。

或許是因為擔心青年只顧技能學習和謀生,唐君毅多次在關于青年教育問題上主張,無論何種專業,都應加強人文學科方面的學習,如文學、歷史、哲學。希望能借此提高青年的思想高度,增進他們的人文關懷。

六、當有“為誠而明”的做人理想

作為新儒家的提倡者,唐君毅在青年教育問題上亦非常強調儒家對于個人精神修為的影響。面對學生們的求解,在專門撰文闡明新亞校訓——“誠明”時,他將其分為四層意思依次闡述。

第一層,誠,即真實、真理;明,即求真理而明白之。教育青年要求真且努力明白真理之種種。

第二層,誠,即言說態度當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作誑言妄語,不自欺欺人;而能明白此類做法的意義,則是明。教育青年要正確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學問水平,不要“以不知為知”。此外,不說自己不確定的話,不為了討人喜歡而隨便說不知其真否的話,也不說由思想混亂而出的無意義的言語。需要“明”以上皆為“妄語”而后努力克服。

第三層,誠與明從說話的態度進一步上升為做人的行為和人自身的精神與人格。教育青年不光不可妄語欺人,亦不可“偽行欺人”,即不作虛偽的行為、即使有時不免處于無意間,亦當努力避免。一個人只要是有不合理或者不應當有的行為,則他“尚非一真實存在的人”,也就不能算作一個真誠的人。7唐君毅承認,能做到這樣的,算是圣賢。雖然做起來很難,但是青年人也應該以圣賢的理想標準來要求自己。

第四層,即是由“誠之成己成物”到“誠之為一宇宙的大道”。這里的誠是指一切事物之成。事物若不成,則無事物,故曰“不誠無物”。說的是知識、理論、話語、行為、人格、上帝、鬼神、天地萬物,達到“成”(意即合理、合規),才算是存在。在《中庸》中稱為“自明誠”。落實到對于青年的要求,即青年當知:“在宇宙中有一個我,我有一心靈的光明?!边@個“我”應當明白天地萬物的道理與法則,應當明白一切世事與人情,應當明白古往今來的人類歷史文化,應當明白自己的理想……這一個“我”,屬于我的家、我的國、我的世界、我的宇宙,同時在此我的宇宙之中,能夠發出此心靈的光明;更能以這份光明,去照見古往今來無數的人之心靈的光明所照見的,而心靈與心靈彼此光光相照,相繼不已。8。此處則要求青年本此光明的心靈,立定志向、明白歸屬,時時并最終成就自己光明磊落的言語、行為與事業,作出自己對于整個世界的當有貢獻。這逐層遞進的四個層面體現了唐君毅對于青年的近乎完美主義的要求。

唐君毅雖未有專門的教育著述,也沒有提出系統完備的青年教育思想,但縱觀唐的一系列文章、演講與訪談,處處可見他對于青年教育培養的真知灼見和敏銳的眼光。他的一系列觀點放在數十年后的今天,對于當代青年尤其是大學生的培養教育依然有著可供借鑒的價值,如注重人格的養成、師生在教育過程中的教學相長和共同進步、青年的愛國情懷以及樹立理想信念的必要性等,無不持續地發人深省。

注釋:

11943年,國民政府將青年節由原先的“五四運動紀念日”改為“三二九黃花崗起義紀念日”。

2唐君毅.《新亞精神與人文教育》.唐君毅全集.第16卷.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年3月.第2頁

3唐君毅.《新亞精神與人文教育》.唐君毅全集.第16卷.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年3月.第11頁

4唐君毅.《新亞精神與人文教育》.唐君毅全集.第16卷.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年3月.第39頁

5唐君毅.《新亞精神與人文教育》.唐君毅全集.第16卷.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年3月.第129頁

6唐君毅.《新亞精神與人文教育》.唐君毅全集.第16卷.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年3月.第66頁

7唐君毅.《新亞精神與人文教育》.唐君毅全集.第16卷.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年3月.第108頁

8唐君毅.《新亞精神與人文教育》.唐君毅全集.第16卷.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年3月.第110頁

參考文獻:

[1]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唐君毅全集,第四卷.九州出版社.2016.3

[2]唐君毅.《青年與學問》.唐君毅全集,第六卷.九州出版社.2016.3

[3]唐君毅.《新亞精神與人文教育》.唐君毅全集,第十六卷.九州出版社.2016.3

[4]唐君毅.《日記》上下.唐君毅全集,第三十二、三十三卷.九州出版社.2016.3

[5]何仁富、汪麗華.《唐君毅年譜》.九州出版社.2016.3

[6]謝廷光等.《唐君毅紀念集》上下.九州出版社.2016.3

猜你喜歡
青年
當代青年的“小目標”,該如何實現
桂北地區長壽之鄉永??h青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50例青年女性乳腺癌臨床治療效果和病理分析
淺析當代青年政治觀現狀及其成因
青年網絡思想教育的“四三四二”模式探究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自我實現角度窺探青年自我實現的困境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弘揚雷鋒精神與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