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陵園埋英烈事跡永留芳

2020-05-08 08:14鄭阿忠
紅土地 2020年4期
關鍵詞:革命烈士烈士陵園陵園

◎鄭阿忠 文/圖

●革命烈士陵園全景

長泰縣革命烈士陵園,建于1959 年12月,位于長泰縣城的羅侯山頂。羅侯山風景優美,地理位置獨特,在圓形的山頂可縱覽全城、百里山川,且與宋代朱熹、文明書院有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

陵園占地面積4262 平方米,陵園正中的圓臺上矗立的豐碑正背面分別銘刻著“革命烈士精神永垂不朽”“剿匪陣亡革命烈士浩氣長存”字樣。該縣共有革命烈士67 位,其中,有在解放戰爭中英勇犧牲的,有在剿匪戰斗中英勇犧牲的,有在建立鞏固革命政權斗爭中被敵人殺害犧牲的,有在抗美援朝保衛海防邊疆等戰斗中為國捐軀的,還有在為社會主義革命事業中英勇獻身的。由于種種原因,安葬在縣革命烈士陵園里的只有17 位英烈,其余的零散安葬在長泰縣境內或外地。

長泰縣革命烈士陵園由17 位烈士的單體墓組成,他們是1950 年4 月在長泰縣坂里正達村運軍糧和12 月在林墩美宮村貝烏山剿匪戰斗中英勇犧牲的侯虎江、曲孟義及年僅15歲的韓南松等烈士。烈士墓排列整齊,各個墓的形體大致相同,墓身建于地面上,由磚、水泥混合砌成,各墓碑刻有該烈士犧牲的時間、地點、姓名、籍貫等。墓埕鋪方形石磚。陵園四周為依陡壁用條石砌筑的擋土墻。陵園里花草翠綠,樹木茂盛,環境優美,氣氛肅穆。1983 年6 月,在陵園里增建一座涼亭。后來,又在陵園南側建一座烈士豐碑,鐫刻著各位烈士的生平事跡簡介,是他們堅守初心使命的歷史見證。

每年的清明時節,長泰縣各界人士都在此舉行隆重的祭奠儀式,由老黨員講解,聲情并茂,生動地再現了當年革命先烈的奮斗精神和無畏氣概,給廣大干部、群眾、師生帶來精神上的洗禮和心靈上的震撼,接受了一場深刻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1999 年4 月,長泰縣人民政府公布革命烈士陵園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也已成為一處市級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的事跡不勝枚舉,現介紹長眠于陵園的部分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

1950年指揮運送支前軍糧犧牲的侯虎江烈士

1949 年9 月19 日,長泰縣城解放。經過緊張的籌備,9 月25 日,長泰縣人民政府成立。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國民黨殘部勾結武裝土匪,各據一方,遙相呼應,大肆進行反革命活動。他們集眾叛亂,破壞籌糧支前,摧殘基層革命政權,殺害干部群眾,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難書。長泰縣境內也依然有匪患存在。為了根除匪患,保衛政權,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1950 年1 月,長泰縣成立剿匪指揮部,開展清剿土匪的斗爭。

1950 年4 月,我人民解放軍正聚集兵力準備解放沿海島嶼,急需后方糧食支援。長泰縣人民政府接到上級指示后,命令各區抓緊征糧運糧。圍繞糧食問題,三區(坂里)與武裝匪特展開了一場“虎口奪糧”的殊死斗爭。

侯虎江,山西省左權縣人,1926 年出生,1946 年10 月參加革命,1948 年10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 年9 月隨“長江支隊”南下,到長泰工作,任第三區(坂里)副區長。1950 年,任第三區區長。他工作積極,責任心強。

1950 年春節前后,第三區已在坂里征集了一批糧食,儲存在春芳、坂新、正達等三個村的倉庫。當時,坂里交通不便,運糧要用人力挑運到九龍江邊,沿水路運至縣城,路途遙遠又難行,途中還經常遭到土匪的襲擊搶糧。為了在確保糧食安全的情況下,突擊運出這批糧食,縣里決定派出3 個班的兵力進行武裝保衛。4 月26 日,區長侯虎江帶領民工從縣城出發,翻越過梁岡山,進駐正達糧倉裝糧,準備第二天清早運出。而長期盤踞在坂里的土匪也蠢蠢欲動,作了部署,準備對運糧隊進行偷襲。

4 月27 日早上7 點多鐘,民工運糧隊從正達啟程了。隨后不久,200 余名土匪,攜二挺機槍,來勢洶洶地包圍了駐扎在正達的籌糧隊及區干部住處。侯虎江發現敵情后,感到一場惡戰難免,當機立斷布置大家緊閉門窗,分頭扼守進行反擊,自己又冒險沖到“樓仔前”糧倉,察看動靜,準備收藏有關糧倉單據。侯虎江到達時,發現有10 多名土匪已占據糧倉的有利地形。于是,侯虎江果斷地向土匪開槍射擊,打死了多名匪徒。為了吸引敵人火力,把土匪引離糧倉,他一邊開槍,一邊向村口突圍。在穿越塔溪灘時,不幸被土匪擊中,在血流如注的情況下,他又依靠溪灘的磐石作掩護,奮力舉槍還擊。在子彈打完后,侯虎江用石頭把手槍敲毀,并將手槍零部件塞進水中的石縫,防止武器落入土匪之手。

護糧隊的戰士在途中聽到從村里傳來的槍聲后,囑咐運糧隊加快步伐前進,并立即抽回一個班的兵力,兵分兩路,迅速沖進正達村,配合籌糧隊、區干部與土匪激戰,經過4個多小時的苦戰,給土匪造成一定的傷亡而倉皇退卻后,終于解圍。糧食沒有受到損失。

在此次戰斗中,侯虎江壯烈犧牲,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青春永遠定格在24歲。

1950年剿匪戰斗中犧牲的曲孟義等烈士

1950 年10 月起,土匪的囂張氣焰雖然受到一定的打擊,但是針對大部分匪首未擒,匪患未除的實際,長泰把清剿的重點轉向匪首、慣匪及骨干,加大清剿力度。

1950 年12 月25 日,被圍剿得走投無路的匪首林冠祿,密謀對我進行報復,暗中糾集匪首蔡國良和同安匪首葉文康等殘匪150 多人,攜4 挺輕機槍,在林墩鄉美宮與同安蘆溪交界的貝烏山設下埋伏,準備向我剿匪部隊進行襲擊。是日,林墩鄉正準備召開宣傳貫徹征糧政策的群眾大會,突然傳來“有兩三個土匪在貝烏山搶人”的匪情報告。軍政干部研究了情況,立即決定由副班長曲孟義帶領兩個戰斗小組(6 人)及部分當地武裝人員前往追剿。曲孟義,1947 年參軍,在濟南、袞州戰斗中立過功,曾參加淮海戰役、解放上海戰役,戰斗經驗較為豐富。年僅15 歲的縣人民政府通訊員韓南松是12 月24 日奉命從縣城步行30 多公里送公文到林墩的,此時聽到土匪氣焰十分囂張,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搶劫百姓,義憤填膺,挺身而出,主動要求參加戰斗。

●革命烈士陵園的烈士豐碑

隨即,曲孟義率領戰斗小組、武裝人員迅速沿著溪邊走近貝烏山水壩進行搜索,像往常一樣,四周沒有發現什么動靜,也沒有發現土匪的蹤影。再往前走10 多米時,突然埋伏在北面山腰的匪徒排槍齊發。霎那間,南北山頭的輕機槍瘋狂地吼叫開了。在數十倍于我的敵人火力面前,韓南松沉著地打出了3發子彈,不幸負傷,仍緊緊地握住槍桿子,壯烈犧牲了。區武裝班戰士林安金(長泰人)也重傷陣亡。曲孟義臨危不懼,端起自動步槍,向匪徒射出了一梭梭復仇的子彈,在腳部負傷后,緊急隱蔽在路旁荊棘叢中,繼續戰斗。戰士江鳳昌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頑強地拼出全力,堅持還擊至生命最后一刻。

土匪頭目狂妄地嚎叫著,一伙亡命之徒從山上奔竄下來,曲孟義瞄準跑在前面的一個匪徒射擊,匪徒應聲倒下斃命。這是一場敵(150 多人)我(僅10 余人)力量懸殊、地形條件(敵暗我明)十分險惡的殊死搏斗。剿匪勇士們不畏艱險,舍生忘死,在部分戰士傷亡的情況下,依然猛烈還擊,極力奮戰,群匪不敢輕舉妄動。此時,聽到槍聲的后援部隊跑步趕來,匪首林冠祿見目的已經達到,也不敢多做逗留,群匪遂各自分開遁去。在此次貝烏山的剿匪激烈戰斗中,解放軍副班長曲孟義,戰土江風昌(江蘇省人)、遲保起(山東省人)、陳世昌(廣東省人)和武裝班的戰土林安金、縣政府通訊員韓南松(漳州人)等6位同志壯烈犧牲。

●貝烏革命烈士紀念亭

隨后,長泰縣根據土匪活動的特點,采取了統一領導,明確分工,包打包剿,分股殲滅的辦法,狠狠地打擊土匪。至1951 年5月,境內的匪患基本肅清。為了方便當地百姓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1994 年,長泰縣在美宮村貝烏山水壩戰斗遺址旁建了一座貝烏革命烈士紀念亭;2002 年,在坂里鄉正達村建了一座侯虎江烈士紀念亭(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為長泰人民翻身解放獻出了壯麗青春的革命烈士,他們的英雄事跡,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在長泰廣為流傳,經久不衰,激發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愛國情懷,為保家衛國多作貢獻。

革命烈士陵園、貝烏革命烈士紀念亭的二副題聯“為國為民獻身軀,豐功偉績傳萬年”“獻身人民萬世留芳,浩氣長存激勵后人”,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革命歷史因銘記而永恒,革命烈士精神因傳承而留芳。英烈們輕身重義、以身許國的高尚情操,猶如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恒久而璀璨,照亮著我們為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勇前行的道路。

猜你喜歡
革命烈士烈士陵園陵園
維權解難題,英烈歸陵園
普蘭店區唐房革命烈士陵園
沙嶺戰役烈士陵園
大石橋市烈士陵園
鐵嶺市烈士陵園
我與《革命烈士詩抄》的往事
始興縣老促會 向革命烈士后裔學生發放助學金
德慶縣老促會 走訪慰問革命烈士困難后裔
走進陵園(外一首)
9年后甘肅再探秦西垂陵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