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新時代應急文化體系建設

2020-04-24 00:29云教授
安全 2020年3期
關鍵詞:觀念應急理念

羅 云教授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 100083)

0 引言

應急管理是現代社會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產安全的重要方面,是影響國家穩定、社會和諧、經濟發展、人民幸福安康等國計民生的重大命題[1]。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生活和經濟建設造成的重大影響就是有力證明。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指出: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要針對這次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要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就必須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統籌謀劃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工作。目前,新時代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的建設已成為當務之急。應急管理體系必須、也必然包涵應急文化子體系,正如歷史先賢智者所說:沒有自我文化的民族,就是無根的民族。同理,沒有文化的管理,將會是無本、無略、失策的管理。要科學、合理、有效地應對重大突發事件,需要科學的、工程的、技術的、法制的、行政的、經濟的策略和措施,也需要有法、有規、有標、有序、有度的領導力和執行力,而這些對策措施和作為行動的基石是文化,是國民個體和社會組織意識、觀念、精神、意志、知識、能力、素養等文化要素的集中體現。因此,筆者基于文化學與安全科學理論的融合、交叉思考,結合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應對實踐,分析探討作為國家應急管理體系中的重要子系統——應急文化體系建設的理論基礎、思想路徑、結構范圍、理念引領等命題。

1 應急文化與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其關系

安全文化的發展先于應急文化。安全文化的發展對推進和提升安全生產與公共安全的能力和水平發揮著重要作用。

1.1 應急文化的概念及定義

對“應急”和“文化”的概念進行分析探討。在工業安全與公共安全領域,國外的一些學者認為:針對突發事件應急的主體是“災難”(Disasters)[2]。分析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以及生產安全與公共安全領域相關法規的定義可知,國內民眾普遍認為:應急的主體包括各類“突發事件”,一般涉及4大類:事故災難、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事件[3]。對“應急”最基本的理解是對突發事件的發生過程和事故發生后的應對,或稱事中、事后的響應和處置。隨著認識的發展和轉變,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展的現代安全應急管理理論使得對現代應急管理體系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和拓展[4-5]。應急科學與管理內涵的縱深擴展和外延擴大,它覆蓋了突發事件的預警期、突發期、善后期的全鏈條各個環節及階段,如著名的美國危機管理專家羅伯特·希斯(Robrt Heath)的“應急管理4R模型理論”,指出應急管理涉及4個階段:減少/預防(Reduction)、預備/預案(Readiness)、反應/響應(Response)、恢復/重建(Recovery)[6]。對于文化的概念,筆者認為將組織文化學的廣義文化概念與應急文化結合較為合理。論述和認知應急文化的內涵,應該參考借鑒組織文化、安全文化、企業文化同理的概念較為合適。這些相關領域的文化的概念在此不再贅述?;诖?,可定義為:應急文化是人類為應對災害事故或突發事件所創造的事前預防、預備,事中響應、救援,事后恢復、重建的精神價值與物質價值的總和。文化的概念可從2個角度來理解:一是從個體文化的角度,文化是人的意識、觀念、態度和行為范式的總和,是組織價值取向、目標愿景、行動準則、領導和執行能力的總和;二是從組織文化的角度,應急文化是組織應急機制、應急模式、應急方案的根基和根本,是組織應急策略、措施、方案的準則、動力和導向?;诖?,應急文化的概念也可從2個維度外延:一是從個體文化的維度,應急文化就是“應有的危險危機警覺意識,理性的事故災害防范觀念,內心的自我安全承諾,必備的突發事件應對素養”;二是從組織文化的維度,應急文化是指“一致高度認同的風險科學認知,自覺踐行的事故應對能力,完整系統的防控制度體系,時時處處的應急救援氛圍等”。

應急文化的概念中,應急意識或理念是應急文化的精髓,理念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素質,素質決定命運。應急文化內涵中的精神價值和物質價值是應急文化的主要內涵,精神價值是指內化于心的理念層面的應急觀念、應急認識、應急思想、應急意識、應急態度、應急知識或能力的形態體系;物質價值是體現于社會、組織或企業的應急信息、應急措施、應急系統、應急氛圍、應急物質、應急器材、應急裝備等物化形態體系[7]。意識和理念層面的精神價值是應急文化的核心,應急理念是人們應對突發事件的理性意識、科學認知、正確觀念的集合。

應急文化無論對于個體還是政府和組織,都表現出在事故災害應對中發揮軟實力的作用,甚或是應急管理的根基和靈魂。我們研究、分析和探討應急文化體系建設,是期望有助于社會組織和企業優化、發展和創新應急文化,構建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應急觀念文化、應急行為文化、應急制度文化和應急物質或環境文化體系,為優化、發展和提升應急文化提供理性支持和策略導向。應急文化產生和發展于社會的安全應急實踐、企業的事故災難應對、家庭和個人的事故災害經驗和生活遭遇的痛苦實踐之中。應急文化通過組織成員和個人的意識形態體現出來,同時通過各級政府組織和各類社會組織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制度等管理策略、模式、方法、措施和手段顯現,是組織系統、全面、科學的應急思想、理念、準則和行為范式綜合反映。組織、企業和社會防范與應對事故災害的根本取決于應急文化,其主要通過觀念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態文化等子文化來體現,對于大眾或個體,應急文化是一種通俗易懂的防災避險、災難應對、自救互助、救援博愛的安全應急文化知識、能力和素質。

1.2 應急文化與安全文化的關系

無論是災害文化、危機文化、應急文化,還是安全文化,都可劃歸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范疇[8]。由于安全文化提出及發展已有數十年的時間,已經在安全生產、社區安全、公共安全、校園安全等領域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實踐的應用成效,并已為政府、企業、大眾所接受。因此,探討應急文化需要理順應急文化與安全文化的關系。

在普遍接受的安全文化概念中,安全文化包涵災害文化、危機文化和應急文化[9]。目前,在民眾應急意識淡薄、應急觀念不強、應急理念不端、應急能力低下的情形下,強調和突出應急文化是明智的,也是應該的。時間維度上,安全文化發展在先,應急文化發展在后;社會發展和空間維度上,安全保障能力相對應急能力較強,因此,民眾階段性重視或突出應急保障和應急文化是必要和正常的。但是,無論從公共安全、生產安全,甚至國家安全的角度,安全的根本、精髓、重心永遠是事前預防,也就是應急的最高境界——無急可應,保險(安全)的最高境界——無險可保。企業在實現安全生產的活動中,要事前預防,也要事中應急和事后整改,這就是所謂的“綜合對策”“系統措施”。因此,需要安全文化建設,強調安全意識、預防觀念、防范理念。但是,由于危險因素客觀性和風險因素的復雜性,以及安全技術、經濟能力的限制,科學的講,絕對安全是不存在的,安全永遠是相對的。因此,也需要重視應急工作、應急文化建設[10],如同安全文化建設一樣,將現代的、符合時代發展的優秀應急文化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實化于物、強化于企(組織)。

綜上所述,應急文化是安全文化體系中的重要子文化,它可以橫跨并包涵于公共安全文化、社區安全文化、公共衛生文化、企業工廠安全文化,以及大中小學的校園安全文化等領域。通過應急文化體系的建設,充分發揮文化的軟實力作用,為應急管理工作提供理論支撐、目標導向、精神動力、智力支持。

2 從新冠肺炎疫情應對看應急文化的重要性

新冠肺炎疫情這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與文化密切相關的特性:第一,“人為性”特征,新冠肺炎病毒其本性和起源是自然,但是引發和傳播,以及傷害目標都與人的因素密切相關,它不是自然暴發、不是天災,不直接危害財產,與技術無關,因此,人們應具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文化觀念;第二,危害對象“全民性”,沒有一個突發事件會涉及到全體國民,自然災害是區域性的,事故災難是局部性的,但公共衛生事件可涉及到全體國民,沒有一個人能置身度外,因此,全民只有“團結一致,同仇敵愾”才能制勝;第三,影響“全球性”,由于當代社會經濟的全球化,人員、物質的快速頻繁流動,使公共衛生影響可以在較短時間傳播到世界各地,因此,公共衛生疫情可以影響到全球,甚或涉及到人類安全;第四,損害具有“社會性”和“擴展性”,如果重大公共衛生疫情控制不住,將會從直接的人身健康及生命傷害擴大影響到國家的社會經濟安全、政治安全等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認知,力求做到“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第五,事件演化過程的“延時性”或“延緩性”,疫情相對于其他突發事件和災害,具有較長時間的持續性和延續性,這會為社會、組織和個體防控和應對疫情帶來變數和機會,所謂“良機一現不復返”。上述特性表明:應對公共衛生事件與人們的安全風險理念和衛生健康觀念、公眾的公共衛生意識和知識、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社會的應急救援行為和作為、政府的公共衛生價值理念和理性、各級各類組織的防御救災能力和素養等文化因素密切相關。

3 應急文化體系建設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作用[11]

應急文化體系建設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作用可從價值理性和目標愿景2個層面來分析認識??蓮囊话阄幕瘜W的基本原理和理論進行揭示。

首先,應急文化建設具有“應急價值觀收斂原理”,如圖1。通過應急文化建設可以統一或收斂組織全員的價值理念,起到組織的應急管理目標一致化的作用。從圖1可知,通過價值理性的收斂作用,消除組織全員對應急目標認知的偏離或多元化認知傾向,發揮全員的應急態度或應急理念歸一化作用。通過“應急價值觀收斂原理”,實現形成對社會組織成員或企業員工的觀念文化培塑和統一,使全員的應急價值認知和理性收斂于組織確立的應急核心理念上來,從而發揮價值理性的凝聚和激勵功能作用。

圖1 應急文化體系建設的“價值觀收斂原理”圖

第二,應急文化建設具有“目標愿景導向一致性原理”,如圖2。無論是政府、社會,還是組織或企業,由于公眾或員工文化素質、角色或崗位的不同,以及客觀社會地位或職業的不同,使得生命健康意識和應急觀念存在有差異和不一致性。因此,對應急管理目標愿景會存在必然的差異性或偏離,所以,需要通過文化建設來克服和實現目標愿景偏差的最小化,這就是圖2所示的“目標偏離角最小化原理”。通過共同的應急文化理念或應急價值觀教化和培養,使組織或企業產生最大的應急文化合力,從而實現安全應急管理戰略或策略的有效落實,發揮應急文化的智力支撐和目標導向作用。

圖2 安全應急文化體系建設的“目標偏離角最小化原理”圖

因此,簡要歸納應急文化體系建設的功能作用:第一,應急文化體系建設可強化企業的“軟實力”,具有安全應急決策戰略性、應急目標導向性的意義;第二,應急文化體系建設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突顯應急管理“依靠人”“為了人”的理念;第三,應急文化體系建設可以“糾偏”和“干涉”不良文化傾向,避免由于不良的應急意識和觀念導致的“干擾”和“阻力”,充分發揮組織成員的應急戰斗力和工作動力。

4 應急文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役中發揮的顯著作用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役中,充分證明應急文化所具有的功能作用:一是應急管理信念與理念的凝聚功能,通過應急文化理念體系構建、宣貫、灌輸凝聚人們或成員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意識和思想;二是應急意志和精神的激勵功能,通過應急文化提振團隊成員的應急情緒和精神狀態,從容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三是應急思想和觀念的傳播功能,通過應急法規的宣貫、疫情知識的教育、防控方案的優化,增強各種應急意識和能力,如責任擔當意識、應急科學意識、應急法治意識等,從而統一應對突發事件的思想和意志;四是良好應急行為習慣的培養和規范功能,通過應急文化的宣傳、教育、培訓,使成員正確理解和認識應急目標、應急愿景和應急任務,對組織或企業成員的應急行為發揮規范性、約束性的作用;五是應急管理和使命的動力功能,通過應急意識的強化、應急觀念認定、應急思想明確、應急理念和應急行為準則確立等,使組織成員認識到應急管理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從而產生應急管理的推動力和創造力,進而“被動、應付、低能、低效的應急管理”轉變為“主動應急管理”“能動應急管理”和“能效應急管理”。

在本次抗擊應對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戰役中,應急文化對疫情的有效應對發揮了顯著的軟實力作用,具體表現為:

一是理念與信念的凝聚作用。從組織文化的角度,沒有全國高度一致的抗災理念和堅強信念,沒有正能量的輿論氛圍,不可能打贏抗疫攻堅戰。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疫情防控工作,統一國家抗疫策略,確立全民參與戰疫的戰略思想,形成眾志成城、團結奮戰、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疫情應對理念和信念,為最終戰勝新冠疫情提供了指導思想和正能量理念保障。

二是精神和意志的激勵作用。從個體文化的角度,無論是已經染病的人員,還是防疫救治人員,個體自身免疫力與精神狀態和情緒意志密切相關。通過個人的預防意識和應急觀念的強化和提升,變消極情緒到積極情緒,變被動應對到能動防控,從而強化和提升個體的抗疫、防疫效能,發揮精神支柱和意志支撐的作用。

三是認知和行為的規范作用。無論個體還是組織,文化具有對思想認知的規范和行為的約束功能。黨中央通過強調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實現抗疫的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做到令行禁止,對全民的防疫、抗疫行動起到引領性、規范性的作用,形成科學、合理、持久、有效的行為引導力和行動約束力。

四是工作動力及智力的支持作用。通過智慧的疫情應對文化策略和措施,樹立正確的抗疫觀念思想、行為準則、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增強各級政府組織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提高對全民的領導力和戰斗力,為應對疫情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5 應急文化體系的結構設計

應急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應急文化體系是一個復雜系統。因此,構建應急文化體系需要應用系統工程原理和模型。根據系統工程“霍爾模型”結構,可以構建出“應急文化體系建設結構模型圖”,如圖3。

圖3 應急文化體系建設結構模型圖

圖3中給出了應急文化體系建設的3個維度:一是邏輯維,它反映應急文化建設的主體;二是知識維,它反映應急文化的形態體系;三是時間維,它反映應急文化功能體系。具體各維度涉及的因素是:第一,應急文化的主體要素,它包括政府層面的應急文化、企業或社會單位的應急文化、社區或區域的應急文化、學?;蛐@應急文化、家庭應急文化、農村或鄉村應急文化等;第二,應急文化的形態體系,它是基于文化學形態體系分類,包括應急觀念文化、應急行為文化、應急制度文化、應急物質文化4大形態;第三,應急文化的功能體系,它是從應急演變規律的角度,反映事故災難發生前的預防預備文化、事故災難發生過程中的的減災抗災文化、事故事件發生后的救援醫療恢復文化等。

由于應急文化體系的復雜性,除了上述3個維度外,應急文化體系建設還需考慮如下維度的規律:第一,從應急管理或涉及的人員隊伍的角度,即對象或人員維度,通常有決策者或領導的應急文化、應急管理專業人員的應急文化、各級政府管理人員的應急文化、市民或志愿者的應急文化、企業家和從業人員的應急文化、大中小學生的應急文化等;第二,從突發事件或不同災種應對的維度,根據《突發事件應對法》或公共安全、生產涉及的突發事件,一般有人為事故的應急文化、地震和地質災害應急文化、氣象災害的應急文化、火災或消防事故的應急文化、公共衛生應急文化、社會突發安全事件的應急文化等。

在應急文化的多維度體系中,根據應急文化的核心內涵和定義,從文化特征和一般文化規律的角度,最為重要的維度是應急文化的“形態體系”,也就是應急觀念文化、應急行為文化、應急制度文化和應急物質環境文化,這是實施應急文化落地工程重要和根本認知;從人的個體來看,主要涉及應急觀念文化和應急行為文化。觀念文化具體包括人的應急理念、意識、態度、思維方式等,以及組織或企業的核心理念、理念體系、價值觀、目標愿景等。觀念文化體現在社會組織、企業及個人的應急價值取向、目標追求和行為理性中,從意識形態深處影響人們的應急行動和行為,發揮著基礎性、支配性和決定性的作用。應急行為文化表現對事故災難的認知反映、應急處置的行為慣式等;從組織或企業的應急文化來看,主要涉及應急制度文化和應急環境或物態文化。組織的應急制度文化也稱為應急管理文化,屬于組織文化范疇,是企業或組織安全實踐活動中構建的應急管理體制、應急管理機制,及相關的應急管理法規制度、方針政策、標準規范、準則流程的總和。應急物質環境文化是文化的外化或物化展現,又是文化建設和發展的基礎。企業或社會應急物質文化和環境文化體現在如下方面:一是應急環境或氛圍的可視化;二是應急物質儲備的充分性、合理性;三是應急監測、控制技術的功能性;四是對事故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警報等功能和能力;五是事故災害應對或戰時的逃生、救援、救助、搶救、醫療、康復、恢復等能力。應急物質文化是應急觀念文化、應急行為文化和應急制度文化的物態表現和物化支持。

6 應急觀念文化體系建設的探討

應急觀念文化是應急文化的核心、精髓和根基。應急理念體系是構成應急觀念文化的主體。應急觀念文化建設的程式要經歷一個過程:首先要提煉核心理念,構建應急理念體系;然后學習、宣貫、理解應急理念體系;最后要實施應急核心理念和理念體系的落地工程,從而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全社會普適性的角度,應急觀念文化的建設可從個人應急文化和組織應急文化2個方面探討。

6.1 構建個人應急文化理念體系

個人應急文化理念指社會人或大眾應該建立的應急文化理念。理念就是理性的意識、認知和觀念。新時代的社會人或公眾應建立如下基本的應急理性認知和觀念。

(1)應急意識:應在事中,急在事前!

(2)應急認知:寧可千日無災,不可一日不防!

(3)應急價值觀: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損害不可逆;減負得正,負負得正;少損失的,就是賺了的!

(4)應急預防觀: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防微杜漸而禁于未然!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智者用別人的事故當作經驗,愚者用自己的鮮血換取教訓!

(5)應急救援觀:萬物之中,以人為貴!一分希望,百分努力!

(6)應急生命觀:沒有生命,就沒有一切!生命是創造幸福和價值的資本!生命是成長成才和成功的基石!生命是智慧力量和情感的載體!

(7)應急處置準則:兩害相權取其輕,保住生命就保住了一切!

6.2 構建組織應急文化理念體系

組織應急文化理念是指政府、企業或社會組織應該建立的應急管理文化理念?,F代社會各級政府和各行業企業應具有如下一般的應急管理文化理念。

(1)應急管理理念:以人為本、科學謀劃、安全為天!明者見于未萌,智者危于無形!思其危則安,忘其危則危!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2)應急管理方針:常備不懈、平戰結合、及時高效、精準施策!

(3)應急管理使命:人民中心、生命至上、責任當擔!

(4)應急人本觀:應急為了人民、應急服務人民、應急依靠人民!

(5)應急科學觀:分類應對、分區防控、分級響應、分步實施、分層監管、科學精準!

(6)應急責任意識:人命關天,責任如山!官以安為責,有責則成!企以安為本,有本則贏!業以安為術,有術則靈!

(7)應急共享意識:共謀、共建、共擔,共享!

(8)應急管理愿景:無急可應、無??芍?、無險可保、無損可控、無傷可救、無害可避!

(9)應急預案觀念:求全、求實、求用、求精、求效!

(10)應急器材觀念:寧可一世不用,不可一時沒有!

(11)應急演練觀念:平時千滴汗,戰時不流血!自動、互動、能動、機動!

(12)應急機制觀念:統籌規劃、集中指揮、協同行動!下報上應、內外結合、協調一致!

(13)應急物質觀念:充分、充足、充實!

新時代應急觀念文化還需要思考從傳統應急文化到現代應急文化的轉變。例如,在應急觀念文化層面:變“革命精神”為“科學精神”,變“要我應急”到“我要應急”“我會應急”,變敏感儲備成本為注重響應價值,從僅憑技術至勝到注重文化引領,變重視事后救援為重視事前預備;在行為文化層面:從形式應急到實質安全,從就事論事到系統防范,從經驗管理到科學管理,從被動責任到主動擔責,變“事后追責”為“事前履責”,變“見義勇為”為“見義智為”,變“小應急”為“大應急”,變“分項(分類)應急”為“綜合應急”;變“消”為主為“防”為主,變“被動出警”為“主動出警”,變“依靠政府專管”為“動員全民參與”,變“強調戰時”為“平戰結合”等。

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相對于“非典”疫情已經有很大進步,如全民的公共衛生意識有較大增強;應急科學應對和處置的理性得到強化,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分區應對,效果顯著;依靠科技支持、專家決策的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大大提高;全過程、全方位科學應對理念得到確立和推行;國家意志、統一指揮、全民行動、分區實施得到強化;全民行動、聯防聯控的能力增強;安全及應急科技和制度自信意識得到加強等。但在疫情的早期防控和應對實踐中也存在一些教訓和不足:

(1)在組織文化的層面。一是預防、預警、預備的價值理性認知還不成熟,表現出預防失敗、預警失效、預備失能后方知價值所在。例如,在疫情早期的警覺性不高和防范措施不力,錯過最佳防控期;初期個別預警信息沒有引起重視,行動反映不及時;各類應急物質預備嚴重不足。二是各類組織對公共衛生應急預案的重要性、實用性認識不到位,表現出重大公共衛生事故應急預案分級不合理、不成熟。全國各地一刀切的一級響應(四級制最高級),表現出合理性、實效性較差,實際上,武漢是實施了封城的特高級別的應急響應。因此,應該思考優化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響應分級的體系。三是國家公共衛生系統權責體系和決策機制需要科學優化,表現出早期應急決策和管理混亂、應對不力。衛生行業與專業應急管理部門的職權、職能邊界需要清晰。應急管理的專業化、科學化能力有待加強。四是疫情應對初期對新聞媒體、大眾媒體平臺的警示作用認知不明、認識不足。涉及全民的公共衛生事件,需要充分發揮媒體的預警作用和警示效能。相信人民、發動群眾,通過人民戰爭才能制勝重大公共衛生事件。

(2)在個體文化層面。一是針對社會公民,公共衛生科學知識普及和公共衛生法制宣傳不夠,人們對流行病的知識還顯欠缺,法制觀念不強;公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衛生的飲食習慣有待改進和培養,一些地區和公民未吸取SARS病毒源頭的教訓,食用野生動物的陋習普遍存在。二是針對政府官員和組織機構管理者,還有部分人員對角色的公共衛生政治敏感性意識不強,“人命關天、健康至上、安全為天”的理念認識不足;少數官員對現代社會的安全衛生憂患意識不強,在治理公共安全和衛生突發事件方面的知識欠缺、能力不到位。

7 結論

(1)應急文化體系是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突發事件的應對具有重要的軟實力作用。應急文化屬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范疇,橫跨并屬于公共安全文化、企業安全文化、社區安全文化、校園安全文化、危機文化、減災文化等領域。國家應急文化體系建設可以從政府、企業、社區、鄉村、家庭等多主體,應急觀念文化、應急行為文化、應急組織文化、應急環境文化等多形態,預防文化、減災文化、救援文化等多功能的多個維度開展。

(2)新冠肺炎事件應對表明:應急文化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巨大的力量凝聚、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作用?;谖幕瘜W的價值觀收斂原理及目標偏離角最小化原理,論證了應急文化的功能作用和目的意義。

(3)新冠肺炎疫情這一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過程,反映我國在安全應急文化建設方面的問題和不足。依據應急文化基礎理論,未來應從組織應急文化和個體應急文化2方面加強推進和發展。

猜你喜歡
觀念應急理念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環保節能理念在建筑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
維生素的新觀念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融入
堅持系統觀念
別讓老觀念害你中暑
情景構建在應急管理中的應用
應急救援要訣“少 快 短”
應急管理部6個“怎么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