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不喧嘩 時間自作答
——“南吳北齊的藝術世界”吳昌碩齊白石作品展綜述

2020-04-28 02:08馮朝輝
藝術品 2020年12期
關鍵詞:吳昌碩齊白石花鳥畫

文/馮朝輝

時維霜序,歲屬三秋,在經歷了一個夏季的婀娜后,沈陽以無比絢爛的色彩迎接著銀裝素裹的世界。映襯著秋日滿地落葉的金黃,作為沈陽美術館運營開館首秀,在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以及沈陽旅游集團有限公司的大力推動下,在魯迅美術學院、沈陽故宮博物院、榮寶齋沈陽分公司等的大力支持下,沈陽書畫院邀約筆者作為學術主持兼策展人,和他們一同精心策劃了“南吳北齊的藝術世界—吳昌碩齊白石書畫作品展”,并于2020 年11 月8 日在新啟用的沈陽美術館新館舉行了開幕儀式,以此增強沈陽美術館新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推動吳昌碩、齊白石藝術于遼沈地區的傳播,彰顯沈陽作為東北文化名城的獨特藝術魅力。

展覽計劃持續兩個月的時間,但廣大遼沈地區的書畫愛好者和熱情的市民們,還是在開幕式當天迫不及待地到訪沈陽美術館,讓主辦方不得不出于安全考慮,抱歉地設置了人流限制。據統計11 月8 日開幕式當天,不足一千平方米的展館、95 米長的展線共接待了兩千余名參觀者,且開幕式后依然維持在日均參觀人數近千人的標準,此種熱度是除遼寧省博物館舉辦重要展覽之外較難見到的。這一方面說明了此次展覽選題之正確,展品水平之高,市民對此有著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沈城人民并不缺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缺少的是較高水準、較大規模藝術盛宴活動的組織與開展。

作為一名從事吳昌碩、齊白石書畫藝術的研究者、一名高校繪畫教師,“讓喜愛吳昌碩、齊白石書畫藝術的朋友們,能夠站在筆者的肩上去欣賞兩位大師的藝術作品”,是筆者多年以來的夢想。

眾所周知,我國北方地區于中國傳統文化積淀與儲備上,照比南方地區尚存在一定的差距。為了給東北增添文化與藝術內涵,改變“塞外”“蠻夷”的認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以遼寧省博物館為龍頭,魯迅美術學院、沈陽故宮博物院、沈陽師范學院、遼寧美術出版社等學術與文化機構都將搜集前人文化遺產,豐富所藏書畫文物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來抓。在魯迅美術學院任教7 年多的時間中,通過與遼沈地區文博機構、畫家以及一些重要私人藏家等的廣泛接觸,筆者驚喜地看到,就中國傳統大寫意花鳥畫領域的兩面旗幟—吳昌碩、齊白石作品而言,遼沈地區的收藏尚具有一定的規模。其中遼寧省博物館保有吳昌碩作品3 件、齊白石作品380 余件;魯迅美術學院保有吳昌碩作品約為5 件、齊白石作品37 件;沈陽故宮博物院保有吳昌碩作品6 件左右、齊白石作品近30 件;遼寧美術出版社保有吳昌碩作品11 件、齊白石作品13 件。2018 年、2019 年筆者曾以《持山作壽與鶴同儕》《自信無腸一輩羞》等為題,撰文對魯迅美術學院及遼寧美術出版社所藏齊白石作品進行了賞析。另外遼沈地區尚有一些重要私人藏家亦保有不少吳昌碩、齊白石作品,2017 年在參編《吳昌碩全集》(上海書畫出版社),以及《世紀丹青—吳昌碩齊白石作品集》時,筆者曾對遼沈地區民間所藏吳昌碩、齊白石作品情況進行過較為全面的了解,各約百余件,這些都為本次展覽得以順利實現提供了必要條件。

中國傳統大寫意花鳥畫發展,從明代陳淳、徐渭開創先河,到清初的八大山人以及清中期的“揚州八怪”,再到晚清至近代出現的吳昌碩、齊白石。誠如本次展覽開幕式后舉行的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北京、上海以及遼寧的各位專家、學者所言,“吳昌碩、齊白石成就了中國傳統大寫意花鳥畫領域的‘兩座高峰’,亦可稱之為耀眼的‘雙子星’”。

齊白石 雙雁圖 134cm×33.3cm 紙本設色 沈陽故宮博物院藏

吳昌碩、齊白石皆秉持于傳統中求發展的態度,畫風一脈相承,他們敢于自醒,主動突破舊的窠臼,直面民眾求新的審美思想,推動了中國傳統寫意花鳥畫向前發展,為中國金石書畫藝術的開宗、立派、傳承、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吳昌碩、齊白石所創造的藝術高度令后世仰止,其所留存的藝術作品更是成為后世研究、學習的典范。

然而當筆者欲師法他們的藝術作品時,卻時常感到“有些精彩還沒有仔細回味,就已經成為歷史”“有些成就還沒有深入研究,便已是‘傳統’”“有些思考還沒來得及挖掘,就已經擱淺”“有些積淀剛要拿來,卻發現需要檢索”,基于此,讓筆者有了欲策劃本次展覽的想法。

《六祖壇經》云:“要入得門,見自本性?!币詤遣T為代表的海上畫派,以“俗、新、雅”為特點,讓普通百姓學會欣賞并喜歡上了他們一直以來認為非常高深、可望而不可即的國畫。同時吳昌碩倡導以篆籀之法入畫,竭力營造畫面古拙、質樸的金石氣息,化大俗為大雅,這是海上畫派的一大歷史貢獻。齊白石很好地繼承了吳昌碩的畫風,保留了吳昌碩畫面“雅”的金石氣息,于是他遵從了文人畫的布局,但將繪畫體裁由花卉拓展到幾乎是百姓生活中的所有物件。在繪畫語言上,齊白石也進行了大膽創新,他減少了傳統中國畫中對“線”的運用,將所繪物件的細部進行省略、歸納與概括,甚至使之符號化,非常契合剛從封建舊體制中走來、開悟了的民眾求新、求變、求簡捷的時代心里。同時齊白石又時常題畫隱喻民俗吉祥的意境,如大福、喜上梅梢、官上加官、長年、富貴白頭等,寓平民文化于高雅藝術中,讓人倍感親切,使之有了更多的受眾群體。

吳昌碩講“苦鐵畫氣不畫形”,齊白石說“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相同的內涵,前者體現的是高雅與文化,后者卻多了幾分生動、鮮活與耐人尋味。

藝術終將隨時代向前發展,誰都無法改變,其實于歷史長河中,誰都離不開誰,后人永遠是在對前人的學習與繼承中求發展。藝術同樣是一場修行,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無論是吳昌碩還是齊白石,其于傳統中國畫發展貢獻都是巨大的,他們憑借自身的天分、才情與勤勉,不停地扣問藝術之門,終有一天沖破窠臼,伴隨個人藝術的升華,讓人生得以精彩。

可以這樣說,“沒有吳昌碩就沒有齊白石”,“吳昌碩沒有走完的路齊白石繼續走了下去”。

本次展覽(畫集)匯集了魯迅美術學院、沈陽故宮博物院以及民間收藏的吳昌碩和齊白石不同時期的作品,又對二人的師承源起及受其影響的后世畫家的作品做了相關展示,分“吳昌碩藝術成就”“齊白石藝術成就”及“師承源起后世影響”三個單元,較為完整、系統地梳理和展示了兩位巨匠的藝術發展成就,以圖給觀者帶去更多的啟示。

本次展覽于沈陽的成功舉辦,亦創下了數個第一:

首先是“南吳北齊”即吳昌碩、齊白石兩位中國傳統大寫意花鳥畫藝術巨匠作品展,這一純公益、服務社會的主題性展覽,在全國范圍內應屬首次。

第二是來自公私收藏的近百幅吳昌碩、齊白石真跡作品同場、同時展出,其規模之大尚屬首次,其現實意義非同凡響。不久前,國家文物局于上海舉行了“共同推進社會文物管理綜合改革試點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其間提出將聚焦解決民間文物收藏領域文物保護利用不足、流通渠道不暢、信用體系缺失、市場環境無序、從業人員專業化整體水平不高等的突出問題。此次沈陽市集公私收藏于一爐,率先推出的“南吳北齊的藝術世界—吳昌碩齊白石作品展”,不失為“上海標桿”樹立前“社會文物管理綜合改革”的先聲。

第三是展覽組織程序嚴密。為確保民間文物收藏與國有文物收藏同臺展出的嚴肅、嚴謹與學術性,展覽堅持了“一真、二新”的原則。一真,即展出作品必須為真跡;二新,即展品盡可能為首次與觀眾見面,如魯迅美術學院所藏吳昌碩、齊白石作品基本上是首次走出校園,私人藏家藏品更是首次從藏家手中解鎖。展覽前組織了由遼寧省內文博系統研究員及省內藝術高校相關專業教授、專家、學者,共計20 余人參加的學術論證會,對參展作品逐一進行審定,對有異議的作品采取一票否決,而非少數服從多數的作法,最終確定展出作品名單。

吳昌碩 歲朝大喜圖 137cm×60cm 紙本設色 1921年 沈陽故宮博物院藏

開展式后召開了由來自北京畫院齊白石藝術研究中心、中央美術學院、北京榮寶齋及遼寧省內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以及吳昌碩四世孫、齊白石五世孫參加的學術研討會。次日又請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呂曉為廣大市民做了“齊白石兩登美國《時代周刊》”,中央美術學院《美術研究》編輯、博士張濤做了“俠客、畸人與福音書—清末民初人物畫三題”,以及筆者做了“南吳北齊的藝術世界”三場公益講座,以圖不斷擴大吳昌碩、齊白石的藝術影響,深入挖掘其學術價值,進而給予當下藝術創作、鑒賞等藝術實踐行為以借鑒和指導。

第四是配合展覽編印出版了《南吳北齊的藝術世界—吳昌碩齊白石作品集》(遼寧美術出版社),讓文化浸潤經久不衰,讓“展覽”永不落幕。為便于學者們的后續研究,并從不同的視角啟發觀眾與讀者思維,本作品集除輯入了吳昌碩、齊白石年表和其常用印章外,更輯入5 篇學者研究文章,從而使得本次展覽及作品集以嶄新的藝術面貌、較高的學術水準載入史冊,任歷史檢驗與評說。

筆者以為,無論是一篇文章、一件作品,還是一個展覽、一本畫集,只要它是人所制造出來的就一定要有思想、有溫度,吳昌碩、齊白石藝術的成功也正在于此。吳昌碩憑借其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功底,于筆下展現出一個色彩濃厚,構圖舒展、大氣、古拙、質樸的花鳥畫世界;齊白石則以其飽滿的生活熱情和樸素的百姓情懷,為筆者們勾描出一個可愛、清新、浪漫的花鳥畫世界?!澳蠀潜饼R”一脈相承,有繼承有發展,這是傳統中國畫的語言,亦已成為今秋沈陽的語言。

物理學家用“弦”理論來解釋構成自然界的基本單位,它的不同振幅、振動方式會產生不同的物質與非物質單元,筆者相信本次展覽中所蘊含的“弦”同樣可以傳遞開來,撥動大眾的心弦。通過這個展覽,普通民眾可以得到藝術上的陶養和精神上的愉悅;畫家朋友們則可以近距離地感受大師作品中的筆墨技法,從中汲取師古營養,于藝術創作上得到啟發;同時所有觀者都將跟隨大師的筆墨,一同穿越時光,深切地感受到吳昌碩、齊白石兩位藝術巨匠于作品中所布設的情感。

有人說愛上一個城市是因為這座城市中的某個人、某件事,那么今年的秋冬季節,北方文化名城沈陽已因“南吳北齊—吳昌碩、齊白石書畫作品展”這一重要展覽活動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深鎖進每一位參觀者的記憶深處。

吳昌碩 牡丹圖 106.4cm×52cm 紙本設色1917 年 魯迅美術學院藏

通過這個展覽筆者也衷心地希望,它能喚起更多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對中國傳統寫意花鳥畫的喜愛與欣賞,未來北方能于中國傳統寫意花鳥畫收藏、研究、創作上皆開出更加璀璨、絢爛的花朵,為沈陽的名片再添一筆靚麗的色彩。

猜你喜歡
吳昌碩齊白石花鳥畫
淺析唐代壁畫中的花鳥畫
畫學叢談·花鳥畫(下)
工筆花鳥畫
雨浥紅蕖冉冉香
·齊白石
拜門
卓爾不群——顧光明花鳥畫欣賞
齊白石·書畫作品選
用勁刻
吳昌碩真跡換“真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