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金礦床時空分布特征

2020-04-22 12:40
中國金屬通報 2020年3期
關鍵詞:金礦礦床成礦

胡 明

(招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招遠 265400)

中國金礦床與國外金礦床在礦床類型、礦床規模、成礦時間及分布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前輩們已整理發現中國小型規模以上金礦床1770個,本文擬從分析其時空分布特點、成礦環境入手,從中國獨特的大地構造特點上尋找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證據。

1 中外金礦床主要類型

1.1 世界巖金礦床主要類型及典型礦床

前寒武紀地盾、克拉通區花崗巖—綠巖型(造山型):澳大利亞卡爾古利、加拿大赫姆洛、美國霍姆斯塔克、印度科拉爾、巴西莫羅韋洛、圭亞那Omai。元古代原始裂谷區內的含金(鈾)礫巖型:南非維特瓦特斯.蘭德、加納塔庫比。古生代造山帶內的變質碎屑巖型和微細浸染型(卡林型):烏茲別克斯坦穆龍套、俄羅斯蘇霍依洛克、澳大利亞本迪戈、美國卡林。中—新生代火山巖建造中的淺成低溫熱液型:美國克雷森、斯利珀、智利-阿根廷帕斯卡-拉馬、阿根廷貝拉德羅、巴布亞新幾內亞利希爾島、日本菱刈。斑巖型:美國諾克斯堡、智利馬爾泰、秘魯皮里納、巴布亞新幾內亞波爾蓋拉、澳大利亞基茲頓、菲律賓迪比迪奧、印尼格拉斯貝格、蒙古奧尤陶勒蓋,中國團結溝、紫金山、畢力赫。構造破碎蝕變巖型:中國主要的金礦類型,山東新城、焦家、三山島及其深部(包括西嶺、招金瑞海)[1]。

1.2 中國金礦床主要類型

中國金礦床類型眾多,但缺少能夠形成世界級礦床的礦床類型。未發現維特瓦特斯.蘭德型、穆龍套型、霍姆斯塔克型、赫姆洛型以及環太平洋成礦帶的淺成低溫熱液型(斑巖型)等易形成超大型礦床的金礦類型。

由于中國獨特的大地構造背景,造山帶多為板內造山作用的結果,在應用該分類方案時遇到很大障礙。如華北板塊周邊金礦主要形成于侏羅—白堊紀,明顯晚于大興安嶺造山帶和秦嶺-大別山造山帶,與歐亞陸緣近南北向燕山期巖漿弧有關。距俯沖帶較遠、缺乏蛇綠混雜巖與大規模變質作用、發育大量中—新生代盆地及廣泛地殼減薄等表明,中國東部與北美科迪勒拉造山帶晚中生代地質存在宏觀差異,燕山期巖漿弧可能形成于一個以伸展為主導的環境,大量以花崗巖為圍巖或相對太古變質圍巖后生成因金礦及其成礦的大地構造背景值得深入研究。

此外,金礦形成并非完全依賴于它所處的大地構造環境,同一大地構造環境可以生成多種類型的金礦床,難以涵蓋或區分金礦的所有類型。在考慮礦床成礦地質背景與礦床基本地質特征基礎上,以容礦巖系為標準將中國巖金礦床劃分為9種類型。

表1 中國巖金礦床類型劃分與礦床數量統計表

2 中國金礦床特點

中國金礦床成礦時代上,主要形成于侏羅紀-白堊紀,成巖成礦時差大。國外具有“一老一新”的特點,即形成于穩定克拉通內的太古代金礦床與形成于環太平洋成礦帶的古近紀金礦床,成巖成礦時差小[2]。

表2 中國巖金礦床各成礦期數量統計表

中國金礦床礦床規模偏小,數量眾多。世界上20世紀發現儲量超過200t的金礦床85個,超過500t的14個。中國目前金資源量超200t的金礦區3個,招遠玲瓏,萊州新城-焦家-寺莊,三山島及其深部。其中三山島及其深部可能為中國第一個資源量超千噸的金礦區。

表3 中國巖金礦床規模統計表

中國金礦床還有如資源分布廣泛但資源儲量相對集中;伴生金儲量豐富但富礦少,品位變化大;探采深度淺但露采礦床少等特點。

3 中國金礦床空間分布

中國金礦床在空間上大部分分布于古陸塊及基底構造層隆起區的邊緣。沿塔里木-華北古陸塊南北兩緣,呈近東西向帶狀展布;在大興安嶺-太行山-豫西-鄂西-湘西一線以東廣大地區,呈近南北向或北北東向展布;在西南地區,呈向北東向凸出的弧形帶狀展布。從行政區域上看,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南、甘肅、貴州、陜西、河北、云南、四川、新疆、青海等地區;從成礦區(帶)上看,成群、成帶集中分布于膠東、小秦嶺、中西秦嶺、燕遼、黔滇桂、川陜甘、云開、西南三江、烏拉山-大青山、中西天山、長白山等區(帶)。與前寒武紀結晶基底有關的綠巖型金礦床分布于華北陸塊北緣的燕遼、夾皮溝等地區(有專家最新研究認為該區成礦時期為燕山期)。

與元古宙變碎屑巖有關的金礦床主要分布在華北、揚子陸塊元古宇坳陷、隆起邊緣的丹東-營口、桐柏—大別、江南古島弧、粵西、康滇地塊等地區。與古生代—三疊紀含碳質碎屑巖有關的卡林型金礦分布于揚子陸塊周邊的滇黔桂、陜甘川、中西秦嶺等地區。產于花崗巖類侵入體內外接觸帶中的大型金礦床主要分布于①華北陸臺周邊前寒武紀結晶基底隆起區內,受中生代重熔型花崗巖控制;②長江中下游、雅魯藏布江、三江等地區中新生代中酸性小巖體。與鎂鐵質、超鎂鐵質巖有關的大型金礦床主要分布在哀牢山地區(云南金廠、老王寨)、中秦嶺勉略構造混雜巖帶南緣(陜西煎茶嶺)、西準噶爾等地區。

結論:特定的礦床類型賦存于特定的大地構造環境中。

4 中國金礦床成礦時間分布

中國金礦床成礦時代具顯著區域性特征。成礦時代與北美、非洲、西澳大利亞、印度和巴西這些以太古宙與元古代成礦為主的國家相比,具有時代新的特點,但除臺灣金瓜石金礦床外,均不發育環太平洋成礦帶的古近紀火山-次火山巖型礦床。

表4 各成礦期金礦床數量統計表

元古代:金礦化主要分布于揚子陸塊的東南邊緣。如遼寧貓嶺、湖南沃溪。

早古生代:如河南銀洞坡,黑龍江老柞山。

晚古生代:晚古生代金礦床主要分布在塔里木-華北古陸塊北緣及其以北的碰撞區。如新疆哈圖、阿希,朱拉扎嘎。

三疊紀:三疊紀成礦期以來,金礦成礦帶多呈北東向展布,成礦作用東強西弱。如廣東河臺、海南抱倫。

侏羅-白堊紀成礦期礦床規模較大,類型齊全,主要分布在賀蘭山-龍門山-橫斷山以東地區。這與該時期賀蘭山-龍門山-橫斷山以東的整個中國東部地區進入歐亞大陸東南邊緣演化階段密切相關。其成礦作用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中酸性巖漿侵入與噴發活動直接成礦。如內蒙古畢力赫、敖漢旗金廠溝梁、山西繁峙義興寨、河北寬城峪耳崖、黑龍江嘉蔭團結溝、山東平邑歸來莊、河南嵩縣祁雨溝、福建上杭紫金山、云南墨江金廠、鎮沅老王寨、鶴慶北衙、新疆新源卡特巴阿蘇等金礦床。二是對先成的礦床、礦化或礦源層(體)進行再造成礦作用,顯示出成礦作用的長期性、多階段性、繼承性的特征。礦床的形成與賦礦圍巖沉積作用、區域變質事件及巖漿活動之間存在大的時差。形成的礦床一般規模較大、品位較高、成份復雜。

5 結語

中國地處歐亞版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匯區,受古亞洲、特提斯和濱太平洋三大構造域影響,地質構造歷史復雜,是全球少有的構造復雜地域。中國大陸地殼的固結時期晚,為非穩定型古陸,遭受后期活化的頻率高,具有高度的活動性。

大地構造演化歷史經歷了太古宙-早元古代原始地殼克拉通化階段;中、晚元古代大陸邊緣或陸內盆地演化階段;晚古生代歐亞板塊拼合,古歐亞大陸形成階段;中、新生代太平洋和印度板塊俯沖疊加改造階段。中國金礦床獨特時空分布特征包括:金成礦作用集中于侏羅紀-白堊紀;礦床類型眾多,但缺少能夠形成超大型規模的礦床類型;礦床規模偏小,礦床數量眾多,分布廣泛。

猜你喜歡
金礦礦床成礦
構造疊加暈找礦方法在青海哈西哇金礦床深部找礦預測中的應用
構造疊加暈法在深部找礦中的應用——以河南小秦嶺楊砦峪金礦床S60號礦脈為例
桂西沉積型鋁土礦床成礦規律及成礦模式
中國十大金礦排名
新疆寨北山銅礦成礦新認識及找礦預測
加納Amanforom礦區Ⅲ號隱伏金礦帶的發現與評價
中非銅鈷成礦帶礦床遙感特征研究
Premier金礦公司簡介
柴達木盆地北緣鋰多金屬礦成礦條件及找礦潛力
黑龍江省林口縣三合村探明超大型石墨礦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