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糊數學法分析梭梭對寄生肉蓯蓉的抗旱響應

2020-04-29 06:01于霞霞郭曄紅張延紅賈存勤劉一良
中成藥 2020年4期
關鍵詞:歧化酶超氧化物梭梭

于霞霞,郭曄紅?,李 欠?,杜 弢,張延紅,賈存勤,劉一良

(1.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中藥材研究所,甘肅省中藥材規范化生產技術創新重點實驗室,甘肅省藥用植物栽培育種工程研究中心,甘肅省干旱生境作物學重點實驗室,甘肅 蘭州 730070;2.甘肅中醫藥大學藥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3.甘肅匯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肅 白銀 730600)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屬藜科梭梭屬多年生灌木或小喬木,呈高大灌木狀,株高一般為2~3 m,個別植株可達10 m,為國家瀕危三級保護植物[1],廣泛分布于亞洲、非洲的荒漠境內。各個最適合植物生長的氣候因子才能組成最適宜的環境條件[2],梭梭具有超旱生的生物學特征,同化枝生長節律一致,在大氣持續高溫干旱的夏季出現生殖休眠和同化枝部分脫落現象[3]。近年來對梭梭抗旱生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滲透調節物質在植物體內的分布特征[4]及寄生脅迫下梭梭幼苗的生理響應方面[5-8],而對其自然環境下的干旱脅迫和寄生荒漠肉蓯蓉后梭梭的抗旱響應尚罕見報道。

干旱脅迫是影響植物生長發育最主要的逆境因子,在干旱脅迫與寄生脅迫的環境下,植物的莖、葉、根系等形態特征發生變化,水分代謝、活性氧代謝、植物激素、滲透調節、光合生理、細胞膜透性等生理特性受到影響[9-11],甚至導致植物死亡[12]。植物通過調節水分吸收與蒸騰作用、啟動抗氧化保護系統、進行滲透調節等主動防御機制,以抵御干旱脅迫造成的傷害,并為干旱脅迫結束后的植物自我修復進行儲能與生理準備[13-15]。選擇以上生理特性的代表性理化指標進行研究,這些指標可綜合評價梭梭的抗旱性?,F代研究表明,4 月底至5 月初剛出土的肉蓯蓉有效成分含有量最高,并確定為最佳采收期[16],6 月則是肉蓯蓉種子成熟期,梭梭作為其寄主,為肉蓯蓉提供全部的營養物質,肉蓯蓉藥材及種子質量的好壞不僅與打頂、殺青及干燥方式有關[17-18],更與其生長過程中梭梭的營養供給緊密相關,因而研究此階段梭梭抗旱性更具重要意義。本研究對人工種植梭梭在肉蓯蓉出土期至種子成熟期,進行與梭梭生理代謝密切相關的抗逆性指標的測定,并在此基礎上,利用主成分和模糊數學中的隸屬函數分析,對抗旱性進行綜合評價,旨在從梭梭生理代謝的角度,探明其抗旱理化指標對寄生植物荒漠肉蓯蓉的響應機制,以期為梭梭在干旱和寄生脅迫下的抗旱機理提供依據,為其在荒漠化綜合治理中發揮先鋒作用提供數據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自然概況 試驗點設在甘肅靖遠糜灘鄉,東經104°68′,北緯36°59′,海拔1 450 m,屬溫帶干旱半干旱氣候,年均氣溫9.2 ℃左右,年極端最高氣溫35.1 ℃,年均降水量240 mm,年蒸發量1 634 mm,平均日照時數2 696 h,無霜期120 d。

1.2 材料、試劑及儀器

1.2.1 材料 選取甘肅靖遠縣4 年生人工種植梭梭,相同小區和管理水平。采用對角線取樣法隨機選取寄生肉蓯蓉的梭梭植株和正常生長梭梭植株各5 株,分別用字母A 和cK 表示,每株梭梭分別在上、中、下(依次距地面75、50、25 cm 處)部選生長一致的當年生枝條進行取樣,每株3 次重復,共15 個重復。在肉蓯蓉從出土期至種子成熟期的4~6 月份進行梭梭枝條采樣,采樣時間分別為4 月25日、5 月14 日、5 月28 日、6 月6 日,5 月份為肉蓯蓉營養需求期,故取樣2 次。將所取梭梭樣品立即置于液氮罐中貯藏,帶回實驗室于-80 ℃超低溫冰箱中冷藏備用。

1.2.2 試劑 丙酮、乙醇、蒽酮、濃硫酸、無水葡萄糖、牛血清蛋白、考馬斯亮藍(G-250)、磷酸、茚三酮、冰醋酸、磺基水楊酸、甲苯、脯氨酸、TCA、TBA、PVP、甲硫氨酸、PBS 緩沖液、氮藍四唑、EDTA-Na2、核黃素、30%H2O2、愈創木酚。

1.2.3 儀器 UV-2450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AL104 型天平(萬分之一,上海力辰邦西儀器科技有限公司);超純水器-優普系列(四川優普超純科技有限公司);HH-S4 數顯恒溫水浴鍋(江蘇正基儀器有限公司);H-2050R 臺式冷凍離心機(長沙湘儀離心機儀器有限公司);LI-6400 光合儀(北京力高泰科技有限公司)。

1.3 方法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測定采用氮藍四唑法,過氧化氫酶活性測定采用紫外吸收法,過氧化物酶活性測定采用愈創木酚法,丙二醛含有量測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葉綠素含有量的測定采用分光光度法,脯氨酸含有量測定采用酸性茚三酮法,可溶性蛋白含有量的測定采用G-250 法,可溶性糖含有量的測定采用蒽酮法[19-22]。光合作用采用LI-6400 光合測定儀進行測定,分別于4 月、5月、6 月下旬選擇無風晴朗的天氣,連測3 d,求得各自平均值。

1.4 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 數據處理、主成分分析和隸屬函數計算運用Excel 2010 和SPSS 19.0 軟件完成??购敌跃C合評價-運用模糊數學中的隸屬函數值法[23]對各抗旱指標進行綜合定量評價。隸屬函數值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X(μ)為指標測定值,Xmin為所有參試材料某一指標的最小值,Xmax為所有參試材料某一指標的最大值,若所測指標與抗旱性呈正相關,用(1)式;若所測指標與抗旱性呈負相關,用(2)式。最后將每一時期梭梭的抗旱隸屬函數值進行累加,求平均數,平均數越大,表示抗旱性越強。

2 結果與分析

2.1 梭梭抗旱生化指標對寄生荒漠肉蓯蓉的響應

2.1.1 酶活性 植物在逆境脅迫中,細胞內固有的自由基代謝平衡被破壞而促進自由基的產生。超氧化物歧化酶催化2 個超氧自由基發生歧化反應形成O2和H2O2,產生的H2O2再由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分解除去[24]。有研究表明,花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與抗旱性密切相關,抗旱型品種具有更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25]。

本研究中,在4~6 月,梭梭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活性對寄生植物荒漠肉蓯蓉的響應,見圖1A~1C。表明4~6 月份寄生和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活性均呈上升趨勢,4 月份過氧化物酶活性為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大于寄生肉蓯蓉的梭梭,6月份梭梭過氧化氫酶活性也表現為未寄生大于寄生,其原因可能是4 月份寄生脅迫的作用太強,導致寄生肉蓯蓉的梭梭過氧化物酶酶蛋白合成受阻,6 月份在高溫與寄生的雙重脅迫下,寄生肉蓯蓉的梭梭超出了自身抵抗逆境脅迫的限度,過氧化氫酶酶蛋白合成受阻。其他時期,過氧化物酶活性和過氧化氫酶活性均表現為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強于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可見,在正常脅迫范圍內肉蓯蓉寄生對梭梭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寄生脅迫。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現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6 月份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與高溫脅迫下酶蛋白合成受阻有關??傮w來看,超氧化物歧化酶一直維持著較高的水平,除4 月份寄生肉蓯蓉的梭梭略小于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外,其他月份均為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強于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其中5月28 日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和6 月6 日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統計學差異(P<0.05)。這表明4~6月份隨著氣溫的升高,肉蓯蓉寄主植物梭梭均以維持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較高活性來響應外界環境,寄生植物肉蓯蓉也表現出對寄主植物梭梭的明顯脅迫,梭梭通過保護酶體系的變化對這一脅迫做出響應。

2.1.2 丙二醛 丙二醛是膜脂質過氧化的主要產物,對細胞有毒害作用,其含有量高低反映了植物受逆境脅迫的程度。一般認為植物體內丙二醛含有量越高,植物細胞受損傷的程度越高,植物的抗旱性也越弱。圖1D 表明,4~6月份隨著氣溫升高,梭梭丙二醛含有量的變化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變化趨勢相反,可知,超氧化物歧化酶是拮抗丙二醛含有量變化的最主要的酶。前3 個時期,寄生和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丙二醛含有量有統計學差異(P<0.05),其中,5 月14 日丙二醛含有量差異最大,寄生肉蓯蓉的梭梭高出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40.64%。在6 月份,寄生和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無顯著性差異,但每個時期丙二醛含有量均表現為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大于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綜合保護酶系統和丙二醛含有量變化趨勢來看,不同的時期,梭梭體內的保護酶系統通過自身的調節代謝,抑制了膜脂質過氧化程度。從同一時期寄生和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丙二醛含有量差異來看,肉蓯蓉的寄生對梭梭形成了寄生脅迫,但寄生了肉蓯蓉的梭梭通過保護酶的高活性來響應這一脅迫。因此,本研究以丙二醛含有量單一因素來評價梭梭在肉蓯蓉生殖生長期的抗旱性,則表現為梭梭的抗旱性先增強后減弱,這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現一致;但在比較寄生和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的抗旱性方面,則應把保護酶系統與丙二醛綜合起來。

2.1.3 脯氨酸 圖1E 表明,梭梭的脯氨酸對荒漠肉蓯蓉的寄生也做出了響應,在4~6 月份,隨著干旱程度的增加,寄生和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脯氨酸含有量的變化趨勢一致,呈現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變化趨勢,但由于寄生脅迫的作用,在每個時期寄生肉蓯蓉的梭梭脯氨酸含有量顯著高于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P<0.05)。脯氨酸遇到逆境脅迫時大量積累,積累指數與植物抗性相關,表現為脯氨酸積累越多,抗性越強,脯氨酸含有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梭梭對干旱脅迫及寄生脅迫的抗性??梢?,用脯氨酸含有量來評價梭梭的抗旱性,則表現出在4~6 月梭梭的抗旱性先減弱后增強,且寄生肉蓯蓉梭梭植株的抗旱性大于正常梭梭植株。

圖1 梭梭抗旱生化指標對寄生植物荒漠肉蓯蓉的響應

2.2 梭梭抗旱生理指標對寄生荒漠肉蓯蓉的響應

2.2.1 葉綠素a+b 含有量 圖2A 表明,受到干旱脅迫后,寄生和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葉綠素a+b 含有量先升高后降低,降低的幅度大于增幅,在寄生脅迫下,肉蓯蓉生殖生長期梭梭葉綠素a+b 含有量均表現為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大于寄生肉蓯蓉的梭梭,但每個時期含有量差異均不顯著。在4 月份寄生和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葉綠素a+b 含有量差異最小,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僅高出寄生肉蓯蓉的梭梭0.14%,在6 月份兩者差異最大,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高出寄生肉蓯蓉的梭梭33.44%。葉綠素是植物合成有機物的光合色素,其合成與降解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當植物受到水分脅迫時,葉綠素的含有量表現為先升高,當水分脅迫到一定程度時則表現為下降[26],在干旱脅迫下,植物葉片葉綠素含有量均隨著干旱的加重而逐漸減?。?7]。本研究表明,在肉蓯蓉生殖生長的早期,梭梭能夠通過增加葉綠素的含有量來抵御干旱,在后期,干旱脅迫超出了梭梭的耐受范圍,導致葉綠素a+b 含有量下降。受肉蓯蓉寄生的影響,每個時期寄生肉蓯蓉的梭梭葉綠素a+b 含有量均低于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植物葉綠素含有量與植株抗旱性呈正相關[28],所以,梭梭在肉蓯蓉生殖生長期的抗旱性表現為先增強后減弱,這與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表現的結果一致;用葉綠素a+b 含有量分析每個時期梭梭的抗旱性,則表現為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強于寄生肉蓯蓉的梭梭,這與其他抗旱指標研究的結果不一致,因此,植物的抗旱性是多指標綜合作用的結果。

2.2.2 滲透調節物質 圖2B~2C 表明,無論是否寄生肉蓯蓉,梭梭的可溶性蛋白含有量在4~6 月間均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每個時期可溶性蛋白含有量均為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大于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在5 月份寄生和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可溶性蛋白含有量差異變化最大,在5 月14 日寄生和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可溶性蛋白含有量有統計學差異(P<0.05),寄生肉蓯蓉的梭梭高出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12.82%,在5 月28 日兩者的可溶性蛋白含有量差異不顯著,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僅高出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0.35%。而可溶性糖含有量的變化則不同,在生長季中,寄生和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可溶性糖含有量的變化均為先升后降,且在5 月28 日達到最高;在4 月25 日和5 月14日,寄生和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可溶性糖含有量有統計學差異(P<0.05)。4~6 月的每個時期,可溶性糖含有量均表現為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大于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可能因為可溶性糖作為1 種原料,寄生了肉蓯蓉的梭梭需要更多的營養去供給肉蓯蓉生長。

滲透調節是植物適應干旱、高鹽等逆境的主要生理機制之一,小分子有機溶質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無機溶質的主動積累,引起細胞滲透勢的下降,導致細胞的吸水能力減弱或組織水分外滲,因此,可溶性蛋白與可溶性糖的含有量與植物的抗旱性成正比。本研究結果表明,在4~6 月份,以可溶性蛋白含有量的變化來評價梭梭的抗旱性,則表現為先減弱后增強;以可溶性糖含有量的變化來衡量梭梭的抗旱性,則表現為先增強后減弱。但寄生和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抗旱性則表現一致,均為寄生了肉蓯蓉的梭梭的抗旱性強于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此研究結果進一步表明,肉蓯蓉寄生的生殖生長期對寄主梭梭形成了寄生脅迫,梭梭通過提高自身的抗性尤其是抗旱性去響應這一脅迫,但評價梭梭的抗旱性仍需將多個抗旱性指標綜合起來。

圖2 梭梭抗旱生理指標對寄生植物荒漠肉蓯蓉的響應

2.2.3 梭梭抗旱光合生理指標對寄生荒漠肉蓯蓉的響應 表1 表明,在4~6 月份,寄生和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凈光合速率、蒸騰速率均呈升-降的趨勢,4~5 月份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凈光合速率大于寄生肉蓯蓉的梭梭(P<0.05),6 月份寄生和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凈光合速率無顯著性差異;每個月份各自寄生和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的蒸騰速率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每個時期的凈光合速率、蒸騰速率都表現為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大于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其原因是肉蓯蓉寄生影響了梭梭的生長狀況,繼而影響了光合作用。梭梭利用太陽光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機物供自身生長,在4 月份光照強度和溫度都低,5~6 月份光照強度逐漸增強,但6月份溫度太高,一方面影響了光合作用相關酶活性,另一方面氣孔部分關閉,蒸騰速率減弱,從而對梭梭光合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 月份溫度和光照最適合梭梭進行光合作用,因此出現了梭梭凈光合速率、蒸騰速率在4~6 月升-降的趨勢。寄生肉蓯蓉的梭梭水分利用效率在4~6 月呈先降后升的趨勢,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水分利用效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其原因可能是5 月份為肉蓯蓉生殖生長的關鍵時期,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從而寄生肉蓯蓉的梭梭自身可利用的水分減少,6 月下旬為肉蓯蓉生殖生長的末期,需要梭梭供給的營養減少,對梭梭的脅迫作用減弱,因此,寄生肉蓯蓉的梭梭水分利用效率恢復了正常狀態,所以表現出升高的趨勢。各月份各自寄生和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水分利用效率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水分利用效率除4 月份寄生肉蓯蓉的梭梭略高于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外,其他月份均為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大于寄生肉蓯蓉的梭梭。

表1 梭梭抗旱光合生理指標對寄生植物荒漠肉蓯蓉的響應

2.3 主成分分析 由于指標較多,指標間常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因而所得統計數據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重疊[29],采用主成分分析,見表2。在原始組合中利用新轉換組合的較少綜合指標,能夠較好的反映梭梭的抗旱性。

表2 主成分分析

表3 各因子載荷矩陣

主成分分析采用降維處理技術,本研究11 個單項指標的主成分分析結果表明,前3 種主成分(綜合指標)的貢獻率依次為49.178%、25.859%、22.271%,累積貢獻率達97.307%;表明綜合指標反映了原指標的絕大部分信息,可以代替原來11 個單項指標對梭梭抗旱性進行綜合評價,且各綜合指標所代表的信息不再重疊,因此可以選取前3種主成分作為梭梭11 項理化指標抗旱性評價的綜合指標,結果見表3。根據各綜合指標的標準化特征向量值及各單項指標的標準化值,可得到3 種主成分與原11 項指標的線性組合方程。由線性方程和各因子在1、2、3 主成分上的載荷矩陣可知,第1 主成分特征向量較大的有X1(超氧化物歧化酶)、X2(過氧化物酶)、X3(過氧化氫酶)和X7(可溶性糖),其貢獻率達49.178%;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是梭梭體內的保護酶系統,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清除超氧自由基,過氧化氫酶清除梭梭體內多余的H2O2,能有效地阻止活性氧的積累,保護膜結構,過氧化物酶則清除梭梭體內的過氧化物,逆境脅迫能誘導梭梭組織中過氧化物酶活性升高。梭梭通過抗氧化酶加強抗氧化作用,從而防止自由基毒害??扇苄蕴亲鳛樗笏蟮臐B透調節物質,調節其滲透勢,控制細胞的吸水能力和組織水分。第2 主成分特征向量最大的為X4(丙二醛),其貢獻率為25.859%,丙二醛是膜脂過氧化作用的最終產物,也是衡量膜系統受害程度的重要指標。第3 主成分特征向量最大的為X11(水分利用效率),其貢獻率為22.271%;水分利用效率反映了植物對水分的利用情況。因此,第1、2 主成分主要反映了高溫脅迫下梭梭體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控制細胞的吸水能力及控制組織水分的能力,可定義為活性氧的清除因子及抗旱響應因子;第3 主成分可定義為水分利用因子。

2.4 寄主梭梭在荒漠肉蓯蓉生殖生長期抗旱性的綜合評價 4~6 月份為肉蓯蓉從出土至種子成熟的時期(生殖生長期),由“2.2”項下內容可知,在這一時期,有些抗旱相關理化指標表現出的抗旱性不一致,因此抗旱性須通過一系列理化指標的綜合效應來評價。有研究表明,蒸騰強度越低,葉綠素含有量越高,則林木的抗旱性能較強[26-27];也有研究表明抗旱能力強的樹種具有較高的可溶性糖和游離脯氨酸含有量[28-29];抗旱力弱的樹種丙二醛的含有量也低[28]等等。由于指標之間存在相關性,避免統計數據反映的信息重疊,因此需要用多個理化指標綜合評價抗旱性。

植物的抗旱性是一個復合性狀,主成分分析中特征向量的大小是植物抗旱性評價指標選擇的重要依據,根據主成分分析結果,第1 主成分中選取特征向量較大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可溶性糖,第2、3主成分貢獻率較小,分別選取其特征向量最大的丙二醛和水分利用效率作為抗旱性評價指標[30-33],然后對篩選出的6 個指標進行隸屬函數分析,求平均值并評價梭梭在肉蓯蓉生殖生長期各階段的抗旱性,見表4。

表4 肉蓯蓉生殖生長期寄主梭梭理化指標抗旱隸屬值及抗旱性排序

3 個時期梭梭的綜合抗旱適應性強弱順序為5 月強于6 月強于4 月,即在4~6 月份梭梭抗旱性表現為先升后降的趨勢,試驗地4 月份低溫少雨,5 月份高溫少雨,6 月份則進入高溫雨季,這一抗旱研究結果也表現出梭梭對環境的響應。3 個時期的平均隸屬函數中,4 月份寄生和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與5 月份寄生了肉蓯蓉的梭梭之間存在差異(P<0.05),而其他時期的寄生和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其原因是5 月份降雨量減少及溫度的升高與4 月份有很大差異,再加上寄生脅迫的影響,導致5月份寄生肉蓯蓉的梭梭抗旱性顯著高于4 月份的寄生和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且隸屬函數值最大,為0.568,4 月份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隸屬函數值最小,僅為0.339,表明梭梭是適應于干旱生境的荒漠植物。每個月份各自的抗旱性均表現出寄生肉蓯蓉的梭梭大于未寄生肉蓯蓉的梭梭,表明梭梭被肉蓯蓉寄生后通過一系列生化指標的變化來響應寄生脅迫,且自身有適應干旱環境的能力,因而可減小人工種植梭梭的水分需求。

3 結論

本研究表明,從單個的生化指標來衡量肉蓯蓉生殖生長期梭梭的抗旱響應機制,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表現為抗旱性增強;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表現為抗旱性先增強后減弱;脯氨酸則表現為先減弱后增強。從單個的生理指標來衡量肉蓯蓉生殖生長期梭梭的抗旱響應機制,凈光合速率、蒸騰速率、葉綠素a+b 和可溶性糖表現為抗旱性先增強后減弱;可溶性蛋白、水分利用效率表現為先減弱后增強。因此,如果單純用某一種指標來評價不同時期梭梭的抗旱響應機制則會得出多種結果,而通過模糊數學中的隸屬函數法綜合評價更具有科學性。

本研究運用主成分分析,選取第1、2、3 主成分中特征向量較大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丙二醛、可溶性糖、水分利用效率等6 項指標,并通過隸屬函數分析來綜合評價肉蓯蓉生殖生長期梭梭的抗旱性,結果表明4~6 月份寄生肉蓯蓉的梭梭植株和正常生長梭梭植株的抗旱性均呈現先增強后減弱的趨勢,且生長肉蓯蓉的梭梭植株抗旱性明顯強于正常生長的梭梭植株,此研究表明了梭梭抗旱理化指標因肉蓯蓉寄生而增強的響應機制,而梭梭植株自身的細胞壁是否發生特化和如何特化需進一步研究。

猜你喜歡
歧化酶超氧化物梭梭
梭梭的建筑課
與生命賽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微生物發酵法生產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化妝品生產中的研究進展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血清中的表達
沙漠梭梭的守望者
腐植酸液體肥提高蘋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環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種梭梭固沙
神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哈密瓜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