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性與技藝性相融合的紫陶創作教學策略探析

2020-04-28 11:16王聰穎上海市建平中學上海200135
流行色 2020年1期
關鍵詞:紫陶陶藝紫砂

王聰穎(上海市建平中學,上海 200135)

一、課程研究背景

本文是我近段時間進行紫陶教學過程中的一點經驗與看法,通過每周兩課時的選修課將自己所了解的這門傳統工藝教給我的學生們。在教學中我發現按照傳統的紫砂陶器制作流程和要求,學生不感興趣,因為紫砂陶器的制作有其特殊性, 需要一種工匠精神反復推敲制作。我們現代的學生首先沒有這樣充足的時間,其次沒有這樣的心境,根本無法進行傳統紫砂陶器的訓練。而我們高中藝術課所培養學生的并非是要求他們達到某種精湛的技藝,而在于將紫砂創作作為載體,來培養引領我們學生走進傳統文化,走進傳統藝術中去。紫砂陶器是我國獨特的傳統工藝產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很高的藝術成就。紫砂陶器因泥料特點而形成了它特有的一種成型工藝,主要是手工操作的泥片鑲接法。一件紫砂壺的制作流程很復雜也很精細耗時。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一件紫陶作品最少要十個課時左右才能完成,學生會對其不感興趣。由于我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多學科知識的儲備,我們如何將其綜合素質發揮出來,以紫陶創作作為載體,調動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使其創意思維得到徹底的發揮,并且使其能夠感受藝術帶給他們的愉悅性。因此我提出在紫陶創作教學中將趣味性和技藝性兩者相融合,才能解決上述的問題,滿足學生的真正需求,使他們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

二、趣味性與技藝性相融合的紫陶創作教學策略

1.在紫陶表現內容上進行改良

在紫陶的學習創作中很多時候因為技術上的不足以至于很難達到想要的效果。將傳統的紫陶器型進行生活化的延伸,崇尚“為生活而藝術”的思想,將表現內容生活化。打破陶藝教學中某種技藝學習的局限性和枯燥感,改變傳統創作內容上的單一模仿,讓學生們在紫陶創作中擴寬視野,激發學生與生俱來的創造天性。人的藝術感覺來源于人對自然生活的觀察與發現。在紫陶創作中應該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有思想地表現生活。為此我將課程設計如下:

案例1:壓印游戲。如圖1,筆者的活動設置主要為了體驗各種工具、材料、紫陶泥的泥性,通過玩泥游戲的方式,用揉、搓、壓等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生活中去尋找創作材料,如樹葉、指紋、蕾絲等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進行肌理的制作和個性化的造型游戲。學生在游戲的基礎上不僅培養了興趣,同時也達到了紫陶初期感覺的訓練。

案例2:讓你的筷子不再孤單。如圖2,筆者向學生展示不同時期不同材質的筷子架,和不同時代的筷子架隱含的審美特點,讓學生思考這些筆架在造型和實用功能上的特點。此時,要求學生把初期感覺訓練獲得的知識,通過梳理細化為制作手段和方法,教學活動的設置也提升為感受紫陶為主,主要運用揉、搓、壓、捏、切、挖、堆等方法進行筷子架的創作,引導學生在創作中進行夸張變形,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和趣味性。

圖 1 壓印游戲

圖 2 讓你的筷子不再孤單

高中階段的學生對造型有了一定的理解與認知,并且他們的理解能力強,有較強的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們喜歡用泥巴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把紫陶課作為一種身心放松的游戲。因此,高中階段的紫陶選修課除了讓學生了解紫陶這門傳統工藝外,要讓學生們無拘無束地快樂創作,快樂體驗紫陶文化,進行情感的釋放與表達。

2.紫陶造型的改變

中國的紫砂陶藝歷史悠久,其表現形式十分豐富。傳統的紫砂陶藝技法是需要大量時間和經歷去學習、練習的。在跨入21世紀的今天,紫陶教學如何在繼承古代陶器優點的基礎上,創造出能充分體現高中生個性的紫砂陶器作品值得我們思考。首先,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要培養紫陶藝術的欣賞者而非紫陶藝術的從業者,我們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們熱愛并投入到陶瓷藝術中來,讓學生在繁忙的學業之余能通過這項傳統手工藝帶給他們身心上的愉悅,對藝術的熏陶和對審美觀念的培養。因此,在紫陶教學活動中,我不會過分強調規范化的器型,而是讓同學們在玩中探索、發現、學習、創造。所以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對原有的教學進行改進,突破傳統造型帶來的枯燥而又漫長的學習過程,嘗試運用各種輔助材料進行陶土的造型創作,嘗試運用各種技法制作平面或立體的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案例1:玩轉時間。如圖3,在學生們掌握各種造型語言和技巧以后,教學中介入了大量的圖片和實物欣賞以拓展更多的造型可能,圍繞“玩轉時間”這一主題讓學生們設計制作時鐘,高中生已經具備物理、勞技、信息應用等多學科全方面的理論基礎,通過時鐘的創作,調動他們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創造潛能。整節課學生激情四射,全身心投入在創作中。

圖3 玩轉時間

圖4 瓶瓶罐罐

案例2:瓶瓶罐罐。如圖4,經過前幾節課的鋪墊,學生們已經對泥性有了一些了解,紫砂泥料的燒成溫度在1180°比瓷土的燒成溫度低,學生們在創作時利用白色瓷土為化妝土涂抹在紫砂陶土表面,但因為燒成溫度不同所以學生提出改變紫砂土的燒成溫度,通過控制長石、碳酸鈣在粘土中的比例來改變紫陶原有的燒成溫度。因此在創作中突破紫砂土燒成溫度的限制。同學們利用紫砂土較好的可塑性對造型進行創意,如喵星人系列、手握杯、異形餐盤等。同學們在創作中體會紫陶帶給他們的快樂。教師在學生創作中不一定強求學生達到預期目標,可以在學生創作過程中給予啟發和建議,“變玩笑為創意,變腐朽為神奇”,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不斷地肯定學生的想法。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思維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世界的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睂ψ咸照n程中創新思維的培養,我堅持一下幾點:注意保護學生的獨特個性,給予其自由發揮的空間環境。不盲目下結論,不中途打斷學生的創作思路,鼓勵學生將自己內心世界獨特的想法大膽地表現出來,引導和啟發學生。課堂上我注意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創作氛圍。教學內容上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主題,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了解自己不是藝術品的復制者而是創造者。引導學生平時多觀察生活、聯系生活實際,多看古代現代的陶藝作品以提高自我的鑒賞能力、辨別能力,激發創作靈感。

3.評價方式的改良

在紫陶課程中,只要學生積極投入,身心愉悅,體會到紫砂文化帶給我們美的享受和凈化心靈的體驗就是成功的。應該給予肯定,這對激勵學生探索與創作熱情、提高審美能力、樹立自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在評價學生作品時以創意性、獨特性、個性化為標準。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作品進行積極的評價。

(1)說說自己的作品

每一個作品都是學生們對生活和事物夸張的理解,有著豐富的內涵,他們給泥土賦予了新的生命和靈魂。我們要給每一位同學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讓他們介紹自己的作品,我們認真傾聽他們介紹,發現作品的獨創性,并給予積極的、肯定的評價。

(2)談談同伴的作品

將學生作品陳列在展示區大家一起看一看、找一找、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些作品?為什么喜歡?并讓學生撰寫紫陶學習的收獲和感想。下面選取兩篇學生學習陶藝課的感想:

紫陶課感想

高一(7)謝雨瑩

笑看人間沉浮事,只愿身在陶泥中。手指觸在光滑的泥上,有點兒微微的涼,桌上淡淡的泥跡好似水墨畫的輕盈筆觸,一塊潔凈的泥土,一碗清靈的水,再加上一雙靈巧的手。成就了我與泥土的邂逅。紫陶可讓我找到了自己心靈深處最樸素的美。它促使我重拾遺失的情感,而不至于淹沒于現代社會文明的喧囂和冷漠之中。紫陶讓我們從樸實的泥土中發現驚人的美。

紫陶課感想

高一(8)馬瑤

這學期我選擇了紫陶的選修課,在這課程之前我對這方面知識的了解可以說寥若晨星。通過老師趣味性的課程讓我對紫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喜歡它身上那種遠古的氣息的紅色,就像沉淀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氣息,當做完時會有一種成就感,其實有時候做陶藝也就是在做人,不緊不慢,有條不紊,用自己的大腦塑造自己喜歡的東西,也就像人用思考用行動來塑造自己的人生一樣。

結語

在美術教學多元化發展的今天,陶藝教育更應以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為目標,讓學生快樂學習。通過紫陶課的學習把學生從繁重的學習負擔中解脫出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優勢。經過我本學期的實踐,我認為紫陶教學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形式。學生在此次課程中不僅收獲了快樂,也收獲了自信。最后引用學生的一句話:“有些東西在你生命中很特別,任何一件陶藝作品都可能破碎,但記憶永遠不會。寫你的故事,創造你的傳統,讓你的生活充滿手作的溫暖?!?/p>

猜你喜歡
紫陶陶藝紫砂
建水紫陶研究:紅河州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紫陶作品
建水紫陶研究:學生紫陶作品(二)
大美紫砂,無聲的藝術——論紫砂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畫家張宜與紫砂
文質彬彬的紫砂新境——吳鳴紫砂藝術品讀
馬行云藝術作品欣賞
“瘋狂”的陶藝
學陶藝
做陶藝
建水紫陶:中國建水紫陶古陶斗美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