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我國金融業的沖擊與對策研究

2020-05-09 10:25何陽
現代經濟信息 2020年6期

何陽

摘要:本文運用金融沖擊理論,首先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病毒肺炎”)引起的金融沖擊作了一般理論分析,然后從6個方面對新冠病毒肺炎對金融業的沖擊路徑及影響進行了初步估測,最后提出應對策略及建議。文章認為新冠病毒肺炎本質上是一種高度不確定性的源于衛生領域的外部沖擊,這種外部沖擊將加劇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對金融業產生不利影響。

關鍵詞:新冠病毒肺炎;金融沖擊;金融穩定體系

一、現代金融沖擊理論與新冠病毒肺炎

金融沖擊理論來源于對金融動蕩及金融危機的研究,與系統性金融風險密切相關。從全球來看,金融沖擊理論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以后國際游資對金融系統的影響,早期主要研究匯率沖擊對經濟金融的影響(薩米爾森、克魯格曼等),隨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研究重點又增加了經濟運行及制度性的內生因素,并與外部沖擊因素“互聯互動”[1],形成了現代金融沖擊理論。2019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中指出,“金融市場對外部沖擊高度敏感,市場異動波動風險不容忽視”。本文借助現代金融沖擊理論來分析新冠病毒肺炎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

金融沖擊是指能夠導致金融體系無法正常運轉的變量影響,這種沖擊可以表現為金融機構的支付困難、金融市場的失靈、貨幣的貶值和資本的外逃等。沖擊的具體來源可以是任何一個源于金融體系內部或外部的隨機事件,包括宏觀經濟周期性或機構性變化、金融體系內部的自身演化和逐步累積的風險以及金融體系以外的外部風險溢出[2]。2019年年末發生的新冠病毒肺炎具有瞬時爆發性、極強傳染性和長期影響性,實質是一種來自金融體系以外的、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的外部沖擊。為了解新冠病毒肺炎可能帶來的金融沖擊,本文對沖擊的路徑和傳導機制進行分析,進而明晰金融沖擊效果,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應對策略。

二、新冠病毒肺炎對金融業的沖擊及其預測

凱恩斯主義沖擊理論認為,“經濟波動的根本原因在于經濟中的某種市場出現供給和需求的缺口,結果導致一些經濟變量為此進行偏離均衡軌跡的調整”[3],因此經濟波動必定是需求沖擊或供給沖擊,其中又以需求沖擊為主。新冠病毒肺炎作為一種原始真實沖擊,主要是通過直接和間接機制造成需求沖擊和供給沖擊對我國經濟系統產生影響,進而誘發金融沖擊影響金融系統。主要沖擊路徑包括:

1.新冠病毒肺炎—消費沖擊—影響金融系統

新冠病毒肺炎發生在2020年春節期間,對消費產生最為直接和主要的沖擊,根據最新專家預計,受疫情影響,僅春節期間我國餐飲業至少損失5 000億,全年旅游業將損失接近3萬億[4],娛樂、交通等行業也損失慘重,消費沖擊對經濟影響約0.8個百分點,2019年我國金融業占GDP的比重為7.8%,在77 077億元的金融業總量中,如不考慮其他因素則損失將達616億元。

2.新冠病毒肺炎—投資沖擊—影響金融系統

疫情惡化了投資環境,增加了中國市場的投資不確定性,尤其會導致外商直接投資下降,長期來看也會導致一些境外投資者重新審視我國的投資環境。但我國2019年外商直接投資9 415億元,僅占固定資產投資55萬億的2%左右,隨著復工復產政策的拉動,預計基建投資將持續增長,一般制造業原本處于產能過剩狀態,實際影響有限。因此新冠病毒肺炎對投資的沖擊是一種短期沖擊,其帶來的金融沖擊也是短期的,中長期來看基本不會影響金融穩定。

3.新冠病毒肺炎—進出口沖擊—影響金融系統

疫情對國際貿易的沖擊主要體現在進出口方面。一是出口方面:受疫情影響,工業企業延期復工、交通運輸等相關配套行業受限、檢驗檢疫更加嚴格等因素將在短期內影響我國出口企業的交貨能力;同時據統計,目前包括廣交會在內的20多個大型交易會或行業會議已被取消或推遲,長遠來看,如果不能及時恢復對國際市場的供給,國際市場需求甚至有可能發生更迭或轉移,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二是進口方面:由于國內需求減少,商務活動減少,加之世界衛生組織于1月31日宣布此次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一些國家采取了撤僑、限制入境和暫停航班往來等短期措施,預計短期內進口貿易增速也將放緩。

4.新冠病毒肺炎—財政沖擊—影響金融系統

新冠病毒肺炎作為一個突發事件,一方面將大幅增加財政支出規模,據統計,為應對本次疫情的預防和控制,我國各級財政投入將超過千億元;另一方面由于短期內經濟表現的下跌,且未來還將出臺相關稅費優惠政策,將導致包括營業稅、所得稅和關稅等在內的財政收入的減少。更為關鍵的是,調查顯示疫情對房地產的影響也處于穩中略悲觀的整體基調。上述兩方面影響疊加,將加劇財政收支平衡壓力??紤]到財政與金融的密切關系,財政沖擊最終也將反映到金融系統上來。

5.新冠病毒肺炎—資本和貨幣沖擊—影響金融系統

新冠病毒肺炎將影響資金流動,改變資金流向和規模。短期內疫情將推高CPI,但長期來看,隨著資本流出和流入的減少,貨幣供應總量會減少,從而引發一定的通貨緊縮壓力,惡化金融業運行環境。

6.新冠病毒肺炎直接沖擊金融系統

短期來看,疫情沖擊直接反映在股票市場和保險市場等金融領域[5],預計國內股票市場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但持續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取決于疫情進一步發展情況、相關政策的推出與落實、經濟基本面運行等因素的綜合影響。

總體來看,新冠病毒肺炎作為原始沖擊通過直接和間接渠道對金融業造成全面沖擊,一方面造成金融業增長速度放緩,金融業總產值下降;另一方面通過對經濟的沖擊影響了金融行業的穩定性。

三、積極防范新冠病毒肺炎對金融業的沖擊產生的風險

1.加大財政金融政策支持復工復產的力度

積極復工復產是降低新冠病毒肺炎影響沖擊的主要措施。在財政政策方面,財政政策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政府在前期大規模減稅降費的基礎上,可重點支持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行業和企業,采取減免稅費、延期繳納社保、減免租金和提高補貼等方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分門別類、因地制宜地增發專項債券,調整中央財政分擔比重,進行債券置換,以提高全社會防控疫情和恢復生產的能力。在金融政策方面,需進一步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降低社會生產成本。通過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以緩解重點行業和薄弱環節的流動性資金短缺問題。

2.對金融穩定體系進行評估

為保持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建議盡快對金融穩定體系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評估銀行的穩定程度,以及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能力。同時,對資管、理財、同業等監管政策調整的執行期限可適當延長,鼓勵商業銀行根據疫情對實體的影響情況創新服務方式。建議進一步做好壓力測試,金融機構要自行組織對內對外各種經濟環境下的壓力測試,檢驗機構應對能力和穩定水平。各項措施多管齊下確保不突破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3.進一步提升金融科技能力

加快提高由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帶動的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線上運行的能力,用科技手段最低程度降低疫情等突發事件對金融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楚爾鳴,萬大鳴.金融沖擊的理論分析與政策含義[J].金融教學與研究,1999(3).

[2]馬勇.系統性金融風險:一個經典注釋[J].金融評論,2011(4).

[3]胡傳祿.國際游資對我國宏觀經濟的沖擊路徑及其作用機制分析[J].山東經濟,2005(2).

[4]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新冠肺炎疫情對若干行業的影響分析[R].2020,2.

[5]伍志文.SARS對金融業的沖擊路徑及其影響初探[J].財經研究,2003(8).

作者簡介:何 陽(1986—),男,江蘇人,中級經濟師,碩士,主要從事銀行金融、國際經濟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