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業巡護管理信息化建設

2020-05-11 12:08鄒姍倍張靜
農家致富顧問·下半月 2020年2期
關鍵詞:信息化建設

鄒姍倍 張靜

摘 要 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重要的旗艦物種保護區,根據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開展信息化建設,提高林業巡護管理水平至關重要,本文闡述了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統對該保護區的重要意義,介紹了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方式,從巡護終端、管理平臺角度分析了信息化巡護管理系統應該具備的功能,以供參考和交流。

關鍵詞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業巡護管理;信息化建設

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獨特景象,是我國重要的大熊貓培育保護基地。此外,集生物多樣性保護、科研監測、宣傳教育、生態旅游等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項目為一體,被譽為“寶貴的生物廣譜基因庫”。在新時期,開展信息化建設、加強立業巡護管理已經成為當地的重要課題。

1 林業巡護信息化管理對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意義

過去一段時間內,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引領下,以“互聯網+大熊貓”為信息化發展思路,結合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使信息化技術廣泛應用于保護區內的各項業務,全面提升了大熊貓保護事業及相關服務的綜合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礎上,繼續以“互聯網+”為核心,構建圍繞“基礎能力-資源監管-政務服務-技術創新-生態文化”的生態保護區林業巡護信息化管理管理系統,能夠進一步提升該保護區生態水平。截止目前,臥龍保護區的獸類由1992年的103 種增加至2019年的136種;鳥類由 281 種增長至332種,其中的珍惜物種除了大熊貓之外,還發現了26只雪豹以及一定數量的綠尾虹雉。不僅如此,部分多年未見確鑿野外記錄的物種也逐漸現出行蹤?;诖?,開展信息化林業巡護管理,探索新物種的同時,應該大力加強對保護區的整治、巡視工作,及時發現并排除安全隱患(如山林火災、暴雨導致的泥石流等),打造更負盛名的臥龍文化。

2 在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信息化林業巡護管理的方式

2.1 信息化林業巡護管理系統概述及組成

在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建設信息化林業巡護管理系統,主要通過GPS全球定位技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選用我國自主研制的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性能超過GPS)及GIS地理信息監控系統,對保護區內的自然環境進行全天候監測。巡護人員在巡查過程中,持有終端巡檢器,結合紅外感應功能,對保護區內疑似物種、安全隱患等情況進行自動拍照、錄像,將相關信息及時反饋到管理端。如發現野生雪豹或綠尾虹雉等物種時,為了避免發生人與動物之間的沖突,可以在林間定點埋設信息化巡視設備,在遠端進行監控。設備中包含經緯度追蹤系統,發現疑似目標時,能夠迅速確認準確位置。此外,當林業巡護人員在巡視過程中出現意外情況、危機生命時,通過一鍵報警系統能夠迅速發出求救信號,遠端監控人員會第一時間聯系救援部門,開展施救工作,如果在千鈞一發之際,來不及按下報警器,系統也會自動鎖定方位,并根據預先設定將異常信息迅速傳回管理端[1]。

信息化系統的主要設備組成為林業巡護人員持有的GPS移動巡檢器、GSM全球移動通信網絡、GIS地理信息、GPS巡護管理系統,四者缺一不可。

2.2 信息系統下巡護管理人員手持終端具備的功能

基于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現實情況,為了精準清除山林間的安全隱患,及時發現物種痕跡,林業巡護管理人員持有的GPS移動巡檢終端應該具備如下功能:第一,具備較強的兼容性,在通過身份驗證的情況下,可以隨時連接GPS系統,實時顯示當前位置(誤差精度在10m以內)。為了保證責任到人,應該采用指紋驗證系統,防止出現人員代替等現象。第二,設備運行過程中開啟全自動巡檢模式,非必要情況無需人工介入。根據數據庫中存儲的野生動物及安全隱患相關資料,能夠對探尋的區域做出自動分析,出現無法判斷的問題時,將相關圖片、視頻等資料予以加密保存或是傳回管理平臺。第三,巡護人員處于樹木繁盛的地帶,可能造成信號失真,在此種情況下,終端設備可以保持正常的巡視工作,自動記錄數據,僅僅會影響傳輸工作。此外,根據需要,可以選用中文語音播報,方便普通巡查人員使用。在2016年,該保護區對436平方公里內的雪豹棲息地和潛在棲息地進行了專項調查,彼時應用了紅外觸發相機,結合標記重捕法和DNA個體識別相互印證的方法,開展了個體空間分布分析,已經確認存活的雪豹數量達到了26只,分布密度排名全國第一。引入全面的林業巡護信息化管理系統后,對雪豹等珍稀物種的調查精度將會得到進一步加強,從而制定出更加完善的保護區管理方案。

2.3 信息系統管理平臺具備的功能

信息化林業巡護管理系統的管理平臺應該具備如下功能:第一,精確的人員信息管理。巡護人員手持終端深入林區,發生危險時,管理平臺將會第一時間得到消息,迅速鎖定位置并開展營救工作。此外,在廣泛的保護區內布置的多個信息采集設備也應該具有一定的報警信號傳輸功能。當游客誤入保護區、迷失方向時,能夠起到應急求援作用。第二,按照地形地勢將保護區劃分為多個小區域,實行“點對點”針對性管理,即意外發生時,最近的援護團隊能夠迅速趕往目標位置。此外,對于林間的火災多發區、水源區域、重點巡檢區域等信息進行重點標注并設置監測設備,當異常情況發生時,能夠將相關信息迅速傳回管理平臺。第三,管理端電子地圖上可以適時顯示林間巡護人員的實際位置,并根據其巡查軌跡分析后續行進路線,一旦出現失聯等情況時,能夠提高救援成功率。第四,臥龍保護區自2000年以來,天然林、次生林、人工林保護良好,沒有受到人為破壞,按同口徑計算,森林覆蓋率從57.6%上升至62.5%,且其中的物種數量大為增加,為了加強打擊偷獵、販賣野生動物等不法行為,通過信息化林業巡護管理體系,能夠進一步提升區域管理水平。出現異常情況,管理平臺會迅速反應,從而有效保護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2]。

綜上所述,在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信息化建設,將之應用于林業巡護管理,不僅能夠極大地提升巡管質量,還能建立完善的自然保護區遠端監控保護方案,從而使“大熊貓+雪豹”的雙旗艦物種保護區早日面向世界開放,徹底打響四川臥龍的聲名。

參考文獻

[1]朱紅.基于北斗應用終端的林業野外巡護管理技術研究[J].農家科技(上旬刊),2019,(2):196.

[2]龐麗峰,等.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在我國林業中的應用[J].世界林業研究,2019,32(05):41-46.

猜你喜歡
信息化建設
淺談集團企業財務的信息化建設
探討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與實踐
通過完善單位信息化建設自動實現內部控制
數字化校園的整體構架及技術分析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設策略研究
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研究
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