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風暴中的心理障礙及防護研究

2020-05-07 01:51陳薪
現代商貿工業 2020年11期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心理障礙

摘 要:新型冠狀病毒來勢兇猛,本應是合家團聚、走親訪友、放松身心的日子,身處疫情的絕大部分人群卻都存在一些負面情緒,焦慮、恐慌、沮喪、擔憂種種情緒接踵而至。針對感染人群和未感染人群在面對疫情出現的心理障礙進行分析并提出應對措施,身體防控固然重要,且良好的社會心態也將助力疫情防控。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心理障礙;心理防護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1.045

0 引言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面對重大災害時會存在恐慌、焦慮、無助的負面情緒。2003年,在我國廣東等地區遭遇了嚴重的“非典”疫情,因為SRAS病毒具有較強的傳染力,沒有尋找到有效的特效藥,沒有具體明確的預防措施,使我國面臨一個巨大的危機,而“非典”疫情造成的人群的心理變化也在無形中影響著疾病的治療效果。2014年,西非地區大規模爆發了埃博拉病毒,傳染速度極快,致死率極高,在歷史上傳染及死亡人數都達最高,引發人們高度恐慌。相關研究曾經表明,突發事件發生時,社會心理因素對突發事件控制效果的進程的影響越來越顯著。而今時,新型冠狀病毒來勢兇猛,正值春運高峰期,也存在更高的潛在風險。在政府的政策管理、宣傳和新聞報道中,人們已經意識到這次疫情的嚴重性,自覺居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然而在整個疫情防控過程中,不論是感染者還是未感染者,因為疫情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非常突出,不良的社會心態會對防控疫情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緩解“新冠肺炎”風暴中的心理障礙對形成和諧、安全、健康的社會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概述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種急性感染性肺炎,病毒是疫情發生前人類未知的一個病原體。在中國,最先發現不明原因肺炎是在2019年月12月末期的武漢,在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最開始里面感染的人最多,在一些攤位上也發現了該病毒,該病毒與2003年SARS冠狀病毒同源性達85%以上,具有人傳人的特點,其傳染能力較強,就目前的發現而言,其致死率是低于SARS病毒的。

(1)感染方式。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就是直接傳播,已經感染的病人的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氣體近距離接觸后直接吸入,可以導致感染。第二種是接觸傳播,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越光滑的表面病毒越容易存活,病毒在毛織品上存活時間相對較短),污染手后,手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第三種是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后導致感染。至于消化道這種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2)感染癥狀及危害。

新型冠狀病毒造成的肺炎表現主要以不明原因的發熱、干咳、乏力為主,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癥狀少見。并且發熱一般持續72小時以上,與普通感冒不同的是,普通感冒造成的發熱在退熱藥物作用下一般治愈效果較好。再者就是干咳,伴有痰音、喘息,癥狀嚴重者影響睡眠,并會造成全身乏力,精神差、食欲差的身體狀態。感染癥狀分為輕癥、普通型、重癥、危重癥。部分感染者在感染病毒后癥狀較輕,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在采取相關藥物后在一段時間內便可恢復,多數患者預后良好。值得注意的就是重癥和危重癥的病人,這類人群在病程中可能表現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多數患者能夠較好地抵抗病毒,可能存在一些老年人及有基礎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較重,甚至死亡。

2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下人群的一般心理障礙

(1)感染人群。

感受“隔離”一詞對于初次患得傳染病的人是恐慌的,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被隔離在醫院的指定隔離房,面對一個陌生而又不確定的環境,我們常會因自我環境控制力被限制產生不滿情緒,又因空間封閉,孤立無援的恐懼感容易擴大。在隔離期間,會有許多因素去干擾患者的情緒,突如其來的人身自由限制,焦慮、恐懼、抱怨、沮喪等情緒接踵而至,情緒產生的問題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無法與外界進行溝通,內心的壓抑無處得到釋放,也就增加了抑郁發生的危險。說話聲調平淡,在抱怨自己感染上病毒的不幸的同時,甚至還會擔心因為自己被隔離而中斷的生活造成的困擾,時時發出嘆息或者痛哭流涕,持久的心情低落、憂郁、悲觀,反而促進病毒侵入我們的自身免疫系統,不利于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久之下去還會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食欲不振和睡眠障礙等。

(2)未感染人群。

為了控制疫情的擴展,武漢采取了“封城”措施,正值春運高漲期和高校學生放假期,有一大部分人在武漢采取措施之前離開了武漢,奔向全國各地,加速了全國各地疫情的發展。

不論是在武漢還是在武漢以外的地區,一些未感染人群會因為身邊的一些潛在因素擔憂自己是否和感染者或者疑似患者有過接觸并感染病毒,特別是當自己如果有類似癥狀,例如咳嗽、呼吸不暢、體溫變化等,就會顯得十分緊張,這種就屬于疑病心理。伴隨著懷疑與不安,對自身健康狀況或身體某一部分功能特別關注,反而不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發展,甚至也會促就一些人的強迫心理,過度地洗手,過度地測量自己的體溫。由于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也是第一時間獲取有關疫情的相關信息,眼見著新聞里報道或者周邊的被感染人數在經歷一段潛伏期過后陡然增加,恐慌作為情緒的一種,是人們在面臨某種危險時,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為力時產生的擔驚受怕的一種強烈壓抑情緒體驗。在絕大多數未感染人群中,不少人存在一種恐慌心理,而伴隨著恐慌產生的就是焦慮情緒,思想高度緊張,使自己處于一個警覺狀態,過分夸大現實,整日提心吊膽。

3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下人群的心理防護措施

(1)感染人群。

面對一個陌生而冷清的環境,大多數的患者會感到暫時的慌張和不知所措,這時患者需要發泄自己內心的負性情緒,保持與外界的溝通,可以打電話給朋友或家人傾訴,排解內心的郁悶;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也可以一起鼓勵身邊有相同遭遇的患者,互相傾訴,增強治愈的自信心;當自己感受到焦慮恐慌時,學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看看書,玩游戲等措施可以緩解焦慮;正確接收外界有關疫情的消息,不要盲目聽信謠言,消除恐懼,學會抗壓,可以在隔離房里給自己定制一份詳細的作息時間表,有規律地進行生活,而不是杞人憂天,抱怨自己感染病毒的不幸;一些癥狀較輕的患者也可以適當地進行一些身體鍛煉,床上瑜伽是一種可以排解壓力又比較方便的方式;主動尋求心理干預從而獲得心理安慰與支持,專業人士會給患者提供一定的心理幫助,保持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從而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2)未感染人群。

從目前持續增加的確診人數看出,新型冠狀病毒的確具有高度的傳染性,在合理認識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的同時,也需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主動傾訴內心,和家人、朋友一起探討通過這次疫情引發的對生活的認識,對人生的啟迪等;接收積極的外界信息,客觀地看待疫情所暴露的問題,構建一個正向的心態,加強合適的鍛煉,或者進行積極地自我暗示,不要一味地關注負性信息,造成的負性情緒不利于疾病的防治;不要過度擔憂緊張自己是否接觸過確診患者或疑似患者,合理認識自己身體最近出現的輕微的反應,消除恐懼,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例如記錄自己在疫情中的心路歷程、和家人居家做一些增進家庭感情的游戲等;不要聽信謠言,過分夸大現實,了解權威專家信息,接收正規信息渠道,鼓勵家人加強防護,正視疾病,如發現問題,及早就診,這樣有利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

參考文獻

[1]佘穎.面對疫情也需“心理防疫”[N].經濟日報,2020-01-31(004).

[2]時勘,范紅霞,賈建民,等.我國民眾對SARS信息的風險認知及心理行為[J].心理學報,2003,(04):546-554.

[3]王一牛,羅躍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心境障礙的特點與應對[J].心理科學進展,2003,(04):387-392.

[4]童輝杰.“非典(SARS)”應激反應模式及其特征[J].心理學報,2004,(01):103-109.

[5]佐斌.健康的心態是防控疫情的“心理口罩”[N].光明日報,2020-01-30(001).

作者簡介:陳薪(1997-),女 ,重慶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學。

猜你喜歡
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心理障礙
情緒療法干預圍絕經期心理障礙的研究進展
政府要做好公共價值的創造者和守護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應急防控的“五情”大數據分析
科學與價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風險決策機制及其優化
臺陸委會正式改稱“新冠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該如何防治
冰壺運動員心理障礙的克服
淺談如何克服后進生的心理障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