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輩視角下的家庭代際沖突與支持策略

2020-04-21 03:22羅園園
教育觀察 2020年4期
關鍵詞:隔代祖輩父輩

朱 莉,李 燕,俞 峰,羅園園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學前教育系,上海,200234)

一、引言

近年來,隔代教養現象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社會競爭加劇、雙職工家庭數量的增加以及二孩政策的放開,祖輩在照顧孫輩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項針對北京、廣州、成都、蘇州、哈爾濱、鄭州 6 個城市的調查研究顯示:“近八成(79.7%)城市家庭祖輩參與孩子的教養,他們中的絕大多數(93.8%)樂意參與教養?!盵1]習總書記強調要重視家庭教育,根據家庭系統理論,在每個家庭中都存在著以二元關系形式存在的子結構,如親子關系、祖父母—孫子關系(兩代成員之間的關系)以及父母或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同代人之間的關系)。每一種關系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并對家庭成員產生不同的影響,使家庭生態成為兒童發展的重要決定因素,祖孫關系理應引起關注。

祖輩的參與減輕了父輩工作/學習的后顧之憂,增強家庭教育能力,加強了代際互動,但隔代教養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幼兒成長的因子,如隔代教養沖突等。以往的研究多從幼兒個體發展或站在父輩的立場研究祖輩參與孫輩教養對孫輩、父輩、家庭整體的利與弊,鮮少有研究專門探討祖輩對參與孫輩教養的看法與需求。祖、父輩兩代人由于教養觀念、教養內容、教養方式等差異導致的家庭矛盾在家庭中較為突出。一項針對中國城市家庭教育祖輩參與狀況的調查表明,約16%的兒童祖輩和23.6%的兒童父輩提到祖輩參與教養增加了雙方的代際沖突[1]。代際沖突,是指兩代人因思想、情感上的隔閡而發生的矛盾沖突,也稱為“代溝”。祖輩參與孫輩教養的家庭中,祖輩和父輩有不同的育兒理念和育兒方式,共同撫養的過程中他們每天都要面對這些差異,甚至引發家庭矛盾。代際沖突不僅會影響隔代與親代間的和諧相處,而且會讓孫輩產生無所適從的局促感甚至學會鉆空子,處理不當則大大降低家庭教養的功效。幼兒知道行為的多重標準,他們會利用不同教養者教養過程中制造的漏洞為自己謀利?;诖?,本研究擬探討祖輩眼中家庭代際沖突問題現狀及成因,有針對性地提出家庭支持策略,以期幫助祖輩有效化解與幼兒父母的沖突,增強隔代與親代的教養默契度,提升隔代教養效力。

二、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研究對象是來自上海城區部分街道社區的94名參與隔代教養的祖輩。其中,女性祖輩偏多,占比71.3%。由于本研究的樣本群體較為特殊,要求以參與學齡前幼兒教養的祖輩為主,故借助社區居委力量,主要采用目的性抽樣的方法獲取研究對象,樣本來自不同的街道社區,具有代表性。祖輩基本信息詳見表1。

表1 被試基本情況表(n=94)

(二)研究過程

本研究主要采用訪談法,在學前教育學、成人教育學教授的指導下,圍繞祖輩在帶孫過程中的需求、困惑、自身感受以及對祖輩教養課程的期望四大維度編制訪談提綱,分別是教育孫輩的過程中“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最在意的事”“感到最困惑(煩心)的事”“希望得到什么樣的幫助”。

本研究對祖輩進行小組集體訪談,每個小組分別由1位主問,2名追問以及10~15名受訪祖輩組成,訪談者均為經過培訓且熟悉訪談目的學前教育學和成人教育學研究生。在取得研究對象允許的情況下,訪談過程全程錄音,時長約1小時。

訪談結束,本研究對訪談錄音逐字轉錄,并對轉錄文本采用主題分析法分析。通過熟讀訪談文本,思考內容與研究主題之間的關系,將與主題相關的信息進行重點標記,借助Nvivo11.0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軟件對訪談資料進行管理、統計和分類。

三、結果與分析

祖輩幾乎在就每一個問題進行闡述時都會或多或少提及兩代人觀點、做法的不一致。其中,在談論“在孫子/孫女成長過程中您最在意的事是什么”和“您在帶孫子/孫女的過程中,感到最困惑(最煩心)的事情是什么”這兩大問題時,祖輩較為集中地呈現了與幼兒父母的沖突表現。分析祖輩的訪談資料發現,祖輩視角下,隔代教養中祖、父輩的沖突表現及其成因如下:

第一,競爭性教育 VS 自然式成長。本研究中,競爭性教育是指父輩家長唯恐幼兒輸在起跑線上,高度限制幼兒娛樂時間的教育方式;自然式成長是指祖輩家長主張幼兒吃飽穿暖、健康快樂成長的教養方式。訪談發現,約有85%的祖輩反映其孫輩參與各類興趣班。目前,幼兒上輔導班、興趣班呈現出年齡小、種類多、時間占用大三大特點,而80%祖輩對幼兒從小上太多補習班意見較大。秉著對“贏在起點”的堅持,父輩們往往更強調競爭性教育。而祖輩則希望孫輩擁有快樂而自在的童年,保持身心健康,順其自然。65%的祖輩在訪談中直接表達了他們的擔心,“孩子太小學不到東西”。祖輩普遍更看重孫輩的身心健康,信奉“先成人,后成才“的理念,將“成人”置于培養孫輩的首位,主張孫輩張弛有度地學習,成才與否順其自然。

“我認為孩子們現在就是以玩為主,以學習為輔的。我跟我兒子說, 你也不要指望你女兒怎么樣,讀博士、成科學家??!這個畢竟是少數。第一,你要身體健康,因為我身體不好,要身體健康,這是最重要的;第二,要心理健康; 第三嘛,不要學壞。這三點做好了,就可以了。小孩有多少發展是要看他自己的能力。他們給孩子去培訓啊,我們的大孩子也是得晚上十點半才睡覺的,晚上休息不好,惡性循環,早上頭腦不清楚,記憶力也不好的惡性循環,白天也聽不進課的?!?徐奶奶,60歲,高中)

祖輩還表示不贊成媽媽將孫女送去學習舞蹈,因為她曾在新聞上看到關于練舞不慎導致孩子殘疾的案例。在這位奶奶眼里,孫女的身體不受傷遠比會一點技能來得重要。不少祖輩將小孩競相參加課外輔導班的現象視為孩子父母之間的盲目攀比,勞民傷財。

分離立交橋梁工程是高速公路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規模性、復雜性常常要面臨許多難以預測的安全風險[1],這通常會導致施工期間人身傷亡事故的發生.因此,對分離立交橋梁工程施工風險進行分析就顯得十分重要[2].

從祖輩們陳述中,本研究發現父輩“重教輕養”而祖輩“重養輕教”,這一代際沖突的產生,究其根本還是祖輩和父輩由于教養理念的不同而導致的教養行為差異。針對上述沖突表現,本研究認為祖輩與父輩存在如下幾方面的理念差異:其一,祖輩與父輩的兒童觀存在差異。以往的研究多批判祖輩思想守舊,固守經驗,束縛了兒童天真爛漫的稟性。訪談結果表明,95%的祖輩都希望孫輩擁有自由自在的快樂童年??梢?,其實不少城市老人的兒童觀也是與時俱進的。作為家庭中流砥柱的父輩,深感社會競爭的激烈殘酷與生活的重重壓力,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身上補齊自身的短板”,望子成龍的心理使其不由自主地忽略了幼兒的天性與需求。其二,祖、父輩對“成功”有不同的看法。80%的祖輩都提到父輩無比看重子女的學業成績、技能特長,有“重智輕德”的跛腳傾向;而在祖輩眼中,成人先于成才,一時的第一并不等于優秀,所有參與訪談的祖輩一致表示更看重孫輩的品德教育、身心健康、習慣養成。參與本研究訪談的祖輩大多已退出競爭激烈的職場,心態日趨平和,對“成功”有不一樣的看法,正如部分祖輩所言,“各類特長可能只是孩子長大成人后的擁有的‘魚’,而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的是‘魚桿’——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習慣、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梢?,祖輩家長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相比于父輩的功利性、競爭性教育,祖輩明顯多一分“有苗不愁長”的坦然,主張幼兒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下順其自然地成長。此外,輔導機構的資質是祖輩所擔心的,也會間接影響隔代教養家庭和諧,如何做到既滿足家庭教育需求,又讓家長放心,值得引起社會關注。

第二,自理自立 VS 伸手代勞。本研究中,自理自立能力主要指幼兒在生活上能自己處理瑣事,如自主吃飯、穿衣、喝水等;伸手代勞指祖輩家長處于擔心孫輩的吃穿等問題而過度幫忙甚至包辦的行為。分析祖輩的訪談發現,祖輩眼里約90%的父輩看重子女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吃飯問題上,當孩子不好好吃飯時,祖輩會更多地喂養。祖輩自己也表示,孩子的父母并不同意自己的做法,祖輩反映孩子父母主張順其自然,父母會說“等孩子餓了自然會吃”??梢?,父輩認為追著孩子吃、喂孩子吃是溺愛的表現,不利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

祖輩則擔心不吃飯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軟硬兼施要求孩子吃飯。訪談中,幾乎所有祖輩都認同給幼兒“立規矩”、培養幼兒自理自立能力的重要性,但落實到行動上時,45%的祖輩表示常?!昂莶幌滦摹薄按蛘劭邸?,造成在發展孫輩自理能力問題上出現態度、行為不匹配的現象。

“我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他就老油條,鉆空子,很逆反。吃是會吃的,在家里要你喂他, 干什么,就是手空出來就可以去玩了, 你喂他他就開始玩。 這個是我不好,心不硬,拉不下臉,不能堅持,會心軟?!?王奶奶,63歲,大專)

陳鶴琴曾說:“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薄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明確指出,“學齡前是自理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盡管祖、父輩都認同培養幼兒自理自立能力的重要性,但是落實到教養行為上還是存在差異。祖輩出于“哄孩子開心”“擔心孫輩年紀小動手能力差”“生怕孩子挨餓”等原因常忍不住伸手代勞,破壞了父輩定下的規矩,引發父輩的不滿情緒。如果父輩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少一些“不拘小節”,讓祖輩相信自己照顧孩子衣食住行的方式是靠譜的,如果祖輩少一些“心軟”,堅持配合父輩的規矩教育,孩子很有可能收獲一個幸福的童年與未來。

第三,溝通——婆婆 VS 兒媳。Keene Prokos, Held(2011)的研究發現撫養孫輩的祖父母大部分是女性,只有37%的監護祖父母是祖父[2]。這也符合我國的家庭教育現狀。此外,訪談中不少祖母表示自己與兒媳婦之間更容易產生沖突。Loganet(1998)的研究也認為,婆婆和兒媳之間的關系可能是中國家庭中最困難的關系之一。[1]

“做奶奶比較難,做外婆比較方便的,做奶奶和兒媳婦不好溝通的,和兒媳婦想法不一樣的時候,不好回答的?!?許奶奶,65歲,高中)

第四,主角身份 VS 配角身份。祖、父輩代際間責任分擔不當也是代際沖突的源頭。訪談中近八成城市祖輩明確區分了自己和孩子父母的角色?!澳銈兪呛⒆拥母改?,你們是主角,我們是配角。你們有困難,我們來幫你們,你們沒有困難,你們自己來帶?!?張爺爺,62歲,大專)

祖輩出于對父輩、孫輩的體貼、關愛,不惜犧牲自己的夕陽紅,積極承擔主持家務、參與教養孫輩的重擔。

在此過程中,倘若家庭成員不能合理分工,各司其職,共同協商家庭事務,怨言、不滿便會由此而生,從而激發代際沖突?!捌綍r上午下午要接送小孩,燒晚飯;雙休日孩子爸媽在家還是由我燒飯,他們年輕人還更加加重了我們的負擔!” (劉奶奶,66歲,初中)

事實上,長輩們對孩子的無私奉獻滋長了成年孩子的依賴性。作為教養主角的父輩由于種種原因將孩子甩給祖輩,卻又抱怨祖輩沒有按照自己認為的科學現代育兒觀念來落實家庭教育問題,批判祖輩對孫輩溺愛大于教育,一味遷就,包辦代勞,祖輩難免會有吃力不討好的無奈感。盡管祖輩享受兒孫繞膝的滿足,樂于含飴弄孫,但他們也希望能有自己的空間與時間,享受老年生活的樂趣。

四、家庭支持策略

在當下中國的城市家庭,隔代教養普遍存在,祖、父輩的代際沖突影響家庭和睦,讓孩子無所適從,降低教養的有效性,不利于家庭教養合力的形成。相關研究證實,良好的家庭教育支持可以有效地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如何加強祖、父輩兩代人不同教養的協調性、相容性,相互取長補短,這一問題亟待引起各界關注。

(一) 多方共促,拓寬祖輩學習渠道

一個富有成長性的成人才能帶出富有成長性的孩子。祖輩只有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才能獲得科學、符合現代兒童特點的教養知識。調研發現,大多數祖輩擁有強烈的學習需求,但是祖輩獲取育兒知識的渠道較為封閉,主要來自家庭內部經驗的積累與傳遞。有調查顯示,約90.4%父母表示“完全不同意”或“不太同意”祖輩完全按小時候教育自己的方法教育孩子[3]。正如劉云、趙振國在其研究中所提出的,祖輩普遍缺少科學育兒知識,但他們其實渴望學習,很想教育好孫輩,只是苦于“討教無門”。相關數據也支持了這一點,研究發現,32.4%的家長未接受任何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導,73.5%的家長表示沒有接受過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提供的家庭教育培訓。[4]因此,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應統合各類社會資源,提供豐富、有效的家庭支持,拓寬祖輩學習渠道,促使祖輩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獲得正確的孫輩教養方法,提升祖輩育孫能力。

首先,家長學校、老年大學等是祖輩獲得系統教養知識的重要渠道。研究表明,當前我國幼兒教育的外部支持者主要是幼兒園,政府及社會機構支持不足,而幼兒園的家庭教育支持又存在幼兒園本位傾向。因此,政府應明確家庭教育服務主體責任,將家庭教育支持納入政府公共服務范疇,廣泛設立祖輩教育場所,為祖輩家長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讓祖輩家長“老有所學”,豐富祖輩知識,為祖輩提供系統學習科學育孫理念、內容以及提供系統實踐指導、網絡及電子產品等新事物使用的機會。

其次,吸納高校及幼兒園等專業力量,積極培育家庭教育服務市場,推動政府購買家庭教育服務。駱風等在社會大系統的視角下,提出政府不僅應積極興辦老年大學,還應加強政府投入引導高校研究人員與幼兒園積極與社區合作,開展社區教育培訓,為祖輩提供咨詢和專業指導服務。[5]對此,俄克拉荷馬大學的一項研究項目旨在以社區為依托,由高校研究人員為祖父母和其孫輩提供支持服務,例如,由高校發起,以社區為基地,定期開展涵蓋特定主題的社區研討會等。該項目的參與者反饋,以研討會為形式的祖輩教養支持策略是成功的。[6]該項目的成功實施對我國也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具體而言,有如下幾點可供參考。第一,政府可以幫助建立高校、幼兒園與社區的長期合作關系,定期邀請高校專家教授為社區開展培訓,強化對家庭教育的理論指導。定期邀請經驗豐富的幼兒園教師進社區,用案例向祖輩呈現孫輩在園的表現,幫助祖輩更好了解現在的幼兒的新特點,為祖輩提供應對孫輩分離焦慮等常見問題的實踐指導。此外,以社區為單位的針對祖輩活動的工作坊值得大力發展,在工作坊中,邀請高校教師等專業人員圍繞祖輩關心的某一特定問題展開自由討論,給予每位祖輩充分提出自己問題,發表自己建議的機會,讓每位祖輩都有收獲,同時也在相互支持、相互啟發中獲得成長。第二,當前專門針對祖輩教養的教材、課程、專業社區祖輩教養課程講師均是較為稀缺的資源。因此,政府應充分利用高校的專業力量,重點發揮學前教育學、成人教育學在幼兒發展、老年教育方面的優勢,研發精準符合不同年齡幼兒認知及身心發展規律與特點、符合祖輩年齡特點、學習特點的面向家庭的祖輩教養入戶指導手冊,面向課程講師的祖輩教養教師指導手冊,方便祖輩自學,方便課程開展與推廣。第三,城市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網絡的普及和遠程教育的快速發展為祖輩學習相關教育知識帶來極大的便利。對此,政府應大力鼓勵扶持高校教師的網絡課程建設,如開展面向隔代教養祖輩的家庭教育慕課課程,擴大傳播隔代教養知識的范圍與途徑,方便祖輩隨時隨地學習。第四,鼓勵大學生廣泛參與傳播科學教育知識。不少大學生團隊開始關注隔代教養這一社會現象,走科研與實踐相結合的路線。因而,政府也可以與大學生科研團隊、大學生社團等合作,購買大學生團隊的祖輩家庭教育服務,支持大學生參與隔代教養課程的研究,推動課程在社區的實施與推廣。

最后,相關社區可以借鑒“三社聯動”模式,以社區為平臺、以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會工作者為專業人才支撐,以滿足社區居民需求為導向,將分散的社區、社會組織和社工等多元主體整合為社區治理的整體性力量,促進協調聯動,激發社區活力[7][9],為社區隔代教養祖輩及家庭提供專業化、個性化服務。其一,社區可以開設祖孫游戲學習坊、祖孫共讀書吧等,增加祖孫互動的機會,縮小祖孫的代溝。其二,社區還可與相關婦女組織合作開辦婚姻學校,通過情景劇、專家講座等形式,提供行之有效的家庭矛盾解決對策,使家庭成員換位思考,更好地進行合作互助。其三,社區應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的力量,宣傳科學育兒的理念與常識,創建與隔代教養相關的公眾號,讓祖輩利用碎片化時間獲得育兒知識。

(二)立足隔代教養現狀,擴大家園合作主體

幼兒園教育的開放性備受推崇,幼兒園、家長、其他社會力量是促進幼兒發展和提高社區生活質量的共同因素,幼兒園也特別強調與家長的合作。當下,由于父輩工作等原因,越來越多的祖輩代替父輩負責接送幼兒。祖輩也已成為與幼兒園聯系最密切的群體。因此,新型的家園合作關系也應符合這一時代特征,充分考慮祖輩的需求、特點。為了提高孫輩的教養成果,幼兒園有必要與參與孫輩教養的祖輩建立更多的聯系。幼兒園可以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開放日活動,邀請祖輩前來參與,發揮祖輩的經驗、絕活,豐富幼兒園課程資源。幼兒園還可以幫助祖輩更加了解幼兒園活動,孫輩的在園情況,增強祖輩的參與感、獲得感,將家園合作擴展至祖輩主體,行成祖輩、父輩、幼兒園三方共同體。

幼兒教師應重視祖輩家長,充分利用祖輩家長接送幼兒的機會,多和祖輩家長溝通交流,及時互相反饋,便于老師、家長形成對幼兒的立體認識,相互配合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幼兒園需改善家委會構成結構,在已有的父輩家委會基礎上融入祖輩力量,使祖輩和父輩都以主人翁的心態共同協助園方活動的開展,促進家園溝通、理解。祖輩家長在事實上要比父輩家長更常接觸幼兒園,因此祖輩在家委會中應該擁有發言權。幼兒園還應利用自身的教育資源為隔代教養家庭提供支持,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張雪在兩會上“建議在幼兒園、中小學校建立家庭教育咨詢室,以咨詢室為依托,整合學校、社會各方資源,解決家長對于家庭教育指導地迫切需求”。因此,幼兒園可以通過專家講座、園長接待日、家園之窗定期更新等形式為祖輩家長答疑解惑,向他們宣傳科學育兒理念、健康喂養知識等。

(三)大力整頓課外培訓機構市場,還祖輩一份安心

參加課外輔導是調研中家庭代際沖突的一大焦點,有祖輩反映,在孫輩自己有興趣的情況下,他們不反對孫輩學習特長,唯一擔心的是輔導機構的資質,如不合格的舞蹈班教壞孫輩的身體等,他們給出了新聞案例進行佐證。確實,目前市面上的培訓機構魚龍混雜,祖輩對此持不信任態度也是情理之中。相關部門應大力整頓課外培訓機構市場,聯動多方力量加快落實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特別是涉及幼兒身體、形體的機構,要確保培訓教師的資質。2019年兩會上教育部長陳寶生表示:“治理校外培訓機構,我們是不獲全勝決不收手。一些違規的培訓機構跟我們打游擊戰,我們就打持久戰,跟我們打麻雀戰,我們就打攻堅戰!”可以預見,在政府、社會、家庭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解決這一難題,緩解家庭需要送孩子上培訓班卻又不敢送的尷尬局面。

(四) 建立家庭有效溝通機制,加強文化反哺

祖輩經驗式育兒與父輩提倡的科學育兒之間存在矛盾與不協調,其實質也是祖、父輩兩代人代溝的表現,是不同文化、信念、價值觀的碰撞。面對家庭代際沖突,家庭成員應該互相理解、接納,明白“現代世界的特征,接受代際之間的沖突,接受由于不斷地技術化,每一代的生活經歷都將與他們的上一代有所不同的信念”。有良好的溝通是功能正常的家庭應該具備的特征,有效的溝通就像潤物無聲的春雨,是化解祖、父輩沖突的基礎,有助于家庭凝聚力及和諧家庭氛圍的形成。而隔代教養家庭的祖、父輩即便同住一片屋檐下,也鮮少敞開心扉共同討論家庭教養問題,各執己見,互相抵觸教養理念與行為上的分歧,日積月累任由矛盾的種子發芽生長。

因此,家庭應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進行有效溝通。首先,家庭成員應去除偏見陳見,相互理解、接納,對待家庭事務,堅持不惟“上”,不惟“書”,只惟“實”的原則,理性的思維、情感的尊重、交流的渠道都是化解家庭代際沖突的必備條件。其次,沖突產生后,祖、父輩應積極面對,開誠布公地展開溝通交流,兩代人都靜下心來認真溝通、協商,商討彼此在某些決定或責任中的矛盾之處,明確彼此的需要及感受,在良好的溝通中正視矛盾,盡量保持祖、父輩教養理念的一致,確保家庭教養的有效性。當然,在后喻文化盛行的今天,父輩也有責任積極對祖輩進行文化反哺,縮小兩代人的代溝。

猜你喜歡
隔代祖輩父輩
父輩們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隔代親”與文化傳承
父輩和祖輩的情感故事,分外美麗
祖輩學堂:幼兒園隔代開展家庭教育的實踐建構
調查
助教帶動“夕陽”之愛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敗歸咎于“隔代教育”,爺爺奶奶不背這個鍋!
接過父輩的旗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