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背景下葉菜類蔬菜無公害栽培技術分析

2020-05-11 12:08孔惠東
農家致富顧問·下半月 2020年2期
關鍵詞:無公害栽培技術信息化

孔惠東

摘 要 無公害蔬菜產品中的有害物質含量與農藥殘留量,低于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這類蔬菜在農產品消費市場中極為暢銷。在信息化背景下,蔬菜的無公害栽培應當應用更先進的技術予以輔助,做好病蟲害防治,保證蔬菜產品的外觀良好且風味純正。

關鍵詞 信息化;葉菜類蔬菜;無公害;栽培技術

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對各行各業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其中農業生產也逐漸與信息化技術相融合,不僅能夠為農業生產者帶來更多信息資料,也能通過相關數據庫的建立去指導實際的農業生產。而無公害蔬菜對栽培技術要求較高,通過在種植中結合信息化技術,更有助于其品質的把控。

1 無公害蔬菜的概念與特征

無公害蔬菜指的是在良好生態環境下完全按照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規程所栽培的蔬菜,并且要經過質監部門的專業檢測,確定有害物質含量及高度高殘留農藥含量要低于國家規定標準[1]。

相較于普通栽培的蔬菜而言,無公害蔬菜的特征主要有:①產地環境條件良好。無公害栽培的栽培基礎便是其環境因素得以控制,其中包含大氣、灌溉水、土壤等,都需要滿足國家對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的環境質量標準要求;②栽培全過程質量控制。無公害蔬菜的栽培實行的是生產全過程一體化的質量管理,即從選種、育苗、施肥施藥到收獲、加工、銷售,均會得到質量監控,確保無公害蔬菜的品質;③產品優質安全且需求大。無公害蔬菜有著良好的品質與豐富營養,因此目前市場需求量非常大。

2 信息化環境下葉菜類蔬菜無公害栽培技術

2.1 選定無公害蔬菜栽培基地

葉菜類蔬菜的無公害栽培需要確?;丨h境質量符合國家規定標準,不僅要求土質的有機質含量豐富,還需保證排水灌溉方便、耕層深厚、地勢平坦,切不可在重金屬含量高的土壤中栽培,也不可在病害高發區種植蔬菜。同時,為了確保葉菜類蔬菜的無公害,栽培基地附近不得出現污染較高的工礦類企業,灌溉所用水源也需要是無污染的地下水或是河流水,栽培過程中不得施加工業廢渣去改良土壤性質。在栽培基地的選擇過程中,有條件的可通過物聯網技術與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對基地環境信息進行采集,包括空氣、水源、土質、溫度、濕度等等,以此去找到最合適無公害蔬菜栽培的地點。

2.2 做好栽培管理工作

無公害蔬菜在栽培過程中,往往會受到季節與氣候的影響而出現病蟲害,導致蔬菜長勢不佳而降低產量和品質。因此,可在選址完成后進行深耕翻土與冬季灌水作業,一方面能夠改良土壤,另一方面能夠將土壤中的病菌與越冬害蟲翻出。同時,為了有效利用不同葉菜類蔬菜對養分需求的差異互補,除了要優選高品質、抗病性強、抗逆性強的品種之外,還要做好合理輪作、套種等工作,防止因連作而出現養分不斷消失影響蔬菜品質的情況。在栽培布局方面,也需要加強對田間管理信息的掌握,結合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去安排合理的農藥投放時間。此外,在水質條件好的環境下,在溫室或是大棚中采取無土栽培的技術手段,能夠明顯降低大氣與土壤對蔬菜品質的污染。

2.3 推行無公害施肥

無公害葉菜類蔬菜的栽培一定要推行無公害施肥技術,換而言之則是要以施加有機肥為主,主要為土雜肥、廄肥、綠肥,同時還可利用酵素菌去漚制堆肥。此外,還需結合葉菜類蔬菜對肥料的吸收規律去實行配方施肥,確保氮磷鉀及微量元素肥料能夠按照科學比例配合施用,化肥的施加并非完全禁止,要有選擇且少量施用,其中硝態氮肥絕對禁止,而其他氮肥施加量每畝地不得超過25kg,并且要與有機肥一起配合施用,其中有機氮肥與無機氮肥的比例要控制在2:1,輔以多元素復合液肥,能夠明顯提升葉菜類蔬菜的抗逆性及抗病能力[2]。

2.4 合理灌溉

無公害蔬菜栽培切不可用污染超標的地下水或工業廢水進行灌溉,所有澆灌水都需要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的要求,并且要結合葉菜類蔬菜品種及其生長階段的需求去確定灌溉時間與管理用水量,避免出現過早過澇的情況。由于水分的多寡會直接影響蔬菜根系生長及對養分的吸收度,因此為了提高蔬菜品質與產品,必須要保證灌溉的合理性。而在信息化技術的加持下,各類葉菜類蔬菜在無公害栽培中的信息都能通過傳感器收集,其需水時間與需水量也將得到精準計算,在遠程操作下便能通過自動化設備去完成灌溉操作,有效改善了純人工灌溉可能帶來的工作誤差,更有助于無公害蔬菜品質的提升。

2.5 科學運用保護地栽培措施

葉菜類蔬菜無公害栽培更多采用的大棚、拱棚、溫室、地膜覆蓋等保護地栽培措施,很顯然如今設施蔬菜已成為蔬菜生產的重要手段,這一生產方式的優點就在于能夠結合不同品種蔬菜的特性去合理使用起壟栽培、滴灌、發生器等配套技術措施,為葉菜類蔬菜的生長創造最佳環境。而這些技術措施與信息化技術的融合,大大提高了栽培的智能化與自動化程度,顯著提高了無公害栽培的品質與產量。

2.6 病蟲害防治

葉菜類蔬菜無公害栽培過程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也為病蟲害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通過管理系統的建立,將不同種類病蟲害的綱目科屬、形態習性等資料數據庫納入其中,在實際的病蟲害防治中為栽培人員提供信息參考[3]。同時,種植戶還可利用病蟲害防治的信息化專家系統去診斷發生的病蟲害,或是結合傳感器傳輸的影像資料去分析目前蔬菜栽培中需要具體改善的地方,提出針對性栽培建議,從而大大提高無公害蔬菜的病蟲害防治效率。此外,山區菜田多分布在山坡,四周大多為荒山野草,所以在病蟲害防治中可通過安裝太陽能殺蟲燈、黃板來有效防治,也可以借助山區野生植物進行局部控制。比如甘藍出現的菜青蟲,可選用植物葉的汁液進行噴灑,有良好防治效果。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背景下的無公害蔬菜栽培過程中,無論是前期的產地選擇、品種優選,還是后續的培育壯苗、悉心栽培、病蟲害防治,都應當掌握完善的栽培技術,結合信息化手段,才能夠推動無公害蔬菜產業的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月玲. 信息化背景下葉菜類蔬菜無公害栽培技術分析[J]. 科學與信息化,2017(25):116-116.

[2]張桂蘭,等. 葉類蔬菜無公害栽培技術規范[J]. 農業裝備技術,2007(02):45-46.

[3]彭琪. 無公害菠菜栽培技術要點[J]. 農業與技術,2019,39(02):111-112.

猜你喜歡
無公害栽培技術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軸”:信息化時代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