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須拋棄幻想,“活著”才是硬道理!

2020-04-28 06:23趙曉
中外管理 2020年4期
關鍵詞:供應鏈疫情

趙曉

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都正面臨“全球大流行病”的肆虐。這是百年一遇的沖擊,其生命與財富破壞的后果甚至可能大于兩次世界大戰之和。

地球不大,是個村莊?,F在,全村的房子都在火海當中,生命則在血海之中。全球100年,有比這更大的事嗎?

國人必須馬上拋棄幻想!?

2020全球經濟陷于衰退已成定局,有爭論的是會不會帶來“大蕭條”,也就是持續的衰退。

可是現在,很多人都依然要做夢,甚至想得太多、太復雜、太好了!

譬如,有人想,中國首先控制住了疫情,接下來中國經濟也將首先恢復和穩定,那全世界最美的就是咱了。

有人想得“更深更遠”,看大洋彼岸美帝連站都站不穩,歐盟也淪陷了,這不是正是咱大國崛起的良機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將中國的“供應鏈優勢”作為收服列國的利器,一舉摧毀美元霸權,“消滅美帝國主義”;咱不僅贏得“病毒戰”,還趁機把“貿易戰”也翻盤,在全球領導權上取美帝而代之,那這個世界可不就是咱的了嗎?

朋友,醒醒,您想哪去了?!眼前的世界,是一個前所未有動蕩、不安、紛爭的世界,中國企業、中國百姓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要知道,中國當前國際環境非常危險。全球經濟已陷入衰退,中國的外貿怎么辦?沒有了訂單,中國一大批靠外貿養活的企業怎么活?中國的外匯安全以及糧食、能源進口、“一帶一路”怎么辦?當下,全球瘟疫仍在漫延,只要一個國家的危機不解除,其他國家就不能獨善其身,中國能長期“封國”嗎,代價多大?疫情還沒過去,中國與美歐、中東甚至與本國海外華人的關系已處于前所未有的告危狀態,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信任資產”正急劇消耗,疫情過后會有什么樣的后果,豈不值得深思?

外境不寧,內境也不安。如果說改革開放的數十年是“財富漲潮”的年代,那這幾年早已進入了“財富退潮”的時代,大量富豪(從萬億富豪到千億富豪再到百億富豪、億萬富豪)的蒸發,大量中產成為無產,而無產的赤貧風險……如今,病毒沖擊下,又一輪猛烈的消滅財富的大海嘯、“大洪水”來了?;钕氯?,而不是耀武揚威才是硬道理!

全球“大瘟疫”之后是什么?會不會是“大饑荒”?“大饑荒“之后又是什么,全球會不會出現局部沖突甚至“世界大戰”?“ 寧做太平犬 不做亂世人”,是什么樣的瘋子才會盼望天下大亂以及“唯恐天下不亂”呢?

現在,從越南開始,多國正對糧食出口進行限制,全球化正在逆轉,“和平與發展”的外部環境正在喪失;各國特別是中美兩大國正陷入互不信任、畫地為牢甚至有可能演變到相互指責、彼此對抗的時代。中國在制造業上雖然有產業鏈的強大優勢,但也有弱勢以及“致命的劣勢”。我們無論在命根子的糧食、不可或缺的石油能源,以及高端制造業的牽引上,都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的彼此信任以及整體安全。中國的供應鏈對全球是強依賴,而全球對中國的供應鏈只是弱依賴。若你以供應鏈為武器,難道就不怕人家也以供應鏈為武器回擊嗎?

“始作俑者,其無后乎”“以鄰為壑”“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在歷史上曾經引起過世界大戰。誰能確定我們一定就是勝方?

保護中小企業和底層群體,一點僥幸不能有!

好了,回到嚴峻的現實吧,眼下中國的疫情雖然緩和,但隨時可能卷土重來。如何在生命安全、經濟恢復,以及社會穩定之間尋求平衡呢?這樣的抉擇就夠令人頭疼的。

可以確定的是,不惜代價穩定疫情的時期已經過去,現在中國需要尋求的不再是疫情高于一切,而是三者平衡、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目標。那么,在穩定疫情的前提下如何保經濟恢復呢?很多人現在都在大談老基建、新基建,以及寬松的貨幣政策。然而,基建也罷,貸款也罷,受益最大的永遠是國企和大企業,并且每一次都會毫無例外地引發國進民退、國富民窮。所以,本輪決策無疑需要“進化”、進步!

眼下,最重要的其實不是保增長,而是讓中小企業和底層人群先活下去。各種調研數據都在反映:受疫情沖擊最大的正是這些中國吃苦耐勞、勞苦功高的中小企業,它們中85%正命懸一線,多數扛不過4月份。

所以,眼下什么“老基建”“新基建”,其實都可以悠著來,對外伸脖子的大國、強國夢也可以暫時放一放,唯獨保障中小企業以及中低收入人群活下去迫在眉睫,一天都不可耽延,一點僥幸心都不能有。正如克強總理講的,中小企業只要有口氣的,都要想辦法救活。

救災關鍵:讓中小企業活下去,讓小民活下去

那怎么保障中小企業和中低收入人群呢?其實,道理粗暴又簡單:發錢。

加拿大只要中小企業不關門、不裁員,75%的工資政府來發;英國是80%;美國也是不惜一切代價;與此同時,各國還按收入不同給國民發錢。這叫沒有選擇的正確選擇,這也叫穩定壓倒一切。

至于減免房租、減免利息和稅收,這些能用的招全都應該像當年實施“4萬億”一樣雷厲風行地統統打出去,甚至更狠。

因為今天的局面實在比2008年兇險太多了!如果中小企業不保,經濟和社會穩定都不保,那么搞再多的基建也頂不住失業的潮水和失落的人心!

弱勢的中小民企以及弱勢的底層人群必須在經濟衰退背景下,由政府來保障,否則不排除有大面積崩坍的可能,如果出現這將是中國特色的“雷曼兄弟”。同時,動蕩時期人們對未來信心不足,有效需求會大大壓縮,政府不發錢,不給出強而有力的支持政策,不在社會保障上作特殊時期的兜底,中國的消費也必然一落千丈,企業也會因市場需求不足而紛紛倒下,或者裹足不前……

當前,在出臺各種“反衰退”的增長政策外,中央和各地也已經出臺了很多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但據我了解,都是按著企業是否有正規資格等給予優惠,過于僵化和官僚化;其實,很多小微企業、個體戶等根本就不見得有什么執業資格和資質,一直是在風雨中生存,因此當前最重要的一條其實是按照就業原則來給予優惠,只要能證明企業在就業上的貢獻并承諾不關門不裁員,國家即予以全力幫助。

另外,對于底層群體,國家和地方政府更應該立即實施失業濟貧的特殊幫助。對于武漢這樣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的城市,還應該考慮實施重大補貼和優惠政策,以助其恢復原氣。

民為邦之本。以民生、民企為導向的幫助,將安慰人心、振興消費,可謂固邦之本。讓企業活下去,讓小民活下去,讓中華民族和整個國家能夠在這次全球經濟衰退中活下去,先把這個考慮好了、做到了,再遑論其他!

責任編輯:李靖

猜你喜歡
供應鏈疫情
強化糧食供應鏈韌性
戰疫情
強化糧食供應鏈韌性
解鎖西貝供應鏈的成功密碼
為什么美中供應鏈脫鉤雷聲大雨點小
抗疫情 顯擔當
疫情中的我
疫情當前 警察不退
待疫情散去 春暖花開
益邦供應鏈酣戰“雙1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