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好文化引領,強化新疆民族團結工作

2020-04-23 09:31郭麗艷
新絲路(下旬) 2020年4期
關鍵詞:民族團結少數民族新疆

郭麗艷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新疆的問題最長遠的還是民族團結問題”。民族團結問題和文化引領問題成為新疆當前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期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希望通過從新疆文化演進的視角出發,對當前新疆民族團結工作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文化引領;民族團結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新疆的問題最長遠的還是民族團結問題”。民族團結和文化引領問題成為新疆當前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期面臨的重要課題。新疆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多民族共居、多文化交融的地區,在文化上涵具著多種文化的鮮明特色。應當說新疆無論地緣位置還是文化條件都是十分特別和重要的。然而客觀來講,近些年來新疆的發展,特別是文化的發展都表現出明顯的滯后性和保守性,成為影響新疆民族團結的深層原因之一。

為什么一個自古以來多民族共居、多文化交融的新疆,在當今文化更加多元開放、人文理性更加凸顯的時代,反而會出現文化上的相對封閉?會出現各民族之間的相對隔膜?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探討和反思的問題。筆者認為,之所以在新疆會出現今天我們看到的一些現象,除了要從經濟、政治、制度等方面尋找原因之外,新疆文化本身則是更需要關注和分析的重點,其文化進路與整個中國的文化發展之路在整體趨向上有匯通之處,但同時也存在自身的特點,而這些特點則很大程度上成為當前新疆文化、民族團結層面上出現問題的深層因素。重新審視和把握這些深層因素也是做好新疆民族團結工作重要意義的前提和基礎。

對于新疆世居的少數民族群體而言,一方面面臨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性改構,另一方面也需要重新建構和適應現代文化下的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在中國近代以來遭遇西方文化沖擊進行全面反思的過程中,由于新疆文化本身的多樣性以及地緣位置導致的爭端復雜性,導致在新疆傳統文化反思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存在明顯不足,直接導致在對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橋梁搭建上存在理論短板。與此同時,與中國主體民族漢文化的現代文化轉型有所不同,中國的主體文化在經歷了儒化、西化、蘇化等多種思潮的洗禮之后,逐漸走上一條對自身文化有清晰認識的現代文化之路,當前新疆少數民族文化則面臨本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本民族文化與漢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民族子文化與中華民族母文化等多方面的文化沖擊與壓力。因此,文化引領本身對于當下的新疆而言,除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動新疆文化發展之外,同時也要兼顧各民族自身傳統文化的轉型,這是時代擺在新疆面前的課題。

一、文化演進下的新疆民族團結再審視

新疆的現代文化演進之路存在著自身的特點,而這也就直接影響著新疆當前各民族的生存現狀及相互關系。關于新疆民族團結的重要性,以及影響民族團結的因素分析,我們能從各個角度加以分析[1],而新疆各民族本身的文化發展、文化交流、文化認同本身則是其中一項我們必須重視的根本性、前提性問題。準確的把握、正確的引導新疆文化演進方向,對于做好新疆民族團結工作是至關重要的。

民族團結本身是做好新疆工作的前提和保證,是目標也是過程。各民族之間由于文化、習俗、發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差異,必然或多或少的存在矛盾[2],而民族團結本身則是矛盾體的統一。審視各民族的現代文化演進之路,對把握當前新疆民族團結工作的困境和方向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首先,新疆現代文化在不同民族之間的不同步性直接導致各民族在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中存在文化隔膜。生活在新疆的漢民族群體大都經歷過對自身傳統文化的“祛魅”過程,同中國其他地區的漢民族一樣,能夠相對積極主動的接受先進文化洗禮,改變原有的生產生活觀念、方式、原則。新疆世居的少數民族群體,由于在近代以來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系統反思程度不足,在文化演進的過程中遭遇的現實和心理阻礙較大,往往存在對現代文化、現代生活方式的“水土不服”。

其次,新疆地區的少數民族群體內部在經歷文化轉型過程中也呈現出極為明顯的分化特征。在新疆的南北疆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在文化演進方面存在的差距要比中國其他地區遠遠要高,內地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盡管存在文化發展的不同步性,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經過市場化、網絡化的洗禮,城鄉之間的文化差異在逐漸彌合,然而在新疆地區由于民族文化的差異、市場化水平的分化導致新疆少數民族群體內部出現更大文化分化,一部分群體在接受市場化、先進文化洗禮過程中,迅速完成了文化觀念的轉變,積極投入到現代生活方式之中,并逐步享受到更多現代文化帶來的生活水平變化,這一群體無疑成為當前少數民族文化現代轉型的直接實踐者和受益者;另一方面,一部分少數民族群體由于生活環境、居住方式的影響,在接受市場化、現代化洗禮方面出現較大的不適應,有些地區的新疆少數民族群眾甚至還處在前現代社會的狀態在完成自身的生產生活。

因此,在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們去研究和推進新疆民族團結工作過程中,對于這一深層的文化演進現象必須引起高度關注,表層的經濟差異、習俗差異、宗教信仰差異背后,文化的發展不同步性更是今后處理新疆各民族關系時需要把握的前提。

二、加強先進文化引領,做好新疆民族團結工作

首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新疆現代文化協同發展。要做好新疆的民族團結工作,應當首先直面和解決新疆文化演進過程中出現的不平衡性問題。新疆乃至中國當前存在的文化發展不平衡性問題,除了由于地緣條件、經濟水平等因素影響之外,從內在原因來看,則是由于中國在走向現代化過程中沒有能夠同步的建立起與之相配套的現代文化理念。這與西方現代化過程中通過幾百年時間塑造形成的以“自由、平等、博愛”[3]為核心的現代文化理念形成鮮明對比。而我國近年來總結提煉而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是對這一缺失的填補與塑造。因此,借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全方位“啟蒙”,以充滿中國氣象、飽含中國經驗的現代核心文化理念去引領新疆各民族文化朝著共同的方向前進和超越,自然能夠成為新疆各民族之間相互理解、相互認同的核心文化基礎。

其次,塑造開放性、包容性的現代新疆文化引領民族團結工作。開放性與包容性原本就是衡量現代文化發展程度的重要標準。新疆多樣、異質的各民族文化,是塑造新疆獨特風貌的源泉,同時也是影響各民族團結的內在因素。文化的多樣性是把雙刃劍,它可以成為不同文化間互促增益的基礎,也可以成為不同文化間隔膜、沖突的來源,只有經過先進文化的洗禮,讓新疆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充滿開放性與包容性的氛圍中相互碰撞、相互了解、相互借鑒,才可能真正形成穩定互益的民族團結關系。這種開放性和包容性的建立,既需要新疆少數民族群體能夠理性審視自身文化價值與缺失,也需要漢文化群體自覺的摒棄文化“沙文主義”造成的偏見。

再次,以理性精神和世俗生活培育和諧的民族關系。理性和世俗精神是人類發展到現代社會以來塑就的核心思維模式。中國自“五四”以來呼喚的“德先生”與“賽先生”,正是朝著這一方向演進的探索,對于新疆的眾多少數民族文化而言,宗教文化的影響盡管深遠,但朝著理性和世俗方向演變的文化軌跡其實并沒有什么不同[4],宗教并不意味著迷狂,西方現代文化探索的過程也證明了這一點;理性也并不意味著功利[5],對于新疆民族團結工作而言,合理的運用理性和世俗精神去審視不同民族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弊病與問題,相互借鏡、相互補充,其實既可以成為培育新疆和諧民族關系的基礎,也是推進新疆多元文化互促、共進的契機。

注釋:

[1]比如汪繼紅的《新形勢下影響民族團結的因素分析》、陳東冬的《馬克思主義民族觀視域下的民族地區和諧穩定問題》、吳月剛的《民族關系影響因素》等

[2]這里的“矛盾”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意義上的矛盾,而非日常用語性的矛盾

[3]以法國“紅白藍”三色旗為象征的自由、博愛、平等精神,是西方啟蒙理性極力塑造的核心文化理念

[4]當前在新疆出現的一些宗教極端思想也正是在宗教文化逐漸走向世俗、走向理性過程中的反彈現象

[5]當前在中國社會發展過程出現的功利主義盛行的現象較為突出,這也意味著新疆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民族文化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補性

猜你喜歡
民族團結少數民族新疆
Jiao Ayi| 《嬌阿依》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童心繪團結 各族一家親
少數民族的服裝
民族團結的內蒙古樣板
新疆多怪
新疆對外開放山峰
新疆對外開放一類口岸
新疆小巴郎
《少數民族舞》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